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的一生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號易安居士

漢族,山東省濟南章丘人

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詞人,婉約詞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稱

家世

李清照出生於一個書香門第的家庭。

父親李格非是濟南歷下人,進士出身,還是蘇軾的學生,官至提點刑獄、禮部員外郎。藏書甚富,善屬文,工於詞章,母親是狀元王拱宸的孫女,很有文學修養。

年少

李清照自幼生活在文學氛圍十分濃厚的家庭裡,她聰慧穎悟,才華過人,自幼受到很多人的稱讚。

“自少年便有詩名,才力華贍,逼近前輩”——王灼《碧雞漫志》

李清照的少年時代,跟著她父親李格非生活在汴京,優雅的生活環境,京都的繁華景象,激發了李清照的創作熱情,除了作詩之外,在詞壇上也嶄露頭角,寫出了為後世廣為傳誦的著名詞章《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這首詞一問世,便轟動了整個京師,“當時文士莫不擊節稱賞,未有能道之者”。

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的一生

成家

宋徽宗建中靖國元年(1101年),李清照18歲,與時年21歲的太學生趙明誠在汴京成婚。據李清照在《金石錄後序》中雲:“餘建中辛巳,始歸趙氏。”當時李清照的父親是禮部員外郎,趙明誠的父親是吏部侍郎,都是朝廷的高級官員。

興趣愛好

李清照夫婦雖然是“貴家子弟”,但是卻很節儉,就算是後來趙明誠進入仕途,有了獨立的經濟來源,夫婦二人還是過得非常儉樸,還立下了“窮遐方絕域,盡天下古文奇字之志”。趙家藏書雖然相當豐富,但是對於李清照、趙明誠來說,卻遠遠不夠。他們通過各種渠道,想方設法,收集珍本典籍,遇上名人書畫,三代奇器,恨不能“據為己有”。

但是呢,他們的能力畢竟有限。有一次,有人拿了一幅南唐畫家徐熙的《牡丹圖》求售,20萬文,他們留在家中觀賞了兩天兩夜,愛不釋手。但是最後,實在負擔不起,只好戀戀不捨地還了回去,“夫婦相向惋悵者數日”。婚後的生活,雖然清貧,但安靜和諧,高雅有趣,充滿著幸福與歡樂。

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的一生

無奈離京

李清照出嫁後的第二年,也就是宋徽宗崇寧元年(1102年)七月,李父李格非被列入元祐黨籍,不得在京城任職,被罷官後的李格非,只能攜眷回到原籍明水。

朝廷黨爭愈演愈烈,李格非“元祐黨人”的罪名株連到李清照身上。崇寧二年(1103年)九月宣佈與“元祐黨人”有關聯的人,不得居住在汴京,崇寧三年(1104年)四月又有“宗室不得與元祐奸黨子孫為婚姻。”。李清照與趙明誠這對原本恩愛的夫妻,不僅面臨被拆散的危險,而且汴京已經沒有了李清照的立足之地,不得不去投奔老家的親人。

政治風雲變幻,世事翻覆莫測。僅僅過了半年多,蔡京罷相,趙挺之擔任尚書右僕射兼中書侍郎。與此同時,朝廷毀《元祐黨人碑》,大赦天下,之前一切跟“元祐黨人”相關的禁令都廢除了,李清照得以回到汴京與趙明誠團聚。

真是天有不測風雲,僅僅過了不到一年,宋徽宗大觀元年(1107年)正月,蔡京又復相,無情的政治災難降到了趙氏一家頭上。三月,趙挺之被罷官,五日後病死了,死後三天,就被誣陷,家屬、親戚在京者被捕入獄,最後因為證據不足,七月獲釋。但是趙明誠卻也不能在汴京任職了,趙家也難以在京城立足。李清照跟著趙氏一家回到在青州的私宅,與趙明誠開始了屏居鄉里的生活,第二年年李清照25歲,自號“易安居士”。

李清照與趙明誠雖然丟掉了京城的優裕生活,卻也得到了鄉下平靜安寧的無限樂趣。他們相互支持,研文治學創作;他們節衣縮食,搜求金石古籍,度過了一段平生少有的美好時光。在《金石錄後序》中,李清照對此作了較為詳盡的敘述:

