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之子曹植和唐高宗与武则天二子李贤谁更悲惨?

小龙女5505


从政治上来看:曹植从小就非常的聪明,十岁出头,就能诵读《诗经》、《论语》及先秦两汉辞赋,诸子百家也曾广泛涉猎。思路快捷。再加之性情坦率自然,不讲究庄重的仪容,车马服饰,不追求华艳、富丽,这自然很合曹操的口味。差点就被封为世子。如果不是曹植身上有很浓的书生气,且纵酒无度,肆意破坏礼法以及在征讨关羽的战役中喝的酩酊大醉,以致于曹操对其失望,不在重用,但是曹操并没有迫害他,曹丕继位以后也没有对其迫害,只是防着曹植不让其造反,在其母亲的保护下,还提高了他的爵位,而且衣食无忧。

李贤是武则天的二儿子,在长子李弘去世以后,改立为太子,在太子期间李贤处理政务明确公允,为朝廷内外所颂扬。但是就是因为与自己的母亲关系紧张,甚至被侮辱不是武后所生,武后宠信的术士被杀了以后,武则天认为是自己的儿子干的,于是派人彻查太子,而且在东宫马房里搜出数百具铠甲,作为谋反凭证。你说作为太子家里有几百具铠甲不是很正常的吗,家里那么多兵丁保护太子不得留着备用吗?,但是武后却抓着这个东西不放,唐高宗李治都觉得这个不是个事,想要宽恕他,武后却说:“为人子心怀谋逆,应该大义灭亲,不能赦免罪行”,将他贬为了庶人,并且流放。

从结局上来看:曹植生活上衣食无忧,只是政治上不能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且被自己的哥哥猜忌但是并没有被曹植怎么样。最后是郁郁而终。但是李贤就不一样了,武后掌权以后,一直害怕自己的儿子谋反,并且命令左金吾卫将军丘神勣前往巴州搜查庶人李贤的住宅,以防备谋反隐患。丘神勣到巴州后将李贤囚禁别室,逼令自杀,活活被自己的妈妈给害死了。

相比之下,你说谁更惨。


大魔王TUAN


将曹植与李贤放在一起比悲惨,自然是章怀太子李贤更惨!

曹植与李贤,两人都有很高的文化修养,区别是:曹植,没有能力从政而想从政,是自己浪费了机会。李贤,是有能力从政而想从政,是母亲不给机会。

与李白、苏轼齐名的诗仙曹植,颇有“乃父之风”,曹植“年十岁馀,诵读诗、论及辞赋数十万言,善属文。太祖尝视其文,谓植曰:汝倩人邪?植跪曰:言出为论,下笔成章,顾当面试,柰何倩人?”(大意是,十几岁就会背诵几十万字的诗与赋,写的文章非常好。曹操曾经看了他的文章,问,是不是请人代笔。曹植急忙解释,我下笔成文,您不信可以当面考我,我怎么会请人写呢?)此处,父子俩一问一答,很有生活画面感,就像今天,爸爸看了儿子得了高分的考试卷,爸爸说:呃!你这是不是作弊抄的呀?孩子急了,涨得满脸通红,说:我自己做的,不信您现在就出几个题!我怎么会抄别人的?其实不是爸爸真的是怀疑儿子抄袭,而是心情高兴的表现。

最初,曹操对他“特见宠爱”,曹操也在不动声色地培养曹植,

206年至211年,曹植从15岁20岁,一直被父亲曹操带在身边南征北战,包括南征刘表、赤壁之战。其中破马超渭水之战,是曹植请缨随军征战。期间,虽未立大功,但受到锻炼的结果,让曹操很满意。同时,曹植也写了《白马篇》、《登台赋》等文章,曹操很是欣赏,把他看作是最能成就大事的人。

214年,曹操东征孙权,让曹植留守邺城,对他说:“当年我当顿邱令的时候,也是二十三岁,现在回想起那个时候的作为,至今都不感到后悔。如今你也是二十三岁了,怎么能不自立而发奋图强呢!”此时,曹操虽未明示,含有太子监国的意思,至少也是考察他的执政办事能力。

曹操好几次都想立曹植为继承人。《三国志》“太祖狐疑,几为太子者数矣”。

曹植在文学才华上占优,但他的谋士与性格不及曹丕。

《三国志》记载,曹植因有丁仪兄弟与杨修的帮助,曹丕“患之,以车载废簏,内朝歌长吴质与谋。修以白太祖,未及推验。太子惧,告质,质曰:何患?明日复以簏受绢车内以惑之,修必复重白,重白必推,而无验,则彼受罪矣。世子从之,修果白,而无人,太祖由是疑焉。(大意是:见曹植有人帮助,曹丕心急如焚,暗地坐着装了一些旧书籍的马车,去找当时在朝里任朝歌长的吴质商量对策。杨修没有查证,就去向曹操告密。曹丕更加害怕,又去找吴质。吴质说,怕什么,你明天还是装一些旧书籍在拉了帘子的马车里,杨修还会去告密的。他再次去告密,你爸爸就肯定会派人查车。反而,如果不查马车,你就会受到怀疑。曹丕回去照做,不出吴质所料,杨修真的又去打了小报告,曹操派人来查被布帘遮挡得严严实实的马车,结果自然是,马车里只有一堆旧书,而没有看见曹丕的人。从此曹操就开始怀疑他们)

