辽国的萧太后到底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萧太后是中国契丹族历史上杰出的女政治家和军事家,她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历史上,她曾两度登上政治舞台,在辽景宗和辽圣宗两朝期间,参与政事,实施了一系列改革措施。

政治上,她励精图治,选贤任能。

经济上,她轻徭薄赋,积极发展农业生产。

军事上,她纲纪严明,对外修和。

萧太后(953-1009),本名萧绰,小字燕燕,辽北院枢密使兼北府宰相萧思温的第三女,她是辽景宗耶律贤的皇后,辽圣宗耶律隆绪的生母。

保宁元年(969),十七岁的萧绰被立为皇后,然而辽景宗自幼体弱多病,不能正常主政,后来便下诏让萧绰临朝参政,长达14年之久。乾亨四年(982),辽景帝驾崩,辽圣宗耶律隆绪随即即位,由于圣宗年仅十二岁,遂由萧绰奉诏摄政。统和元年(983),萧绰被尊为"承天皇太后",临朝称制,开始了她的"承天后摄政"时期。统和二十七年(1010),萧绰把权力转交给辽圣宗,随后不久病逝,终年五十七岁。

《辽史》中记载的萧太后"明达治道,闻善必从",又"神机智略,善驭左右",是一个极具才干的女强人。然而由于历史小说、评书和戏剧等作品的广泛流传和影响,萧太后在许多人心目中的形象并不好。

尤其是《杨家将》等历史小说,为了表现杨家将忠君报国,英勇抗辽的事迹,更是将以萧太后为代表的辽朝人物,和以宋朝潘仁美为代表的宋朝奸臣,设定为陪衬的反面形象,虚构甚至丑化了萧太后的形象。例如小说中将萧太后描写成"胆小怕事、愚昧无知的蠢人",又虚构了九龙飞虎谷大战,宋朝代表辽国,萧太后最终自杀身亡的情节,更是模糊了萧太后的真实形象。

历史上真实的萧太后,在参与朝政近40年中,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方面实行了一系列强国利民的政策,巩固了辽王朝的统治,加快了契丹社会的封建化进程,对辽朝的中兴和少数民族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政治上,萧绰在辅政和摄政期间,积极推行"惟在得人"的用人政策,不拘一格地启用大量人才。例如他任用在管理政务、戍边治军等方面能力较强的耶律休哥总管南面军务,以便以从事,历史上记载他"智略宏远,料敌如神。""戍兵,力更休法;劝农桑,修武备,边境大治。"足见萧太后识人、用人的眼光。又任用有经国之才的耶律斜轸委北院枢密使参决大政,甚至大胆启用有才智的汉人,韩德让、马德臣等都是当时有名的汉官。

在经济上,萧绰采取改革赋税,减免租赋的措施,积极鼓励和发展农业,使辽代的农业生产规模得以扩大。此外,她还在灾年中,减免赋税,赈济灾民,《辽史·圣宗纪》中记载道:"统和元年,九月癸丑朔,以东京、平州旱、蝗,诏振之。",据统计,在萧太后摄政的二十七年里,这样诏令赈济灾民多达三十多次。除了轻徭薄赋,鼓励农业发展,她还"诏疏旧渠",兴修水利,实施了一系列利民强国措施。

在军事上,萧太后还是"巾帼不让须眉"的女汉子,《辽史》中记载她"亲御戎车,指挥三军,赏罚信明,将士用命。"最能体现她军事家谋略的,该算是历史上有名的"澶渊之盟",《辽史》中记载道"习知军政,澶渊之役""圣宗称辽盛主,后教训为多。""澶渊之盟"创建了宋辽两国的和平发展时期,辽国坐收岁币之利,更促进了辽国经济发展。

此外,在法律上,摄政后的萧太后还参考《唐律》重新修订辽律,改变当时法律紊乱,不平等的现象,以至出现了"国无幸民,纲纪修举,吏多奉职,人重犯法",甚至"囹圄空虚"的现象。

