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推薦一本你喜歡的書嗎?

愛因書坦


我推薦豆豆的《遙遠的救世主》,這個是我先看了王志文的電視劇後,看的小說。

其中不乏經典的臺詞對話,尤其是到五臺山問道:

丁元英說:“晚輩以為,傳統觀念的死結就在一個‘靠’字上,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靠上帝、靠菩薩、靠皇恩……總之靠什麼都行,就是別靠自己。這是一個沉積了幾千年的文化屬性問題,非幾次新文化運動就能開悟。晚輩無意評說道法,只在已經緣起的事情裡順水推舟,借英雄好漢的嗓子喊上兩聲,至少不違天道朝綱。”

曾幾何時,我們誰不曾有依賴思想,總覺得能傍上大樹,從此走上人生坦途,走向人生巔峰。實際想想,這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我們存在的是交換型社會,你想獲得什麼,總是要拿相等代價東西去交換。我們每個人所處的圈子,基本都是平等身份的,正所謂“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比自己低的偶爾交流是可以的,但不會天天在一起。比自己強,估計人家也是那麼想的。

所謂遙遠的救世主,就是遠水解不了近渴,基本處於不存在的。要想突破只能靠自己,當自己達到一定實力,人生感悟到一定層次,才可能獲得相應的圈子。這個就是功利性的產物,誰也改變不了。


曉晨知秋


推薦一本霍達的《穆斯林的葬禮》,並附上當年我讀完這本書時寫下的讀後感!

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時\r——讀霍達《穆斯林的葬禮》有感

整整一下午,我坐在窗前,就著窗外的天光,沉浸在《穆斯林的葬禮》中,直看得我心潮起伏,手腳冰涼,關節微疼,淚流滿面……\r我感謝作者霍達先生在這部文學作品中創造出讓我感動讓我落淚讓我震憾的愛的意境,父親的愛,兄長的愛,姑媽的愛,情人的愛……簡單的愛,複雜的愛,理不清的愛,剪不斷的愛……我在閱讀的過程中被愛溶化了!\r\r一下午的閱讀,我與書中人物同悲同喜,為欲愛不能,欲罷難休的愛情所左右,經歷過人生的風風雨雨,我已經能深刻的體會到書中人物的悲喜煩憂,當新月永遠閉上她那雙美麗的眼睛時,我的心與楚雁潮的心同碎,我的心與韓子奇的心同碎,我的心與天星哥的心同碎……\r\r書中人物純情純美的那種人間愛情我向往已久,雖然愛情的結局很悲涼,但是愛情的火焰卻永遠不會熄滅,愛情,那一彎新月,美麗清新,掛在天邊,激起心底的希望,永遠不言放棄。\r\r我感謝生活,雖然至今我不能擁有一個完整的愛情,但我曾愛過的親愛的人,都還好好的活在人世,沒有在我愛情極致時拋下我,讓我肝腸寸斷,儘管愛情的火焰燃了熄,燃了又熄,可我愛的我得到了,享受過愛情的甜蜜,雖然甜蜜過後是痛苦,可擁有愛情時的幸福讓我不後悔曾經愛過。\r\r這一生,如果沒有愛過,沒有那樣真摯地愛過,沒有那樣用心血、用生命去愛過一個人,去完美一份愛情,活得該是多麼遺憾啊!\r\r我向往有一份這樣純情純美的愛情,即使等到銀絲滿頭,即使等到地老天荒,我的心會像那一輪新月,永遠不變……\r





柳鈴兒


《德國巧克力》是一本蘸滿了真情實感與人生哲理的書。這是我本人的作品。

這本書講述了書呆子氣的我從小到大所經歷的苦辣酸甜的故事,以及追求奮鬥過程中的勤與惰、清醒與迷茫。

“說起德國,都知道其技術領先,機器厲害。我想和大家聊的,是關於德國巧克力的故事。那年國慶節,我在新加坡的商場精挑細選了一些德國品牌的巧克力,打算回國時帶給客戶。一旁的黃總藉機教訓我:'天氣這樣子熱,巧克力帶回中國可能會融化,你還怎麼送給客戶?'我於是改變主意,買別的小東西給客戶。黃總到貨架的另一頭問我妹妹:'你哥哥是不是平時考慮事情都這麼不周全的?'當我妹妹後來告訴我的時候,我除了不服氣,更多是陷入思考。關於德國巧克力,關於巧克力融化,關於考慮事情不周全,關於好時候不再 - - 恰如這巧克力的融化……”

