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996”,生病ICU,你怎么看?

工作“996”,生病ICU,你怎么看?

不管你在哪个行业,“加班”总是绕不开的,只是多少的问题。但当加班成为一种常态的时候,你怎么看呢?前些日子,罗振宇在一次演讲上说到一个问题,互联网公司之前“996”的工作方式将会成为过去,而未来“247”的工作方式将成为大势所趋。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呢?“996”和“247”又代表着什么呢?

工作“996”,生病ICU,你怎么看?

加班最痛

“996”,指的就是上班时间早上9点上班,晚上9点下班,一周工作6天。不但在互联网行业,其他行业仍是这种工作时间的方式。但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有些互联网公司实际工作时间比这个还要长。从而就延伸出了“247”。之前有为朋友在华为工作,写程序,经常性加班。这就出现了新的上班时间—“247”。“247”的工作方式是指一天24个小时,每周上7天班,然后他们的工作是三班倒,和“996”的上班时间完全不一样。

工作“996”,生病ICU,你怎么看?

程序员

“996”为什么一时间成了热词?

之前,有人在知名代码托管平台GitHub上发起了一个名为“996.ICU”的项目,以此抵制互联网公司的996工作制。此举立即得到大批程序员响应。而“996.ICU”意为“工作996,生病ICU”。

工作“996”,生病ICU,你怎么看?

加班过度劳累

工作“996”,那就意味着只有一天休息,平时也比别人晚下班,这在互联网是挺普遍的现象。很多年前,几位4A公司出来的广告人,他们就一直在广告圈吐槽“恶性加班”的现状,然后合伙开一家广告公司,号称“生活第一,永不加班”。这几个人在业内颇有影响,还带着一批不错的品牌客户。可一年之后,客户和员工都走了一大半,公司的几位创始人也为要不要坚持这个理想发生分裂。很多年后,这家公司还在,只是跟所有“加班到凌晨”的广告公司没什么区别,很少有人还能想起,它十几年前高举的“不加班”大旗。

工作“996”,生病ICU,你怎么看?

为什么这么多行业,尤其是互联网公司都流行“996”的工作时间?

996现象,表面上看是企业违反劳动法,实际上是这些职业的高级技术人员定价机制的缺陷,但更本质上说,是企业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水平低下的体现。如果严格按照劳动法“加班最低拿150%工资,双休日拿200%”的规定,“996制”的薪水应该是955薪水(朝九晚五工作五天)的2倍,扣除年终奖、奖金一类非计时薪酬,也应该有1.5倍。

工作“996”,生病ICU,你怎么看?

一个程序员的市场平均工资就至少分两种,比如按“955制”算2万月薪,按“996”算就是3万。但实际上,这个定价机制在招聘中是无法实现的。

第一、工资可以先谈判的,但加班时间无法预先商定。

第二、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逆向淘汰。这么说,如果一家公司业务发展速度过快,为了招到足够的人,用人单位就必须按“996”开薪,既然都开了“996”了,自然不能让员工闲着;相反,如果一家公司业务发展平稳,为了控制成本,就倾向于按“955”开薪。这样,人民就会渐渐做出选择,现实中用人单位最后都集中到了“血汗工厂”这一端,这就是“逆向淘汰”。

工作“996”,生病ICU,你怎么看?

在互联网时代,时间往往是最稀缺的东西。而出现很多新兴的产业需要时间去推广,去发展。因此也就需要员工工作。各种行业的客服是最早实行三班倒的,因为要满足客户需要。像现在发展特别快的电商、直播、等,可能需要247的上班时间来完成工作内容,但这样长期熬夜,严重损害员工的身体,降低工作效率。

工作“996”,生病ICU,你怎么看?

其实,不管是:“996”还是“247”的上班时间,其实都不合理。毋庸置疑,每代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压力,这种压力有来自社会的、有来自家庭的,还有来自自身的。俗话说:“人无压力轻飘飘。”每个人的成长进步确实需要有一定压力,在化解压力的过程中才能不断突破自我,迈向人生的更高阶段。不过,压力也要看是正向激励的还是徒增焦虑的,某种程度上是不是超过了年轻人的承受之重。假若压力失去了正向激励功能,超出了人的承受范围,难免会失去本该有的锐气和朝气,变得暮气沉沉。

工作“996”,生病ICU,你怎么看?

2018年,《第一财经周刊》发布《都市人压力调查报告》,结果显示,有30.24%的受调查者每天会感受到好几次压力,而有43.3%的人认为他们所承受的压力已经大到让自己吃不消。压力之下,一些人会因为一件小事瞬间崩溃,一些人会“工作996,生病ICU”。虽然表现出来的都是少数个案,但这种现象不容忽视,且有可能继续加剧,必须想办法遏制。

一个行业起步和发展阶段可以靠咬牙拼下来,但靠牺牲员工的正常生活与休息时间的发展不可持续,它不仅给员工的身体健康埋下隐患,也无法迎来一个行业的未来。有评论说:程序员在30岁前就被榨干了。“上班996,生病ICU”,虽然是调侃,但也足以警醒相关公司。只有工作没有生活,这样的状态下,员工哪怕拿着高薪,幸福感又从何而来呢。“996”工作制不应该成为任何行业的常态,不仅是互联网企业。

工作“996”,生病ICU,你怎么看?

其实,在“996”的工作状态下,员工很可能因未能获得足够的休息时间而降低工作效率,“996”工作制本质上还是“强制加班”。在日趋完善的市场竞争以及日渐多元化的就业选择中,任何一个企业乃至行业都离不开人才的储备和管理,如果部分企业、行业不能完全意识到员工的重要性,做到以人为本,仍然以压榨员工、牺牲员工为发展代价,那么即使拥有再大的经营规模,也无法保证持续留住人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