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是不是军事要地?

开心的弼马温


回答贵州是不是军事要地,那么我们先来看看什么指军事要地。

军事要地,指对国防建设和军事行动有重要影响的地点或地区。包括对战争全局有重大影响的战略要地,对军事行动进程产生影响的军事目标,为保障军事行动和军事设施安全而划定的军事禁区等。通常指国家或一定地区的政治、经济、军事中心,以及重要的高地、关隘、海峡、岛屿和交通枢纽、军事基地等。

贵州地处我国西南,是西南夷文化与中原文明交界地带。东可进两湖达中原,西可出滇中下缅越,南可下两广通南海,北可顺长江达川渝,有五省立交之称。可古代好像并没有听说过贵州有什么著名的军事行动,这是为何呢?

今天的贵州交通基础设施是其闪亮的名片,世界高度排名前十的大桥贵州能占一半,光鲜的外表背后也说明贵州的地形环境极其恶劣,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现代文明超强的改造自然的能力能让贵州的天堑变通途,但在古代面对贵州这样的地理环境,怕也无力回天。况且古代贵州全是原始森林,瘴气密布,士兵们不知道走到哪里就毒发身亡。当年蒙古大军南下时就绕道云南,从云南去广西,就是不过贵州。这就可以看出至少在元之前,贵州不能算军事要地。

明之后状况出现了改变,因为贵州建省了,此后贵州的军事战略地位开始凸显,明平定播州杨氏、南明与清、康熙帝平定三番等重大军事历史事件,都提现了贵州作为西南立交桥的重要战略地位。红军长征期间毛主席在贵州尽情施展其军事才华,四渡赤水由为著名。抗日战争期间,贵州作为战略大后方为支援前线做出过巨大贡献。建国后贵州又作为战略大后方,承接了无数转移军事民用物资,很多山洞都被掏空做军事用地。可见现在贵州虽不是军事要地,但战略地位不容忽视!



兔子懒吃草


在云南和东南亚经济还没有开发的年代,贵州在战略上的地位是不重要的。随着南宋以后,西北和中原人口大量南迁,南方少数民族也相应南迁,云南和东南亚人口、经济发展很快。到明朝,云南、越南和中原王朝爆发战争。从那以后,贵州在中国的整体战略上就显得非常重要,就相当于汉唐时期的‘’河西走廊‘’。汉唐历界朝庭皆知:‘’失河西走廊,则西北方向尽失‘’!因为贵州是中原、华东到云南、缅甸、老挝等地的必经通道,又居高临下地遏制着从中原、华东经广西至越南、泰国等地的必经通道的最狭窄段。而且中国的其他地理天险均只适合短期的战略防御,运输困难且给养无法就地解决,不适合长期驻军(如秦岭、巫山等)。而贵州却有很好的水、土等耕作条件,人口也较多,既是一个巨大的天险又适合大量驻军作为前进基地。中原王朝控制贵州,即可威慑云南、广西和东南亚。而反之,贵州一旦被西南军阀控制,就会很麻烦。历史上吴山桂叛乱、蔡锷的护国运动,都是因为先控制了贵州,而形成了大气候。事实上,孙中山的两次‘’护法运动‘’失败,都与未能争取到云贵两省军阀的支持有直接关系。即便是北伐战争时期,如果贵州事先没有响应革命,广西革命军进入湖南就无法保障侧翼安全,还得先去攻占难啃的贵州,那就会严重影响北伐战争的进程。明朝时候,明军因为先占据了贵州而取得先机,战争直接进入云南和越南,结果是打败云南纳入管辖,越南接受册封向明朝称臣。如果反之,云南和越南联合起来先占据贵州后重兵布防,其后方又有巨大的人口和经济支撑,战线就极可能会长期胶作在广西、贵州、重庆一线,明朝同时还要和北边的蒙古势力作战,那么明期西南的历史就很可能要重写了!由于云南在唐朝灭亡后直到明朝建立,约400多年里,都不是中原王朝管辖,加上此时越南和东南亚人口、经济发展很快,力量快速崛起。明朝对这一片的安全和管理始终是个重大问题。因此,明朝决定把贵州这片专门建为一个省,目的就是中央政府要直接控制这个战略要地。贵州现在有两个县城地名,一个叫”镇远“,一个叫”镇宁“,都是明朝军队奔赴云南时的重要兵站,而留下的名称,贵州的各条交通线上带有‘’镇‘’字的地名比比皆是,大多来自明朝,意即‘’平定远方“。小一点的兵站就很多了,贵阳城郊著名的”青岩古镇”就是明朝军队的一个补给兵站。由于当地盛产黄豆,军队的长期大量采购还催生出了著名的‘’青岩豆腐‘’而流传至今。贵州安顺至今还留有许多”屯堡”,都是明朝驻军留下,很多人还留有明朝时候华东汉人的语言、生活习惯和服装。他们就是当时明朝驻军的后代。这些驻军和屯堡,主要目的就是作为大军前出云南和越南等地的前进基地。而不是针对当地少数民族的。