真心佩服作者的哲學細胞,獨特的審美情懷,天真無邪的脾性,無可救藥的傻里傻氣,以及對於公義、真理的執著追求。關於真假美醜、善惡忠奸的思考,關於個人興趣與事業發展的思考,關於商業利益與人文倫理的掂量,關於個人利益、小圈子利益與整體利益的抉擇,關於人性的洞察,以及真實內心世界意識流式的敘述……不得不說,這是一位天才的作家,甚至連他對於最瑣碎無聊事件的講述,都給讀者帶來優美語言的享受、良性文化的薰陶、審美感與智慧的增益。

“你不寫書太可惜了。”作者發小一再如是說不無理由。

簡單介紹至此,如此經典作品,敬請期待,人生路上共作伴,學海無涯樂行船!




作家王守軍


小編提的問題太籠統,不同年齡段的人應該推薦不同年代的書目,少兒、青年、老年不但年齡結構、文化層次不一樣,而且“三觀”也不在一個水平線上。像我們60多歲的人,如果推薦青春期勵志方面的書籍,恐怕要遭到年輕人的吐槽。時代發展了,意識形態也變了。

我要推薦就是上個世紀八十年代的書籍《全國優秀報告文學評選獲獎作品集》,(以下簡稱“文集”)該文集收錄了24篇優秀中、長篇報告文學。其中獲獎人員年齡最小的只有十九歲。每一篇都具有較強的思想性、可讀性、藝術性、有很高的文學功底和誘人的魅力。時任文化部長的巴金老先生說:“這次全國新詩、報告文學、短篇小說、中篇小說優秀作品評獎,是近幾年來,中國作家協會舉辦的評獎活動中規模最大的一次,這說明我們的文學事業發展很快,成績顯著……”

那個時候的我,正處於青春勵志的時候,對文藝學的酷愛,幾乎到了愛不釋手,與書形影不離,不能自拔的地步。讀到感人的章節時也會情不自禁、淚眼模糊、感嘆不已。文集中的作品具有強烈的時代感,今天讀起來也會令你興奮。

報告文學大多數寫的都是真人真事,力爭產生一種吸引力和震撼力。它不像詩歌有幻想空間,可以採取“三喻”、“三擬”的號作手法,更不像小說有虛構的成分。每一篇報告都真實可靠,只不過添加了一些文學的色彩。



天老大11


我推薦霍達的《穆斯林的葬禮》,我看了好幾遍,每遍都看得淚水漣漣,為此,我還寫了一篇文學評論。因該評論將近7000字,我就選擇其中的要點和大家一起分享。

(一)奇異的世界

 1、精美絕倫的玉的世界

2、莊嚴神聖的穆斯林的世界

(二)璀璨的珍珠

1、別具匠心的結構,運用自如的線索

2、扣人心絃的懸念,隨處可見的對照

3、細緻入微的描寫,豐滿立體的人物

4、噴薄而出的感情,動人心魄的悲劇

我已經很久沒有看到這麼動人魂魄的書了,霍達寫作時,已經和書中人物無法分開,因投入感情太深,經常心絞痛發作。書稿完成,她在《後記》中說“請接住她,這是一個母親在捧著自己的嬰兒。”如果你看見這個嬰兒,你會覺得,她渾身散發著光輝,能把周圍的一切照亮。


我是有鳳來儀


別了,朋友。我不會說再見,我已經和你說過再見了。那時候再見還有意義。那時候的再見悲傷、孤獨而決絕。 ——雷蒙德•錢德勒

人生中第一次讀一本書是因為被它的推廣吸引到,多個名人的推薦,不斷的再版,不斷的斷貨,《漫長的告別》就是這樣一部神奇的著作。

拿到這本書也是一番波折,期待已久的新書到手時,看到這本書的包裝,濃濃的復古風,國外偵探的神秘感讓我對這本書滿懷期待。與其說這是一本書,不若說我在這本書裡想找到我藏在心裡的疑惑。

我一直以為作為偵探類小說,懸疑和推理是一本書必備的敘事結構,情節的顛覆,內容的疑竇重重才能讓讀者收穫,進而覺得這是一本精彩的書。但是《漫長的告別》這本書從名字的抒情到內容的平淡,註定了這本書的基調。

人的一生總會有無數次的告別,告別朋友。告別那些擦肩而過的人,告別我們的親人。有些人可能就是一次的擦肩而過,只需要一個擁抱,相逢有緣,轉身可能就是一輩子的再不相見。

