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東平:中國教育發展的新生態

杨东平:中国教育发展的新生态|《教育蓝皮书2019》

在滿足了國民教育的基本需求之後,中國教育正在形成由公辦教育、民辦教育、課外培訓教育、國際教育等構成的新的生態,出現多樣化的教育需求和新的問題。國家密集出臺政策,集中破解課外培訓熱、民辦教育、農村教育等突出問題,治理義務教育秩序,重建良好的教育生態,謀劃面向未來的教育。中國教育正在面臨新業態。

杨东平:中国教育发展的新生态|《教育蓝皮书2019》

本文摘編自《教育藍皮書:中國教育發展報告(2019)》總報告:治理義務教育秩序,深化教育綜合改革,作者楊東平。關注《教育藍皮書:中國教育發展報告(2019)》更多內容,歡迎參與4月28日下午北京舉辦的發佈會。點擊“閱讀原文”,或掃描以下二維碼,即可報名。

中國教育的四大新生態

楊東平

在國家舉辦和管理的學前教育、義務教育、高中階段教育、特殊教育、高等教育、成人和掃盲教育之外,還存在一個巨大的教育空間和市場,包括民辦教育、課外培訓、國際學校、留學教育、教育科技企業等類型和主體,主要是通過家長付費購買的教育服務,它們在“教育事業”之外構成新的教育業態,與體制內教育的互動越來越多,影響越來越複雜,成為教育發展和教育治理中不可忽視的現實。

民辦教育

民辦教育在早期發揮的主要是彌補政府教育經費不足的“拾遺補闕”的作用,近些年來,民辦教育更多的是滿足不同群體(如高收入群體、農民工群體)的差異化教育需求。由於學前教育的供給短缺,民辦幼兒園得以大發展。2017年,民辦幼兒園佔全國幼兒園總數的62.9%,在園兒童佔55.91%。在義務教育階段,雖然全國民辦小學在校生僅佔全國小學在校生的8.1%、民辦初中在校生佔全國初中在校生的13%;但在一些地區,包括大城市的中心城區,民辦教育的比重高達20%甚至30%~40%。民辦中小學成為擇校競爭的主要目標,原先優質的公辦學校淪為“二流學校”。與房地產業相結合、規模巨大、高度商業化的“超級中學”惡性發展。國家通過修訂《民辦教育促進法》,對民辦學校實行按營利和非營利“分類管理”的思路,規範民辦教育發展。

杨东平:中国教育发展的新生态|《教育蓝皮书2019》

教育培訓機構

近些年來,火爆的課外補習熱對青少年身心健康、教育公平等的傷害,成為嚴重的社會問題。2018年是教育部和各有關部門重拳治理教育培訓市場的一年。

北京大學中國教育財政科學研究所開展的2017年中國教育財政家庭調查數據顯示,全國中小學階段學生的校外培訓總體參與率為48.3%(包括參加學科補習或興趣擴展類培訓)。由商業公司提供補習的佔30%左右。在個人提供者中,在職教師佔一定的比例。課外補習的生均支出,以東北地區最高,達4357元/年;其次為東部地區,為3592元/年;而中部地區(1970元/年)、西部地區(1806元/年)的生均支出只有東北地區的一半不到。城鄉之間的差異更為驚人:農村學生的平均校外培訓支出為419元/年,城市學生平均校外培訓支出達3710元/年,為農村學生的近9倍。根據各層級在校生的規模估計,全國校外培訓行業總體規模達到4900多億元。

杨东平:中国教育发展的新生态|《教育蓝皮书2019》

據德勤之前的研究,截至2017年底,全國有超過10萬家K12課外輔導服務供應商,2018年整體市場規模預計達到4331億元,到2020年預計超過5000億元,未來三年複合增長率達9.2%。2017年大約有12.7%的幼兒園兒童、21.9%的小學生、36.8%的初中生,以及57.8%的高中生參加了K12課後培訓課程,大量持續而穩定的生源將推動中國課後輔導市場保持穩定增長。中國城市學生每週平均花費10.6小時參加課外輔導。

早先德勤預計:2018年中國教育市場規模達到人民幣2.68萬億元,其中佔比最大的細分市場前三名分別是個人培訓教育市場、K12與STEAM教育市場和民辦幼兒園教育市場。

數據顯示,2014年以來,風險投資和私募基金對教育市場的投資不斷攀升。截至2018年6月,已發生137起教育行業投資案例,投資總額已達25.7億美元,已經超過2017年全年的15.8億美元。從2018年上半年投資案例數量來看,STEAM教育、職業教育和早教市場分別佔據了投資熱點的前三名。

