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技術轉為商業的聯想,楊元慶放出豪言壯語:想贏我們沒那麼容易

“時過境遷,千金散盡”,曾經被譽為民族企業的聯想受到了外界的質疑。

日前聯想集團2019誓師大會在北京展開,聯想個人電腦業務銷量重回全球第一,營收超500億美元(摺合人民幣3360億)創下歷史新高;並定下今年的營收目標,聯想個人電腦業務營業額再增30億美元,總營收再增50億美元。會議中楊元慶放出豪言壯語表示:1994年競爭對手遠超聯想百倍,如今聯想卻成為了世界第一,聯想是在競爭中長大的,想贏我們沒那麼容易。

從技術轉為商業的聯想,楊元慶放出豪言壯語:想贏我們沒那麼容易

聯想的三十五年發展

1984年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意識到了電腦必將改變世界和人們的生活,懷揣著將研究成果變為產品的的決心,投資20萬元邀請了11名技術人員創辦了聯想集團。當時計算機全是英文顯示,想要編輯出漢字是一件極為困難的事情,在加拿大工作的倪光南收到了聯想的邀請,倪光南決定放棄加拿大高薪工作回國為中國科技效力,帶領著聯想團隊開始著手芯片的研發,核心技術上有多項重大突破,其中包括將英文操作系統翻譯成中文的聯想漢卡、一鍵可上網的個人電腦等等一系列的技術突破。

憑藉柳傳志的商業才華和倪光南的科研技術,讓聯想在短短十年時間揚名全國,1994年聯想營業額就高達47.6億元,被國民稱為中國第一科技企業,民族的希望。但1994年後,大量的國外PC品牌進軍中國市場,由於中國技術的起步晚,在技術上與國外品牌存在差距,導致聯想漢卡的銷量受到了重大的打擊。由倪光南帶領的技術團隊一心認為核心技術才是科技企業的關鍵所在,打算正面挑戰當時的芯片巨頭英特爾;擔聯想總經理的任柳傳志認為芯片研發需要長時間大量的資金投入,繼續研發芯片會讓聯想面臨資金的危機,代表“貿易”的柳傳志和代表“技術”倪光南在決策上出現了分歧。

從技術轉為商業的聯想,楊元慶放出豪言壯語:想贏我們沒那麼容易

柳傳志選擇了商業路線,聯想正式從技術型公司轉為商業型公司,倪光南一再強調科研成果的重要性,但這些科研項目最終還是被終止,倪光南被解除聯想總工程師職位,隨後離開了聯想。沒有了核心部件技術的聯想開始採用英特爾和AMD的處理器,三星、SK Hynix的內存,京東方、龍騰的屏幕,高通、英特爾、博通的王卡,聯想成為了純商業模式的公司。失去核心部件技術並沒有阻礙聯想取得成功,1997年聯想佔中國電腦市場30%以上的份額,成為國內第一的電腦品牌,接下來連續八年蟬聯國內市場銷量第一。

從技術轉為商業的聯想,楊元慶放出豪言壯語:想贏我們沒那麼容易

2001年楊元慶出任聯想集團總裁,帶領聯想走向國際,收購IBM的PC業務部門,成功塑造了“Lenovo”國際品牌,聞名全球的聯想甚至一度成為了世界最大的PC廠商。21世紀初中國科技在世界毫無話語權,聯想卻已經走向了世界,也就是在那個時期聯想被國民抱以重望譽為“民族企業”,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那個時期已經是聯想的巔峰時期,之後收購摩托羅拉進軍手機業、通訊業等等領域也沒有取得成果,缺乏核心技術的聯想鋒芒退去,逐漸退出民眾視野範圍。

重回全球第一,只是表面光鮮

近年聯想重回民眾的視野,卻都是因負面消息。此前全球問題產品召回,中國市場除外;去年國際5G研討會,聯想把關鍵的一票投給了高通,華為以一票之差落後高通;聯想產品在國內的售價遠高於海外,產品全球折扣活動中華地區除外;雖然重回了大眾的視野,但聯想的形象也一落千丈,遭到了大量國民的吐槽。去年全球經濟大環境惡劣,全球科技企業市值均受到了影響,聯想最高一天蒸發了過百億市值,甚至有不少人認為聯想要“涼了”,直到近日聯想2019誓師大會宣佈聯想重回全球第一,營收創下歷史新高超過500億美元。

2018年國內能夠突破千億營收的企業屈指可數,其中騰訊營收3127億淨利潤787億元、阿里巴巴營收2502億淨利潤640億元、小米營收1749億淨利潤86億元。從營收而言,超過500億美元(人民幣3360億元)的聯想更勝一籌,但淨利潤僅僅只有43.62億元,毛利率極低,聯想的總市值也只有884億元。專業人士分析表示:這一切都與聯想缺乏產品核心部件技術息息相關。聯想每年有著傲人的營收額,但由於沒有核心技術,所以絕大部分的營收用於核心配件的採購,以及每年要向高通、英特爾、三星等等企業繳納高額的授權費,聯想實際賺的只有品牌費。

從技術轉為商業的聯想,楊元慶放出豪言壯語:想贏我們沒那麼容易

沒有技術的科技企業受制於人

就連被稱為世界“吸金力”第一的蘋果也受制於高通,儘管iPhone的操作系統、芯片都是自主研發,但由於沒有無線調制解調器技術,每年需要向高通交納過百億專利授權費用,蘋果2017年以授權費過高為由起訴高通,開始大量投入資金自研調制解調器,企圖擺脫對高通的依賴,但無奈短時間無法成功研發出來,最終蘋果只能選擇與高通和解,再次簽下為期6年的合作協議。國人近年來逐漸意識到核心技術的重要性,現在的華為之所以能夠如日中天,憑的就是數十年來一直堅持自主研發核心技術,儘管起步較晚,但華為如今在多個領域上的技術已經領跑全世界。

華為與聯想可以說是同一時期的企業,兩者走的道路截然不同,“技術”與“商業”的鮮明對比。華為2018年財報顯示,全年營收7212億元,其中1015億元用於投入科研,淨利潤593億元;從現在的結果來看,技術才是科技企業的“王道”。去年12月在北京舉行的第二十屆北大光華新年論壇會議上,中國工程院院士倪光南演講表示:“科研投入不足是聯想走向衰弱的主要原因,如果聯想堅持走技術路線,而不是商業路線,今天的聯想不一定會輸給華為。”這一番話也透露著倪光南對聯想感到惋惜。

從技術轉為商業的聯想,楊元慶放出豪言壯語:想贏我們沒那麼容易

當年的“倪柳之爭”至今也時不時會被民眾提起,每一位企業家都有著不一樣的眼光,儘管如今聯想的個人電腦業務拿下世界第一,但仍有不少人認為當年柳傳志急於眼前的利潤,讓聯想走向商業道路放棄科研是錯的,如果聯想當初選著堅持走科技的道路,今天聯想的成就或不會輸給華為,對此你有什麼看法?歡迎留言討論。

(文章由“先行科技菌”原創,作者/羅智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