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天之驕子到逃亡三年的殺人犯:尊重孩子獨立是家庭教育的基礎

​2019年4月21日,“北大學子弒母案”中的犯罪嫌疑人吳謝宇在重慶機場被抓捕了。被抓時,他身上有30多張身份證。此時的吳謝宇,已經逃亡3年了。

從天之驕子到逃亡三年的殺人犯:尊重孩子獨立是家庭教育的基礎

我們先回顧一下震驚全國的“北大學子弒母案”。

2015年7月11日,吳謝宇殺死母親後,用乾燥劑、活性炭、防水布、真空壓縮袋等物品裹屍。然後吳謝宇用自己和母親手機分別群發消息,聲稱將和母親一起出國留學,借到144萬元。8月份,吳謝宇從母親日記本上剪字、複印,偽造了一封辭職信給母親工作的學校。

2016年2月5日,吳謝宇發短信給舅舅,聲稱自己將和母親從美國波士頓回來,於2月6日到達福建莆田高鐵站,希望舅舅接站。2016年2月6日,舅舅未接到人,意識到可能出了問題隨後報案。

2016年2月14日,警察進入吳謝宇家中,發現其母的屍體被包裹了數十層,每一層縫隙中,都被放入了活性炭,同時警察在房間發現了攝像頭,這說明吳謝宇一直通過手機遠程監控現場。

然而隨後的三年,吳謝宇杳無音訊,直至2019年4月21日被捕。

01

吳謝宇,北大學子,為什麼會殺死自己的母親?首先,我們瞭解一下吳謝宇的家庭教育。

吳謝宇父親因病去世後,家中只有母子相依為命。

吳謝宇的母親謝天琴,是一名中學老師:低調、內斂、友善、是一個對自己的品德修養極度克己與自律的人,

吳謝宇,同學口中的大神:自律、有理想、有抱負、有目標、幽默、友善、理智,是一個完美無瑕的人。

從天之驕子到逃亡三年的殺人犯:尊重孩子獨立是家庭教育的基礎

在所有人眼中這是一個母慈子孝,令眾人豔羨的家庭。

然而事實的確如此嗎?

為什麼眾人眼中的母慈子孝,變為拔刀相向?

為什麼眾人口中自律的大神,乖巧的天之驕子,完美的兒子,轉身變成了令人膽寒的殺人犯?

這一切都太不符合常理了!

謝天琴在丈夫死後,拒絕撫卹金、慰問金甚至助學金。謝天琴要求兒子憑自己能力去掙獎學金。她從不議論家長裡短,對任何和性有關的話題閉口不談。可以說她是一個極度清高且有些許古板的人,一個極度剋制自我的人,

她將這種剋制投射在兒子身上,在她的投射下,兒子成為了大家口中“別人家的孩子”,完美無瑕。

可是這種完美背後卻是可怕的壓抑,她的行為一直壓抑著兒子真實的自我,吳謝宇就像一隻被牽線的木偶,被母親操控,表現出母親喜歡的形象。

為了達到母親的目標,吳謝宇不得不剋制自己,壓抑著最真實的“自我”。他就是一個演員,演出一個完美的人設,實際上內心充滿了不甘、衝動和叛逆。

隨著自己長大,吳謝宇渴望自由的意識越來越強,越來越厭倦這種完美的演出。長期的自我壓抑,讓他渴望找出一個可以釋放的出口。

於是,吳謝宇通過最殘忍的手段讓母親消失,重獲了“自由”。

在母親死後,吳謝宇做了很多母親生前痛恨的事情,到處借錢,和性工作者談戀愛,在逃亡的三年中,夜裡在酒吧當男模。

從天之驕子到逃亡三年的殺人犯:尊重孩子獨立是家庭教育的基礎

從他後續的一系列行為中,我們看到的是一個被壓抑已久的人格釋放,充滿了叛逆和爆發。

靜止的彈簧是毫無力量的,施加的壓力越大,他向上彈起的力量越大,這就是“彈簧效應”,而吳謝宇就是那隻被壓的彈簧,當去掉上面的壓力之後,他終於狠狠地反彈了起來。

02

倫敦大學科學家在《積極心理學期刊》刊登的文章中提道:父母的控制行為和孩子以後生活中的心理健康問題之間存在關聯,家長控制慾過強,對孩子幸福感造成的負面影響竟然與痛失至親對人們產生的負面影響程度相近;與生活在較大支持且控制較少的家庭環境中的孩子相比,被父母管束過多的孩子並不快樂。

父母總喜歡說“我都是為了你好”,可是你卻不知道這一句話,就像緊箍咒一樣緊緊地箍住孩子,甚至可以毀掉孩子的一生。

管教過嚴的孩子情感被壓抑,行動被限制,他們無法表達自己的真實情感,所有的一切都是受控於人,他們就像是一隻“囚鳥”,被父母口中所謂的“愛”囚住,失去了生而為人最可貴的東西——自由。

從天之驕子到逃亡三年的殺人犯:尊重孩子獨立是家庭教育的基礎

管教過嚴的孩子表面乖巧,聽話,但是平靜下的暗湧更可怕!他們的性格、人格都會出現很大的問題,膽小、懦弱、甚至出現抑鬱症。而這些管教過嚴的孩子雖然表面溫順,可一旦反抗,會表現得更為可怕。其中表現之一就是用“傷害”作為發洩口。

一種“傷害”的發洩口是傷害自己,即選擇自殘、自殺。

有數據顯示在控制性強的原生家庭長大的孩子,約有7%到10%產生過自殺念頭!