國際學校

杨东平:中国教育发展的新生态|《教育蓝皮书2019》

近年來,我國國際學校快速發展,反映了隨著新興富裕階層人數增加,中國家庭在全球範圍內配置教育資源的能力和意識大為增長。

2018年中國大陸地區國際學校總數為821所,其中,外籍人員子女學校121所、民辦國際學校426所、公立學校國際部(班)274所。2018年新增國際學校87所,增幅高達12%,創近年新高。廣東、上海、江蘇、北京地區的國際學校數量位居前四,均超過80所。其中,廣東的國際學校超130所,居於首位;上海近110所;江蘇省已達90所,位居全國第三。

留學教育

中國留學人數呈現快速增長的趨勢。2017年中國留學生人數首次突破60萬人,相比上年增長11.7%,近10年複合增長率超過15%。增長迅猛的國際教育需求,為語言培訓、遊學、出國服務等創造了巨大的市場需求。

中國學生出國留學的趨勢,有人歸納為三個特徵:低齡化、平民化和常態化。根據《2017中國留學白皮書》的調研結果,2017年出國留學群體中就讀本科及以下學段的學生佔總人數的36%,已成為出國留學的主力軍之一。

杨东平:中国教育发展的新生态|《教育蓝皮书2019》

以美國為例,截至2017年5月,在美留學的中國K12學生共計3.7萬人,碩士留學生規模的同比增速為2%,本科留學生規模的同比增速為9%,K12留學生規模的同比增速為40%。根據新東方的調研數據,2017年K12留學群體中就讀於國際學校的約佔27%,相較於2015年的佔比約升高3個百分點。

據北京大學中國教育財政科學研究所的調查,在出國留學教育方面的原因中,有接近一半的學生選擇了“國內名校總體質量不如國外名校”作為首要原因。另外,“在國內考名校的競爭太大”成為次多的選項。可見學生對國內名校的信心不足,而且應試競爭過於激烈,成為學生選擇留學的重要原因。

杨东平:中国教育发展的新生态|《教育蓝皮书2019》

在正規的學校教育、學歷教育之外,多樣化的教育需求、教育選擇,巨大的教育市場,商業的、資本的、公益的多種社會價值和利益的博弈,構成了新的教育生態。教育治理很大程度上意味著改善這一教育生態,使之符合教育規律,保障教育的公平性、公益性,促進人盡其才的個性發展,促進社會的健康發展。

附:發佈會議程

14:00-14:10

主持人致歡迎辭

14:10-14:20

出版社致辭

14:20-14:30

資助方致辭

14:30-14:45

《教育藍皮書(2019)總報告

14:45-15:05

報告與回應:義務教育質量監測的啟示和進展

15:05-15:25

報告與回應:新政下的普惠性學前教育發展

15:25-15:45

報告與回應:擴招背景下的職業教育挑戰與應對

15:45-16:05

報告與回應:新代課教師群體現狀調查

16:05-16:25

報告與回應:中小學生“減負”問題家長滿意度調查

16:25-17:10

圓桌對談:改善教育生態

17:10-17:30

媒體提問

參會嘉賓(按音序排列):

馮曉霞

北京師範大學教育學部學前教育系教授、博士生導師

胡平平

教育部基礎教育質量監測中心副主任,民進中央教育委員會副主任,中國教育政策研究院兼職教授

黃勝利

21世紀教育研究院執行院長

李 俊

同濟大學職業技術教育學院副教授

李 勉

中國基礎教育質量監測協同創新中心講師、報告部主任

阮 華

北京師範大學教育學部教育經濟與管理專業博士生

田志磊

北京大學中國教育財政科學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謝壽光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社長

楊 蘭

樂施會(香港)北京辦事處基礎教育幹事

楊 旻

21世紀教育研究院研究員

楊東平

21世紀教育研究院院長,國家教育諮詢委員會委員

曾曉東

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北京師範大學教育學部教授、博士生導師

張守禮

奕陽教育集團董事長,中國學前教育研究會理事,21世紀教育研究院理事

報名二維碼

因場地限制,本次需報名參與,報名費為39元/人。如果您對本次活動感興趣,可以掃描以上二維碼,或點擊“閱讀原文”進行報名。報名結果將於4月27日前告知。歡迎參與!

感謝您對《教育藍皮書:中國教育發展報告(2019)》的關注與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