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民初泸州十大商贸市场——追忆百年江阳商贸往事

本文文史资料来源自泸州地方文史及泸县志等,由于年代久远可能有遗漏的地方

清末民初泸州十大商贸市场——追忆百年江阳商贸往事

泸州自古以来就有长江水运第一大码头之誉。上通成都、下达重庆,周边500里内的货物,均在泸州集散,故而,在西南有“金泸州”之称。

泸州的工商业在近百年中,从经营丝绸、布匹、花纱、药材、盐业、酒业、木材、油糖、山货到煤、纸、五金等业。

其资本,少者几百两银,多者数万两银,到清末民初,有的资本发展到数十万两银。

而刘玉京、连万镒、罗信义等大商家,资本达百万余两,号称刘百万、连百万、罗百万。

流通市场已日趋规范,逐年形成支撑泸州商贸行业的10大市场。今天就来给大家仔细聊一聊这些曾经名噪一时的商贸市场。

粮食市场

清末民初泸州十大商贸市场——追忆百年江阳商贸往事

泸州盛产稻谷,泸县、合江、富顺、隆昌有“天府粮仓”之说。据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统计,城区有粮行50多家,每月吞吐大米1.2万石到3.8万石,黄豆0.4万石,小麦2000石,油菜籽1万石。

1941年销往重庆、自贡、内江的大米达21万石、黄豆1.1万石,小麦1.6万石、胡豆3.7万石。大河街、小河街、水神庙成为粮食购销的第一大市场。

盐业市场

清末民初泸州十大商贸市场——追忆百年江阳商贸往事

小市上码头、中码头、王爷庙码头是川盐业集散地,也是盐业批发、中转大市场。

自贡、五通、犍为的盐,经长江水运至合江转口赤水、习水、遵义;

中盐棒(截运200~300吨盐船)下水走重庆、万县、宜昌、汉口;从永宁河上行,将盐运往永宁(叙永)发往滇黔少数民族地区。

据盐业史载,年中转量达15万吨至25万吨以上。

无论是经销商还是转运商,依靠盐巴造就一大批巨商,如全新盐号、拥有盐船400艘(每艘载盐10吨至15吨左右,走水宁河、赤水河道),城中有大盐号17家,年销售盐达500万斤以上。

并在叙永、合江设分号,在二郎、太平建盐仓。

泸酒、桐油市场

清末民初泸州十大商贸市场——追忆百年江阳商贸往事

泸酒在四十年代,年产达到1400万斤,1945年城中曲酒坊达到36家,产量为1300吨,主要销往重庆,由渝码头中转长江下游各口岸。

据泸州酒史介绍,上世纪四十年代是泸酒一个兴旺之期。这段时期,油业也得到发展,泸县是油菜籽主产地,丘陵地带又产桐籽,所以菜油、桐油经营商家达40多家。

罗汉、蓝田的榨油房一家挨着一家,菜油销本地、成都,桐油销上海。每年外销的菜油达100万斤,桐油6万斤以上。

纺织品、土布市场

棉纺织品、丝织品、毛纺织品市场和土布市场,主要是经销外埠的产品,匹头业由江西商人控制了市场,而土匹业(麻布)是泸州手工业中传统产品。

民国年间,城区有土匹布商50多家,年收购土布约30万匹,同时从成都、重庆、遂宁等地购进约4万匹,除本地销售外,溶还销往云南、贵州、昌都地区,年销售量约10万州匹。

蓝田成为土布经销市场,土布的染色也成为境蓝田的最大加工业,年染万匹土布的大染房达10万家以上。

清末民初泸州十大商贸市场——追忆百年江阳商贸往事

糖业市场

泸州糖业市场分为大河、小河两帮。小河帮糖来自富顺、内江、资中、简阳等地,大有河帮糖大多来自邻玉、蓝田、弥陀、黄舣、分水和纳坊溪丘陵地区,由本土糖商所经营。

小河帮有富顺京的红糖、资中、资阳的桶子糖,内江的白糖销售量已达6万斤。

城中20多家经营糖业的商家中首下推百年泰丰老店的张尽敬斋,他年耗红糖、白糖的量达2000至3000斤左右,泰丰糖果业产品为周边当10多个县的商人代销。

泸州糖业市场主要由本地商家经营,产糖季节中,小河帮糖业商户才入泸经销。

煤、炭、药、纸业市场

煤炭业市场兴于清末民初,分为大河、小河、白煤三个市场,大小河销烟煤(泸县产),白煤销后山、兴文、嘉阳煤。

中西药每业有40多家,西药由重庆购进,云贵中药材销泸州。中西房首推皮仁仁堂,西药兴华西药房。

泸州纸业年销1000万捆,粗纸业商家20多户,以叙永、纳溪、长宁、古宋为产地,产品外销川西地区。

而其他茶业、烟业、火柴、锅业市场也十分活跃。这些足以见证曾经泸州商业的繁荣,时过境迁,相信新时代的泸州人一定会努力创造新的商业传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