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川:比較優勢正在向“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轉移 應發揮商業性金融的支持作用

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是“一帶一路”建設的優先領域和重點方向,帶來了巨大的投資需求,如何構建完善的投融資體系備受關注。

4月25日,在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資金融通分論壇上,博鰲亞洲論壇副理事長周小川建議,要推動金融機構到“一帶一路”國家佈局設點,多方力量共同參與“一帶一路”投融資,推動普惠金融的發展,同時,積極發揮本幣在“一帶一路”建設中的作用。

周小川認為,“一帶一路”建設是市場力量推動而自然發生的。中國經濟快速發展,曾經受益於比較優勢轉移,隨著中國經濟發展進入到一個新的階段,一些產業也會遵循這樣的轉移規律,加大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投資和轉移。

周小川:比较优势正在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转移 应发挥商业性金融的支持作用

基礎設施投資需求巨大

“一帶一路”是開放、包容的國際合作倡議,目前覆蓋的地域範圍已擴展至全球。世界銀行數據顯示,包括中國在內的“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人口和經濟總量分別佔全球的62%和30%。

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是“一帶一路”建設的優先領域和重點方向,但是,由於“歷史欠賬”較多,“一帶一路”建設中的基礎設施投資需求巨大。據亞洲開發銀行測算,2016-2030年亞洲基礎設施建設投資需求將高達26萬億美元。據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估算,2016-2020年“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基礎設施建設資金需求至少為10.6萬億美元。

基礎設施建設對資金的需求,離不開投融資體系的支撐。近年來,中國在支持“一帶一路”建設方面取得了積極進展,資金融通成果豐碩。

周小川介紹,中國儲蓄率較高,在相當時期內有力支撐了中國經濟高速增長,隨著中國經濟增速有所放緩,投資邊際收益下降,國內投資機會一定程度上趨緊、飽和,市場主體自發地選擇對外投資。

同時,周小川認為,隨著經濟發展水平提升,結構轉型升級,一國原有的比較優勢下降,一些產業就會向優勢更顯著的國家尋求轉移,中國經濟快速發展,曾經受益於比較優勢轉移,隨著中國經濟發展進入到一個新的階段,一些產業也會遵循這樣的轉移規律,加大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投資和轉移。

“在二戰之後,有非常顯著的比較優勢從日本、韓國轉移到中國,還有轉移到東南亞國家,比較優勢轉移的趨勢還在進一步開展,轉移到‘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去。”周小川說。

此外,周小川稱,基礎設施往往是發展中國家發展的瓶頸、限制,中國在基礎設施建設上具有較強的技術能力、生產能力,而且在這方面具有相當強的比較優勢,通過合作,可以幫助“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加快改善基礎設施,促進經濟發展。

提供商業性金融支持

在“一帶一路”建設過程中,資金融通是重要支撐,要構建長期、穩定、可持續、風險可控的融資體系。

周小川認為,應該順應市場需求,提供商業性為主的金融支持。

他進一步解釋,商業性資金以營利為主要目的,更加註重投資效率,風險評估能力強,融資方式靈活、豐富,有利於保證項目的可持續性,也避免政府過度介入導致的道德風險和市場扭曲。“減讓式”資金需要財政補貼和政府支持,受制於一國的財力,多數國家難以支持長期的大規模的對外“減讓式”資金支持。當前,通脹相對處於低位,商業融資成本合理,應抓住這一時間窗口,積極發揮商業性金融對“一帶一路”建設的支持作用。

對於如何完善“一帶一路”投融資體系,周小川建議從幾個方面著手,包括:推動金融機構到“一帶一路”國家佈局設點,多方力量共同參與“一帶一路”投融資,推動普惠金融的發展,積極發揮本幣在“一帶一路”建設中的作用。

周小川介紹,金融機構到“一帶一路”國家設點,既可以為公益投資提供高效完善的金融服務,形成金融與經濟相互促進的良性循環,又可以促進“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當地金融部門的發展;多邊開發銀行具有獨特的優勢,在撬動市場資源,提供能力建設,協調跨國項目方面具有優勢,國際金融中心匯聚了全球資金、金融機構、專業人才,能夠提供資金、技術和專業服務等方面的支持,應該營造公開、公平、透明的投融資環境,為各方共同參與提供保障。

此外,周小川特別強調,積極發揮本幣在“一帶一路”建設中的作用,積極使用本幣有助於有效動員當地儲蓄,降低匯兌成本,維護金融穩定,特別是本幣債券市場是非常重要的中長期融資渠道,可以有效緩解期限錯配和貨幣錯配的問題,為“一帶一路”提供穩定的資金支持。

每日經濟新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