抗日战争时候,日军占领桂林后,向北派兵占领了没重兵布防的贵州独山县城,但之后向北前进,虽没发现大军。却被这里的丛山峻岭所震慑。回到独山县城后,随即撤回了桂林,主动放弃了独山县城(独山县城位于贵州山区南部边沿、朝南的一个喇叭口上,此地随时会在遭到来自西、北、东三个方向的攻击,自己却无法进攻)。因为贵州的特殊地形和有众多的少数民族为依托,在整个抗战期间,日军从未做过进占贵阳和从南面进攻重庆的战略计划。据传,抗日战争期间蒋介石曾到贵阳视察时,到弘福寺上香祈福。日军得到情报,从占领区派出飞机去轰炸,却在贵州一望无际的丛山峻岭上空几乎迷路。好不容易找到了贵阳,却根本找不到黔灵山和宏福寺,于是派出飞机下降高度去寻找,但很快就回报:没有防空炮火。但山间气流极强,而且方向混乱、变化多端,飞机低空飞行将极易坠毁(那时候的日军战机是很小、很轻的,也没有导航)。无奈之下,日军飞机在高空毫无目标地扔下炸弹飞回去了。没造成大的破坏。之后,日军飞机从湖北或湖南起飞,宁愿高空飞越贵州去轰炸昆明,也不敢去轰炸贵阳了。这也是抗战期间,贵阳没遭受大规模轰炸,成为重要的、最安全的抗战基地的原因。

桂林失守后,白崇禧曾想光复家乡广西,调集了二十余万部队,准备收复桂林,连作战计划都已拟定。而蒋介石却突然命令白崇禧放弃。其实蒋介石早有运筹:谅他日军不敢进犯贵州!让它占着广西,还可拖住他几个师团。因贵州的防守坚固,日军战线被迫越拉越长,形不成进攻重点,成了到处都薄弱的”一字长蛇阵“,为此付出了惨痛大的代价。

日军在太平洋上节节败退,本土受到海上威胁,决定撤退在西南和华南的陆军保卫本土。由于日军已丧失制海权,日军计划居然是只撤退在广西的10万部队,绕开贵州,从贵州、广西、湖南的交界处的狭窄地带(桂林--永州),偷偷撤退到湖南,再撤退到湖北武汉上船,通过过长江到华东,然后再北撤。如果联同驻守缅甸、越南、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地的20万部队,30万大军将很难迅速通过那个狭窄地带,而在贵州东南部、南部、湘西这一带,有上百万中国军队,一旦出去,那后果将不堪设想。于是,日军放弃了驻守缅甸和越南的部队,让其自生自灭。当然,那些部队的结局没有悬念,最后十分的悲催!很多人再也没有回到日本!而驻广西日军的最终行动时还是被中国军队识破,在三省交界处遭到大军追击、堵截,日军死伤惨重,几乎被全歼。中国军队顺势收复了广西。事实上,如果日军不撤退,只要等日军丧失制海权,中国的大军就可以从贵州直扑广西(广西内地无险可守),把区区10万广西日军逼到越南或逼下海。那全部东南亚日军的陆路退路就会被彻底截断,也只有等死的份。这个策略也许才是蒋介石坚决占据贵州、却又不准白崇禧过早收复广西的原因,一步好棋!但可惜日本海上战局恶化太快,先决定撤退了。

