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司馬懿會相信空城計?

解焱


《失空斬》是京劇的經典劇目之一,而《空城計》便是《失空斬》的高潮部分。諸葛亮帶著幾個老弱病殘坐守空城,硬是將老謀深算、老奸巨猾的司馬懿騙得團團轉,不得不放棄進攻。但是,京劇《失空斬》實際上也是改編自小說《三國演義》,並不是真實歷史。真實歷史上是否真存在諸葛亮上演空城計一直爭議頗大,從現有的史料來看,《三國演義》虛構的可能性最大,真實歷史上並不存在。街亭之役發生時,司馬懿遠在洛陽,根本沒有機會與諸葛亮面對面對陣!在街亭與諸葛亮對陣的實際上是曹魏老將張郃。而且,諸葛亮見街亭戰敗之後便火速撤回了漢中,根本沒有上演什麼空城計。



根據真實歷史顯然無法回答提問者所提出的這個問題。因為它壓根兒就不存在!因此,我們只能就小說《三國演義》而論。為什麼司馬懿會被諸葛亮嚇住呢?司馬懿兵臨城下,諸葛亮穩坐城樓看山景,這時候只要司馬懿手下一支箭就可以直接要了諸葛亮的命!司馬懿有什麼必要顧忌疑兵而率軍撤退呢?說白了,不是司馬懿怕中埋伏,而是司馬諸葛達成了“默契”!這一切不過只是做做樣子、搪塞世人的把戲,司馬懿根本不想諸葛亮死、諸葛亮也知道司馬懿的心思,二人心照不宣。



那麼,為什麼對陣的雙方能夠在沒有通氣的情況下就能達成如此“默契”呢?那還要從彼時司馬懿的處境說起。司馬懿是魏文帝稱帝之前的舊臣,但是魏武帝曹操和魏文帝曹丕對他的能力都是非常清楚的,也是有所忌憚的!因此,終魏文帝曹丕一朝,司馬懿始終在文職上兜圈子,根本無法接觸軍隊。魏明帝曹叡即位後,因為開國將領漸漸老去、新人又青黃不接,於是便想到了司馬懿,開始委以兵權。但是,曹叡對司馬懿也不是非常信任的,用現在的話說,叫且用且防。曹叡去世前安排輔政大臣時,在司馬懿頭頂上安插了宗室曹爽實際上也是出於這樣的目的。



彼時不是高平陵政變之後,司馬氏家族的實力還沒有大到像後來那樣可以廢立皇帝。街亭之役發生於曹魏太和二年,彼時司馬懿在軍中才剛剛起步,還沒有形成太大的私人勢力。街亭一役打得蜀軍丟盔棄甲已經足以證明司馬懿的軍事能力,換句話說,司馬懿已經可以回去向曹叡交差了。如果司馬懿這個時候一舉拿下諸葛亮、徹底打垮了蜀漢政權。這樣的能力,恐怕曹叡也要“內心顫抖”了吧?對司馬懿更加忌憚幾乎是意料之中的事情。而且,諸葛亮完了、蜀漢政權也完了,司馬懿還有存在的必要嗎?留著他繼續做大、形成尾大不掉之勢?如果司馬懿一舉拿下諸葛亮、平定蜀漢政權,那麼他離“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的韓信也就不遠了。



只有有勝有敗有失誤,才不會激起魏明帝曹叡更重的忌心。同時,留下諸葛亮和蜀漢政權的威脅,司馬懿才有用武之地,才有安身立命的本錢,才有在軍中發展自身勢力的時間和機會。這才是司馬懿被空城“嚇”住的原因,而諸葛亮正是吃準了司馬懿的心理,才敢於擺出這出空城計。這是高手的對決,無須事先知會,雙方心照不宣。真實歷史上雖然沒有這麼一出,如果彼時司馬懿真的和諸葛亮當面對峙了,結局很可能就是小說《三國演義》裡的這出空城計。個人認為,可能性非常大!因此,《三國演義》雖然只是一部小說,空城計也是虛構的情節。但是,羅貫中還是用了心的!並不是胡亂瞎編,神化諸葛亮。


農民工老楊歪說歷史


三國演義中的空城計,使諸葛亮的智慧被神話。我們先不討論這個空城計是否是真實發生的?我們先姑且認為是真的。

那麼就有一些人為司馬懿報不平,諸葛亮,近在咫尺,為什麼不殺進城去殺掉諸葛亮就可以滅了蜀國?

