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自己的記憶宮殿,讓過目不忘的記憶力成為常態

2010年熱播電視劇《讀心神探》,有一集講到主人公學琛遇到記憶法訓練學校的校長美詩,他非常感謝美詩當年對自己的幫助,如果沒有美詩當年教授記憶宮殿的記憶法,學琛自己是無法成為神探的。

美詩所創辦記憶學校的進鴻老師墜樓身亡,從現場看很可能是自殺。而學琛覺得事情並不是看起來那麼簡單,真相逐漸浮出水面,原來是美詩利用記憶宮殿記憶法引導進鴻墜樓的。

《神探夏洛克》中,卷福在破案過程中總是要用到記憶宮殿,他常說“我得進入我的記憶宮殿”。劇中將記憶宮殿解釋為“精神世界的地圖”,充滿高大上的樣子。

這種神秘的記憶宮殿到底好用在哪裡?為什麼會受到一個又一個神探的青睞呢?

相傳記憶宮殿是中世紀時期的一種秘術,這種秘術中隱藏著一種神秘的力量,掌握後就可以讓人過目不忘。中世紀的歐洲印刷術還不發達,當時的知識非常寶貴,於是就出現了記憶宮殿這種秘術來記憶知識,但是很多懂這種記憶秘術的人都被當做妖靈抓去,甚至被活活燒死。

傳說記憶宮殿源自於歐洲,成熟於中國,可是它依然是個傳說,在中國它的名字叫《西國記法》。幾個世紀以來,這種秘術只被人口口相傳,零星記錄在各種古籍當中。在這之前,這一被埋覆了近600年的驚天秘密,從未有過完整的文字記錄,更不用說破譯。其實這種記憶法的竅門,就是在大腦裡給一個場所畫圖,然後把東西存儲進去,理論上你不會忘記任何事物,只需要按圖找回去。

打造自己的記憶宮殿,讓過目不忘的記憶力成為常態

現在我們所熟知的記憶宮殿,又名《西國記法》,或稱記法。它是一本介紹利瑪竇本人如何能夠擁有過目不忘能力的書。明萬曆23年,也就是1595年,利瑪竇初著於南昌,《西國記法》被譽為記憶學界裡的聖經,可惜由於我國朝代更迭,原著已經失傳,現有部分殘頁藏於意大利羅馬中央的國立圖書館,參訂版藏於法國的國家圖書館。

單從字面上來解釋,記憶宮殿是指能夠幫助我們提高記憶效率的宮殿。講的再簡單一點,記憶宮殿就是空間定位系統。雖然宮殿這個詞,聽起來挺大挺寬敞的樣子,其實記憶宮殿的大小,也是有效存儲空間的大小,是根據我們需要記憶的信息量的多少來決定的。所以每座宮殿容量的大小,一般是不一樣的。需要記憶的東西越多,準備的記憶空間也就越大。

記憶宮殿可以是現實生活中真實存在的空間結構,也可以是憑空想象出來的空間結構。所以它可以是你熟悉的一座城市、一棟大樓、一座城堡、一個公園、一套別墅、一條街道、一個商店、一個客廳、一個臥室,甚至是一個洗手間,也可以是你非常熟悉的電腦遊戲中虛擬的場景和空間結構,因為這都屬於空間定位系統。根據記憶材料的不同,我們需要準備不同建築風格與容量大小的記憶宮殿,就像不同身材的人需要穿著不同款式大小的衣服一樣,記憶宮殿一般需要“私人訂製”。

設計記憶宮殿三種思路:

第一、根據現實生活或遊歷過的場所來設計。比如我們居住的房子,熟知的大樓,經常路過的街道、公園或辦公場所等。將這些“宮殿信息”像地圖一樣,在大腦裡或現實中親自遊歷一遍,然後再選擇合適的元素設計記憶宮殿。

第二、調動自己的想象力來憑空創造出一個虛擬的場所。就像遊戲里美輪美奐的風景和建築結構一樣,你可以發揮自己獨有的創造力,來設計出具有個人風格的建築和場景,你就是未來城市的總設計師。你要創造什麼,就可以創造什麼,千萬不要吝嗇你不可限量的想象力。