她还大量释放奴隶,将他们设置成新的部族,缓和了当时的社会阶级矛盾。

在大量启用汉人的同时,随着汉族官僚集团势力的增长,萧太后也开始开科取士,采用唐代的进士法,通过科举考试来选拔人才,就连考试后,人才的录用,也是参照唐代的制度进行,可见她对于汉族文化的重视。


煮酒君


萧太后,本名萧绰,小名燕燕,父亲是大辽北院杻密使兼宰相萧思温。萧家祖辈为契丹人,后仰慕汉丞相萧何威名而改汉姓萧氏。萧太后是辽国中期女政治家、军事家,足智多谋,文武全才,可以狂甩慈禧太后十八条街。

萧太后自幼聪慧美丽,而且早熟,16岁就被辽景宗耶律贤选为贵妃,第二年就封为皇后。萧太后陪伴了辽景宗十四年,为其生四子三女,由于辽景宗体弱多病,朝政大权实际由萧太后掌握,但是萧太后从没有僭越之心。


公元982年,辽景宗驾崩,幼子耶律隆绪即位。宋太宗看到辽国孤儿寡母执政,觉得有机可乘,于是率兵夺取幽云十六州。萧太后率奋起抵抗,宋军大败,辽军还俘获老将杨业,后来杨业绝食而亡。

1004年,大辽国兵锋正盛,萧太后挥师千里,直趋澶州。尽管后来受挫,但宋真宗急于求和,两国签订《澶渊之盟》,萧太后平安撤军。在此后的一百多年里,宋向辽每年进贡白银十万两、帛二十万匹。

萧太后在摄政期间,励精图治,选用汉人,开科取士,消除番汉不平等待遇,劝农桑,薄赋税,内政修明,军备严整,纲纪确立,上下和睦。而且以戈止武,坐收宋朝岁币之利,经济文化高度发展,对外军事强盛,对内政局稳固,使辽朝迈入鼎盛时期。



萧太后还是一个敢爱敢恨的女人,对待感情从不将就敷衍,也不委屈求全。萧太后在嫁辽景宗之前就与汉臣韩德让订有婚约,但是皇命不可违,二人虽彼此相爱,无奈被棒打鸳鸯。辽景宗死后,萧太后就公开示爱韩德让,并且举行了隆重的喜宴,庆祝二人旧梦重圆。面对契丹贵族的议论纷纷、指指点点,甚至还抛出“非我异类”危言耸听的言论,萧太后不为所动,仍然对韩德让始终如一,爱的无怨无悔。

萧太后下嫁韩德让之后,辽圣宗非但不反感,而且对韩德让非常尊敬。儿女孝顺,妇唱夫随,萧太后功成名就,想到了激流勇退。1009年,萧太后将皇权交给了耶律隆绪,从此结束了她近四十年的摄政生涯。儿子担起了责任,萧太后一身轻松,于是她决定到南京(今北京)安享晚年。不幸的是途中染病,一个月后病死行宫,终年57岁,葬于乾陵。


中国历史上的后妃数不胜数,然而通观下来,只有萧太后,不但建功立业、彪炳史册,而且作为一个女人,她真正享有了完整的人生。因此,萧太后是一位智慧与美貌并存的女人,巾帼不让须眉的女人,一位值得让后人敬佩的女人。

感谢朋友点赞、关注!欢迎发表不同看法!


国史春秋


辽国是契丹人建立的国家,在辽国,有两个姓氏最为尊贵,一个是“耶律氏”,乃是帝族,而另一个就是“萧氏”,贵为后族!

有辽一朝,共有十八个皇后姓萧,如果将后期追封的加上,则有二十二个皇后姓萧,哪怕是皇后不姓萧,后宫中必有萧姓贵妃存在!