可有些人,我們並不想就此告別,想擁有的更久一點,陪伴的更多一點,愛的更深一點,這樣才能進行無可避免的告別,而這一次的告別也許就是漫長的告別,因為誰也不想放手。

《漫長的告別》這本書得作者雷蒙德•錢德勒寫這本書時正值他人生的低谷期,生活的不如意,妻子的重病,再加上事業毫無起色,對於一個男人而言,沒有比這更讓人覺得生無可戀的了。

錢德勒在其妻子死後一度的抑鬱自殺,但都沒有死成,在無望而孤獨的日子裡,這個男人把自己活成了硬漢,生生得面對著這世間的殘忍和告別。他不想說告別,對於那個陪伴他三十多年的妻子,那個曾在他生命裡給他溫暖,為他洗衣做飯,與他同甘共苦的妻子,他最終在病床上與她告別了,這次的告別就是一輩子,一輩子有多久,那也許是漫長的。

錢德勒的深情讓我不經想死了中國民國時代的著名作家張愛玲,他們有個共性就是為愛而痛苦,同樣是作家,至少錢德勒擁有了三十年,可是張愛玲的一生卻告別了很多次,最終自己也是芳華早逝。

他們的至情至性讓我想起了張愛玲寫過的一篇關於告別的文章,在張愛玲《一別,一輩子》這篇文章裡,她寫道,“有些人一直沒機會見,等有機會見了,卻又猶豫了,相見不如不見。

有些事一別竟是一輩子,一直沒機會做,等有機會了,卻不想再做了。

有些話埋藏在心中好久,沒機會說,等有機會說的時候,卻說不出口了。

有些愛一直沒機會愛,等有機會了,已經不愛了。

有些人是有很多機會相見的,卻總找藉口推脫,想見的時候已經沒機會了。

有些事是有很多機會去做的,卻一天一天推遲,想做的時候卻發現沒機會了。

有些愛給了你很多機會,卻不在意、不在乎,想重視的時候已經沒機會愛了。

人生有時候,總是很諷刺。一轉身可能就是一世。”

不知道為何談起對摯愛的傷悲,我總能想起張愛玲的一生。張愛玲的書裡,充滿了孤獨和悲哀,每一本書裡都有她的影子,每一個塑造的人物都是她的過去和守望。錢德勒也是,如果《漫長的告別》寫的是硬漢馬洛的人生,那麼不若說,馬洛就是錢德勒的影子。

這本書寫於錢德勒妻子病重期間,在休息時,錢德勒趴在病床邊寫下了這本書。雖然書裡並沒有他的妻子,但是他把自己塑造成了孤家寡人。一個硬漢,只有友情沒有愛情的偵探,這本書註定是孤獨的,這就如村上春樹所言,人生就是一個把玩孤獨,把玩無奈的過程。

在村上春樹的文章裡,他把孤獨和如何把玩孤獨做成了人生的信條,因此當他看到錢德勒寫的這本《漫長的告別》這本書時,才會大加讚賞,且親自翻譯。因為他們都是同頻嗯人,同樣的孤獨,同樣的有原則。

錢德勒是孤獨的,他的一生並不順利,無好友也沒有能夠幫助他的人,唯一的妻子也與他就此告別,人生活到了他這個份上,除了告別似乎這世間的一切都與他無關了。

在《漫長的告別》這本書裡,錢德勒塑造的硬漢馬洛讓人眼前一亮,這本書真心是一本適合男人必看的小說。沒有愛情的兩個男人,互相取暖,一次短暫的相見,沒想到卻是剪不斷的因果循環。

作為一個私家偵探,馬洛無意中認識了酒鬼特里·萊諾克斯。這個酒鬼高貴而神秘,當時特里和她妻子西爾維婭已離婚。

西爾維婭是億萬富翁的女兒,私生活極不檢點。不久後,特里和他的妻子又復婚了。有一天,特里手裡拿著一把槍來求馬洛送他到一個機場逃跑。馬洛因此被警方懷疑包庇罪犯,被關進拘留所。

因為馬洛的好心和對朋友的認可,馬洛沒想到自己無意間的一次相識竟然讓他捲入了這場官司。即便如此,馬洛也從不低頭,他相信,特里是好人,絕對不會殘害生命。所以他從不多言,期冀出獄後查出真相。

