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庭堅《徐孺子祠堂》:古人冷淡今人笑,湖水年年到舊痕

東漢有一位名士徐孺子,世稱“南州高士”。徐孺子家境貧寒,自己下田耕作,不是自己勞動所得,他都不吃。他為人恭儉義讓,周圍的人都很佩服他。他的名聲傳出去之後,朝廷相徵召他為官,但都被他拒絕了。當時的尚書令陳蕃等人向皇帝舉薦了三人:徐孺子,袁閬和韋著,皇帝於是備禮召請他們,但都被他們拒絕了。《後漢書》記載皇帝問陳蕃:“徐孺子、袁閬、韋著哪個在先?”陳蕃答道:“袁閎出生於公族,聞道漸訓。韋著長於三輔禮義之俗,所謂‘蓬生麻中,不扶自直’,不鏤自雕。至於徐孺子,出生在江南卑薄之域,如角之特立傑出,應當為先。”

關於徐孺子的故事,流傳下來的有不少,其中一個是“徐孺子賞月”。徐孺子九歲時,在月下玩耍,有人就對他說:“如果月亮裡面什麼都沒有,會更加明亮吧?”徐孺子回答道:“不是這樣,就好比人的眼睛裡有瞳仁,沒有的話,眼睛就不明亮”。還有一個是我們比較熟悉的“解字勸鄰”,徐孺子和郭泰交好,郭泰邀請徐孺子到家中,郭泰的家中有一棵樹,正準備要砍掉,原因是家中宅院像一個大方口字,口中有木,就成了一個困字,太不吉利了。徐孺子就說了,宅院建造都像一個大方口字,這口中有人,跟個“囚”字又有什麼區別?郭泰一下子無言以對。

黃庭堅《徐孺子祠堂》:古人冷淡今人笑,湖水年年到舊痕

徐孺子去世後,他的祠堂建立在南昌,黃庭堅曾路過南昌,並前往拜謁徐孺子的祠堂,寫下了一首《徐孺子祠堂》:

喬木幽人三畝宅,生芻一束向誰論?

藤蘿得意幹雲日,蕭鼓何心進酒樽?

白屋可能無孺子?黃堂不是欠陳蕃。

古人冷淡今人笑,湖水年年到舊痕。

祠堂這地方僅佔地三畝,但這喬木高大參天,可見曾有高人在此居住。想那徐孺子生芻一束,其意思又有誰能夠明白呢?那些藤蘿攀援在喬木之上,直上雲霄,可祠堂之中,卻一片冷落,祭禮蕭條。平民之中並不是就沒有像徐孺子一樣高潔的人了。為官一方的太守也並不是沒有像陳蕃一樣禮賢下士的人。古人的淡泊自守,高風亮節,被今人恥笑,但那又怎麼?他們的高潔品格,像那湖水一樣,波痕不減,萬古長存。

黃庭堅《徐孺子祠堂》:古人冷淡今人笑,湖水年年到舊痕

“喬木幽人三畝宅,生芻一束向誰論”,這兩句是在稱讚徐孺子的品質高潔。幽人指的是隱士,徐孺子雖然名聲大噪,但卻拒絕了朝廷的徵召,所以並沒有為官。“三畝宅”是指地方小。“生芻一束”:據《後漢書》記載,徐孺子去憑弔郭泰母喪,在靈堂前放了一束新割的青草,然後就離開了。典源出自《詩經》中的“生芻一束,其人如玉”,生芻指的是新割的青草,讚美人的品德如美玉一般。

頷聯描寫祠堂的環境,藉此來諷刺現今的官場。喬木高大參天,那些藤蔓依附在喬木上,也是乾雲蔽日。這裡喬木比喻君子,藤蔓比喻小人,小人依附君子而得意。徐孺子的祠堂建立之後,人們是用什麼心態來拜祭的呢?是當作神明來拜祭,是來求福的。而不是以他為榜樣,不是敬佩他的為人而來的,那些真正的祭禮之聲少的可憐。黃庭堅是在感嘆,那些新晉官僚攀附向上,得意一時,可那些真正的人才卻得不到重用。

黃庭堅《徐孺子祠堂》:古人冷淡今人笑,湖水年年到舊痕

“白屋可能無孺子,黃堂不是欠陳蕃”,“白屋”指的是平民百姓的屋子,古代平民的屋子不施彩。“黃堂”指的是太守之堂。陳蕃曾為豫章太守,特意設立了一塌,用來接待徐孺子。平民之中並不是缺少像徐孺子一樣高潔的人,太守之中也不缺像陳蕃一樣禮賢下士的人。可惜伯樂卻見不到千里馬,黃庭堅自比高潔之士,卻遇到不賞識他的“陳蕃”。

最後“古人冷淡今人笑,湖水年年到舊痕”,徐孺子祠堂在南昌,南昌城外有一座東湖,就是現在的青山湖,徐孺子祠堂就在湖南邊的小洲上,這個“湖”指的就是青山湖。現今社會的風氣很壞,功利性太強,像徐孺子這樣高風亮節的人,他的淡泊名利,為今人恥笑。今人笑古人淡漠,但黃庭堅雖是“今人”,卻學習古人的淡泊,這樣的話,他也是在被嘲笑的範圍。但那又怎麼呢?他們的高風亮節,會像東湖水一樣,波痕不減,萬古長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