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6是福报?对不起“马云先生们”,我不想做互联网时代的农民

4月12日,阿里巴巴的官微发布了一则关于马云对“996”工作制的看法,这个发言被很多网友看做是给996洗地。

马云先生的原话如下:

“今天中国BAT这些公司能够996,我认为是我们这些人修来的福报。很多公司、很多人想996都没有机会。如果你年轻的时候不996,你什么时候可以996?这个世界上,我们每一个人都希望成功,都希望美好生活,都希望被尊重,我请问大家,你不付出超越别人的努力和时间,你怎么能够实现你想要的成功?”

996是福报?对不起“马云先生们”,我不想做互联网时代的农民

“996”是福报

马云先生的逻辑“成功需要汗水,汗水来自加班”,这本没有错误。

但在互联网巨头跑马圈地的现状下,成功距离普通大众愈发遥远,对那些20%的精英来说,社会上80%的人依旧在为生存而工作。

宣扬“996”工作制的潜台词,就是让这些人变成“互联网时代的农民”

996是福报?对不起“马云先生们”,我不想做互联网时代的农民

每次听到996,都会想到农民

大家应该都还熟悉农民这个职业。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面朝黄土背朝天,中国的农民是没有节假日和休息。如果换成新潮说法,就是“777”工作制

早上七点扛锄头出门,晚七点耕完回家,一周七天无休。这可比网上的“996”要惨的多了。

996是福报?对不起“马云先生们”,我不想做互联网时代的农民

中国农民的“777”工作制

农民如此辛苦,根源在于生存压力。

对中国农民来说,只有实行“777”工作制才能够勉强吃饱,达到温饱水平。在耕地时他们要操心很多事情:

春旱影响庄稼生长,夏雨耽误麦子收成;秋阴淀粉积累不够,冬暖来年虫害频发……

996是福报?对不起“马云先生们”,我不想做互联网时代的农民

虽然城市工作的人和农民有很大不同,但城市里工作的绝大多数人,生活压力同样不小。每天睁眼三件事:房子贷款、老人医疗、小孩教育……

“777”工作制是农民阶层的无奈,而大众对“996”的抗拒,就是抗拒变成“互联网时代的农民”。

996是福报?对不起“马云先生们”,我不想做互联网时代的农民

“996”工作制,互联网时代的光鲜“农民”

在互联网上猛烈发声抵制“996”工作制的人,大约分为两种:

高端打工族和大厂精英(这两者都是中国中产阶级的坚实柱石。)

996是福报?对不起“马云先生们”,我不想做互联网时代的农民

高端打工族:

办公室里面的白领,每天谈着几百万上下的生意,中午吃着几十块的外卖。

大厂精英:

所谓大厂,就是马云先生所说的:

BAT(B=百度、A=阿里巴巴、T=腾讯)

TMD(T=今日头条丶M=美团丶D=滴滴)

这些员工起点是本科学历,算是中国新晋的中产阶级。

他们介于为温饱工作和为梦想工作之间,是这次“996”工作制反对最激烈的阶层。

996是福报?对不起“马云先生们”,我不想做互联网时代的农民

“996”工作制

社会的发展,使得他们不必为了温饱而每天卖力干活;从个人角度来说,他们也不想为梦想投入太多个人时间。

如果实行“996”工作制,就是强迫他们成为“互联网时代的农民”

996是福报?对不起“马云先生们”,我不想做互联网时代的农民

“996”工作制,潜台词就是不把人当人

朝九晚九的工作时间,和农民的工作时长类似。

对于体力劳动者来说,过度劳动容易早衰,在艺术画作中的农民形象都是干瘪的,就是体力劳动过度的原因。

在生存面前,种地和衰老是一种必须的代价。

996是福报?对不起“马云先生们”,我不想做互联网时代的农民

对于脑力劳动者来说,劳动过度会出现易怒、易抑郁,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

大厂程序员,就是脑力过度劳动的重灾区。于是程序员们打出的口号:上班996,生病ICU。

996是福报?对不起“马云先生们”,我不想做互联网时代的农民

对于有孩子的人来说,自己的生活可以放一边。

但孩子教育也需要家长需要参与的时间,陪伴是教育的一大要素。

“996”工作制撕裂的不仅仅是个人,还有亲子教育,还有家庭陪伴……

996是福报?对不起“马云先生们”,我不想做互联网时代的农民

从劳动强度和时间来说,高科技从业者比农民要更累。

农民朝七晚七,十分钟就能从田里回家。当今大城市生活,每天工作12小时,再算上上下班通勤成本,每天围绕工作可能要付出15小时。

中国的中产阶级们穿着光鲜,用鼠标代替锄头,在高科技产业园里卖力耕耘。

已经当了两千年农民,还要当新时代的农民吗?

996是福报?对不起“马云先生们”,我不想做互联网时代的农民

后记:

如果科技的进步,只是让我们从农田进入科技园。那进步有什么意义呢?

科技的最大意义,不正是让更多的人拥有更多的选择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