第三、虛實結合。在原有建築結構上進行增加或者減少,現實中的建築結構相當於大腦的參考模型,我們可以在它的基礎上進行改造和創新。比如讓寬敞的馬路上長出高大的楊樹,讓平滑的地板上增添更多美麗的花紋和圖案,讓門口年輕的保安長出長長的白鬍子等。

記憶宮殿大到可以是一個地球或國家,小到可以是一間臥室或一個書櫃。你的記憶宮殿有效空間越龐大,房間越多,格局越複雜,路徑越密集,要想熟悉它,所有記憶空間也就越困難。打個比方,我們有可能在已經住了幾天的酒店迷路,所以奢華實用的記憶宮殿不僅需要好的建築師,還需要好的工程設計師,只有兩者兼備,才能打造出一套真正屬於自己的記憶宮殿,而且不會在裡邊迷路。

打造自己的記憶宮殿,讓過目不忘的記憶力成為常態

一流記憶宮殿的要求:

一、要有總設計圖。玩過拼圖遊戲的人都知道,要想出色完成挑戰,需要提前看一下拼圖的完整圖片,便於大腦參考完整的拼圖,來推理和判斷每個方位和區域需要什麼顏色、色塊和圖案。在設計記憶宮殿時,同樣如此,我們需要將整座宮殿根據記憶材料進行空間劃分,並分配不同的作用,最後總覽全圖。就好像我們會把公司規劃出前臺、辦公區、總經理室、財務室、會議室等,每個區域都被賦予不同的職能,就可以儲存不同的記憶材料。

二、要有空間感。空間感即場景化,而不是一系列獨立存在的物品,比如在數學定位系統中,如果把123456789 10轉化成數字編碼:木棒、鴨子、耳朵、帆船、秤鉤、哨子、鐮刀、花生、勺子、棒球,這些具體的物品,是固定的、有序的、有特徵的,是一套定位系統。但是我們在利用這些記憶掛鉤存儲信息時,往往缺乏空間感和連貫性。因為我們很難把木棒、鴨子、耳朵三者之間的空間位置連起來,變成一個整體。

三、要有方向感。有了總設計圖,我們就需要規劃一條線路,將所有的空間結構進行分區,研究出記憶宮殿的參觀路線。方向感有幾個重要的座標,即前後左右上下。根據大腦的回憶習慣,一般會選擇從前到後,從左到右,從上到下的設計路線。

四、明確空間功能。就像生活中,我們把整套公寓隔成了不同的房間,而每個房間都有不同的功能。不能去廁所做飯,也不能去廚房洗澡。只有分工明確,才能合理儲存記憶材料。

五、選擇有特徵的記憶掛鉤。每個空間都有各自的功能,所以我們會選擇相對應的傢俱:把床放到臥室裡,把茶几放到客廳裡,把書櫃放到書房裡等等。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每個空間的傢俱及記憶掛鉤都要有特徵,有特徵的目的是為了容易鏈接和回憶記憶材料。在記憶宮殿中的掛鉤一般是生活中常用的、個頭不小的、功能明顯的物品,這樣更利於大腦快速熟悉整個記憶宮殿。

六、經常瀏覽和維護。

記憶宮殿打造完畢之後,首要任務是快速熟悉它,這樣才不至於在宮殿裡迷路,並不是所有的宮殿,都是鋼筋水泥的堅實結構,也會有一些豆腐渣工程。如果你的記憶宮殿不夠牢固,或者實用性不夠強時,就需要重新佈置,甚至推倒重建。

超強的記憶,需要科學的系統。打造記憶宮殿,需要合理的擺放每個房間裡的傢俱及記憶的掛鉤。如果我們搬到一個新的住所,把全部行李堆積到客廳的地板上,是不行的。我們通常做的事情是把該有的物品放到應有的位置上,該是客廳的就放到客廳,該是臥室的就放到臥室裡,然後再根據每個空間的格局,把相應的物品放到方便的位置上,讓所有的物品有固定的位置,讓我們的大腦能夠快速記住、找到它。

所以一般我們選擇的規劃方向是由近到遠,由左到右,由上到下,而且是順時針畫圓的方式來規劃路線。簡單來講就是,從左邊開始貼著牆壁順時針規劃,最後再回到起點附近。

喜歡的可以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