後屏居鄉里十年,仰取俯拾,衣食有餘。連守兩郡,竭其俸入,以事鉛槧。每獲一書,即同共勘校,整集籤題。得書、畫、彝、鼎,亦摩玩舒捲,指摘疵病,夜盡一燭為率。故能紙札精緻,字畫完整,冠諸收書家。

青州古城是古齊國的腹心地區,是古老的文物之邦,趙明誠夫婦在當地收集到《東魏張烈碑》、《北齊臨淮王像碑》、唐李邕撰書《大雲寺禪院碑》等一大批石刻資料。益都出土的有銘古戟,昌樂丹水岸出土的古觚、古爵,陸續成為他們的寶藏。

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年),李清照38歲。四月趙明誠在外遊歷,李清照沒有同行。到了秋八月,李清照才從青州出發,趕赴萊州和趙明誠會合。途經昌樂,作《蝶戀花·晚止昌樂館寄姊妹》,表達對青州姊妹的惜別之情。

宣和七年(1125年) ,李清照42歲,趙明誠守備淄州。

宋欽宗靖康元年(1126年),李清照43歲,這一年,趙明誠平定地方逃兵擾亂有功升了官。

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的一生

顛離漂泊

宋欽宗靖康二年、高宗建炎元年(1127年),李清照44歲。金人大舉南下,俘獲宋徽宗、欽宗父子北去,史稱“靖康之變”,北宋朝廷崩潰。五月,康王趙構即位於南京應天府(今河南商丘),改元建炎,南宋開始。

第二年三月趙明誠因母親死於江寧(今南京市),南下奔喪。八月,起知江寧府,兼江東經制副使。北方局勢愈來愈緊張,李清照著手整理收藏準備南下,當李清照押運15車書籍器物,行至鎮江時,鎮江守臣錢伯言棄城逃跑,李清照以其大智大勇在兵荒馬亂中將這批稀世之寶,於建炎二年(1128年)春押抵江寧府。

建炎三年(1129年)五月,到了池陽(今安徽貴池),趙明誠又被傳旨到湖州任職,不幸的是,趙明誠在途中病逝。

趙明誠病逝後,為保存趙明誠所遺留文物書籍,李清照派人運送行李去投奔趙明誠妹婿李擢權。不料當年十一月,金人攻陷洪州,李清照帶不了太多的東西,只好攜帶少量輕便的書帖典籍南下。

建炎四年(1130年)春,李清照到了浙東一帶。“到臺,守已遁。之剡出陸,又棄衣被走黃岩,僱舟入海,奔行朝,時駐蹕章安,從御舟海道道之溫,又之越。”九月,劉豫在金人扶持下,建立了偽齊政權。李清照有詩斥之曰:“兩漢本繼紹,新室如贅疣。所以嵇中散,至死薄殷周。”十一月,李清照到達衢州。

紹興元年(1131年)三月,李清照赴越(今浙江紹興),那時書畫被盜,她悲痛不已,大部分圖書文物丟失。

紹興二年(1132年),李清照到達杭州。圖書文物散失殆盡造成的巨大痛苦,顛沛流離的逃亡生活給予的無情折磨,使李清照陷入傷痛百般走投無路的絕境。

孤獨無依之中,再嫁張汝舟,張汝舟早就覬覦她的珍貴收藏。當婚後發現李清照家中並無多少財物時,便大失所望,隨即不斷口角,進而謾罵,甚至拳腳相加。張汝舟的野蠻行徑,使李清照難以容忍。後發現張汝舟還有營私舞弊、虛報舉數騙取官職的罪行。李清照便報官告發了張汝舟,並要求離婚。經查屬實,張汝舟被除名編管柳州。李清照雖被獲准離婚, 但宋代法律規定,妻告夫要蹲三年的監牢,通過翰林學士綦崇禮等親友的大力營救,關押了9天后獲釋。

雖然經歷了一場再嫁匪人、離異繫獄的災難,但是李清照生活的意志並未消沉,詩詞創作的熱情更趨高漲。她從個人的痛苦中解脫出來之後,把眼光投到對國家大事的關注上。

紹興十三年(1143年)前後,李清照將趙明誠遺作《金石錄》進行校勘整理。大約在紹興二十六年(1156年)或者以後,李清照懷著對死去親人的綿綿思念和對故土難歸的無限失望,在極度孤苦、淒涼中,悄然辭世,享年至少73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