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讀書日】幼兒教師應該讀什麼書呢?

郝老師 好園長


【世界讀書日】幼兒教師應該讀什麼書呢?



【世界讀書日】幼兒教師應該讀什麼書呢?


今天是世界讀書日,幼兒園教師怎麼讀書?

幼兒園是孩子離開家庭,走進的第一個集體生活的空間,也是社會化的第一步。中國有句俗話:“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幼兒階段的發展,對一個人的一生是非常重要的。過去,沒有幼兒園教育的時候,主要靠家庭來給幼兒啟蒙。有了幼兒園,幼兒教育就不只是靠家庭,還要靠幼兒教師,要靠幼兒園和社會環境。

幼兒園的教育,我個人的看法,主要在於培養孩子的社會參與意識,集體意識,以及良好的生活習慣與一定的語言能力、藝術感知和行動力。因此,幼兒園課程主要以遊戲為主,再加入一些閱讀、運動、藝術及生活實踐內容。蒙臺梭利的幼兒教育,主要強調孩子的動手能力、實踐能力和合作能力。

當好幼兒園教師,需要多方面的素質。現在,幼兒園教師,絕大部分是來自幼兒師範學校,也有少部分畢業於師範大學學前教育專業。在大城市的優質幼兒園,也有一些幼兒教育專業的碩士和博士。但無論怎樣,幼兒教師要不斷學習。即使有了比較高的學歷,也要不斷更新知識,掌握更多的幼兒教育本領。

我不是專門研究幼兒教育的,按說沒有什麼資格來對幼兒教師說三道四,但多少做了些相關研究,覺得幼兒園教師應該多讀以下三個方面的書,不斷增強自己的專業素養。

第一,幼兒教育和兒童教育理論書。

現在,幼兒教育和兒童教育的理論書比較多,包括國外引進的圖書,就不少。這裡,我推薦老師們讀三本書:

蒙臺梭利的《童年的秘密》,這本書好像誰都知道,但實際上很少有人認真讀或讀懂。翻閱過不少從事兒童教育研究的所謂專家的論著,發現他們雖然在著作裡引用幾句,卻沒有真正讀懂。這是一部兒童哲學的書,它以哲理與詩一樣的語言,告訴了讀者,童心世界的特殊性,兒童世界的迷人,表達了作者對童心的敬畏。它是一部能夠讓人真正理解孩子的書。

範梅南的《兒童的秘密》,這是一部心理學的著作,讀了,會很受啟發,真正理解兒童,理解兒童的心理,它與《童年的秘密》,可以說是學習兒童教育學的必讀書。

阿瓦捏索娃的《學齡前兒童教育》,這本書是寫給家長的,它以很多生動的例子來論述了學齡前孩子的心理規律,讓家長科學育兒,但也是一部幼兒教育的好教材。

第二,兒童文學及相關學科的理論書。

從事幼兒教育一定要讀兒童文學作品,也要讀兒童文學理論、兒童遊戲、兒童玩具類的理論研究著作。日本和歐美國家的幼兒教育中,有一個重要的內容,就是親子閱讀和幼兒閱讀。這些國家的幼兒教師和小學教師的一個重要學習課程就是兒童文學。理解兒童文學,學習一些基本的專業知識,就能掌握兒童圖書、幼兒圖書的選擇、閱讀的方法,就能做好幼兒閱讀,開好故事課,並善於運用幼兒圖書來教育幼兒,來給她們進行語言啟蒙和審美薰陶。國內的幼兒師範教育裡,也開設了幼兒文學課程,但內容往往比較簡單,而且不是核心課程,很多幼兒師範生畢業後,很難把所學的幼兒文學知識轉化到教育實踐中,因此,工作後,繼續學習是非常必要的。我剛出版一本《兒童文學概論》,由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可以解決幼兒教師的兒童文學理論問題。除了幼兒文學類的理論書,還要讀一讀兒童閱讀理論的書籍。比如,崔利斯的《朗讀手冊》就是一本兒童閱讀方面很有指導意義的好書。還有錢伯斯的《打造兒童閱讀環境》,也是一本很好的閱讀理論書。我也寫過一本《享受親子閱讀的快樂》,就是為幼兒的爸爸媽媽和幼兒園的老師寫的,裡面有親子閱讀的理論和方法,也有很多書單,很實用。

第三,繪本及繪本閱讀書籍。

繪本也稱為圖畫書,是文字與圖畫相結合的童書,在歐美國家,繪本是以幼兒為閱讀主體的童書,因此印刷很精美,也被大量運用於家庭親子閱讀和幼兒園教育。國內引進了歐美和日本的《猜猜我有多愛你》《母雞蘿絲去散步》《我的爸爸是焦尼》《活了一百萬次的貓》《不一樣的卡梅拉》和《鼴鼠的故事》等經典繪本,在很多閱讀推廣人的推介下,現在被國內很多家庭廣泛接受。不少幼兒園也利用繪本,開展閱讀教學,讓幼兒通過繪本閱讀,學會審美,增強語言能力。但很多幼兒教師並不太懂得繪本知識,只是簡單地進行繪本閱讀,缺乏一些理論支撐。因此,讀繪本、教繪本的同時,還要讀讀相關的理論書籍。如,彭懿的《圖畫書:經典與閱讀》,就是一本介紹經典繪本的好書,裡面也有一些理論闡述和閱讀方法。松居直的《繪本之力》和《幸福的種子》也是兩本繪本理論書,語言簡單,理解起來容易,讀了,會對繪本有比較清晰的認識。

幼兒教育責任重大,幼兒教師的工作的重要性不可小視。現在很多家庭只生一個孩子,家長把孩子送進幼兒園的同時,也對幼兒教師有著很高的要求。因此,要做好幼兒教師,讓家長滿意,也需要幼兒教師加強學習,充實自己的業餘生活,把讀書放在除工作之外的重要一環。


【世界讀書日】幼兒教師應該讀什麼書呢?


下載好園長社區APP

為幼教人賦能,讓辦園更輕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