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东平:中国教育发展的新生态

杨东平:中国教育发展的新生态|《教育蓝皮书2019》

在满足了国民教育的基本需求之后,中国教育正在形成由公办教育、民办教育、课外培训教育、国际教育等构成的新的生态,出现多样化的教育需求和新的问题。国家密集出台政策,集中破解课外培训热、民办教育、农村教育等突出问题,治理义务教育秩序,重建良好的教育生态,谋划面向未来的教育。中国教育正在面临新业态。

杨东平:中国教育发展的新生态|《教育蓝皮书2019》

本文摘编自《教育蓝皮书:中国教育发展报告(2019)》总报告:治理义务教育秩序,深化教育综合改革,作者杨东平。关注《教育蓝皮书:中国教育发展报告(2019)》更多内容,欢迎参与4月28日下午北京举办的发布会。点击“阅读原文”,或扫描以下二维码,即可报名。

中国教育的四大新生态

杨东平

在国家举办和管理的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特殊教育、高等教育、成人和扫盲教育之外,还存在一个巨大的教育空间和市场,包括民办教育、课外培训、国际学校、留学教育、教育科技企业等类型和主体,主要是通过家长付费购买的教育服务,它们在“教育事业”之外构成新的教育业态,与体制内教育的互动越来越多,影响越来越复杂,成为教育发展和教育治理中不可忽视的现实。

民办教育

民办教育在早期发挥的主要是弥补政府教育经费不足的“拾遗补阙”的作用,近些年来,民办教育更多的是满足不同群体(如高收入群体、农民工群体)的差异化教育需求。由于学前教育的供给短缺,民办幼儿园得以大发展。2017年,民办幼儿园占全国幼儿园总数的62.9%,在园儿童占55.91%。在义务教育阶段,虽然全国民办小学在校生仅占全国小学在校生的8.1%、民办初中在校生占全国初中在校生的13%;但在一些地区,包括大城市的中心城区,民办教育的比重高达20%甚至30%~40%。民办中小学成为择校竞争的主要目标,原先优质的公办学校沦为“二流学校”。与房地产业相结合、规模巨大、高度商业化的“超级中学”恶性发展。国家通过修订《民办教育促进法》,对民办学校实行按营利和非营利“分类管理”的思路,规范民办教育发展。

杨东平:中国教育发展的新生态|《教育蓝皮书2019》

教育培训机构

近些年来,火爆的课外补习热对青少年身心健康、教育公平等的伤害,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2018年是教育部和各有关部门重拳治理教育培训市场的一年。

北京大学中国教育财政科学研究所开展的2017年中国教育财政家庭调查数据显示,全国中小学阶段学生的校外培训总体参与率为48.3%(包括参加学科补习或兴趣扩展类培训)。由商业公司提供补习的占30%左右。在个人提供者中,在职教师占一定的比例。课外补习的生均支出,以东北地区最高,达4357元/年;其次为东部地区,为3592元/年;而中部地区(1970元/年)、西部地区(1806元/年)的生均支出只有东北地区的一半不到。城乡之间的差异更为惊人:农村学生的平均校外培训支出为419元/年,城市学生平均校外培训支出达3710元/年,为农村学生的近9倍。根据各层级在校生的规模估计,全国校外培训行业总体规模达到4900多亿元。

杨东平:中国教育发展的新生态|《教育蓝皮书2019》

据德勤之前的研究,截至2017年底,全国有超过10万家K12课外辅导服务供应商,2018年整体市场规模预计达到4331亿元,到2020年预计超过5000亿元,未来三年复合增长率达9.2%。2017年大约有12.7%的幼儿园儿童、21.9%的小学生、36.8%的初中生,以及57.8%的高中生参加了K12课后培训课程,大量持续而稳定的生源将推动中国课后辅导市场保持稳定增长。中国城市学生每周平均花费10.6小时参加课外辅导。

早先德勤预计:2018年中国教育市场规模达到人民币2.68万亿元,其中占比最大的细分市场前三名分别是个人培训教育市场、K12与STEAM教育市场和民办幼儿园教育市场。

