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村里人办喜酒,本人给了对方30元人情钱,而现在本人办婚酒,对方竟只给30块,这合理吗?

忽而今秋


十年前村里人办喜酒,题主给了对方30元人情钱,而现在题主办婚酒,村里人一般都是给的是一两百,甚至更多,可对方竟还是只给30块,这合理吗?

文丨一点三农

如果单纯从给的30块人情钱来说,肯定是不合理的。按照农村礼钱行情,村里给一两百的还是比较合理的。都说是随礼,为啥大家都给一两百,他一家人却要固执的退还你十年前的30元呢?一点觉得这个点比指责对方更有趣,难免要猜一猜!

这十年来你们两家是不是结下过梁子?给你30块只是告诉你两家老死不相往来,再无瓜葛

在一点家乡,是有这种例子的。如果两家闹到断亲断交的份上,如果就近有一家办酒席,另一家就不会考虑什么年代久远,什么随礼不随礼的,只是按照自己礼簿本上的金额,原样封一份礼金差人送来,就像题主遇到的情况一样。通常,对方也不来吃席。

这种做法,就预示着双方彻底断交了,情分也没了。以后各自安好,各找各妈,如同陌生人一样。

对方家是否家庭出现变故,生活贫苦?

这种情况是可以原谅的。还别说一两百块钱家家都有,那是你没见过穷人家。有些人家遭逢变故,家徒四壁,维持生活尚且艰难,或许30块钱都还是东拼西凑的。

如果真是这样,题主就有些不近人情了。大家都在一个村住着,不说帮一把,至少不会嫌弃对方给的礼金少。

对方是不是对大家都不按套路出牌?不会厚此薄彼

你还别说,村里真有这样的人。他们就按照自己的想法,用自己的考量给人情钱。不会像我们这些俗人一样,跟着大家随一样的!

如果是这类情况,题主大可不必生气。都说人情往来,来来往往,以后他家办酒席你在给30块回去就好了,省心了不是?话说,如果多一些这类人,或许村里的酒席还会少许,礼金也不会压得我们喘不过气来。

难道题主抢了对方的暗恋对象?

如果是这样,那对方给30块纯粹是为了搅局的(调皮一下,开个玩笑)。

题主办婚宴,人生只有一次,应该开开心心的。对于这类小插曲,当个玩笑一笑置之就好了,为了百十块钱搅了结婚的大好心情不值当。


以上是一点的个人观点,仅供参考。对于上述问题,你怎么看?欢迎留言吐槽,批评指正和补充。

——END——(完)


一点三农


三十年前邻居嫁女儿我妈随了20,我结婚人家假装不知道,屋前屋后。后来我生孩子,邻居碰到还想说客情话“你看孩子结婚也不知道,生孩子也不知道,知道去喝喜酒哎。”我妈说这才生了三天,还没喝喜酒来。邻居那个脸啊,硬生生地说了句“啊,那个我还有事先走了。”我妈说给我听的时候笑的肚子疼。

不了解你们那边的风俗习惯,十年前我们这边就是一百了,二十三十是白事上吊纸的价格,还得说给二十的不去吃饭。

一桌喜宴三四百,坐十个人,开席前有瓜子糖果,两盒烟,每桌标配一瓶白的一瓶红的两瓶大饮料,喝没了就去拿,席间主人会来敬酒又是两盒烟,走时有红包里面有两盒烟。按我们这边的情况,如果有人拿三十块钱来吃喜酒,主人家是不会收的,会婉拒说只收知近的亲戚,别人的都没收。孩子或者助喜的收了这个钱也是可以在酒席之前送回去的,理由同上。如果退不了比如直接送到酒店去了,主人没办法收下了心里也是不高兴的。所以如果是这种情况,十年后给三十块钱不排除置气的心里,特别给了没来吃饭基本确定了。

我觉得邻居之间这种事情不要给太少了,别人都一百你就不要给八十。给的太少反而得罪人。


石头家多肉花园


说说我即将经历的,我一个很要好的朋友09年当兵去部队,我给了1000的盘缠,我11年结婚他随了1000,我后来生了两个小孩满月,周岁因为他在外地,人没到,礼金也没到,过几天他要结婚了,我打算还是回礼1000,因为他以后生小孩,满月,周岁我都要去的,我也不知道这样是不是不厚道,反正打算这样干。顺便补充他因为在外地工作,过年不回来,但是我只要有空都回去给他家长辈拜年,但是他回来了从来没来过我家,现在他发展的不错,不过彼此联系也少了,也不知道该怎样定位,顺其自然吧!


北方呼呼地吹


这不是钱的问题!合理不合理就看你自己心里的定位,如果个人觉得还是很合理的,虽然心里会有点不舒服。每户人家在办酒席的时候,都会有一个专门的本子上记录随礼的人和随礼的钱,这个本子叫做礼簿,是有主家专门找人来登记的。在主家办完酒席以后,这个礼簿便回到了主家的手里。主家便会根据礼簿上乡亲们随礼的多少来回礼!