原始时期,耶律氏与萧氏(乙室、拨里氏)互为对偶部落,即部落中的女子都嫁到对方部落,后来耶律氏成为帝族,乙室、拨里氏自然就成为后族,因耶律阿保机自比刘邦,认为乙室、拨里氏的地位不亚于汉相萧何,遂改为萧氏!

萧太后就是出自拨里氏,拨里氏被耶律阿保机赐姓萧氏后遂称萧太后,原名萧绰,小字燕燕,辽景宗耶律贤之妻,辽圣宗耶律隆绪之母!

969年,因其父萧思温帮助耶律贤登上皇位而奉昭入宫,刚进宫就被耶律贤封为贵妃,仅两个月后正式册立为皇后!

982年,辽景宗逝世,辽圣宗继位后,尊其为皇太后!


萧太后从小聪明伶俐,机智过人,办事凌厉,其父萧思温常常用赞许的眼光称赞到:“此女必成大事。”

嫁给耶律贤后,萧太后就凭借自己的聪慧帮助耶律贤处理国事,时间一久,在辽景宗的默许下,辽国的一切日常政务都由萧绰独立裁决。

辽景宗重病时,耶律隆绪仅十二岁,于是他在临终之时留下遗诏“梁王隆绪嗣位,军国大事听皇后命”,将辽国交到了二十九岁的萧绰手里。

在其摄政期间,改革弊政,御驾亲征两败宋军,迫使北宋签订《檀渊之盟》,使辽国国力达到鼎盛!
这是一个能够将所有权臣都治的服服帖帖的人物,她所治理下的辽国“国无幸民,纲纪修举,吏多奉职,人重犯法”,“南京及易、平二州以狱空闻”!


汶与川


大家好,我是平谷地气儿。今天来聊聊萧太后。


1、出生——身为萧家女,注定皇家缘

平谷有一个地方,叫做太后村,最有名的是太后煎饼。


太后村的名字怎么来的呢?


平谷王辛庄镇太后村,旧称萧家院。据传辽代成村,因最早萧姓居于此,且四周群山环抱,形如宅院,故名。民国时因山中有兴隆寺,改称兴隆庄,日军侵华时期化名太后村,沿用至今。


当地世代流传着萧太后生于萧家院龙潭泉边的故事。


民国九年(1920)《平谷县志》对萧家院的环境及萧太后身世传说有记载 :“邑西北二十里,山势高耸,四周环抱如城郭,唯东南山口近大道。山中地势平坦,东西宽一里许,南北半里许,相传旧有尼庵。西山角下有龙潭,水势渊深。有幼尼出行汲,忽内急而溺于潭侧,潭中龙因有人道之感,孕而生女,弃之山陬。邻村萧姓者怜而养之,长而韶秀聪慧。后入辽宫为后,主卒子幼,后即专政, 遂有萧太后之称。至今其地名萧家院。”


其实,萧太后是否真的出生在平谷,很难说,但是出生在北京是历史认可的。

萧太后小名燕燕,是因为她的父亲萧思温娶了辽太宗的女儿燕国公主。


萧思温被人称为历史上“靠女人”走上权利的“别样传奇”。


成为驸马爷后,其家族已与贵族高层(尤其是述律平)联系紧密。此时的萧思温初露锋芒,家世显赫,是辽太宗面前的红人,正是春风得意的时期。他先后担任了祗候郎君、林牙、左宣徽使等职。


在石敬瑭割让燕云十六州后的不久,因辽太宗十分信任萧思温,故将其派到刚刚获得的燕云一代重镇——南京任职。一方面让其施展才能、统帅军队。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更好地控制燕云一带,防卫当地人民的叛乱与南方汉族政权的北伐。


就在南京,也就是现在的北京任职期间,萧思温生了三个女儿,包括小女儿燕燕。


萧思温不具将才,但精于联姻。


辽朝一直到辽景宗时期,也就是萧太后老公那个时期,才建立嫡长子继承的制度。因此,之前每一任皇帝去世后,都很难确定下一个继位者是谁。


但精于算计的萧思温,认定肯定是辽太祖耶律阿保机三个儿子的后辈来继承,于是分别将三个女儿,嫁给三个派系。


长女嫁给了次子耶律德光一系,二女儿嫁给了三子耶律李胡一系的赵王耶律喜隐。小女儿萧绰年龄还小,她被许配给了长子耶律倍一系、世宗皇帝的儿子耶律贤。这一切他做得不动声色、从容不迫。


因此,身为萧家女,注定皇家缘!