我們從三國演義中的細節就可以看出,司馬懿本就是一位政治高手,他心裡非常明白,蜀國滅不了魏國,但是魏國絕不能草率的滅了蜀國,我們知道司馬懿在魏國朝堂上,早期時期並沒有得勢,曹丕,曹睿,都在懷疑司馬懿的狼子野心,而之所以沒有殺掉司馬懿,就是因為有蜀國這個心頭大患, 司馬懿心裡非常清楚,蜀國一旦被滅,隨之而來的將是滅族, 而只要諸葛亮不死,蜀國就不會輕易被滅,天下大勢還能維持在微妙的三足鼎立之中,所以司馬家族在沒有徹底在魏國朝堂上掌權是不會輕易發起滅蜀之戰, 司馬家族非常清楚,蜀國的實力不足於撼動魏國,但可以牽制魏國,這既是軍事,又是政治。

所以從長遠來看諸葛亮不可以死,至少不是現在死,這是司馬家族的政治謀略。


閏實


1.司馬懿和諸葛亮,如同矛和盾的關係,在魏國君主實力強大,司馬懿還要繼續發展自身勢力,加強影響力的時候,諸葛亮不能死。

2.假如空城計司馬懿不裝糊塗,傻呼呼衝進去弄死諸葛亮,不只是死了一個諸葛,更是毀了一門司馬,司馬懿不傻,諸葛亮也很聰明,英雄之間,雖是敵手,亦有默契。



今夜聊史


空城計在歷史上是沒有的。它的破綻很多:1、司馬懿部隊那麼多,為什麼不將城圍起來 2、他至少應該派些探子進城看看呀 3、諸葛亮就在城上,為何不命一神箭手將諸葛亮射死。所以說:諸葛亮的空城計在歷史上是沒有的,是小說在深化諸葛亮,但歷史上是有人擺過空城計的,這是完全的張冠李戴。但在小說之中,諸葛亮大擺空城計能成功就在於,諸葛亮一生唯謹慎,所以司馬懿不會認為他這麼不謹慎的,所以才能成功。當然,這是小說,歷史上絕對沒這事。建議去看看百家講壇——易中天品三國。參考資料:易中天品三國。

此計也只有對司馬懿才絕對有效,這是諸葛亮的一個極為精彩的計謀,如果司馬懿識破了這一計,他必須退走,否則諸葛亮死了,他的利用價值也就沒有了,被曹操幹掉是遲早的事情,如果司馬懿沒有識破這一計,如果他貿然進攻的話,有可能遭受到失敗,以司馬懿得性格,是不會做這種事的,那麼就只剩退走這一條路了,所以說這一計看似司馬懿有很多選擇,但是諸葛亮的計謀卻讓司馬懿唯有選擇退走一途,但是此計只對司馬懿有效,這一計可以說是陽謀的一個經典,一切都交給對手去選擇,但是對手卻只有一條路可選,歎為觀止,不過真相如何也只有司馬懿自己才知道了


潯陽夜過客


那你可真是小看司馬懿了。

既然說到空城計,咱們就不按正史說了。

司馬懿何許人也?羅貫中的詩中做了評價:

開言崇聖典,用武若通神。三國英雄士,四朝經濟臣。屯兵驅虎豹,養子得麒麟。諸葛常談羨,能迴天地春

看到沒有,諸葛亮都常常提起,並說司馬懿有經天緯地、力挽狂瀾的本領。

這種評價,可不是隨隨便便能得到的。



回過頭來再看“空城計”,司馬懿會上當嗎?明顯不會。諸葛亮是聰明人,司馬懿同樣是聰明人,聰明人和聰明人打交道是最簡單的,一個動作,甚至一個眼神,就知道對方要表達的意思。

那麼,司馬懿為什麼沒有對諸葛亮趕盡殺絕呢?

