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电行业扎堆AIoT赛道,是速度还是耐力的角逐?

梁振鹏/文

【作者系资深产业经济观察家、家电/IT/互联网行业分析师】

自2017年开始,“AIoT”一词便开始频频刷屏,成为物联网的行业热词。“AIoT”即“AI+IoT”,指的是人工智能技术与物联网在实际应用中的落地融合。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前沿技术与家电和消费电子产业深度融合,家电与消费电子产品正在告别单机智能时代,进入场景智能的新阶段。

随着AIoT主导下的新时代到来,对于已经错失或者掉队在互联网时代竞争的家电厂商来说,提前行动、主动拥抱是唯一正确的答案。面对风口,国内外众多家电、科技巨头纷纷跨界布局AIoT,来势凶猛、动作频频,AIoT赛道变得异常拥挤。谁将脱颖而出,一骑绝尘,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这到底是一场速度赛,还是耐力赛?

鸣枪即冲刺,头部流量IP加持AIoT只是权宜之计

经过多年的市场教育和技术积累,今年AWE(中国家电及消费电子博览会)成了AIoT物联网家电厚积薄发的一个新赛场,海尔安防、洗护、空气等7大生态圈最新成果;美的新推出的互联网品牌“布谷BUGU”;海信将智能语音交互系统全面接入家电家居产品;TCL全场景AI以及以AI×IoT为核心的“4T”场景化产品矩阵,覆盖彩电、空调、冰箱、洗衣机、安防、健康、数码等多个品类,进一步丰富日常生活全场景下的智能硬件生态。长虹通过AI与IoT的深度融合,实现了不同智能产品之间的互联互通互控和内容交互。松下则将家电单品与住空间相结合,建立物联网生态圈,从建筑、装修、家电、服务等全屋领域传递松下智能家居的概念。


家电行业扎堆AIoT赛道,是速度还是耐力的角逐?


TCL的“4T”场景化产品矩阵让智慧生活离我们更近

AWE之后,新赛道的玩家们集中发力,抢滩新的行业风口,甚至不惜斥巨资引入流量明星力量,试图引爆品牌能量冲刺突围。康佳宣布鹿晗担任康佳电视代言人,海信请任嘉伦作为首席推荐官…喧闹的流量明星代言,让家电行业的营销战更加激烈。近年来网络综艺节目大火,家电品牌常态性通过冠名综艺节目来提升品牌印象,从而扩大品牌影响力。

但在移动互联网的冲击下,人们的时间不断碎片化,营销在信息过载的今天变得举步维艰,想要将品牌传播精准的展现在目标用户面前,就需要做好营销的差异化。而无论营销方式如何变化,都离不开家电行业最本质的竞争态势,用产品创新思维挖掘用户的新需求,用优质内容思维实现用户对自身品牌从接触到认可再到认知的转变,最后用体验参与思维升级消费者的购买体验。

所以,相对于短期内的流量红利释放,AIoT赛道更考验的是企业长久的技术积淀和未来的长线战斗能力。

笔者认为,科技企业在AIoT领域竞争,不是一场速度赛,而是一场艰苦的耐力赛。技术迭代的加速,竞争窗口期的缩短,都要求企业在长跑中练就超人的战略眼光、冲刺的心态、过硬的本领。TCL在2019春季发布会上宣布基于AI×IoT的智能终端系统架构,转换赛道,进入下一个赛场。虽然TCL最早喊出“切换赛道”,但其在这段时间内反而比较冷静,集中精力勤练内功,为“耐力赛”持续蓄力。

笔者认为,在与家电行业紧密融合的智能家居、AI、IoT领域,决定企业能否最终胜出的关键因素有4方面:全场景化出击,全产业链布局,智能化技术水平和全球化运营能力。

“全场景化”决定AIoT商业化上限,对AIoT产业布局至关重要

家电企业刚开始与智能家居、AIoT产业相融合时,主要呈现“单品智能化”特征,无法互联互通的智能单品,只是一个个数据和服务的孤岛,远远满足不了人们使用需求。如今,家电企业均在发力“产品互联互通、人机交互”,产品品类越齐全的企业,更加容易为消费者提供综合化、全场景的AIoT体验。

事实上,AIoT所刻画的场景需求,不是依靠割裂的单一设备来体现,其本质就是消费者通过多品类、套系化购买,获得更多的产品互联体验。我们设想一个场景,当用户在卧室里对空调说关闭客厅的窗帘,而空调和客厅的智能音箱中控是连接的,他们之间可以互相商量和决策,进而做出由音箱关闭客厅窗帘的动作;又或者当用户晚上在卧室对着空调说出“睡眠模式”时,不仅仅空调自动调节到适宜睡眠的温度,同时,客厅的电视、音箱,以及窗帘、灯设备都自动进入关闭状态。这就是一个典型的通过云端大脑,配合多个感知器的互联智能的场景落地。

纵观行业,三星、海尔、TCL等在全品类方面的工业制造、产品设计和品质管理、供应链管理方面具有扎实的基础,他们在AIoT赛道中无疑占据了明显优势。而在“全产品线”基础上,TCL倡导的AI×IoT——硬件+软件+连接+融合,不仅仅是AI简单赋能,而是指数型裂变增长。