在未嫁人之前,萧太后16岁,有“细娘”的故事,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的故事。



这个时候,她是白富美,她可以学习各类知识,可以有父母的保护和疼爱,可以有姐姐们的关心,她是最幸福的。


2、16岁,离家,便意味着成长!

在辽穆宗因为嗜杀成性被身边厨子和近侍杀死后,萧思温做了一生最英明的决定:封锁辽穆宗被杀的消息,派出亲信飞报耶律贤。


随后,耶律贤就当了皇帝,萧思温也因此更加位高权重,更是把最小的女儿嫁给皇上,于是,16岁的燕燕,就被封为皇后。这是政治联姻,没有两情相悦,那个时候,燕燕已被许配给韩德让,但只能听父亲的,嫁给更牛的人。


萧思温成了权倾上下的第一人,自然也引起后族萧氏的不满,飞黄腾达的背后,潜伏着杀机。


于是,在次年五月,国丈萧思温于巫闾山(今辽宁西部)盘道岭遇到强盗伏击,遇害了。


有得就有失,刚刚成为皇后,父亲就被杀了。



这对于17岁的燕燕来说,其实一切才刚刚开始。等待她更残忍的,是要自己杀死两个亲姐姐。


3、杀死两个姐姐,不是真要这么残忍,更多的是无奈!


上述说了,因为父亲的布局,三个姐妹嫁给三个皇室派系。既然是皇室的,都有机会当皇帝,谁又能心甘呢?


先说二姐,嫁给的是太祖三子耶律李胡的儿子赵王耶律喜隐,史书上称她为“赵王妃”。


赵王的父亲耶律李胡,本身可能有机会得到皇位,因为有最爱他的母后述律平支持,但无奈还是辽世宗继位了。


但当皇帝的梦想,子承父志,赵王在辽穆宗、辽景宗两个时代,均一直谋反。而二姐和丈夫志向一致,坚决支持谋反。在爱情和亲情面前,二姐选择了爱情。



谋反了一次又一次,失败了一次又一次,因为两位皇帝都没有杀他,他就一直谋反,至死不放弃。


公元981年,耶律喜隐再一次谋反被抓,此时景宗病重,处理国政的已经是萧绰了,她忍无可忍,不再念及他是自己的姐夫,下令处死。


深爱的丈夫竟然被自己的小妹杀害,赵王妃伤心欲绝的同时,内心升起了强烈的憎恨。仇恨扭曲了她的心,她决定要报复。

于是赵王妃假装谅解了妹妹,安排下鸿门宴,计划在酒中下毒,毒死小妹萧绰为丈夫报仇。


然而,身在权力中枢,萧绰早已经历了更多的政治险恶,早就收买了二姐府中的侍女,轻松识破了她的阴谋。最亲近的娘家人、一起长大的亲姐姐也要害自己,萧绰十分伤心。


但是,别无选择,姐妹变仇人,温柔的燕燕变为手段强硬的政治家,赐死了自己的亲姐姐。


这个时候,就剩大姐一个亲人了!