曹丕暗地去找吴质,而告密,杨修无论如何都是输。首先,你是怎么知道的?跟踪监视王子可不是小事;你怎么如此关心曹丕的一举一动?你既然知道那不对,为什么不当时搞清楚、没真凭实据就告密?要么是挑拨离间,要么是想借曹操之手害曹丕;吴质就知道,事已至此,不查对曹丕不利,必须引诱他继续去告密,而杨修傻乎乎一头栽进了自己挖的陷阱,没有查到人。结果暴露了自己在为世子之争跳上跳下的丑行。

只会小聪明的杨修,没有任何政治头脑与经验,他拙劣的告密行为砸了自己的脚,自己准备的脏水把自己泼成了落汤鸡,也拖累了曹植。

另外曹植性格任性,放荡不羁。放荡不羁对一名文人来说,是个性与情怀,是飘逸与浪漫。但治理国家,不能率性而为!217年,曹植借着酒兴私乘车马,擅闯只是帝王典礼才用的宫门禁道。此举是把一切规矩法律都破坏了。曹操大怒,处死王室车马公车令,还重新颁布了更加严厉的法规禁令。当年十月,曹操就立曹丕为世子。

错失世子之位的曹植并没有悔改自己的任性。219年,关羽水淹七军后、曹操让曹植担任征虏将军,带兵前去解救曹仁。曹植却喝得烂醉如泥不能受命。曹植,自己失去了为国为民也为自己的最后的机会,也向世人证明了,曹操不立自己为接班人是正确的选择!

220年,曹操病逝,曹丕继位。226年,曹叡继位,曹植多次言辞恳切地上书,要求为国效力,理智冷静的曹叡只是口头表示嘉奖。232年,曹植在忧郁中病逝,时年41岁。

唐章怀太子李贤,才思敏捷,武则天次子,后遭废杀。幼年深得“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的真传。著有《君臣相起发事》、《春宫要录》、《修身要览》等,与史官一起注释《后汉书》,史称“章怀注”。

676年,李贤监国,得到朝野内外称赞,其父唐高宗李治下诏表扬:“时间不长,但留心政务,抚爱百姓,非常尽心,对刑法所施也细审详察。.....好善正直,是国家的希望,深副我所怀。”

李贤与武则天关系紧张。术士明崇俨从中挑拨离间,先对武则天说“太子不堪承继,英王貌类太宗”。后来又说“相王相最贵”(英王:李显;相王:李旦)。

679年,明崇俨被人杀害,而一直抓不到凶手,武后怀疑是太子所为。680年,武则天自己指派人揭发李贤,在东宫马房里搜到几百件铠甲,成为谋反证据。高宗帮李贤求情,但武后却说:"为人子心怀谋逆,应该大义灭亲,不能赦免罪行。"于是李贤被废为庶人。幽禁长安。收缴的铠甲公开焚毁,借以昭告天下:李贤是乱臣贼子。 同时武则天清除支持李贤的10几个大臣。

683年,在长安关闭了8年李贤流放巴州。684年,高宗李治驾崩,中宗李显继位,一个多月,被武则天废黜,而改立李旦,为唐睿宗。正式一手遮天把持朝政。不久武则天派丘神绩到巴州,29岁的李贤见到丘神绩就自杀身亡。

关于李贤之死的具体原因,没有历史记载,成为千古谜案!

李贤父母与两个弟弟都当过皇帝,妹妹也是权倾一时的太平公主,表面显赫荣耀的家族,注定了高尚仁慈的李贤无法摆脱残酷无情权利斗争。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李贤死后,恢复了一切爵位名号。不知道那些九五之尊、追封一个生前、自己连一件冬衣都不想给他的亲人,心里是什么滋味!


碧水青山0


我认为李贤更惨 曹植只是王子 并不是王世子 而且并没有明确的证据表示曹操在立王世子时更青睐曹植 在帝王家庭 出发点决定了失败的命运 李贤本来是铁定的皇帝候选人 是因为武皇猜忌 迫害致死 曹植是因为曹丕登机 曹植有威胁于曹丕 才遭到挤兑和针对 并没有遭到迫害 而且 曹植失去王世子之位全是咎由自取 在曹植青年的时候 的确曹操更加喜欢曹植 毕竟曹植是几个儿子中 在才华上最接近曹操的脾性 但是饮酒过度 肆意姿狂 李贤是是武皇的私心导致 并不是自己的过错导致 所以李贤更惨 而且李贤的下场也比曹植更惨


渴望沙漠


曹植被亲兄曹丕嫉妒迫害打压贬居外地郁郁而终写下一首七步诗流芳千古,李贤曾经无比尊贵当过太子风光一时却更悲惨先是被以谋逆大罪废黜囚于黔州,最终又被亲母武则天授意酷吏逼其自尽惨死九泉临终写下黄台词一首。


小龙女5505


自然是李贤更惨,曹植的对手是兄弟,而且最后也没有被弄死。李贤是被母亲打压,最后甚至被杀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