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珠澳大橋通車6個月,到底賺了多少?

距離注視矚目的港珠澳大橋修建完工已經過去半年之久,去年10月24日通車儀式時更是有不少群眾圍觀見證。要知道,一般在跨市跨省的大橋公路上都會設有收費站,來來往往的車輛不在少數,日流量超過50萬次。尤其在節假日時,車流量更是難以計算,堵車也就屢見不鮮了。

那麼舉世聞名的珠港澳大橋通車6個月,到底賺了多少?結果讓人太意外。據悉,在港珠澳大橋開通後每月平均車流量近2000次,最高一天也不到3000。以車輛過站費用的平均計算,每臺車收費150元,一天的收益也達不到40萬,這點收益相對來說真的太低了。這結果著實讓人大跌眼鏡。

港珠澳大橋通車6個月,到底賺了多少?

在港珠澳大橋完建後,基建人員就表示大橋使用年限為120年,以目前車流量的收益,想要在年限內收回成本的可能性微乎及微,加上每年的大橋維修管理費用,很明顯收回成本是不可能的事情。

為何大橋通車後,來往車輛寥寥無幾?就以港珠澳大橋的通行條件來說,根據大橋管理局發佈的規定顯示,只有跨境、穿梭巴士、跨境出租車、貨運車輛以及跨境私家車才能夠通過。擁有通行名額的車輛總共不到2萬,還需配有兩地跨境牌照。

港珠澳大橋通車6個月,到底賺了多少?

這樣一來,能夠跨橋行駛的車輛非常少,收益也就很低。不過國家的基建目的並不是單純為了創造經濟盈利,主要是為了服務人民。

港珠澳大橋是為連接兩地經濟交流,帶動當地人民經濟,也為的是我們日常交通更加便捷化。其成本與間接創造的經濟效益不能混為一談。對此你們有何觀點呢?

港珠澳大橋通車6個月,到底賺了多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