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安那些鲜为人知的的寺庙:泰安般若寺

很多人会很纳闷为什么会说到:般若寺.

般若寺不是古寺,是在古籍记载的地址重建的。建寺时间为2011年。到现在才短短八年的时间。但是在泰安各大古寺都相继闭门以后,泰安的善男信女就没有可皈依地方。就像市场经济一样,市场需求量大,但是供不应求。般若寺就应运而生,可能大家对我的说法有一定的吐槽,为什么能这么说傅家重地呢?

现在的善男信女大部分都是家境比较殷实的,为了挣钱缺德事干的比较多,想花钱买心安。把所有的一切寄托到佛祖身上,还有一部分就是感情受挫,自认为是看清红尘然后皈依我佛。我想着真是天大的笑话。

闲话少说,现在咱们来说一下般若寺

泰安那些鲜为人知的的寺庙:泰安般若寺

泰山般若寺位于泰安东南方向,和外环路相接,泰山般若寺坐落于山东省泰安市泰山区省庄镇红庙村北首,据《左传》记载,始建于昭公八年(公元前534年),早期的庙宇,是民间百姓信仰的圣地,因红色庙宇大殿而出名,当地百姓称为红庙,村以庙名——红庙村。该寺距今已有2550年,该寺兴盛于隋唐年间,当时香火缭绕,人杰地灵,有求必应的圣庙。五代及宋元明清时期焚刹兴盛,道风日隆,素有泰山脚下,第一丛林之雅称,一直为佛门弟子向往的圣地,并为佛教的讲习之所。后几经兴废,最终于清末民初年间毁于战火。今政通人和,因缘殊胜,欣逢盛世,国泰民安。在十方众信慷慨捐资下,重修焚刹,现已恢复重建三圣殿、天王殿、文殊塔、弘法楼、寮房数间,后更名为般若寺。

泰安那些鲜为人知的的寺庙:泰安般若寺

现在般若寺是泰安地区唯一一家接受皈依的寺庙。泰安大批的善男信女都是在这皈依的。小编曾经去过般若寺,面积不大一进院落。但是去的时候没有僧人,询问得知出去做法事去了。现在般若寺在泰安有两家免费的素食馆一家在南关天悦府,一家在玉材大市场,周一到周五中午提供免费的素食,都是由泰安善男信女捐献的。

和大部分的寺庙一样,寺庙鼓励捐资。

捐资20元者供奉酥油灯一对(五方文殊殿点灯加持)。

捐资66元者挂祈福平安带一条(悬挂文殊塔周边加持)。

捐资100元者晚上放“荷花灯”一对(放生池内放荷花灯加持)。

捐资300元及以上者供奉延生祈福消灾牌位或往生超度牌位一年。

捐助1000元及以上者,刻碑留名,千秋万代蒙受佛力加持,事业顺心,心想事成、福泽子孙。

捐助100000元及以上者,单独刻碑留名(个人全家、企业单位),千秋万代蒙受佛力加持,寺庙为祈事业顺心,心想事成、福泽子孙,常年登记牌位加持。

泰安那些鲜为人知的的寺庙:泰安般若寺

佛教,我国主流宗教,东汉汉明帝时传入我国,距今已有2000多年,虽说是异域文化但如今已融于中华文化之中,对国人的思想影响深远。

现代科技文明的发展极大的满足了人们的物质需求,方便了人们的生活,但精神层面的需求却远远满足不了。因此现如今国人都喜欢进寺庙拜佛保佑自己各方面顺顺利利,找寻自己的精神支柱。佛教之所以可以传播两千多年不衰,取代道教成为我国主流宗教,与佛教的核心思想是密不可分的。但如今国内很多佛教寺院却并没“开悟”,还停留在世俗间,寺庙收门票的,设功德箱的,上香收费的,点灯收费的比比皆是。更有意思的是虔诚拜佛的人因为没钱而不敢进寺院。有朋友会说了:僧人也是人,没钱吃什么喝什么?寺庙没钱怎么修缮?佛法怎么弘扬?这些问题想想也有道理,在当今社会也的确也是这么回事。但要知道,这样做确实违背了释迦牟尼佛创办佛教,普度众生的宗旨了。

