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歲男孩跳橋自殺:被語言暴力毀掉的孩子

看到一條特別痛心的新聞

一個17歲的男孩,在上海盧浦大橋跳橋自殺了。

據報道,湯某是中華職業學校二年級學生,因為在學校和同學發生了矛盾,遭到母親的批評。

從視頻中可以看到,母親載其回家的途中,情緒有些失控,她不顧危險把車子停在路中間,打開了雙閃,起身下車並且在車窗外責罵孩子。

17歲男孩跳橋自殺:被語言暴力毀掉的孩子

當母親回到駕駛座後,並沒有發動車子,可想而知,母親情緒未平復,依然在責罵孩子。

讓人始料未及的是,孩子突然打開車門縱身從橋上跳了下去。

緊跟著的媽媽從車裡追出,卻沒能抓住他,坐地痛哭。

17歲男孩跳橋自殺:被語言暴力毀掉的孩子

有人說,現在的年輕人嬌氣了,心理承受能力變差,為一點小事尋死覓活。

“父母說一兩句都說不得,現在可以跳江,以後有女朋友了分手就跳河,真是嬌生慣養。”

這是很多父母的反應。

父母絕不承認自己有錯,問題都出在孩子身上。出了事就壓制、斥責孩子。

不可否認,父母都是愛孩子的,可這些愛有時候卻表現得那麼猙獰。他們總打著“為你好”的旗幟肆意的打擊這孩子。

根據美國愛荷華大學一項研究顯示,父母每天對孩子說的話語中,只有不到20%的表述是積極和充滿鼓勵的。

每個孩子平均一天會得到超過400條的負面評論,而正面評論卻只有30多條。

“你怎麼這麼笨?”

“這點小事都做不好!”

“為什麼別人能做到你就做不到!”

“你腦袋裡裝的是什麼?”

“這麼簡單的題目都不會!”

“別哭了,再哭就不要你了。”

這些簡單的話語,幾乎是每個孩子都聽過的。

17歲男孩跳橋自殺:被語言暴力毀掉的孩子

很多父母以為這種打擊式教育是“為了孩子好,怕他驕傲”、“激勵孩子,變得更好”。

他們總是把否定與激勵混在一起,企圖讓孩子知恥而後勇,卻忘了即便在獲得所謂“教育”的同時,孩子也受到了打擊,這種傷害絕不止存在於當時,甚至會貫穿歲月,伴隨他們一生。

《少年說》中有一個女孩,在鏡頭面前,大聲控訴自己的媽媽:“你怎麼總是拿我跟其他同學比較,為什麼我的努力,你從來都看不到?”

17歲男孩跳橋自殺:被語言暴力毀掉的孩子

媽媽回答說:“其實我一直在不斷打擊你,以你的性格,不打擊會飄。”

17歲男孩跳橋自殺:被語言暴力毀掉的孩子

女孩接著說:“我不適合激將法,你們老是在這裡打擊我,我就一定會覺得自己很差。”

17歲男孩跳橋自殺:被語言暴力毀掉的孩子

可臺下的媽媽還是固執己見,表示“當你很強的時候,我覺得我要拍一下,當你很弱的時候,我覺得要推你一把”。

17歲男孩跳橋自殺:被語言暴力毀掉的孩子

最後女孩知道無論如何都不會說服自己的母親,只能無奈的哭著下了臺。

2014年,謝勇導演的戛納國際創意節銀獎作品《語言暴力》,就講述了語言暴力和暴力傷害的關係。

影片中,他採訪了瀋陽市少管所的幾位少年犯。他們從小被父母語言暴力對待:

“豬腦子”、“就知道吃”、“丟人”、“你怎麼不去死”。

謝勇把這幾個與語言暴力相關最具代表性的關鍵詞,做成了“武器”。

17歲男孩跳橋自殺:被語言暴力毀掉的孩子

有人說,這些孩子紮在別人身上的兇器,是父母親手遞過去的。

關愛孩子的方式有很多,但一定不是“打是愛罵是親”。停止語言暴力,從好好跟孩子說話開始。

有時候當媽媽真的很累,在累極的情況下,遇到孩子做錯事,就容易吼出糟糕的話。請一定控制好自己的情緒,或者遠離現場冷靜一段時間,換一種方式教育孩子。

美國著名兒童學家阿黛爾·法伯說過:“永遠都不要低估你的話對孩子一生的影響力。”

你隨意的幾句話,卻是孩子心目中最扎心的評價,孩子的生活積極還是負面,全在父母一念之間。

17歲男孩跳橋自殺:被語言暴力毀掉的孩子

孩子的世界是一張白紙,你給予他愛,他傳承愛,也會愛別人;你給予他恨,施加於他暴力,他也會恨別人,施加別人於暴力。

暴力教育對一個孩子來說,是毀滅性的;而語言暴力對於一個孩子的傷害,更甚。教育的目標,首先是讓孩子成為一個人格健全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