数据显示,2014年以来,风险投资和私募基金对教育市场的投资不断攀升。截至2018年6月,已发生137起教育行业投资案例,投资总额已达25.7亿美元,已经超过2017年全年的15.8亿美元。从2018年上半年投资案例数量来看,STEAM教育、职业教育和早教市场分别占据了投资热点的前三名。

国际学校

杨东平:中国教育发展的新生态|《教育蓝皮书2019》

近年来,我国国际学校快速发展,反映了随着新兴富裕阶层人数增加,中国家庭在全球范围内配置教育资源的能力和意识大为增长。

2018年中国大陆地区国际学校总数为821所,其中,外籍人员子女学校121所、民办国际学校426所、公立学校国际部(班)274所。2018年新增国际学校87所,增幅高达12%,创近年新高。广东、上海、江苏、北京地区的国际学校数量位居前四,均超过80所。其中,广东的国际学校超130所,居于首位;上海近110所;江苏省已达90所,位居全国第三。

留学教育

中国留学人数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2017年中国留学生人数首次突破60万人,相比上年增长11.7%,近10年复合增长率超过15%。增长迅猛的国际教育需求,为语言培训、游学、出国服务等创造了巨大的市场需求。

中国学生出国留学的趋势,有人归纳为三个特征:低龄化、平民化和常态化。根据《2017中国留学白皮书》的调研结果,2017年出国留学群体中就读本科及以下学段的学生占总人数的36%,已成为出国留学的主力军之一。

杨东平:中国教育发展的新生态|《教育蓝皮书2019》

以美国为例,截至2017年5月,在美留学的中国K12学生共计3.7万人,硕士留学生规模的同比增速为2%,本科留学生规模的同比增速为9%,K12留学生规模的同比增速为40%。根据新东方的调研数据,2017年K12留学群体中就读于国际学校的约占27%,相较于2015年的占比约升高3个百分点。

据北京大学中国教育财政科学研究所的调查,在出国留学教育方面的原因中,有接近一半的学生选择了“国内名校总体质量不如国外名校”作为首要原因。另外,“在国内考名校的竞争太大”成为次多的选项。可见学生对国内名校的信心不足,而且应试竞争过于激烈,成为学生选择留学的重要原因。

杨东平:中国教育发展的新生态|《教育蓝皮书2019》

在正规的学校教育、学历教育之外,多样化的教育需求、教育选择,巨大的教育市场,商业的、资本的、公益的多种社会价值和利益的博弈,构成了新的教育生态。教育治理很大程度上意味着改善这一教育生态,使之符合教育规律,保障教育的公平性、公益性,促进人尽其才的个性发展,促进社会的健康发展。

附:发布会议程

14:00-14:10

主持人致欢迎辞

14:10-14:20

出版社致辞

14:20-14:30

资助方致辞

14:30-14:45

《教育蓝皮书(2019)总报告

14:45-15:05

报告与回应: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的启示和进展

15:05-15:25

报告与回应:新政下的普惠性学前教育发展

15:25-15:45

报告与回应:扩招背景下的职业教育挑战与应对

15:45-16:05

报告与回应:新代课教师群体现状调查

16:05-16:25

报告与回应:中小学生“减负”问题家长满意度调查

16:25-17:10

圆桌对谈:改善教育生态

17:10-17:30

媒体提问

参会嘉宾(按音序排列):

冯晓霞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学前教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胡平平

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副主任,民进中央教育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兼职教授

黄胜利

21世纪教育研究院执行院长

李 俊

同济大学职业技术教育学院副教授

李 勉

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讲师、报告部主任

阮 华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博士生

田志磊

北京大学中国教育财政科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谢寿光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社长

杨 兰

乐施会(香港)北京办事处基础教育干事

杨 旻

21世纪教育研究院研究员

杨东平

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

曾晓东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

张守礼

奕阳教育集团董事长,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理事,21世纪教育研究院理事

报名二维码

因场地限制,本次需报名参与,报名费为39元/人。如果您对本次活动感兴趣,可以扫描以上二维码,或点击“阅读原文”进行报名。报名结果将于4月27日前告知。欢迎参与!

感谢您对《教育蓝皮书:中国教育发展报告(2019)》的关注与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