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一句话证明你佩服鲁迅,怎么说?

蓝色的忧伤253854556


你好

我毕业已经好多年了,一直没有再看过鲁迅的作品,但是他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我至今还能很清晰的记住他作品集里很多经典语录,还能记得他作品带给我的那些场景!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希望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如果一个人没有能力帮助他所爱的人,最好不要随便谈什么爱与不爱。当然,帮助不等于爱情,但爱情不能不包括帮助。

时间就象海绵里的水一样,只要你愿挤,总还是有的。”

太多了的作品让我印象深刻,让我这一生都无法忘记!

很多都已经记不住了,但是脑子里那个少年闰土,那个阿Q,那个孔乙己,和那个思念儿子疯了的女人等太多的人物让我记忆犹新,好像这些人都真实的存在我身边!

还有上学时候他的那些选入教科书的作品,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社戏,孔乙己,藤野先生等很多很多!

反正一直以为他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伟大的文学家,前段时间看到有人拿莫言和他比,我心里想,萤火居然和皓月争光,真是可笑,别说这个问题恶心到我了!

谢谢


砖家秦先生


大家好,我是一轮明月,很高兴回答朋友提出来的这个问题。


鲁迅,我相信写回答的同学们都非常的熟习了,我所说得熟习并不是指熟习鲁迅本人,而是熟习鲁迅先生的文章。

我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村农民,在读小学的时候,有一篇鲁迅的文章记忆尤深,叫《少年闰土》。那项上的银项圈闪闪发光,闰土手持一柄钢叉……狡猾的猹却在他的跨下溜走……至今我也没有搞明白猹是一种什么的动物,可能是地域的不同称呼吧。后来,才知道了这篇文章的名字叫《故乡》。

以后从课本中又读到了鲁迅的《祥林嫂》,文章名字叫《祝福》。根据《祝福》改编而成的戏剧和电影《祥林嫂》,更直观,更深刻地揭露了生活在黑暗社会中旧中国最底层妇女悲惨的命运。


鲁迅,不仅是“五四运动”引领新文化的伟大的旗手,他的每一篇杂文更是鞭挞黑暗旧社会的匕首和投枪。为人民大众而《呐喊》,让生活在旧社会中的人们不在犹豫和《彷徨》。从鲁迅先生的《为了忘却的纪念》中可以看出来,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

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

我更欣赏鲁迅七律《自嘲》中的两句话: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一轮明月154538944


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记念刘和珍君》

学生时代总觉的鲁迅先生的文章晦涩难懂,甚至可能一句也没有真正读懂。但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丰富,在社会上起起伏伏、摸爬滚打,经历了人情冷暖,离合悲欢。回头再看他的文字,就会发现,每一句话,都是如此的透彻、深刻。就像有人问,小孩子什么都看不懂,为什么还要背古诗。然后,有人回答说:为了在他长大后,有一天看到黄昏美景时脱口而出的是“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而不只是“我X,好牛X”;

我们中学时学鲁迅,读鲁迅,只是为了有一天在遇到现实问题的时候,能看得更深一层,而不是只浮光掠影地看看表面。我们不会永远都长不大,但很可能永远也无法在现实里回避鲁迅。每次遇到什么热点事件,想要说几句,千辛万苦地写下一大段文字后才发现,鲁迅早已站在那里,冷眼看着一切。\r




大龅牙1987


没有吃狗肉都知道狗肉香,闻香而知味!很多人恨鲁迅大家原因,就是鲁班讽刺上层,结果很多人做不到,归不到同一类,就狠狠批鲁班先生。因为他们屁股决定他们脑袋,做不到鲁迅先生的一切,鲁迅先生是那个时代先锋,旗手,弃医从文,用笔影响一个时代,是问现在有谁做得到!都是屁股决定他们脑袋!①,就是数家底,数改革开放,大家都知道成绩,写成一部厚书,没有一点艺术性,文学性,只是把己有,己知道,写在纸上而己,然后不断表演,刷视频,为书打广告,还标榜什么工程,多糊弄人,浪费纸张,人力,物力!②,就是用恶毒言语,污蔑下层人,有多恶俗,就有多恶俗,让人看到都感到耻辱感,感心感!不把人当同胞,不把人当人看,把下层写成如此,就是有个不纯洁的灵魂!这就是鲁迅先生不同他们之处,他们批评鲁迅先生,就是显得他们不同,刚好照到他们,照到他们内心,让他们感到耻辱。他们屁股决定他们脑袋,对上层,连屁都不敢放,也就人无正义,软骨头,媚骨,也就是中儒家思想之毒之深!他们写下层,在他们笔下是那么邪恶,他们想怎么作,就怎么作,这就是所谓作家吧!不过就是一群无出息人,连勇气都没有,更不说知识分子骄骨了!最起码,鲁迅先生是那个时代先锋,旗手,仗义执言,担起那个时代责任与社会责任,影响一个时代,激励一代代人,对于有些得了软骨病人,给鲁迅先生提鞋都不配,更何况其他!一个时代,知识分子,无精神,气节,骨头,也就成为没落时代!什么文化决定国度本质,决定国民气质。知识分子是时代宣传播种机,有担当,担起时代责任,社会责任,这样时代才有脊梁,才不会走入没落时代!封建时代最好证明,连国民时期如此,难怪鲁迅先生影响一时代!




