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實的農夫與蛇的故事——侯景之亂?

侯景之亂,又稱太清之難,是指中國南北朝時期南朝梁將領侯景發動的武裝叛亂事件。侯景本為東魏叛將,被梁武帝蕭衍所收留,因對梁朝與東魏通好心懷不滿,遂於548年以清君側為名義在壽陽(今安徽壽縣)起兵叛亂,549年攻佔梁朝都城建康(今江蘇南京),將梁武帝活活餓死,掌控梁朝軍政大權。侯景起兵後相繼擁立又廢黜蕭正德、蕭綱(簡文帝)和蕭棟三個傀儡皇帝,最後於551年自立為帝,國號漢。梁湘東王蕭繹在肅清其他宗室勢力後,派徐文盛、王僧辯討伐侯景,戰局逐漸扭轉;駐守嶺南的陳霸先北上與王僧辯會師,於552年收復建康。侯景乘船出逃,被部下殺死,叛亂終於平息。

真實的農夫與蛇的故事——侯景之亂?

歷史背景

在三國對峙中,東魏實力最強,西魏整合最優,梁朝雖然經濟文化發達,但所積累的社會矛盾(包括階級矛盾、統治集團內部矛盾、中央與地方矛盾等)卻瀕臨噴發期。在此背景下,野心家侯景登上歷史舞臺的中心。侯景出身朔州羯人,早期為爾朱榮之部下,後投靠高歡,得其重用,於532年(北魏中興二年,梁中大通四年)四月被拜為南道大行臺,鎮守河南之地,542年(東魏興和四年,梁大同八年)升為河南道大行臺,“擁兵十萬,專制河南”,實力雄厚。高歡雖對侯景委以重任,內心卻極其猜忌;侯景雖對高歡尚算服帖,但卻與其世子高澄不睦,曾揚言:“王(高歡)在,吾不敢有異;王無,吾不能與鮮卑小兒(高澄)共事!”

真實的農夫與蛇的故事——侯景之亂?

到547年(東魏武定五年,西魏大統十三年,梁太清元年)正月高歡病重時,對高澄語及如何制服侯景之事,並寫信召還侯景。高歡死後數日,侯景就公開反叛東魏,他先請求以河南六州附西魏,西魏授侯景以太傅、河南道行臺、上谷郡公的官爵,但並不出兵,表現出冷靜謹慎的態度;稍後侯景又求助於梁朝,願以十三州附梁。

歷史經過

真實的農夫與蛇的故事——侯景之亂?

侯景起兵

經過數月的準備,到548年(梁太清元年,東魏武定六年,西魏大統十四年)八月十日,侯景以誅殺中領軍朱異、少府卿徐驎、太子右衛率陸驗、制局監周石珍為藉口起兵於壽陽,兵力約有8000人,正式揭開侯景之亂的帷幕。梁武帝聽說後笑道:“是何能為,吾以折棰笞之!”乃派邵陵王蕭綸統率諸軍,征討侯景。侯景知梁軍來攻,決心爭取主動,放棄淮南,率輕騎突襲建康城。九月,侯景留部將王顯貴守壽陽,自己詐稱遊獵,出壽陽城。十月,侯景揚言進攻合肥,實際上卻襲佔譙州(今安徽滁州)、歷陽(今安徽和縣),進而引兵臨江。梁武帝徵詢都官尚書羊侃討侯景之策,羊侃請求派2000人急據採石(今安徽馬鞍山),另派一軍襲擊壽陽,從而使侯景進退失據。朱異卻說:“景必無渡江之志”,故羊侃的建議未被採納。

真實的農夫與蛇的故事——侯景之亂?

梁武帝命蕭正德為平北將軍、都督京師諸軍事,屯守丹陽(今江蘇南京西南)。蕭正德早已與侯景約為內應,派大船數十艘,以運蘆葦為名,暗中接濟侯景軍輜重。當時梁寧遠將軍王質率水軍3000巡弋江上,侯景將要渡江,擔心被其阻擊,便派間諜查看。此時,梁臨川太守陳昕向梁武帝建議,採石急須重兵鎮守,而王質水軍力量較弱,要求增加戍軍。梁武帝遂命王質與陳昕換防。間諜將此消息告侯景,侯景遂乘王質與陳昕換防之機,率軍8000自橫江(今安徽和縣西南)渡江,搶佔採石,俘獲陳昕。繼又分兵襲取姑孰城(今安徽當塗),俘淮南太守蕭寧,主力進到慈湖(今安徽當塗西北),建康震動。梁武帝將軍務託付給皇太子蕭綱,太子部署建康防務,命其子宣城王蕭大器總督城內諸軍,並赦免囚徒以充軍。百姓聽說侯景的軍隊到了,爭相逃入城中,士大夫幾十年不見兵器,柔弱不堪,聞變後惶惶不可終日。羊侃佈置防守,整頓秩序,皇太子欣賞羊侃的膽識,對他很是倚賴。

真實的農夫與蛇的故事——侯景之亂?

重大影響

侯景之亂是中國歷史上的一次重大事件,其所造成的影響是非常深遠的。陳寅恪指出:“侯景之亂,不僅於南朝政治為鉅變,並在江東社會上,亦為一劃分時期之大事。”侯景之亂使南朝蒙受空前浩劫,庾信的《哀江南賦》正是亂後南朝人悲悽心境的真實寫照。具體而言,侯景之亂對南朝的影響,可從政治格局、經濟文化、社會階級、族群結構四方面加以分析。

真實的農夫與蛇的故事——侯景之亂?

政治格局是侯景之亂對南朝直接影響的方面,其表現即為政權更迭。隨著侯景之亂的爆發,原本號稱“如金甌一片,無一傷缺”的梁王朝土崩瓦解,呈現碎片化局面。縱使侯景之亂被平定,梁朝也是四分五裂、名存實亡了。蕭紀割據蜀地而稱帝,荊襄的蕭詧依附西魏,湘州的王琳依附北齊,蕭勃固守嶺南,各地盤踞自保的土豪更是不計其數。在侯景之亂中崛起的陳霸先脫穎而出,他火併了競爭對手王僧辯,並於557年迫使梁敬帝禪讓,開創了陳朝,接著在他的侄兒陳蒨、陳頊的努力下,終於統一了長江以南地區,重建南朝的統治秩序。因此可以說侯景之亂引發了梁陳易代,換言之即南朝政治格局的變動。

真實的農夫與蛇的故事——侯景之亂?

侯景之亂除了對江東社會的變遷有劃時代的意義以外,也牽動著整個中國的局勢,使後三國的格局發生巨大變化。侯景之亂使南朝一蹶不振,加劇了南弱北強的形勢,北方兩國都成為這次變亂的受益者。因此,後三國的均勢被打破,極大拉近南北統一的時間。

真實的農夫與蛇的故事——侯景之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