二姐让自己失望,还好大姐支持妹妹。

大姐萧胡辇嫁给的是当时穆宗皇帝的亲弟弟、齐王耶律罨撒葛。大姐和齐王的感情也很好,她时常随齐王南征北讨,参与各种军机谋划,显示出杰出的军事才华。


齐王是穆宗的亲弟弟,本来穆总去世,也是有机会当皇帝的,不料因为萧思温封锁消息,被别人当了,心里委屈,抑郁成疾。三年后就去世了。


大姐就开始守寡。为了安抚齐王一派系,景宗和萧绰将之被追封为“皇太叔”,萧胡辇封为“皇太妃”,并且支持她全盘接管了齐王的权力和部众。


失去了深爱的丈夫,大姐在难过之后,带着草原女儿的英气和军事才能,开启了自己建功立业的生涯。


终究是女人,还年轻,特别渴望爱情!多年后,她终于找到了那个人,可惜是奴隶出身,被当时已经贵为皇太后的妹妹所不容。于是在捉拿、痛打大姐的爱人之后,将其流放了。


大姐怒了!态度变得强硬了!不再朝拜、不再进攻、坚决要嫁!


妹妹心软了,可惜这个时候做什么也有点晚了。姐妹之间已经有了缝隙和破裂。


虽然爱人被放回来了,还封了将军。但恐怖的是,这个叫做挞览阿钵的男人,不能忘记曾经的耻辱与流放的苦难,于是不停挑唆怂恿姐妹关系。


大姐想起二妹的遭遇,新仇旧恨一起涌上心头,也担心自己会有二妹的遭遇。于是乎,先下手为强。


大姐凭借在西北的驻守,以为联合异族一起谋反就能成功,无奈忠诚的大士兵并不支持。


有人将她们的阴谋密报给了皇太后萧绰,萧绰先发制人,在辽圣宗统和二十四年(公元1006年)将萧胡辇及其情人挞览阿钵一举擒获。


此时的萧太后也步入暮年,姐姐是唯一的亲人了,她多么想姐姐能认个错呢。无奈,姐姐非但不认错,还勾结关押的人准备逃走,无奈,萧太后在人生的最后几年,又亲手赐死了大姐。



两年后,萧太后也去世了。这三姐妹有缘成为一家人,却因为父亲的安排,命运的捉弄,最后走到对立面,互相残杀。 没有所谓的胜利者和失败者,只有沉重的痛。


4、丈夫早逝,儿子年幼,多年征战,对一个女人是多么大的挑战!


16岁那年,她嫁给了他,辽景宗。


但是,这个4岁经历父母被杀,逃过一劫的皇帝,身体不好,时常夜里惊醒和身体不适。诸多朝廷大事,都需要萧皇后来处理。


还好,她得到皇帝丈夫的充分信任和尊重。在成为皇后的第八年,即976年,耶律贤干脆传谕史官说,从此以后,皇后的话,“亦称‘朕’暨‘予’”这等于正式宣告天下,给了皇后以与皇帝同等地位。


24岁的她,“代理皇帝”,开启了正式处理政务的忙碌模式。


谁成想,6年后,30岁的她,风华正茂,35岁的丈夫却病逝了。留下了12岁的皇子耶律隆绪,临终前遗诏“军国大事,听皇后令。”将国家大权,正式交予了能干的妻子萧绰。


以前,丈夫身体不好,可还有依靠,现在要自己来了。无奈,她想起了曾经的那个他,韩德让。


在朝中重臣韩德让的协助下,萧绰才在政治军事上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她也重拾了曾经的爱情,这也算值得欣慰的事情。


萧太后主政期间,大力推行汉化,废除了严刑峻法,并且严明法纪。在与北宋的多次交战中,萧绰亲临指挥,几乎全部取得了胜利。我们熟稔无比的杨家将在萧绰手下胜少负多。后来双方签订“澶渊之盟”,辽国获得了大量岁币,占尽便宜。



人生可能诸多挫折,但萧太后就是勇于面对,不断努力和接受挑战,于是成为一个传奇的女人。


总结——铿锵玫瑰,萧太后是一朵耀眼的女人花!