说道231960427


阿Q'想:“我的儿子会阔得多啦!”再接下来“加以进了几回城,……油煎大头鱼,末庄都加上半寸长的葱叶,城里人却加上切细的葱丝,他想:这是错的,可笑!……他们没有见过城里的煎鱼!”这几乎连饭都吃不上的人,还有时间笑话有鱼吃的人,这和现在大多数人的心态是很像的,虽然“呐喊”了这么多年,实际上,我们现在的心态,并不比阿Q改变多少,所改变是那时的社会和现在社会对比,有了相当大的改变,可是人的心态改变不是很大,我觉得,最主要的原因是读的书少,多数人文化修养还不是很高,尤其是现在的农村,对于读书不是太重视,把眼前的利益“钱”比什么看的都重要。


建国285914429


汪精卫1910年,写下引颈一刀向天笑。于1940年建立了南京汉奸政权。周树人在日本留学期间,写下“我以我血荐轩辕”佩服,1936年在日本人的精心救护下,还是无力回天。周树人的名言《中国没有失败的英雄,少有抵抗的韧性,没有单独鏖战的武人》佩服。扬靖宇将军1933年在极端坚苦的环境下,有人劝他投降,日本人给于他高官厚禄。扬将军说,如果我们都投降了,那还有中国吗!扬靖宇牺牲时,日寇剖开将军肚子,里面只有树皮和棉花。赵一曼,1936年8月2日被日寇杀害,时年31岁,写给儿子的遗书最后一段。《宁儿:当你长大之后,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牺牲的》。有的人豪气万丈的言辞,只是欺骗人民的美丽诗句。可歌可泣的真英雄,才是民族的脊梁。


星辰2168


“无尽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

——鲁迅《这也是生活》

很多人看到我这个回答,可能会心生疑虑,为什么要用这句话呢?

因为在我看来,鲁迅先生,以唤醒迷昧昏聩的国人为己任、以天下苍生为怀的精神,是鲁迅先生身上最突出的闪光点,是最令我佩服他的地方。



晚清文学家龚自珍曾写过这样一首诗:“九州生气恃风雷, 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才。”

在我看来,中国在清朝时之所以会落后于西方,根本原因在于满清政府的奴化和愚民政策。这一政策使广大的民众成为了只会跪着的奴隶,思想被僵化,精神被压抑,缺乏了勃勃生气和创新创造力,最终造成了龚自珍所感叹的举国上下“万马齐喑”的局面。这一问题,我在之前的一篇文章中也已有过研讨,感兴趣的读者可前往观看。https://m.toutiaocdn.cn/item/6680518646302769677/?app=news_article×tamp=1556105035&req_id=20190424192354010023072196772F481&group_id=6680518646302769677

在这样万马齐喑的情况下,龚自珍在呼喊在期盼,他在期盼着,上天降下一个改变这种局面、唤醒众人的人才,不久之后上天让龚自珍如愿了,上天降下了这样一个人才,他就是鲁迅先生。



在民国时期,以鲁迅先生的才学,他完全可以做一个上流社会养尊处优、与世无争的学者,他当时的收入,一个多月的工资就可以在北京买一套四合院。

然而,面对中国国民迷昧昏聩、国家落后挨打的局面,本可以置身事外的鲁迅先生,高喊出了自己的誓言:“无尽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他要以笔为刀,一刀一刀地割断生长在中国民众身上的封建落后;他要以文代声,彻底地唤醒愚昧无知、思想僵化的国人;他要俯首甘为孺子牛,托起长跪不起的中国民众,让他们从思想和精神上站起来。



