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巴達改革變法(一)

來自北方多利安人的入侵,席捲了亞該亞人在克里特文明基礎上形成的邁錫尼文明的成果。坡市,宮費、文字、繪畫、雕刻、精湛手工藝品等國王及其國家機器一道消失得無影無蹤,就像從未產生過一般,古希臘進入了一個貧困、閉塞、愚昧的時代。因為識字的人消失了,所以多利安人人侵後200年裡沒有任何文字殘留下來,導致這段歷史一團漆黑,因而近現代西方人便稱公元前11一前9世紀的希臘是“黑暗時代”,同愚昧的中世紀相提並論。不過古希臘人的城市文明雖然消失乾淨了,但農業文明還在,生活本身卻不會因任何巨大突變而中斷,仍按其固有的規律進行著。人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辛勤地勞動,積累著生產經驗,積蓄著下一次經濟、社會進步的能量。

斯巴達改革變法(一)

暫時的一步倒退,雖令經歷這段歷史的人付出沉重代價,但因倒退打碎了一些現成的規範、傳統,又使得與舊規範、傳統不同的新事物有了順利發展的可能,在條件合適時,歷史會因這一退步而前進兩步,產生新規範新傳統。古希臘人後來創造出獨特、燦爛的文明,很大程度上有賴於這種從零開始的機遇。

斯巴達在雙王和部落元老們的共同治理下,安安穩穩過了一百來年。但是到了公元前8世紀,一度團結一心的斯巴達人內鬥起來,而且不僅斯巴達,整個希臘各部落都發生了內部危機。危機從何而來?原因是原始公社開始解體。

斯巴達改革變法(一)

多利安人入侵一度緩解了希臘土地集中的趨勢。大量人口流失,使古人謀生的主要生產資料一土地顯得充裕起來,氏族部落的耕者都能有其田。但一百多年和平生活,人口翻了幾番,土地卻沒有增加,原來一塊地一個人種,現在四個人種一塊地,那土地能不緊張?況且,在平靜的發展中,富裕起來的人成了貴族,這些發財的人都要置房子置地。地從哪來?希臘是一個多山的半島,開荒幾乎不可能,只能想方設法兼併同胞的土地。這樣,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便緊張起來,貴族和平民相互凌辱,摩擦不斷,富人土地積越多,貪心越來越大;窮人土地越來越少,有的無立錐之地,窮人盯著富人的財產,必欲奪之而後快。各國內爭便越鬧越大。

時勢造英雄,政治家來庫古,宣揚並開始了他的改革。他的一項重大政治改革就是加重了元老院在國家政權中的分量。在他的治國理念裡,國王和公民大會之間的權力難以平衡,內政因此總是搖擺不定,一時可能偏向國王,傾向於專制;一時民眾勢大,鬧起動亂,都於國於民不利。他在兩者間加上了一個由三十人組成的元老院,其中有二十八名年紀在六十歲以上的老貴族,個個老謀深算,剩下的兩個席位由雙王充任。每名元老院成員權力相等,決議採用民主中制,少數服從多數。元老院與國王在重大事務上有同等權力,擬定給公民大會的提案。要是國王獨斷專行,元老院就倒向公民大會,需要抑制民主時就站在國王一邊。

斯巴達改革變法(一)

來庫古的主觀願望是想讓元老院變成國家這條船的壓艙物,利用老政治家們的穩重、保守制約國王和民眾兩個極端。元老院後來成了管理斯巴達的政治機構,因而來庫古實際上把早期帶有氏族民主制殘餘的王政變成了貴族共和,也就是貴族代表共同管理國家。

後來的實踐證明,這種政治體制執行起來容易倒向貴族一邊,於是斯巴達人又從公民中普選出監察官,參加元老會議,監督國王、元老的行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