顺便说下笔者的另一个观点:1944年初,美军在太平洋已经开始进攻塞班岛、关岛,攻取后,美军就可以掌握西太平洋的制空权和制海权,截断日军的海上运输线。日本知道这个后果多严重,于1944年春开始长衡会战,目的是急于打通从华北到广西、广东、并连接越南和东南亚的“大陆交通线”,准备从东南亚撤军。而这一交通线在贵州东南面、在南岭和雪峰山脉之间,只有一个缺口可以供大军通过。而蒋介石在长衡会战中一开始就想保存实力投入不多,战斗的关键时候又下令撤退,放弃了长沙、衡阳和湘中大片土地,为此饱受历史学家诟病。但之后蒋介石把把大量部队布置在湘西和黔东南,象一把尖刀,同时威胁着贵州东南面的这个咽喉缺口(全州、兴安)、南面的桂林、柳州和南宁。这也许可以说明蒋当时就已经看清日军狂攻长沙的真实目的是要收缩东南亚兵力的大战略,即便日军占据长沙和湘中平原,也不敢向湘西方向进攻进入贵州,对西南大后方和重庆不会构成威胁。而且长衡会战中广西日军按兵不动,没有乘机从后方夹攻中国军队的企图,仍据守广西当然是为接应东南亚的日军撤退。所以蒋决定放弃长沙那一片,正是要撤兵去扼制南面那个日军交通线上的最薄弱环节,准备截断日军。决不能让南洋那一大片的日军通过广西撤回到中国来,那中国抗战损失会很更巨大,胜利的日子会更远(当然,那时谁也不知道美军在搞原子弹,会用原子弹结束战争。而当时在东南亚、南洋各岛国上日军尚有总计约50万部队可以通过越南回撤)。应坚决将其困死在东南亚。所以,笔者认为长衡会战中,不与日军的机械化部队在湘中平原厮杀,避免消耗,回兵布防南面是完全正确的。最后的事实也说明,蒋的这一重点布置,加上美军进展顺利,最后直接逼迫日军广西军由撤退变成了‘’偷渡‘’,并放弃了东南亚的部队。而后来围堵广西日军撤退的战役也正是在有中国军队重兵布防的三省交界处(广西东北角)打响,并取得全胜,轻松收复广西。为国家民族利益计,学术界应给蒋的长衡战役“逃跑”的罪名平反。

也许是日军驻湖南、广西的数十万部队,为与贵州对峙数年,却从未进入较量下而耿耿于怀。在1945年4月,日军已全面开始溃败的时候,驻湖南日军组织约8万人发动了湘西会战,进攻湘西雪峰山(这里是和贵州连成一片的喀斯特地形区)。其实在战略上,这一仗即便打赢对日军结局也已经没有任何意义。所以可以理解为日军失败之前的“泄愤”!中国军队投入约18万人,以地形为依托,节节抵抗,诱敌深入,分割包围,各个击破。这一战役不仅以日军彻底失败告终,日军还创下抗战期间和中国军队战斗伤亡的比例之最,日军伤亡近2万多人,而中国军队伤亡只有日军的一半。日军之后再没有大的进攻战役直到投降。通过这一战役,日军终于相信了如果进攻贵州一定是场噩梦。所谓行军,其实是不断的爬山、下山、再过沟道、河流,再爬山......所谓推进,其实是一个山头、又一个山头去攻击,一个沟壑、又一个沟壑地攻击再爬过去。推进10公里,也许要攻击数十个大小山头、数条沟壑。所谓战斗,是只听见枪声和身边人倒下、却看不到敌人,只能寻着枪声疯狂射击。所谓占领,是好不容易攻上山去,人影都没有了,还不敢去追击。(到处是溶洞、山间小路,断崖、当地人可以利用来运动,但你日军却不知道是不是死路)。日军每每攻下视线内的最高峰都以为苦难终于结束了,可登上山顶抬眼一望前方,又是一片沟壑和山峰等着自己去奋斗!没有多少人能承受这种精神折磨(要知道贵州可不是象美军打得最惨烈的硫磺岛,毕竞那只是个小岛。贵州可是十七万平方公里几乎一样的复杂地形!)......经过湘西战役,估计能活着回去的日军,也才对一直没进犯贵州而“心安理得了”!

从几部关于湘西剿匪的电视剧,你就可以看出再精锐的部队,在这种喀斯特山区与熟悉地形的一方打游击战简直是场灾难。而当时解放军是依靠当地群众才取得胜利的。如果是日军进犯贵州,那贵州几百万少数民族和军队会同仇敌忾开展大规模游击战争,那么”贵州之战“一定是日军战后最不愿想起的噩梦。

贵州就像一颗巨大的钉子钉在大西南的东南部。易守难攻,却又适合隐蔽驻军。为中国赢得抗战胜利,发挥了巨大作用。蒋介石把贵州这把地理尖力,巧妙地运用到了极致。

红军长征时,毛主席带领中央红军,巧妙地利用了贵州的复杂地形。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彻底甩掉薛岳的十万中央军的追击。还有更神奇的事情,贺龙率领二、六军团本试图和中央红军会合,但一直被国军追击,而无法实现。到达贵州乌蒙山区时,贺龙毅然将一万部队带进乌山区,国军四万大军尾随进入山区。此时,乌蒙山区正值雨季,绵绵细雨始终不停,道路泥泞不堪,无论军官如何催促,部队就是追不上红军。最讽刺是:红军绕了一个多月后,安然无恙地、竟然从进山的地方走了出来,却把国民党军四万大军扔在茫茫乌蒙山区的山间小路上、苦苦挣扎!又过了10几天,他们才从乌蒙山区走出来。而红二、六军团早于不见踪影。大步向云南进军了。