为什么觉得合理呢,因为谁家办喜事都图的是个热闹,来的人越多越好。一人随礼希望你们全家都到,要的就是人气。在说这三十块钱在十年的购买能力也挺足,但是随礼时并不会预料到以后物价会上涨。




我感觉没必要因为回礼回了多少而给自己增添无用的烦恼,办酒席的目的并不是为了收礼钱,也不是为了要赚钱,而是自家的人缘。人缘不好的,不收钱都没人去。收礼钱只是来人的一份情意 一份祝福!结婚是个大喜事,不要因为这点小细节忽略了办婚礼的目的!!


小周周的平凡生活


当然不合理,但是30块钱认清一个人也值了。我奶奶去世的时候,基本的就是10块。好点的20/30/50/100都有,最大的就是我大姑给的500。在我七岁的时候我奶奶去世,我24岁结婚,我们家才办了一次事。期间别人嫁女儿,娶媳妇,办满月,做生日,我妈不知道还回去了多少。别人家办事的时候,我妈给别人基本的还回去。就是10还100。这个要看怎么想和怎么为人处事了。而且现在100块钱也不值钱。另外,一个家庭经常办事和不经常办事别人也会衡量一下。我们隔壁村的,我们家里这二十多年就办了我奶奶的白事和我的婚事。但是他家,因为有两个老人,两个儿子,有个老人去世了,两个儿子结婚生子,短短几年里就办了5场事,我妈每次一百都去了5次。这样一想,就会觉得,人情这回事,还是适可而止好点。


熙熙妈妈12


十年前也就是2009年,那时候到农村临近的小镇上,进餐馆吃一顿饭,一个荤菜5块钱的样子,一碗米饭5毛钱随便吃,如果再加一碗汤也就是2块钱,一共7.5元可以吃得很饱很满足,而现在一个人进餐馆,一个荤菜要15到18不等,米饭2块钱一个人,汤也是6元起,所以现在要吃十年前同等的饭菜,需要花费至少23块钱,等于要吃饭至少涨了3倍。

所以我们看到的是这10年整个社会的发展,人民的基本生活饮食上面至少已经有了很大物价上涨情况,所以如今办一桌酒席和10年前比起来,已经是有了很大的开支上涨,如果按照这样的思维来判断,客人随礼,应该按照一桌酒席的花费上涨来适当的增加自己随份子钱的金额。

当然如果按照中国的随礼传统来说,婚宴喜酒的随礼,如果不是短期内相互办酒席,那么你的随礼应该是要上涨的,这是中国民间民俗所达成的一种共识。

所以你在10年前给他随的30元,他现在回了30元,这个要么是你和他的关系是很普通,平时没有什么往来的关系。要么就是他自己的为人处世不好,可能不止你一家,村里很多人他都是那样处着,所以这样的人你可以不用和他计较,因为未来你也应该不会和他有太多交集了。

虽然民俗当中的礼金往来让现在年轻人很痛苦,但是传下来的规矩,我们可以在未来用年轻人的方式去改变它,比如送礼金改为买礼物或者亲自做礼物,这样又不涉及太贵的金钱给个人的经济带来太大压力也让对方感受到了诚意。礼轻人意重,看的是用心,所以你收到的十年后的30元确实不合理,既没有用心甚至敷衍,今后少于此类人来往。


梁思文


借你的话十年前(也就是说2008年或2007年左右嘛),别人办喜酒,你给人家出了30元钱的人情,现在,轮到你办婚宴了,人家仍然还你30元钱的人情是吗?

我作为一个六十年代的人,对这个问题还是有所了解的,在八十年末,那时的人们,普遍是:10元、15元,亲朋好友,是20、30元不等。九十年代前期,普遍都是:20、30元,九十年代末期,及00后,就30、40、50,多个档次了。05——08年这个时间段里,最寒酸至少也得出上个50元钱,大多数人基本上都是100元较为普遍了,亲朋好友,200、300、500、800、1000元……多个档次。

从你在10年前的那个时间段里,也只给别人出了30元钱的人情来看,证明你们之间根本就没有多大的人情可言!且有轻视、蔑视他人之感!因此,你们之间的人情世故也就只能界定在30元的那个基准上,现在别人还你30那是很有深意的,就是给你加上利息,最多还你40元。当你看到其他人的:200、300、500、1000,心里仍然不能平衡。

所以,在埋怨别人时,其首先先检查一下自己,到底是别人太世俗,还是你自己是否带有轻慢别人的行为存在?


华阴弘农四知堂


十年前村里办喜酒,本人给了对方30元人情钱,而现在本人办婚酒,对方只给30块,这合理吗?