之後,特里在外地一個賓館自殺,並承認罪行。特里的死和他留下的認罪書讓馬洛由此被釋放。

回家後,他收到了特里的一封信和一張五千元的大鈔。信裡特里說他沒有殺害妻子,但是為了別人的榮譽和他現在的處境,他自殺是最好的結局。

馬洛為了朋友和藏在內心的疑惑,他不顧各方的阻撓展開調查。這條路註定是充滿了艱難,且充滿了陰謀,但馬洛這個人物他的原則就是絕對不會輕易妥協,尤其是這個案件死去得是他認可的朋友。

在調查中,真相最終浮出水面,原來西爾維亞正是被艾琳所殺。原因是西爾維婭不僅奪走了艾琳的舊愛特里,還和艾玲現在的丈夫羅傑通姦。

當特里知道這些真相時,他選擇了保護艾琳選擇用自殺的幌子來讓艾琳逃過罪責。但特里沒想到的是,他無意間交的朋友馬洛會查出一切,並指證愛琳。

故事到這裡已經真相大白,但到了最後,讓人意外的是這對曾經的朋友再次見面竟然見面不相識。做過整容手術的萊諾克斯來到馬洛面前,跟他坦白一切。兩個朋友就此別過。

看完整本書,可以說這部小說真的在情節上是不夠吸引人的,但這個馬洛的人物確實是全書最出彩的地方。執著和堅持的原則讓馬洛這個硬漢形象深入人心。這也難怪,後來的很多小說都借鑑了錢德勒筆下的馬洛形象,因為他足夠經典。

這本書與其說是披著偵探小說的外衣,不若說這是一個硬漢的成長史,只是命運賦予這個人一些使命感和責任感,讓他為此不顧一切,堅持原則的去做這一切。

如果想看偵探小說,這本書並不是最好的選擇,情節的拖沓,以及冗長的敘述,讓這本書讀來讓人枯燥,甚至搞不清說了什麼,到最後除了告別,已經沒有想法知道結果是什麼?但這本書成功的地方也值得期待,錢德勒的寫作風格讓人眼前一亮,在文中他的很多人物對話都是幽默風趣,甚至文藝感十足。

這本書並不是傳統的偵探小說,文學價值更濃。文中許多的詞彙和句段需要仔細揣摩,加入了一些深度的內涵和思考,讓這本書讀來讓人感悟良多。

“我抓住銅戒指不放手,詫異地發現那不是黃金。我這種人一輩子會有一個光輝的時刻,鞦韆架上完美的一蕩。然後餘生就全花在儘量不從人行道進臭水溝上了。”

這段話讀來讓人深思,我在想錢德勒寫出這句話的時候他到底是怎麼想的,但我無從得知。這本書裡馬洛的執著和孤獨讓人為他可惜,也也覺得人生如果有這樣的朋友該是值得珍惜的。

每個人都要與生命中遇到的人揮手告別,但願那時的我們不是馬洛也不是錢德勒,而是那個堅強的自己。不畏風雨,不懼將來。再多的痛苦和遺憾,在那些漫長的告別裡,都要學會承受。在一次次的生離死別裡,讓自己的靈魂和身體都能夠看透這世間的分分合合。

世上沒有不散的宴席,也沒有永生不死的友誼。真的再見也許就是再也不見,不若把那些美好留在過去,向前看,也許更精彩的就在明天。





北煙朧月


《你在高原》是張煒先生集二十年素材與幾十年寫作功底而創作的一部鉅著。它由十部長篇小說組合而成。共計450多萬字。是小說裡面乃至小說歷史上都罕見的鉅著。也是我讀過的小說裡,篇幅最長,感觸最深的一部。

鉅著從第1部《家族》開始,到第10部《無邊的遊蕩》結束,用豐富的語言,將眾多的人物和事件講述的讓人如親臨其境。時間從解放戰爭時期跨越到改革開放初期。書中還涉及了許多社會熱點問題:比如教育問題、文化藝術界的問題、環保問題、社會和諧問題、愛情婚姻家庭問題、非遺產權問題等等。

10部長篇小說,即相互關聯有序銜接,又可以各自獨立存在。在這部鉅著中,有名有姓各具不同特點的人物就多達500餘人,涉及的領域也非常廣泛。知識浩瀚如海。有旅遊知識,有書畫裝裱知識,有動物學植物學知識、還有心理學知識以及美學和地質學知識等等。

最初收到這部鉅著時,我曾懷疑過自己是否能把它通讀下來。當打開書看到裡面的內容後就愛不釋手了。精美的語言,引人入勝的故事情節、豐富的知識含量吸引著我,一章接一章的讀了下去。歷時半年時間,我終於把這部鉅著通讀完畢。並寫下了題為《文壇上的冰山雪蓮 碩大的經典之花》的書評。

通讀《你在高原》的過程,是一個不斷成長進步的過程。讀它不但學到了知識,還鍛鍊了意志,增強了時間觀念。朋友,您是否也喜歡閱讀呢?如若喜歡的話,也讀一讀《你在高原》吧!開卷有益哦!








