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幣政策“一動不如一靜”

近日,市場出現了貨幣政策轉向的論調,先是出現了降準的謠言,央行闢謠之後,又出現了貨幣政策收縮的言論,市場對貨幣政策的預期似乎處於搖擺不定的狀態。

對貨幣政策的預測的變化不定,既反映了當前複雜的經濟形勢,也反映了宏觀政策相機抉擇的艱難。從市場的預測中,也可以看出,對於當前經濟發展的態勢,市場觀點存在較大分歧,對貨幣政策走向,各方期待正在升溫,市場正處在一個歷史上少有的敏感期。

當前貨幣政策並未轉向,“原來並沒有放鬆,現在也談不上收緊”,一個顯著的指標就是DR007加權平均利率繼續運行在利率走廊的上下限區間內,市場的流動總體上充裕。

實際上,貨幣政策轉向缺乏基本條件支撐,主要基於三個方面:

一是經濟增長企穩態勢明顯。一季度宏觀經濟數據出來以後,經濟實際增速達到6.4%,落在宏觀調控目標區間之內,好於此前的市場預期。經濟增長動能有所增強,發展態勢有所鞏固,貨幣政策應當延續穩定,不宜頻繁轉向,避免對經濟造成大起大落,以穩健的貨幣政策守護經濟穩定增長。

二是經濟主要矛盾依然是結構性問題。政治局會議指出,國內經濟存在下行壓力,這其中既有周期性因素,但更多是結構性、體制性的。在這個總的判斷下,貨幣政策的導向更多是為解決結構性、體制性問題服務。一季度,消費繼續處於減速,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8.3%(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6.9%),這裡面就有收入分配、資產分佈等結構性問題,靠貨幣政策操作無法得到有效解決,更多地依靠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三是多國貨幣政策繼續保持寬鬆。美聯儲、歐洲央行、日本央行都明確維持基準利率不變,在我國資本市場開放程度不斷提高的情況下,我國貨幣政策的轉向將會引發國際資金的集中流入和流出,導致資本市場的起伏,在去年股票質押爆倉風險還未完全化解的條件下,將會削弱資本市場的融資功能。

積極財政政策正在成為主要調控工具,在宏觀管理中發揮更大作用。本輪積極財政政策與以往不同,以往的積極財政政策以基礎投資為重點,體現在擴大支出上,2008年實施的四萬億計劃就是如此,而本輪積極財政政策是以減稅為核心,對企業大規模減稅降費,把投資的決策權交給企業。比較而言,以基礎投資為重點的積極財政政策往往需要貨幣政策配合,需要放開信貸閘門,導致了貨幣政策不由自主的擴張,“穩健”也往往名不副實;而以減稅為核心的積極財政政策則是以微觀企業發展為基石,通過減輕企業負擔來夯實產業基礎,對貨幣政策沒有過多要求。這種新的關係也決定了當前貨幣政策保持獨立的空間更大,可以把“穩健”進行到底。

政治局會議明確,貨幣政策要鬆緊適度,根據經濟增長和價格形勢變化及時預調微調,加大對實體經濟的金融支持。可以看出,貨幣政策的最終目標依然是經濟增長與物價穩定,貨幣政策的預調和微調都要圍繞這個總目標,關鍵在於保持經濟合理的流動性。在當前經濟增長與物價雙雙企穩的條件下,貨幣政策“一動不如一靜”,應當堅守“穩健”的根本取向,不宜頻繁轉向。

穩健貨幣政策還要做到穩中有進,在政策方向上穩,在政策操作上進。“進”從四個方面著手:

一是完善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加大定向降準、抵押補充貸款(PSL)和支農、支小、扶貧再貸款等政策操作力度,進一步完善投放機制,擴大抵押品範圍,更好地把握投放時序,信貸資源投向,提高結構性貨幣政策的精準度,著力解決經濟的結構性問題。

二是完善利率傳導體系。目前,我國金融市場的利率體系紛繁複雜,有國債利率、基準利率、同業拆借利率、回購利率等多種不同利率,長、中、短期等不同期限結構的利率之間缺乏有效的聯接和傳導,利率信號容易出現紊亂,導致了部分信號失真,不利於貨幣政策的操作,要對利率體系進行全面清理改革,建立更加清晰的利率體系,打牢穩健貨幣政策的制度基礎。

三是加大運用金融科技。鼓勵金融機構採用大數據等技術,提高金融機構的風險管理水平,更好地篩選出優質小微企業,把央行投放的流動性更加精準地注入到小微企業,在解決好中小微企業融資難題的同時,保持融資體系的系統穩健性,以穩健的金融體系來支撐穩健的貨幣政策。

四是即時向市場釋放信號。在央行與市場的博弈過程中,央行應當旗幟鮮明,針對市場中的不實言論進行及時澄清,牢牢把握社會輿論的主動權,有效穩定市場預期,防止出現人為波動,為穩健的貨幣政策創造良好的輿論環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