真是天佑中华,抗战时日军对以重庆为核心的西南抗战大后方,完全是束手无措。不能不说,蒋介石国民政府选择重庆作为战时首都,经营大西南长期抗战,正是考虑了重庆南面有贵州这个天然屏障来保护安全,日军无法撼动。笔者认为:蒋的这个决策是经过深思熟虑、非常成功的!也许正因为蒋介石曾亲赴贵阳指挥追击红军,却在贵州吃过大亏而得到的启示!这真叫“实践出真知”!而两大红军长征,都是在贵州彻底摆脱了追兵,轻松北上了。更重要的是:红军的重生是在贵州召开的遵义会议之后,毛主席也正是在贵州重新开始领导党和红军,领导中国革命的。也许是上天的安排,贵州就是这样一个平时默默无闻,却总在关键时候为华夏民族发挥巨大作用的地方。

(需要说明的是:云贵高原东部的喀斯特山区绝大部分地属于贵州,与贵州相邻的省也有一部分,和贵州是连城一片的同样地形,在军事战略上是不可能分开的,都是国家对这片喀斯特山区地形的军事、战略运用。用行政地界去推敲一些战斗到底属不属于贵州地界是没有意义的。)

欢迎参与留言讨论,民间的各种传说、依据、观点均可。只谈历史,不谈现在!谢谢!


秋宜声


楼主提出的这个问题挺有意思。

贵州是不是军事要地?

是不是呢?显然不是。

贵州与川滇湘桂毗连,处四省当中,从元代铁骑踏入黔境局部时,就视贵州为战略要地。

明代朝廷认为:“黔蕃襟川带粤、枕楚距滇,”,是战略要地。在无力掌控全境的情况下,以军屯方式建“营、哨、关、堡二百八十一处”,驻军“一十五万八千七百零七名”。明代封疆大吏将朝廷掌控的范围,形象的称为“一线地”。

满清入黔后,也意识到贵州的战略地位,以大量杀戮原住民、移民建屯建堡的方式掌控了贵州大部份地区,在雍正至乾隆时期,还辟设了新疆六厅。

新中国成立后,主席高瞻远瞩,开始以“支黔”方式,将北方及中原的企业迁入贵州,而“三线建设”,更不隐晦贵州的战略地位,在贵州建设了大量的军工企业,而且还配置了作为战略纵深的军力。

一直觊觎华夏的倭寇,从1887年起,就开始编制军事地理书籍,在《支那省别全志》中,给贵州下了“滇楚锁钥、蜀粤屏障”的定语。

可以肯定说:贵州不是军事要地,而是战略要地。









郭正辉521


贵州地处云贵高原边缘,自古就是军事要地。按照古代传说和贵州苗族口传历史所述,当年黄帝逐鹿大战蚩尤,蚩尤战死,余部便向南而逃。他们先是退到汉江、洞庭流域,黄帝仍然不断追杀;蚩尤残部最终逃到贵州山中,就是武夷山。武夷山成为南北之间的一道屏障,蚩尤残部逃到武夷山以南,就是云贵地区,他们就苟延了下来。随后武夷山北面又有过强大的土著,但是没能敌过北方诸强的征伐,比如那个强大的巴王就是被秦王所灭。

贵州以南曾经出现过若干地方霸王,夜郎国、大理国等等都是。以他们的力量是无法和中原列强争胜的,辛亏有贵州的大山做为北方的屏障,这些西南小国才能偏安一隅。但是,从西汉开始,中原一旦形成一个稳定的中央集权,就会越过贵州大山去征讨西南。不仅汉族如此,连外族都是这样,云南梁王是元朝最后的飞地,一直苟延到朱元璋平定中原,把元末帝赶进漠北多年以后。