在今年的TCL春季新品发布会上,TCL控股CEO王成就曾表示,只有连接融合的智慧生活场景才能为用户带来真正的价值,随着AI和IoT的加速发展,消费者选择智能设备的标准将会发生改变。未来3年内,仅生产单一品类的厂家和不能为用户提供连接融合服务的厂家将出局,只有那些能够提供全品类智能终端的厂家,才能成为最终的头部玩家。

“全产业链”才能决定家电企业在AIoT产业的根基(基础能力)

在AIoT产业,基础能力决定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如果说“全场景化”决定家电企业在AIoT产业的商业化道路能够走多远,那么,“全产业链”就决定了家电企业在AIoT产业的根基是否牢靠。

TCL便是在AIoT赛道中极少具备全品类终端制造能力的企业。这是互联网企业与其他科技企业布局AIoT的明显能力短板,也是近年TOP家电企业被全球科技巨头与资本市场竞相追逐的原因。TCL拥有终端硬件的全品类矩阵,并且在核心硬件上都拥有明显优势。2018年TCL电视全球出货量超越LG位居第二;2019年3月,TCL电视在美国市场销量首次超越三星,跃居第一。空调品类2018年销量则突破1000万台,其冰箱、洗衣机品类2018年则在中国区增幅皆位居第一。品牌的全球化布局使得TCL在AIoT市场占据了较大的用户规模优势。

家电行业扎堆AIoT赛道,是速度还是耐力的角逐?


TCL XESS生态产品“仙女三件套”

2019年初,TCL做出了成立以来的重大战略调整,将整个终端业务独立出来,并在今年春季新品发布会上一举发布了新一代智能空调、电视、冰箱、XESS生态产品、智能门锁等近二十款新品。

与此同时,掌握上游产业链,同样是TCL的重要核心优势。TCL集团旗下的华星光电是目前中国为数不多的掌握液晶面板等核心技术与元器件的中国科技企业。在“屏幕无处不在”的万物智联时代变革中,TCL是全球极少数具备全品类硬件与全屏幕布局能力的科技企业。当“全场景AI”生态取代“以智能为核心的移动互联网生态”,一个屏就是一个解决方案。完成AI×IoT战略升级的TCL,将会显示出其巨大的技术融合与产业聚变力量。

AIoT产业发展考验企业的长远发展能力和前瞻性布局

一个成熟品牌的战略思维高度,能否结合企业自身的优势,同时踏准大势变革的方向,这决定了它能在激烈的AIoT时差竞争中能跑多远。TCL多年来在自主创新方面,长期投入,立体布局,为满足“不断为全球用户提供智慧健康生活相关的产品和服务”的使命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家电行业扎堆AIoT赛道,是速度还是耐力的角逐?


TCL集团欧洲研发中心揭牌

TCL是率先在美国硅谷设立美研所家电企业之一,重点聚焦前沿技术信息搜集以及互联网创新应用探索,近期也将研究重心转到了AI和AIoT方向。在AI与AIoT领域,中美两国各有优势,同时差异化也很明显。TCL已与谷歌、亚马逊、IBM等全球顶级企业开展人工智能在产品应用领域的深度合作。2018年,TCL还在波兰和武汉设立人工智能研发中心,共同推进人工智能技术的研发与应用。

在技术能力方面,TCL的通用能力平台化也是其不可忽视的实力与底气。举例来说,TCL在电视屏幕领域领先的交互技术,可以用在冰箱、厨房设备等更多新屏幕设备方面,通过把通用能力在内部平台化,赋能给原来单一的产品,以保持技术的统一性,保持用户体验的统一性,增加用户黏性。

而对于万物互联如此庞大的命题来说,哪怕 TCL这样的行业巨头,也很难通过一己之力轻松完成这份答卷,其中一定少不了合作伙伴的帮助。与Rokid深度合作,便是加速AI化进程的重要举措。Rokid多年来一直深耕AI交互技术的探索与应用,其全链路语音解决方案不但搭载在自有产品线,同时还将这些优势分享给行业端。

更为重要的是,中国家电企业早已经跨出国门,开展全球化扩张。所以,企业在智能家居、AIoT产业的业务布局,很大程度上也要取决于“全球化能力”。目前,TCL在全球已有28个研发机构、10家联合实验室,拥有4个国家级研发平台,业务遍及160多个国家和地区。

王成认为,TCL全球化能力不仅仅体现在产品的销量,更多的是体现在品牌认知、全球销售网络建立、自身核心能力的集聚上。TCL海外营销本部的整合,就是希望把现在初步建立的一些能力和其他的品类放在这里面来,让全球消费者对TCL实现从“单一电视品牌智能”到“全品类智能科技品牌”的认知。

家电行业向智能家居、AIoT产业的转型,是一个长期演进的过程。短期的营销战,让AIoT产业短暂进入到一个快速发展阶段,但这个市场还不够完善,并不是短期内释放一下流量,就可以解决整个AIoT产业格局的问题。

过去,TCL在成为全球第二大电视企业和第二大显示技术公司的过程中,积累了诸多的竞争优势。TCL控股与TCL集团彼此发挥产业链一体化协同过程是否还有更多价值释放在AIoT这个领域的前景值得期待。

正如王成所说:“AI x IoT将是TCL的下一个赛场,我们对此信心满满,精彩才刚刚开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