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的中国最大的危机,并不在房地产,而是农业、农民、农村!

有人说,中国当下最大的危机是房地产泡沫,一旦中国的房地产泡沫破裂,中国的经济将整个崩盘!然而,当下的中国最大的危机并不在房地产,而在一个你看不到甚至意识不到的地方——农业、农民、农村!

当下的中国最大的危机,并不在房地产,而是农业、农民、农村!

1、机会主义,是对农业最大的伤害

每个产业,总有一个进入的最佳时间,比如汽车制造业、IT业、文化产业等等。奇怪的是,对农业而言,不在于有没有机会,而在于有没有情怀。

农业不同于计算机,不同于汽车,不同于电视……它除了作为商品的属性外,更担当着对生命的根本维系。人可以不戴手表,可以不用计算机,甚至可以不穿衣服,但不可以不吃饭!正是由于农业伴随着对生命的担当和承载,所以选择从事农业就必须默认这种责任,无可推脱。

既然每天都要吃饭,农业的机会就一直存在,它永远不会过时,也不会因为有了某项政策,机会才能来。就像一首诗写的那样:你见或者不见,我就在那里,不悲不喜;你爱或者不爱,爱就在那里,不增不减……

当下的中国最大的危机,并不在房地产,而是农业、农民、农村!

如果没有情怀,抓不住机会就会失望,就会生气,就会抱怨。如果没有情怀,即使抓住了机会,对农业来说也不是建设,原因如下:

一是掠夺了本属于农民的福利,导致产生了纯粹的投机主义;

二是破坏了农业自有的生态平衡,让农业自身陷入急近功利的恶性循环;

三是导致了粮食和食品安全,人人自危。

当下的中国最大的危机,并不在房地产,而是农业、农民、农村!

2、物美价廉,农民不种地的最后一根稻草

在中国几千年的文化中,有哪一种文化比“农”更古老?在所有的养生要素中,有哪一个要素比“吃”更重要?

可是,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国人把“农”排斥在“国学”之外;也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国学被剥离得只剩下儒释道和四书五经。这个问题所折射的焦点恰恰就在于,作为一个有几千年农业文明史的国家,“农”已经不被当作能登大雅之堂的文化;每天都在吃着粮食,但国人已忘记还有这么一个与自己生命息息相关的行业。这对有着创造了人类历史上最灿烂的农耕文明的中华民族来说,不得不说是一种悲哀。

当下的中国最大的危机,并不在房地产,而是农业、农民、农村!

是的,提起农业,我们会想起很多高大上的名词:现代农业、高效农业、设备农业、观光农业、休闲农业、生态农业、有机农业、智慧农业……但很少提“传统农业”。

由于传统农业不“现代”,不“科学”,所以逐渐被疏略,被抛弃。但却被世界公认的农业机构称之为精耕细作、用养结合、地力常新的典范,被看作是中国之所以能在有限的土地上养活地球上最庞大的人群,而且几千年经久不息,绵延不绝的根本所在。

当下的中国最大的危机,并不在房地产,而是农业、农民、农村!

中国的农民,像父辈那样视土地为生命的老一辈农民已经渐渐老去。新一代农民,有的人深知靠种地养活不了自己,而选择当了农民工;有的人虽然继续种地,但由于没有继承和掌握传统农业的生产技术,只能沦落为“现代农业”指挥下的“产业工人”。

与农民的退出相反,城里的一个又一个土豪却租地当起了农民。没有多少人是为了赚钱,也没有多少人是因为喜爱,更没有多少人觉得当农民是高大上,只因为自己想吃到安全食品。当一个社会的食品到了不是自己种的就不敢吃的程度,是不是真的到了该深刻反省的时候。在食品安全成为众矢之的的今天,我们自己又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呢?

当下的中国最大的危机,并不在房地产,而是农业、农民、农村!

当你去买菜时,面对2元/斤的蕃茄和6元/斤的蕃茄,你会买哪一种?2元/斤与8元/斤的大米呢?10元/斤的猪肉和50元/斤的猪肉呢?当你精明的选择了便宜时,当你把这种选择变成一种习惯时,当你把这个价位默认为“标准价位”时……你有没有去关心这样的价格这样的食物正不正常。

于是乎,本来要生长12个月才能出栏的猪,3个月就上市了;本来有肥有瘦的猪,全长成了瘦肉;“本来”不是种地的人,为吃到安全食品,也开始亲自种地:或者一个大棚,或者一小块农场,我们把这种农业称为“情怀农业”。

这里的情怀,可能是对农业的情怀,也可能是对家人的情怀, 甚至是因为对某一个作物的特别爱好……总之,因为某种机缘巧合干起了农业。这种农业往往不是以盈利为核心目的,所以总能坚守自己“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底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