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開建儲制的終結,為什麼康熙不再設立太子?雍正一開始並不理解

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九月三十日,康熙巡視塞外回京當天,便宣佈重新廢黜太子胤礽:

“皇太子胤礽自復立以來,狂疾未除,大失人心,祖宗弘業斷不可託付此人。朕已奏聞皇太后,著將胤礽拘執看守。”康熙帝要求諸臣:“各當絕念,傾心向主,共享太平。後若有奏請皇太子已經改過從善、應當釋放者,朕即誅之。 ”

公開建儲制的終結,為什麼康熙不再設立太子?雍正一開始並不理解

二阿哥胤礽再次被廢

公開建儲制的終結,為什麼康熙不再設立太子?雍正一開始並不理解

二阿哥胤礽是中國封建史上最後一位太子

雖然康熙並未宣佈再次舉薦太子,而彼時,太子黨骨幹如步軍統領託合齊、兵部尚書耿額、刑部尚書齊世武等均已被革職問罪。而朝旨頒佈八爺門人黑碩哲為禮部尚書、保過八爺的揆敘進封左都御史、三阿哥的門人赫壽當了江南總督。朝臣們紛紛躁動,又要聯合起來再次保薦八阿哥為太子,甚至八阿哥當時自己也向康熙試探道:

"我如今應怎樣做?要不就裝病,免得再有保薦我的事情"。

此時的四阿哥胤禛禁不住有些迷茫,尤其是他最大的盟友十三阿哥胤祥也和太子一併被圈禁-莫非老皇帝真的要換儲了嘛?

“這一陣子我真是度日如年,又像獨身一人穿行一個暗無天日的衚衕,無一人可談,無一人可問,無一人指迷津,也不知盡頭可處。風急天寒路暗……我是什麼況味?”


我覺得這也是雍正繼位路上的一個關鍵節點,如果他動搖了,自暴自棄也跟風去推舉胤禩;或者貿然行事,將自己爭奪儲位的野心暴露了,歷史上就不會再有雍正這一位勤政改革的君王。此時,當然還是鄔思道先生的參贊再次讓他看清了時局,決斷了方向。

首先,針對胤禛最擔心的皇帝收權事宜,鄔思道直接點明瞭這是康熙的帝王心術:他將以往授予太子及阿哥所有決策權都收回到自己手中,是為了只留給自己的兒子們辦事的權力。康熙總體的目的就是眼前不立太子了,要花時間好好選擇一位滿意的兒子繼承大位。

公開建儲制的終結,為什麼康熙不再設立太子?雍正一開始並不理解

康熙決意不再立太子

這麼做的主要目的是:

1.康熙春秋已高,立太子勢必分權,一定會有人靠攏太子。如果該阿哥或其黨羽貪圖擁立之功,慫恿太子掀起政治鬥爭,甚至發生逼宮事件,那康熙一輩子的辛勞和榮譽就都毀了。索額圖及胤礽之事就是前車之鑑!通過不立太子,所有的人事、財政大權全把握在康熙手裡,最大程度確保他的無上威權。

康熙極其擔心被兒子們搞逼宮,讓自己無法善終,如他曾說“朕恐後日必有行同狗彘之阿哥,仰賴其恩,為之興兵搏難,逼朕遜位而立胤禩者”。他表示:“若果如此,朕惟有含笑而歿已耳”。

2.而且康熙當時確實還沒發現合適的繼承人,要花時間細細選拔,並保證皇位按照自己的意願順利傳遞到自己心儀的繼承人手上,這才是康熙晚年關注的頭號大事。康熙最擔心的就是再次發生類似齊桓公死後的五公子鬧朝事件,自己的統治無法善終。

3.現在立太子後,一定會有人希圖擁戴之功和太子結成黨羽。

就算康熙順利傳位給太子,那些人也會自覺擁立有功,尾大不掉,不利於新君的統治。

4.康熙並不一定需要阿哥參贊政務,他還有張廷玉、馬齊等賢明大臣可以依靠。不立太子,眾阿哥都在一個平等的起跑線上出發,每個人各顯才智,而又相互制衡,誰也不能一家獨大。


總而言之,康熙決意不再立太子,而是牢牢把握住手裡的權力,然後逐步選拔並把天下交接給選定的合適候選人。經過鄔先生的剖解,胤禛體會到了老皇帝不立太子的苦心,更明白了“爭是不爭,不爭是爭”的道理:老老實實替皇帝分擔政務,展現自己的執政能力,才是爭奪儲位最佳途徑!

公開建儲制的終結,為什麼康熙不再設立太子?雍正一開始並不理解

爭是不爭,不爭是爭!

就這樣,秘密建儲制度從此成了後續清朝歷任皇帝的慣例,康熙的二阿哥胤礽也成為了中國封建史上最後一位公開設立的太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