总是有人拿萧太后和大秦宣太后,大汉邓太后,大唐武则天,北宋刘太后做对比,还让排序。


我只想说,萧太后是独特的一枝花。


她美丽,她铁血,谁看到了她的伤心与无奈?


她风光,她有作为,但是她还是选择把政权交给儿子,这可能是一个母亲在权利和儿子亲情的选择,也是一种明智之举。


她曾经错过,但既然嫁了,也全心全意,为景宗生了三子三女。


但景宗去世,她可能无奈,但机会来临,她也不优柔寡断,既能够重拾旧爱,也保住江山。

57岁,在她终于放下一切,打算回到出生的地方——南京(现在的北京),打算安度晚年时,无奈,上天不眷顾,在南行的路上,因病去世在行宫。


这多美丽的花儿凋谢了,留下了传奇的一生,留下了诸多的故事!


历史已经久远,人都是复杂的,萧太后究竟是什么人呢?


欢迎大家来平谷的太后村,看太后相关遗址遗迹,爬一爬太后山,听村子老人讲述他们心中的萧太后,听一听关于她的故事。



关注我,更多精彩!


平谷地气儿


这个问题问得其实很有问题,因为辽国的萧太后是不止一个人的。这里问的萧太后是其中的哪一位呢?大家都不约而同地认为就是辽圣宗耶律隆绪的母亲,萧绰。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因为十分崇拜汉朝丞相萧何。于是,将自己的后族统一赐姓萧。所以,辽国的所有太后,除了阿保机的老婆之外,就都是萧太后。辽国前期的历史很混乱,混乱的原因其实是契丹各部族之间的各种争权夺利,以致从辽太宗之后,皇权常常是以杀伐来角逐。

因此,当辽穆宗驾崩之后,辽国的南院大王兼丞相萧思温封锁消息,立了自己觉得比较好控制的耶律贤为帝,这就是辽景宗。不仅如此,萧思温还把自己的小女儿萧燕燕嫁给辽景宗为贵妃,不久又被立为皇后。这就是辽国历史上著名的萧太后,萧绰。



其实,当然最有希望当皇帝的人是萧思温的大女婿,他是穆宗的亲弟弟。然而,萧思温却对大女婿封锁消息,导致他失去了继位的机会,最后抑郁而终。这也在一定的程度上,加剧了萧绰姐妹之间的恩怨。而萧绰的一生都在与她的姐姐们战斗,最终杀掉了她的两个姐姐。

由于辽景宗体弱多病,很快朝政就由萧绰一手承担了。以至于辽国只知有皇后不知有皇帝。辽景宗在位十四年,与萧绰也算十分恩爱,生下了三个儿子,其中长子耶律隆绪后来继承皇位,成为辽国历史上有名的圣主。

并且,萧太后在儿子登基之后就举大军伐宋,御驾亲征打到了黄河边上的澶州。于是,辽宋在澶州城下缔结了澶渊之盟,从此两国之间和平相处了一百多年。这也为辽国进入全盛时期奠定了基础。



当然,萧太后在中国的民间并不是什么正面形象。中国的民间小说里,一直流传着萧太后与辽国丞相韩德让之间的绯闻,甚至编出了萧太后下嫁韩德让的故事。1009年,萧太后在掌权四十年后,还政于辽圣宗,并于同年去世于去南京(今北京)的途中。


傅斯鸿


萧绰(953年-1009年),小字燕燕,原姓拔里氏,拔里氏被耶律阿保机赐姓萧氏,契丹族,辽朝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改革家,她摄政期间,辽朝进入了历史上统治中原二百年间最为鼎盛的辉煌时期。

(1)简要生平

辽应历十九年(公元969年)二月,辽穆宗带着萧思温等亲信大臣前往黑山(今内蒙古巴林右旗岗根苏木境)打猎。入夜,喝醉酒的辽穆宗被不堪虐待的近侍们刺杀。萧思温封锁消息,协助与自己来往甚密的耶律贤——辽世宗耶律阮的次子登上皇位,是为辽景宗。辽景宗晋封萧思温为北院枢密使、北府宰相、尙书令、魏王,并且征召他的女儿入宫。