很多答主說,司馬懿在為自己留後路,擔心一旦諸葛亮被俘,自己將會沒有用武之地,導致“兔死狗烹”。

但是,細細想想,這個可能性有多大呢?

我不否認英雄或偉大的人物對歷史發展的影響程度,但是,失去諸葛亮的西蜀,真的會快速崩塌從而滅亡嗎?

很顯然不是的。事實上,從諸葛亮234年病逝,到蜀國263年滅國,這中間又間隔了30年,並且,在後諸葛亮時代,蔣琬、費禕、姜維之流均迅速做好了國家宰相權利的交接,沒有引起較大的政治地震,維護住了國家政治軍事局面。而且,即便蜀國滅亡,還有雄踞東南的孫吳政權,在北方兵士不習水戰的情況下,魏國又有什麼自信能一戰滅亡吳國呢?

因此,司馬懿的擔心,看起來有點多餘。

那最後司馬懿為什麼又撤軍了呢?我的猜測是英雄惜英雄。

早在建安時代,周瑜就曾嘆息,“既生瑜,何生亮”?既然上天讓我周瑜生在人世,擁護主公成立大業,為什麼偏偏又出來一個諸葛亮呢?雖然是周瑜的一聲嘆息,但也從中可以窺到其對諸葛亮才能的肯定與讚賞。

現在,同樣的局面出現在司馬懿和諸葛亮眼前。天生我諸葛孔明,協助劉皇叔匡扶漢室,為什麼偏又出來一個司馬懿來阻撓我呢?這是一個既讓我憎恨,但同樣也是令我十分欣賞的一個人啊。

在司馬懿眼裡,諸葛亮何嘗不是這樣一個人呢?我自己胸懷大志,幫著曹魏抵禦外敵、整頓河山,結束這戰亂紛紛的時代,可哪裡想到,西蜀出了一位更加優秀的軍事家、政治家,自己卻屢屢敗在他的手下,心裡對他既仰慕,又憤恨。

因此,司馬懿雖然屢戰屢敗,但屢敗屢戰,為的就是有一天能真正戰勝他啊。

現在,這一天終於到了。當司馬懿兵臨城下,望著城樓上的諸葛亮的時候,他這一生的夙願,終於達成了。



但是,連年的戰爭,消磨了兩國大部分的元氣,人才也凋零殆盡,當今天下,能與我司馬懿並稱英雄者,唯有你諸葛孔明瞭。我們打了一輩子仗,直到今天,第一次這麼近距離觀察者對方,原來,你也白髮滿鬢了呢!

放心吧,我不會讓一兵一卒進城的,你死了,我還有什麼對手呢?

讓我們兩個老傢伙,下次戰場相見吧!

我想,那一天,司馬懿下令撤軍的時候,肯定回頭看了一眼諸葛孔明,在這同時,城樓上的孔明,也在望著司馬懿。目光相交的那一刻,他們都讀懂了對方的意思。

這,或許是最好的結局。


姜小姐的浪漫滿屋


司馬懿中了諸葛亮的空城計,是三國演義人為杜撰的一個故事,歷史上並不真實存在。

而真實歷史上,當時的司馬懿正在荊州和陸遜作戰呢。

不過按照演義的說法,我認為是司馬懿是擔憂打敗了諸葛亮,自己會被當時的皇帝曹睿解除權力,所以為了避免飛鳥盡良弓藏的結局,故意為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