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極而衰?出口4連跌後,韓國一季度GDP創10年最差,設備投資更慘

雖然很多讀者朋友們比較疑惑,但是韓國確實是亞洲為數不多的發達國家之一。當然了韓國經濟能夠崛起,朴正熙引領的漢江奇蹟功不可沒。

在1960年奪取政權後,朴正熙提出“經濟第一主義”,從1962年開始制定第一個5年經濟發展計劃。

此外由於朴正熙日本軍人身份出生,是典型的親日派,因此在看到日本通過販賣軍需獲得原始積累後,他效仿日本在越南戰爭期間發了一筆橫財,為發展韓國經濟積累了財富。

盛極而衰?出口4連跌後,韓國一季度GDP創10年最差,設備投資更慘

值得一提的是,二戰後韓國民間的仇日傾向是明顯的,但是通過美國人的支撐,韓國和日本完成了建交,這使得日本的技術得以進入韓國市場。

具體數據顯示,韓國這段時間以年均12%的經濟增速快速發展,人均GDP由83美元上升為318美元 ,增長了近4倍。

越南戰爭結束後,韓國開始了第二個五年計劃,這段時間朴正熙開始實施延續至今的出口導向型工業發展戰略,並推動初級加工以實現出口。(亞洲四小龍幾乎都是依靠初級加工實現發展的,初級加工都是發達國家產業轉移的結果)。

到了20世紀70年代開始,朴正熙開始推進韓國的重工業。1973年,朴正熙政府頒佈了《重化工宣言》。

這是韓國邁入發達經濟體最重要的一環。因為重工業對於很多國家而言都是一個瓶頸,如果無法實現獨立自主的重工業即使經濟獲得了騰飛也很難擺脫中等收入陷阱。而朴正熙幾乎是鐵腕的手段則推動了韓國的重工業,誕生了諸如現代、大宇等著名的重工業企業,直到21世紀初,韓國依然是世界上最大的船舶生產國,同時現代汽車在世界汽車排名中也能穩居前20的水平。

盛極而衰?出口4連跌後,韓國一季度GDP創10年最差,設備投資更慘

而反觀同時期的南美國家,即使沒有經濟二戰的侵襲,但是經濟已經陷入停滯不前,因為工業化未能在這些國家得以實現,尤其是重工業,因此也限制了這些後發國家的發展潛力。

除此之外,財閥經濟也是韓國崛起的重要一環,這一點依然和日本很像。因為日本發展起來的第一批企業比如三菱也是在政府的扶持下發展壯大的,同樣的這些企業無論是資源還是政策上都具有天然的優勢,有利於實現最大程度的產出。

朴正熙通過扶持了一大批的財閥企業推動了整個國家工業和經濟的有序發展。

而且這部分企業原始積累是在而二戰結束後對於日本遺留物品的處理,因此通過扶持財閥可以將這些資源有效地利用起來。由於財閥是多種資源的有效整合,因此韓國的財閥企業涉及的面非常廣泛,這也使得韓國企業更具有競爭力,也便於更多項目的展開,而這些企業在賺取更多的利潤後為了進一步增強自己的競爭力開始投資新興技術企業,比如大家所熟知的三星等企業,也揭開了韓國在半導體領域領導低位的序幕。

韓國經濟崛起第三個方面的原因則來自於教育,其實任何國家的發展和教育也分不開。

1961年,韓國人均GDP僅為80美元,80%的人口為文盲。但是韓國政府將15-20%的財政支出用於教育。1975-1985年間,韓國的教育經費從2.2億韓元增加到35.3億韓元,增長近16倍。不僅如此,韓國每年還從世界銀行貸款6000萬美元用於教育。

到2011年,韓國23-34年齡的人口中具有大學文憑的比例達到了64%,遠高於OECD國家平均 39% 的水平。在2014年英國培生集團(Pearson)第二次實施的“全球教育強國”調查中,韓國超越了2012年排名第一的芬蘭,綜合排名第一,成為世界教育強國。

第四個方面,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則來自於韓國人對於國貨的熱愛也是推動本國經濟的重要因素。

儘管這可能是朴正熙時期的政治遺留,但是這對於扶持本國的企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歷史資料顯示,在朴正熙時期,韓國人從小被教育看到任何抽外國香菸的人都要去報告,因為“這是一種愛國義務”,因此久而久之使用國貨的觀念就在韓國人中紮下根來。 時至今日韓國人最多使用的仍是本國的產品。

最後一點,任何國家要想長久的走在上游水準,都離不開科技力量做後盾。20世紀80年代,韓國實現了從技術引進到技術創新的跨越。

1979-1988年,科技進步對韓國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11.9%,1990-2000年,科技進步的貢獻率達到了39.5%。

韓國在彭博社《2016年全球創新力排名》以及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康奈爾大學和英士國際商學院聯合發佈的《2016年環球創新指數排名》中,分別位居榜首和第十一位

在“後朴正熙”時代,在朴正熙遭遇刺殺後,全斗煥和盧泰愚繼續奉行朴正熙的經濟方針,推動了政策的連續性,而隨後的金大中(改革韓國的經濟體制,使韓國成功完成企業民營化和產業結構轉型,擺脫了亞洲金融危機),盧武鉉(在任期間韓國經濟一直保持百分之四以上的增長率)都推動了韓國經濟的穩步發展。

梳理完畢韓國短短歷史,不難發現,韓國經濟騰飛在開發出了內部土壤以後,後期其實主要是靠出口拉動,所以韓國也和日本、澳大利亞一樣,是典型的外貿型經濟。

而現在這一優勢在逐步萎縮,日本地位無法撼動,中國、印度、越南等發展經濟體又在奮起直追,加上特朗普上臺以後,打破此前固有的貿易模型,凡事都要講究優先,韓國的經濟發展瓶頸出現了。

根據,韓國的央行——韓國銀行4月25日發佈的數據顯示,第一季度韓國國內生產總值(GDP)環比萎縮0.3%,是2008年第四季度以來最差表現。

盛極而衰?出口4連跌後,韓國一季度GDP創10年最差,設備投資更慘

究其原因,主要由於出口和投資下降。出口方面,受電子設備出口銳減拖累,第一季度出口環比減少2.6%。韓國月出口額自去年12月以來已經“四連跌”。

投資方面,機械和運輸設備投資不振,導致第一季度設備投資額環比減少10.8%,創下1998年來最大跌幅。

此前,韓國央行已將今年經濟增長預期下調0.1個百分點至2.5%。2018年韓國經濟增速為2.7%,創下六年來新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