萧绰三月刚进宫,就被封为贵妃;过了两个月被正式册封为皇后。

971年(保宁三年),生辽圣宗耶律隆绪,后又生三子三女。

982年(乾亨四年),辽景宗崩,辽圣宗继位,尊萧绰为皇太后,摄政。

相传萧绰与韩德让自幼有婚约,在辽景宗去世后不久,萧绰私下对韩德让说:“我曾许配给你,愿谐旧好。而当国的幼主,也就是你的儿子了。”相传萧绰派人秘密毒杀韩德让的妻子,圣宗也把韩德让视作自己的父亲来侍奉他。萧绰之后任韩德让总领禁军,负责京师宿卫。此后,韩德让出入宫帐,与萧绰情同夫妻。两人出则同车,入则共帐,就连接见外国使臣的时候都不避忌。

983年(统和元年),圣宗率群臣给萧绰上尊号承天皇太后。

在韩德让的辅佐下,萧绰对辽国的制度和风俗进行了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这些改革不但将辽国从奴隶制国家进一步向封建制转化,而更改善了契丹族与汉族之间的关系。据《辽史·刑法志》记载,自萧绰变革之后,辽国“国无幸民,纲纪修举,吏多奉职,人重犯法”,“统和中,南京及易、平二州以狱空闻”,辽国内政呈现一片兴旺的景象。

986年(统和四年),宋太宗认为辽圣宗年幼而母后摄政,大举北伐,以收复石敬瑭献给契丹的燕云十六州。正月,宋军兵分三路,东路攻幽州,中路攻蔚州,西路攻云州朔州,失败,宋太宗下令全线撤退。在撤退途中,辽军俘宋将杨业,后者不降绝食而死。

1004年(统和二十二年)闰九月,萧绰以索要周世宗收复的关南地为名,大举伐宋。除了在瀛州遭到抵抗外,辽军势如破竹,十一月就至宋都开封的门户澶渊。辽大将先锋官南京统军使萧挞凛在前线察看地形督战时被射中头部,当晚死去。辽军士气受挫,又孤军深入,十分疲惫,加之后方宋军袭击其后路。萧绰利用宋真宗急于求和的心态,与宋朝谈判,达成澶渊之盟。[1]

1006年(统和二十四年),辽圣宗率群臣给萧绰上尊号睿德神略应运启化法道洪仁圣武开统承天皇太后。1009年(统和二十七年),萧绰归政于辽圣宗,不再摄政。同年十二月,病逝于行宫,享年五十七岁。

次年,葬乾陵。

(2)历史评价

因为其铁腕的政治手段及争议的残杀政敌事件,历史上对萧绰的评价一直两极化。

元版《辽史》的评价很简单,书中说:“后明达治道,闻善必从,故群臣咸竭其忠。”

宋人的《契丹国志》便有了人身攻击,叶隆礼在《景宗萧皇后传》里指责道:“(萧后)好华仪而性无检束。”“后天性忮忍,阴毒嗜杀,神机智略,善驭左右,大臣多得其死力。”


写乎


《杨家将》对萧太后的的描述,使她在大多汉族人心目,是一个凶残、好战的女子。萧太后还与汉官韩德让有君臣之恋,那么这都是真的吗?历史上真实的辽国萧太后是怎样一个人呢?

