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第一罗生门:碧桂园大裁员?技术流视角下的谣言与真相

2019第一罗生门:碧桂园大裁员?技术流视角下的谣言与真相

中国的房地产市场最不缺魔幻现实大戏。

这不,开年大幕就拉开了。

2月最后一天的下午,我还正在老家的同学群热议,我们那位于河南西南部的“十八线”县城镇平竟然也入驻500强企业了!春节一位老同学去了“镇平碧桂园”河景洋房摇号选房现场,炫酷的灯光秀场景和漂亮主持小姐姐照片正引发一波感慨。

2019第一罗生门:碧桂园大裁员?技术流视角下的谣言与真相

然而在另一个地产群,一条新闻炸开了锅,标题相当惊悚:碧桂园开启大规模人员调整:有部门已确定裁员50%!

啥?一边还在我们小县城势如破竹的拓步,一边裁员过半,这是什么神走位操作。

我极其认真的拜读了这篇作品,发现标题中“有部门”在内文延展的范围相当广,几乎包含了集团大部分部门,裁员范围更是从总部到区域,看起来貌似碧桂园一片萧瑟荒凉。但通篇几乎没有任何逻辑和数据可以作为验证“碧桂园大裁员,甚至有部门高达50%”的依据。裁员的来源只是源于化名的内部员工口述。

说真的,在大经济形势不好的情况下,“裁员”是个大流量!滴滴大裁员,网易大裁员;眼瞅着头部房企大裁员、可能有部门要高达50%呀,这直冲着熠熠生辉的10万+流量而去!可是,碧桂园大裁员,甚至要高达50%,这可能吗?

这一年多来,房企确实在逐渐收缩。但裁员50%是个什么概念,那简直是断崖式收缩!对碧桂园这样的巨型房企来说,几乎意味着业务停摆。我们从最基本的层面——我老家的十八线小县城来判断,显然,即便碧桂园收缩了,也绝对没有断崖式收缩。

2019第一罗生门:碧桂园大裁员?技术流视角下的谣言与真相

况且,若是碧桂园这么大范围裁员,至少涉及到几万人的去向,该是多大规模的骚乱动荡?要知道去年泰禾据说要裁员30%,涉及到二三百人时,已是地产圈人尽皆知的大事件了。碧桂园怎么能做到悄无声息就大裁员,还有部门高达50%了呢?

出于好奇,我给碧桂园的朋友打了个电话,对方也是一脸懵逼,不知道何时和同事们就“被裁员了”。

很快,碧桂园给出了官方回复,称是“组织优化、人员向区域下沉”。究竟孰是孰非,今天丽尔摩斯走一波“技术流”解读一下房地产年度第一个“罗生门”。

1

大公司一般在什么情况下会大裁员呢?

一、市场不佳,经营困难;二、绩效不达标,甩包袱;三、战略调整,业务转型。大部分情况下,都是公司运营出了问题,长时间亏损,才会裁员,形成更灵活的组织结构。

那么碧桂园的情况呢?

虽然2018年碧桂园因一系列事故主动提出提质降速,但从经营业绩和财务状况上来看,它的状态依然不错。

碧桂园这几年的业绩发展有目共睹,虽然颇为迅猛,但一直保持增势。2016年,碧桂园销售规模突破3000亿元,跻身中国房企前三甲;2017年碧桂园销售规模突破5500亿元,坐上中国房企“头把交椅”;2018年上半年碧桂园业绩突破4000亿元稳居第一,超出第二名千亿元销售额;

2019第一罗生门:碧桂园大裁员?技术流视角下的谣言与真相

其实不止这3年,再往前翻,近10年来,碧桂园的业绩一直在持续增长。从经营层面称得上是兼具稳定性和成长性的头部企业。如今,它新的布局触角正在伸向县城。半年报显示,截止2018年6月底,碧桂园进入到中国1051个县镇区。 从我老家同学以购买碧桂园为荣的态度来看,那里是它的一片蓝海,只要碧桂园不轻易改弦易辙,它稳定增长的经营状况依然不会发生大幅改变。

此外,出乎很多人意料的是,碧桂园是中国房地产公司中少有的财务基本面相当有抵抗力的公司。行业数据显示,大多数房企因高速扩张使得经营性现金流紧绷,多数公司该指标长期为负,需靠外部融资输血以平缓资金链的压力。而碧桂园,做到了连续三年净经营性现金流为正!