泰安那些鲜为人知的的寺庙:泰安般若寺

佛降生圣土,如抛弃粪土似的抛弃了尊贵的王位和金钱财富,娇妻爱子,29岁出家,苦修6年,35岁开始转法轮度众生,说法45年。他曾苦修,行乞,当过叫花子。为什么他要当乞丐?就是因为他把荣华富贵看成是虚假的东西、表面华贵的东西,所以都抛弃了,才成为佛。佛的一生都是为了给世人言传身教修正般若大法。佛教会我们“空”的道理,要我们斩断执著,放下金钱、权利的欲望,看透事物的本质,到达智慧的彼岸。

泰安那些鲜为人知的的寺庙:泰安般若寺

既然佛祖言传身教,为什么现如今的僧人却还那样看重金钱,放不下世俗的欲望呢?这里了解佛教的人又会说了:“《大品涅槃经》不是说了如果是为了弘扬佛教,或者生活困难是可以接受各种财物布施的吗?”(《大品涅槃经》卷六)不错,虽后面的佛教有这样的说法,但如今有些寺庙、僧人拿着这些钱真的在弘扬佛法吗?生活困难?都用上苹果手机了。出家人过多的沉迷于赚钱,来供自己享乐,这就不合适了。想想看,一边嘴里说着佛念着经,告诫人们要放下欲望脱离苦海,一边心中又时刻想着多点收钱,这让真正的信徒怎么看?是不是该怀疑你的“智慧”了。

泰安那些鲜为人知的的寺庙:泰安般若寺

再说下功德箱,功德箱说白了就是让人放钱的箱子。既然叫功德箱,很多人认为那放了钱就应该是有功德的了,但看净空法师怎么说的:在佛门里面出点钱、出点力叫做功德,这个错了。你丢一点钱进去,你的恶有没有灭?你的善有没有生?不见得,与这个毫不相关,所以应该是种福,广种福田,不是功德。如果一个杀人抢劫的恶人因为有点钱,大把大把的往功德箱里面投钱,难道他的恶就没有了?就生善变好了?恐怕不是这么回事吧。灭恶故言功,生善故言德。

泰安那些鲜为人知的的寺庙:泰安般若寺

曾经看过一篇报道,说有些藏区牧民把一年存下的钱送到寺院,拉卜楞寺修寺院时,有个牧民把多年存下的几十万元钱全部送给寺院。无可否认这是信徒的信仰,但作为寺院来说就不应该收这些钱,他把钱全给你了,他吃什么喝什么,他怎么生活?到底是牧民放下了执著成了佛还是你寺院的僧人是佛?做为现在喜欢往功德箱投钱的信徒应该要知道佛经的本义是什么?你给穷人、老年人、残疾人等需要帮助的人给上1元钱,比给佛供养了100元、1000元还重要。因为佛是不需要你的供养,佛关心的是众生。把你的钱、物拿去关心那些可怜的众生,佛更高兴,比供养佛有更大的功德。这才使佛经的本义。

同样是佛教国家,看看泰国和斯里兰卡的僧人怎么做的。

泰国的和尚生活则非常的简朴,除了两套袈裟外他们只能有一只法钵和一点日用品。在饮食方面他们也极其讲究,一天只吃两餐,分别是早上和中午,正午过后就不能吃固体食物,只可以吃流食。僧人每天都要出门化缘,接受施舍,每个布施者都态度恭敬,每当僧人出现在自己家门附近的时候他们都会觉得无比幸运。泰国僧人讲的是随缘,泰国寺庙没有伙房,吃饭都要靠人供养,每天早晨寺庙都会有僧人排队出来化缘或者托钵,善信供什么就吃什么。

斯里兰卡僧人则遵守过午不食、不接触金钱、不骑车不快跑、不戴手表、进寺庙必须脱鞋等戒律。他们是没有一分钱的,但他们不管去车站、旅店、饭店,只要僧人去,都是不要钱的。“比丘”(僧人)就是乞丐。

所以,真正一心向佛的僧人是不需要金钱供养的,如果寺庙的僧人全都真正“开悟”了,相信人们也会给高僧们弘扬佛法,衣食住行提供无偿的帮助。寺院本来就是弘扬佛法的圣地,希望信徒们能在寺院真正的领悟佛的本义。

现在真是经济社会成就经济寺庙和僧人,领着自我解脱的罪人玩弄世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