慈雲祥


我推薦《飄》。

《飄》是美國作家瑪格麗特·米切爾創作的長篇小說,該作1937年獲得普利策文學獎。

那時我才十六七歲,第一次接觸到世界名著,看到《飄》愛不釋手。一下子被斯嘉麗深深的吸引,她的人格魅力,堅強不息,深深的鼓舞著我。

那時我也正面臨著變故,小小的年紀承受著生活的壓力,一邊想要努力的改變命運,一邊又被命運之手捉弄,面臨輟學,頗有些走投無路。看到斯嘉麗最後從濃霧中走出來,明天又是全新的一天。我深深感染,沒有什麼走不過去,明天總是最新的一天,太陽總會升起。最後我沒有輟學,自己想辦法上了學,這本書成了我人生的精神鼓勵。

後來我看了很多遍《亂世佳人》電影,費雯麗主演的斯嘉麗特別傳神。

小說以亞特蘭大以及附近的一個種植園為故事場景,描繪了內戰前後美國南方人的生活。作品刻畫了那個時代的許多南方人的形象,佔中心位置的斯嘉麗、瑞德、艾希禮、梅蘭妮等人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他們的習俗禮儀、言行舉止、精神觀念、政治態度,通過對斯嘉麗與瑞德的愛情糾纏為主線,成功地再現了林肯領導的南北戰爭,美國南方地區的社會生活。




陌上丁香開


中國呂梁筋脈石


我們生活中有這樣的書,分享給有緣遇見的你,它們來自於天地,孕育於自然,把所有故事用了八億多年的日子慢慢走來,用一種特別奇妙的聲音訴說它的往事,用是一種千姿百怪的姿勢來裝扮了自己,天地對它們要求不高,卻是照顧有佳,它們沒有謊言,只有一份真實的往事,它們就是石頭。


中國呂梁石


天地間的石頭生於天地,孕育在大自然中,默默的生長,不慌不忙,一點一點的用自己的方式來記錄著過往,用與眾不同的姿態來講述著它們的前世今生,

中國呂梁石


它們的故事沒有文字敘述,卻勝於文字,它們的故事講不完,說不盡,看不完,賞不盡,它們不嫌棄你我的身份,它們也不要求你我的學問,它們只要你願意聽,它們就願意講,

中國呂梁石


它們就是平凡的石頭,普通的石頭,它們每一個都有一個不同的故事,都有一個不同的模樣,它們每一個也都有著長長的一生,都有著長長的故事。


中國呂梁石


一個石頭是一本厚厚的書,我們可以慢慢的讀,慢慢的感受它們億萬年前的模樣,感受它們的一切過往,感受它們帶給我們的那些曾經的美好,


中國呂梁彩石


如果有一天你也喜歡石頭,請記得呂梁石曾經來過你的世界。


奇石故事


個人認為,隨著年齡的增長,社會經歷和閱歷的不同,喜歡的書還是有所不同的。

年青的時候看過黑格爾、尼采、叔本華等人一些哲學類的書,大多都是似懂非懂,所以沒什麼特別要推薦的。

後來因為喜歡寫作,看了一些文學類的書。印象比較深的有高爾泰的《尋找家園》、海明威的《老人與海》、張愛玲的作品等等。最近偶爾也看看《小窗幽記》,感覺裡面的內容都可以演化成現在的雞湯文。

個人覺得高爾泰的書值得讀。因為寫實,所以能讓我們真正瞭解和看清人性的本質。也讓我們看到了人類堅韌的一面。也許對我個人來說更有必要,因為我對人和事都比較樂觀,對人性醜惡的一面認識不足。

從《老人與海》裡我讀到了人類的智慧、勇敢、堅韌,讓我相信人類精神力量的強大。從老人的身上我們能學會如何面對生活中的種種逆境和困難,堅持與取捨,這確實是值得我們一讀再讀的好書。

因每個人的喜好不同,感觸不同,但願我的推薦能對你有所幫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