过去说的蜀道有好几个方向,向北出秦岭,向东水路走三峡,向南就是走贵州进入湖广。向南的这条路是云南茶道,四川盐道重叠在一起的。

贵州依靠几座大山成为西南一隅的军事前沿,要征服西南必先占据贵州。虽然云贵高原是一道天然屏障,但是这道屏障并不十分凶险。因此,历朝历代,西南虽能偏安却不能持久。不像青藏高原,那是一道真正的天然屏障,一直到民国,中央政府都无力在西藏驻军。新中国和平解决西藏问题之后,真正实现了中央政府对西藏的全面管理,包括地方政府和驻军。藏族地方政权在历史上和中央政府多次来往,西藏依靠青藏高原逞强屡试不爽,但是现在不行了。所以,现在的中央政府是中国历史上最强大的,不仅越过云贵高原,而且越过青藏高原,实现了对国土的全面管治。


看北京看中国看世界


这个问题不能随便讨论,因为从目前的贵州发展形式来看,每个县市要求有飞机场,大山基本都会修机动车道上去,还有一些所谓的人工降雨炮台,加上各种信息产业都把数据转移到贵州,算上贵州实现的道路覆盖,那么贵州即使不是军事要地,也能成为非常重要的军事后方。

当战争来临:

飞机场换上军机,那就是战斗机群

道路覆盖,强大的后援保证

数据转移,应对网络战争

降雨炮台,换炮就是打击空军的利器

加上贵州众多的军工企业,那么贵州的军事能力不言而喻了!


初雨落江南


在古代,贵州这片区域,作为从中原到滇藏的重要通道,有很多古驿道,为什么贵州和湖南、云南之间的疆域交界处形成的犬牙交错的齿轮状交叉?有一种观点认为,是为了让贵州牵制云南,缓解西南边疆对湖广(湖南)等地的缓冲,也就相当于隔离带的作用。

从区位上看,确实,贵州的位置算得上很枢纽,北接川渝,西控云南,南下广西,东邻湖广,特别是在高铁时代,有人甚至把贵州的省会贵阳,称为“西南板块的郑州”,也就是说,贵阳之于西南,犹如郑州之于中原,可见,地理区位上,贵州也是很具有优势的。

△明朝的贵州

还有就是其他省可能没有的一个条件,贵州的十万大山,当年日本人打到了贵州的独山,就没有敢深入贵州更远的腹地,因为崇山峻岭的山地和险要,形成了天然的屏障。贵州地势西高东低,大山起伏连绵,很多山洞里面,是非常天然的防空场所,当年抗战,虽然是以重庆为陪都,但是很多战略储备的腹地,就在云贵地区,比较著名的,比如运输给养的驼峰航线,现在贵州都还有“七十二道拐”等遗址。

△贵州深山

如果不是贵州最近几年交通基建设施发展迅速,那么多大桥建好,进入贵州才能像今天这么方便,比如世界最高的大桥北盘江大桥,全世界排名前十名的高桥,贵州几乎占据了半壁江山,可想而知,如果没有这些桥,从不同方向进入贵州,可能需要翻山越岭,沟深崖峭。

△贵州横跨沟壑大桥

总之,贵州的军事战略意义,不一而足,既有历史上的延续,也有现实中的自然地理,况且,如今贵州还是很多大数据产业的重点布局区域,数据安全,往往关乎着信息的传递和安全,今后的战略竞争,肯定离不开信息的传递,所以,贵州这片区域的军事地位,就不言而喻了。


贵阳小数据


贵州不可能成为军事要地,装甲车,机械化部队在贵州根本就无用武之地。贵州到处都是山,而且大部分都是石头。贵州天然的山洞又多,在贵州实行大轰炸都不会有多大的效果。如果贵州有专业的山地部队的那么进攻贵州的话,很难成功的。贵州是一个易守难攻之地,当年元军被明军追杀逃到贵州,在晴隆用一千多人,就让明军十万人杀不进城。






弖弖GG


这有点不敢乱说,贵州就是一个需要保密的地方,那么多的大数据企业的进入,包括腾讯,也包括美国的苹果公司,他们的进入难道不引起人们的怀疑吗?大数据是近年才热起来的新生事物,人们只看到它的表明,没有谁能够说清楚,大数据究竟是干什么的,世界上没有一个人能够说过一清二楚。不过大数据服务人类却是不争的事实,人们无法想象大数据时代已经究竟是干什么的,还不到十年功夫就把贵州搞成这样的繁华,这样的让人们思考,贵州能够借助大数据,实现腾飞的梦想吗?


6353902879


不要套路中国军事秘密,这是间谍活动,危害国家安全!


奇观天下qg


第三个内容说得对……保密是有的,从目前来看,好多系统都不存在了。怎么说呢……三十年前:凡事代……01与有一个字代农的都是天字第一号。凡事岁数大一点都知道。这两个系统是贵州省的天字第一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