中国人都讲究人情往来,在人情往来中喝酒时“份子钱”是必不可少的。这份子钱一般是你到我家给多少,我去你家时稍稍会加一点。

在农村话说十年前30元礼金钱也不算多,但同村的也不算太少。十年前小晓那里一般村里办酒礼金在50元左右,但随着时间推移到现在村里一般礼金是300到400左右。因为随着时间推移这钱是越来越不值钱,如果说十年前给的30元礼金到今天还是同样金额返回那就显得太不会做人了。


在小晓看来这很不合理,因为那时大家都是30到50元之间,现在都是几百元。那时30元是因为那时的生活水准,30元已经可以了,但30元对于现在生活水准来说肯定是不行。

造成这样的结果,我想要么是他家本来就很小气而且在村里比较孤僻,不愿和其他人打交道。要么就是你们两家有矛盾,所以只给30元来气你。

不管什么情况,事情已经是这样了,那就没有必要再说,下次他家有办酒要么你不去要么也给30元。要是你自己不计前嫌也可和其他村里的人一样,给同样礼金。这个具体看你怎么做了。


小晓农民


明摆着奚落你呗。

不知道你们那里风俗什么样?十年前你随30是少了还是大家都一样?在我们那块,2008年农村份子钱一般都是50至100,关系铁的不算。如果别人家都随这个数,而你随30块的话,那人家现在的所为铁定是讥讽你。

如果当时大家一样都是随30元,那只能说这家人不地道不会为人处世,当然还有一种情况就是你们两家有点小矛盾。

所以说问题的关键是十年前你有没有少随份子?少给了,只能说你活该,甭管别人跟你包多少红包,自己种下的因就得吃下这苦果,牙齿掉了往肚子里面吞,说出来丢人现眼。

没少给,那就不是你的问题,可以给你个建议,下次他家办酒席你也随30,狠狠地恶心下他。

有人言,来了都是客,不管人家随多少份子,都是给你捧场,不要记在心上,热情招待就好了。我觉得这就是在扯淡,招待肯定要招待,难不成你还赶人家出门?可碰到这事谁会心里没疙瘩?



中国是个人情社会,讲究的是礼尚往来,特别是农村,随多少的份子钱都有一种心照不宣的默契 。

诚然,随着物价上涨,礼金也随之水涨船高,不少人深受其害,我也是深深地痛恨这种恶习。听闻还有人猪生崽也要办酒席,我看是想钱想疯了,这种风气必须要狠狠遏制。

可题主是办婚宴,不是包多少钱的意思,但是现在这个社会你包30块,就真的好意思吗?不在乎,要么你是圣母,要么你特有钱又心胸特别宽阔。

有时候根本就不是钱的问题,而是心理。想得开,啥事也没有;想不开,自己找累。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做好自己。

感谢阅读,假如你碰到这样的事,你会怎么办?欢迎讨论,各抒已见。


盛几多


我们在处理各种各样的人际关系时,总是免不了要给各种人情钱,人活在世上,肯定是有人情世故的。要是十年前村里人办喜酒,本人给了对方30元人情钱,而现在本人办婚酒,对方竟只给30块,这合理吗?


从表面上看的话,这确实是不合理的,因为十年前的三十块在现在的价值,至少也有一百了,远远比现在的三十块多。但从更深层次看的话,合不合理还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分析。


要是对方家里很穷,实在是拿不出几百块的人情钱,就想着当初你给了多少数目的人情钱,现在依旧是给回多少,自己也想给多一点,但无奈现实就是如此了。

那么我们就应该认为这是合理的了,毕竟人家的条件有限,其实礼轻情意重,只要对方是真诚地来参加你的婚宴,并给予真诚的祝福,即使他只是拿了几只鸡蛋或者是一瓶酒来而已,自己也不会介意的。


要是对方家里条件还行,但还是这么做了,那就是不太合理的了。对方给出三十块,那就说明对方把当时的人情钱都记下来了,可以看出这是一个精打细算的人。


他这么做,要么就是因为小气,认为当初你给的多少,现在也给回你多少,数目对就是合理的了,要么就是对方已经不看重和你的这份感情了,或者就是根本不把你放在眼里,那你以后也不用再和这样的人继续来往了。


不管对方给的人情钱合不合理,我们也不能因此而坏了开心办喜酒的心情,毕竟没有什么是比办好婚酒更重要的了。


要想处理好人际关系,那就要给别人合情合理的人情钱,不然人家心里多多少少都会有一点想法的,但有些人认为人情钱只是一个形式,重要的还是心意。


话虽如此,但现在是个讲钱的时代,钱不合理,内心多少会有点不舒服,怎么样看待人情钱,就看个人的情况和看法了。


——END——



你认为这样合理吗?欢迎在下方留言交流。

职场技能掰开揉碎讲给你听,欢迎关注【霸王课】头条号,一起加速成长,成为一名优秀的职场精英~如果你喜欢我的回答,不妨点赞、转发、收藏一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