2017年8月3日凌晨,南通市區易家橋新村內一名12歲的女孩兒從樓頂墜落身亡,女孩兒墜樓後頭部著地,十分慘烈。

女孩兒父母平時對女孩兒的學業要求十分嚴格,一份疑似女孩兒留下的遺書上寫著一句:“我恨你們 把我的作業都撕了吧”。

從天之驕子到逃亡三年的殺人犯:尊重孩子獨立是家庭教育的基礎

孩子選擇自殺其實是將外在的憤怒,投向了自己。

他們被父母的控制逼到死角,無力反抗,只好選擇最慘烈的自毀,來抵抗控制者意志的入侵。

還有一種“傷害”的發洩口就是傷害他人,而這個目標極大可能性就是父母。

2015年,貴州一對15歲的孿生姐妹因父母管教過嚴,將6瓶劇毒鼠藥拌進稀飯中,將親生父母雙雙毒死。

孩子生活在父母的嚴密監控下,沒有隱私,沒有自我,沒有自由,他們的精神飽受折磨,絲毫感覺不到生活的幸福。

精神的高壓是沒有人能承受的,於是他們選擇了最極端的方式來解決問題。

心理學家李雪說:“一個身體只能承受一個靈魂,如果父母的控制密不透風,孩子實際上已經精神死亡。”

父母們看似贏得了孩子,實際上失去了孩子。

他們從心底怨恨自己的父母,對父母深惡痛絕。他們現在的順從是因為沒有能力反抗,一旦長出了翅膀,他們就會選擇自由,切斷自己與家庭的聯繫,甚至會採取極端的方式報復父母。而父母最終不得不被自己的控制慾反噬。

從天之驕子到逃亡三年的殺人犯:尊重孩子獨立是家庭教育的基礎

03

心理學中有一個名詞叫“心理邊界”,相對有形的物理空間,我們每個人還需要一個看不見摸不著的心理空間,被一道無形的心理邊界環繞著。

父母的控制,就是入侵了孩子的心理邊界:“你怎麼想不重要,我不關心,我怎麼說,你怎麼做就好了。”你的侵入和越界,無情地踐踏了孩子的內心和意志,將他們的自尊踩入汙泥中。

從天之驕子到逃亡三年的殺人犯:尊重孩子獨立是家庭教育的基礎

武志紅說“作為父母,我們當然希望孩子能如我們希望中有一個美好的未來,但是人生必經要他自己走下去,你要做的只是守護。”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首先要做的就是尊重孩子的獨立人格,這是一切教育的基礎。

兒童心理學認為,孩子2歲是自我意識非常強烈的時期。這時的他們已經開始期待建立強大的自我!

所以說雖然孩子身上有你的DNA,流著你的血,但是他始終是一個獨立的人,一個自由的生命,他擁有自己的思想和意識,擁有自己的未來。你必須承認孩子是獨立個體的事實。

就如紀伯倫詩中所講“孩子其實並不是你們的孩子。他們是生命對自身渴求的兒女。他們借你們而生,卻並非從你們而來。

美國心理學家衛·埃爾凱特也曾說,無論一個人的生活環境如何,做父母的需要給孩子兩樣:根和翅膀。”

這裡的翅膀指的就是自由!

人生是一段漫長的路程。父母只能陪伴孩子走完一段,他的人生還是要靠他自己走下去。父母應該做的是等待、陪伴、引導。

在孩子需要我們的時候,給孩子幫助和引導。在孩子不需要我們的時候,尊重他們獨處的時間和空間,靜靜地陪在一邊就好。

愛,不是控制,是尊重、是陪伴、是給予對方自由、

不要將你的意志強加給他,孩子只需要承擔他一個人的生命重量就很好。人生很長,不要讓孩子負重前行。

從天之驕子到逃亡三年的殺人犯:尊重孩子獨立是家庭教育的基礎

隨著吳謝宇被捕,一切都已經塵埃落定,結束了嗎?不,我們的家庭教育還沒有停止,並且永遠不會停止。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尊重孩子,培養孩子獨立的人格和健全的心理,你才是真正地為孩子的利益考慮,才是真正的愛你的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