在辽国历史上,众所周知的摄政“萧太后”大都认为是萧绰,她的确统治契丹王朝长达27年之久。

萧太后与武则天、慈禧一样是历史上著名的人物之一。

萧太后在历史上被称为“承天太后”,辽史上著名的女政治家、军事家。萧太后名叫萧绰,小名萧燕燕,是辽北院枢密使兼北府宰相萧思温之女,辽景宗耶律贤的皇后,辽圣宗的生母。辽景宗时期,萧皇后的的政治、军事才能已崭露头角。

据《辽史》记载,由于身体不好,辽景宗默许辽国的一切日常政务都由萧绰独立裁决,每次遇到重要的军国大事,她都召集各族大臣共商,最后综合各方意见再作出决定。

在萧绰的努力下,辽国军事日渐强盛,萧绰的地位逐渐升到与辽景帝等同。

公元982年,35岁的辽景宗病卒,在遗诏中将辽国交到了29岁的萧绰手里。此时,长子耶律隆绪年仅12岁,幼主年少,国家多难,宗室亲王势力雄厚,政局十分不稳定。

萧绰手上,有两块烫手的山芋:其一,控制内政。契丹人也好,汉人也好,与朝廷为敌者,打;为我所用者,拉。其二,拓展外交。南边的赵宋,北侧的女真,东方的高丽,西部的党项……

这些浑身长刺儿的老邻居,哪个都不好惹。近也不是,远也不是,辽国邦交全靠这个女人拿捏分寸。女人流泪,意味深长。这使辽景宗死后的权力交接顺风顺水。

萧绰深知轻重缓急:先抓“枪杆子”,把宫廷宿卫、南京留守这几个要害部门,换成自己的心腹。再立新规矩,尤其是那些牛气哄哄的宗室亲王,严令“诸王归第,不得私相燕会”。说白了,就是剥夺印把子,然后集体“软禁”。

当然,也有骨肉相残的时候。碰到这种事儿,萧绰不怀半点“妇人之仁”。亲人沦为绊脚石,照样铲除。比如,萧绰的姐姐,还没来得及拥兵篡权,就被抓进了监狱。手足情深,该怎么发落呀?朝野上下,都密切地关注动静。结果,非常干脆:赐死!

萧太后以她卓越的政治才能,整顿吏治,提拔有治国之才的人担任要职,大胆重用汉官韩德让等,加强对宗室的约束和对吏民的管理,使政局渐趋稳定。

她“善驭左右大臣,多得其死力”。她还注意改善契丹族和汉族的关系。辽国旧例,契丹人和汉人相殴致死,契丹人轻处,汉人重处;她当政时改为依汉律论断,同罪处罚。

她通晓军事,经常出入疆场,“澶渊之役,亲御戎车,指麾三军,赏罚信明,将士用命”。继而,她赞成宋朝提出的议和要求,双方订立“澶渊之盟”,长达一个世纪,基本维持和平局面。这就有利于双方百姓生产、生活的安定,也促进了契丹族和汉族的友好交往。

经过萧太后多年治理,辽朝不仅扭转了穆宗以来的“中衰”局面和圣宗初年不稳定的局势,而且开始步入全盛时期,为圣宗时期的进一步改革和辽朝的盛世奠定了基础。

萧太后在掌管辽国期间,虚心依靠将领,任用汉人不加怀疑。

她制订了重视耕种、减轻农民赋税的政策,教育儿子学习中原文化。在她的教诲下,辽圣宗通晓中原文化,能写出“乐天(唐代诗人白居易)诗集是吾师”的诗句,还能用契丹文翻译白居易文集与臣下共同欣赏。辽圣宗还喜欢读《贞观政要》这部书,从中吸取治国的经验。

当萧太后把政权交还给辽圣宗时,辽国的国力已经相当强大了。

因为其铁腕的政治手段及争议的残杀政敌事件,历史上对萧绰的评价一直两极化。

元版《辽史》的评价很简单,书中说:“后明达治道,闻善必从,故群臣咸竭其忠。”宋人的《契丹国志》便有了人身攻击,叶隆礼在《景宗萧皇后传》里指责道:“(萧后)好华仪而性无检束。”“后天性忮忍,阴毒嗜杀,神机智略,善驭左右,大臣多得其死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