为了唤醒国人,陈天华选择蹈海自尽,谭嗣同选择为变法流血牺牲,而为此,鲁迅先生放弃了本可以的与世无争和养尊处优,取而代之的是不停的呐喊、无尽的战斗,因为他知道唯有这样才能刺激国人麻木的神经,唤起被压抑已久的勃勃生机和思想活力。他主动选择成为了民主战士,成为了左联盟主,用尽一生去战斗、去呐喊,直至生命结束的那一刻。

最后,我想用另一位文学家臧克家纪念鲁迅先生的一段诗来结束此文:“有的人活着 ,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 他还活着。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活的人, 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

我是飞扬,一个爱读历史的理工男,愿把我所读的变成有趣的故事说给你听,关注我,让我们在思考中共成长

历史飞扬


“年少不识周树人,读懂已是书中人”

在我们尚且年少的时候,我们在语文教材书或者课外读物中,或多或少都会读到鲁迅的文章。

很多人当时并不能完全看懂书中所要传达的意思,大都只是看个热闹的似的读完而已。

毕竟我们现在这个年代,这个和平时代、这个网络时代、这个信息时代、这个数字时代,跟鲁迅先生所处的时代和环境都不相同。

但是等我们长大了,又会发现,原来虽然时代不同,但是鲁迅先生在书中描绘的部分场景和人物心态,并没有消失,而是作为部分“精神文化”流传了下来。

网上经常说到的“鲁迅笔下的中国人的劣根性”一直存在于现在。比如“看客心理”、“官位心理”、“从众心理”、“例外心理”、“奴性心理”、“势力心理”等等,我们还是经常能看到。

我们越长大,越会发现:仿佛鲁迅笔下的人物,又活了过来。虽然时代在发展,但是有些人,有些东西,似乎并没改变。




社情百谈


鲁迅先生让人最折服是看问题,论述精辟到位,并有先见之明。

他在巜故乡》里说:世上本没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这是对当时那个黑暗社会的彷徨,为人们指明了路,只有去开拓,去探索就能找到光明之路。鲁迅先生先见之明被验证是正确的。中国人民大众最后找到一条光明大路,一一那就是革命,推翻了压在中国劳动人民"三座大山",即帝国主义丶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建立了新中国。

鲁迅对路的精避论述,这对现代中国改革开放也具有指导意义。中国40年改革开放之路也是从来没人走过的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走上改革开放之路,战胜各种预见不到困难和阻力,经过全党丶全国人民共同努力和拼博,改革开放取得具大胜利。使中国经济迅速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国民生活不断改善,安居乐业。

鲁迅在《少年闰土》文中说:“做一件事,无论大小,倘无恒心,是很不好的。”这应该是鲁迅先生自身写照和体会。鲁迅先生为什么能够出众,就是做事有恒心,持之以恒,不要怕苦,不要怕困难,把自已坚持要做的事做到底。同时,给人们很大启示,无论是大小事都要持之以恒,不要半途而废。现在有些人做事就是不能持之以恒,应该向鲁迅学习。

鲁迅先生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对人民"俯首甘为孺子牛“,对敌人"横眉冷对千夫指"。





海南省儋州市别具一格


很简单而又掷地有声的说:“鲁迅先生是现代中国的民族魂。”

中国新文学起始于五四时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次大变革,而鲁迅是这场变革中的领军人物。

鲁迅于1881年出生于浙江绍兴,从小就经历了家道中落,让他体验和看到中国底层人民的种种生存状态,后到日本留学学医,看到日本维新变革后的发展,又看到中国社会及民众的“沉疴绝症”,他最终弃医从文,志在对国民从根本上的救治,“改变他们的精神”。

从1907年开始发表文章,到1936年逝世,鲁迅先生留下了大量的著作,包括小说、散文、杂文、书信及学术……

他的《呐喊》和《彷徨》是中国现代小说的开端和成熟之作,鲁迅研究专家严家炎教授曾经说过:“中国现代小说在鲁迅手中开始,又在鲁迅手中成熟,这在历史上是一种并不多见的现象。”
他的《朝花夕拾》和《野草》也是新文学领域的经典的散文作品。

毋容置疑,鲁迅先生作为“精神战士”,直面人生,深刻剖析中国社会的作品,在当下社会中依然不可缺少。

对于时代和民族,鲁迅和他的文章是超越时代的,他虽然悲切与彷徨,但却始终在反抗和呐喊!

请抛开那些所谓的“政治”论调,从民族和时代的角度,来认真读懂鲁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