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第一青銅器利簋:有關武王伐紂史實的唯一文物遺存

1976年3月上旬,陝西臨潼縣零口公社(今西安市臨潼區零口街道)西段大隊的農民搞水利建設時,挖出了一個青銅器地窖。臨潼縣文化館工作人員聽到消息後,立即趕赴現場進行調查,發現這批銅器的出土地點是一處周代的遺址,面積約2萬平方米。從斷崖上殘存坑壁的角度觀察,出土地點為一個深2米、寬0.7米的窖藏,共出土壺、簋、盉等禮器5件,甬鍾一組13枚,斧、鑿、鏟、削、角刀、剷刀等各類工具23件,戈、鏃等兵器7件,車轄、帶扣、扣飾、馬絡飾等車馬器105件,銅餅、銅器座各1件。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利簋。

利簋造型與商周時期其他的銅簋並無顯著區別,紋飾也是商周青銅器的傳統紋飾。器物通高28釐米,口徑22釐米,重7.95千克。侈口,鼓腹,雙獸耳重珥,方座圈足,圈足下附帶方座。腹及圈足以雲雷紋為地,分別再飾以獸面紋夔紋,方座飾獸面紋,四隅飾蟬紋。出土後不久,專家在其底部清理出銘文,使其顯赫的身世得以顯露,同時也解開了一個千古謎團。

西周第一青銅器利簋:有關武王伐紂史實的唯一文物遺存


利簋銘文共4行32字:“珷徵商,唯甲子朝,越(歲)鼎克昏夙有商。辛未,王在闌師,賜右事利金,用作施(檀)公寶尊彝。”這段銘文經古文字學家和歷史學家考釋,翻譯成現代文的大致意思是:武王伐商,在甲子這一天凌晨,歲(木)星當頭,大吉。(戰鬥進行到)傍晚,很快攻下了商都。辛未日(甲子日後第八日),武王駐紮闌這個地方,賞賜利(人名)銅,利用這些銅鑄造了這個簋來紀念檀公(利的父親或者祖父)。

“越(歲)鼎克昏夙有商”指三件事。“越(歲)鼎”指奪取了鼎,表示奪取了政權;克昏指打勝了商紂王;“夙有商”指退有商,即把商朝作為舊朝,表示周已代商。關於“越(歲)鼎克昏夙有商”這句話如何標點、訓釋,學者們分歧較大。由於省吾提出、張政烺申論的一種意見認為,“歲”即歲星,“鼎(貞)”作“當”講。如此,則克商之日的“歲鼎”,就是歲星正當其位,即周的星土分野鶉火。也有學者認為,“歲鼎”即歲星上中天。

“珷徵商”中的“珷”就是武王自稱,研究西周青銅器有所謂“生稱王號”的說法,過去能確定的有成王、穆王、恭王和懿王,現在又增加了一個新例。

關於利簋的成器年代,學界一直存在著兩種不同的觀點,即周武王時期說和周成王時期說。兩者爭論的焦點,主要集中在銘文首句的“珷”字上。雖然雙方學者都從周代諡法的角度作解釋,但“珷”字究竟是周武王活著時候的生稱,還是後人對其過世之後的死諡,存在著理解上的重大差異。

王國維、郭沫若、唐蘭等認為,珷是“生稱王號”,推斷利簋應是周武王在世時製作的銅器。彭裕商、曹漢剛等認為,“文獻資料與青銅器銘文表明,周王從不自稱王,更不會自稱王號;而臣下對周王的稱呼,對先王則稱‘諡號’,對時王則但稱‘王’,並不存在‘生稱王號’的情況”,因此,“利簋雖記武王時事,但作器之年實在成王之初”。今大多數學者認同利簋為武王在世時製作的青銅器。

該簋的主人是利,所以被稱為利簋,銘文記載了周武王伐紂的史實,也有人稱其為“武王徵商簋”。利簋是目前發現的唯一記載武王伐紂具體日期即“甲子日”的器物,可與《尚書·牧誓》《逸周書·世俘》等文獻中關於武王伐紂時間的記載相印證,對商周斷代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利簋採用上圓下方的形制,是西周初期銅簋的典型造型,同時也是中國古人對天圓地方這種古老觀念的體現。利簋銘文字體和商甲骨文、金文的形體結構一致。其字體扁長,字跡凝重穩健,並保留有商代銘文字體首尾尖中間粗的特徵,是西周早期金文檀的代表作之一。

利簋的最大價值在於器內底部銘文記載了中國歷史上著名的“牧野之戰”這一重大歷史事件。我國有明確紀年的歷史開始於西周共和元年,即公元前841年。此前的歷史大都無明確的紀年,很多歷史事件的年代眾說紛紜。“牧野之戰”在史書上雖有記載,但戰爭發生的具體時間,卻不得而知。為搞清楚這一重要事件發生的時間,歷代史學家均在考證推測,但難有定論。

最早對武王伐紂年份進行推算的是西漢晚期的劉歆,他利用古代天象天文學推算的結果,換算成公元紀年,認為應該是公元前1122年。近代學者梁啟超則提出公元前1027年的說法。日本天文學家新城新藏提出,武王伐紂應在公元前1066年。此外,還有唐蘭的公元前1075年說、丁山的公元前1029年說、章鴻釗的公元前1055年說。據不完全統計,對武王克商的年代至少有44種結論,最早的為公元前1130年,最晚的為公元前1018年,前後相差112年。

1996年,國家啟動了夏商周斷代工程,歷史學、考古學、天文學和物理學家們通過分析研究史料,對相關遺物進行碳14測定,同時根據天文現象推算等艱苦細緻的考證研究之後,得出武王克商的確切年代是公元前1046年1月20日,而這一天正是甲子日,與利簋銘文的記載完美吻合。由於西周利簋因其銘文在商周斷代中的作用,且是迄今為止的物證孤品,又被專家學者們稱為“周代天滅簋”。

武王伐紂時間是一個極重要的時間點,就像是座標的原點,依據武王伐紂之年和懿王元年的確立,從而建立了商王武丁以來的年表和西周諸王年表。

利簋現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是目前確知最早的西周青銅器,也是有關武王伐紂史實的唯一文物遺存,為我國西周歷史、文化、軍事等提供了真實的資料,是中國夏商周年代準確斷定的重要實物見證,被譽為中國文物寶庫中的一顆明珠,是當之無愧的國之重寶。

(作者單位:陝西省社會科學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