这相当不容易,这一指标为正,意味着这一房地产公司的身体状况、生理特征都相当不错。 负债上,碧桂园近5年的净借贷比率分别为63.3%、57%、60%、48.7%、56.9%,处于行业相对低位,公司净借贷比率合理。

一个运营稳健、业绩没有恶化、业务继续拓展、财务安全良好的公司,有什么理由突然大裁员?

而且还是要从总部到区域,延展到几乎所有部门,甚至还有高达50%的裁员比例?

很明显,老板也没有提出大幅缩减业务的主张。

在2018年12月碧桂园内部会议上,杨国强还表示,“中国的城镇化、现代化是不可阻挡的,城镇化现在还在进行,每年起码有10万亿元的市场。”

提到杨国强,我们跳出数字理性分析,从老板性格出发做个加试分析:杨国强是个风险意识特别强的人,很难想象他会作出裁员50%这种对公司有巨大冲击和影响的决定。

那么,碧桂园大裁员的信息到底从何而来呢?

2

在业绩稳健、财务安全的情况下,碧桂园出现人事波动最大的可能性,就是上文说到的第三点::战略调整,业务转型。

对此,碧桂园官方回复称,将对总部组织架构进行优化调整,聚焦“总部精干高效”、“成熟区域大区化试点”、“成熟城市公司区域化”三个方面,通过组织优化、人员向区域下沉,从而优化人才结构,为未来的发展奠定组织基础和人才基础。

2019第一罗生门:碧桂园大裁员?技术流视角下的谣言与真相

碧桂园方面表示,所有涉及调整的人员,原则上职级和薪酬保持不变。

事实上,碧桂园的调整早从1月份就开始了。据说,碧桂园已内部发文,涉及集团6位高管副总裁人事变动。除了两位轮换岗位之外, 其他高管主管部门调整为农业、机器人等新业务板块。

这次人事变动完全契合了杨国强向来贯之的转型方向。机器人、农业、新零售是杨国强为碧桂园构筑的新商业版图,明显对他来说这绝不仅仅是勾划。

此前我在采访杨国强时,他表示自己目前主要精力已经放在了农业、机器人、新零售等新产业领域。

杨国强对新业务重视程度可见一斑。这样的人事变动也就不足为奇。此番人事调整将多位集团副总裁调入机器人、现代农业公司, 将更多成熟力量注入新业务,也有利于主营业务与新业务之间深度融合与协同。

2019第一罗生门:碧桂园大裁员?技术流视角下的谣言与真相

在杨国强的构想里,公司要转变为“高科技综合性企业”,要提高的是“全周期综合竞争力”,那么公司的“组织优化、人员下沉”不可避免。

那么“组织优化”是坏事吗?其实,“优化”这个词被我们玩坏了,本身公司内部组织优化是非常正常的一件事情。 随着公司职能部门逐步完善或是战略业务转型,选择调整组织架构,将不同部门合并、拆分、员工调整互动,本是一件正常的事情,在各个公司都可能发生。

高层已经优化调动到新业务部门了,基层员工必然也会有相应的调整变动,这可能才是最接近真相的事实了。

“科技的进步不可想象,只有紧跟时代浪潮的企业,才可以始终伫立于时代潮头。”2018年底那场会议上,杨国强强调。明显,碧桂园追赶时代的步伐已经启动。

本文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特色内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