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相機送手機”這個梗還要玩多久?

“買相機送手機”這個梗還要玩多久?

文|佘凱文

來源|智能相對論(aixdlun)

從2018年開始,“買相機送手機”這個梗就開始在網上大肆流傳。華為的P20系列也好,小米的紅2也好,都被套上了“買相機送手機”的噱頭。

原因是2017年開始,相機廠商紛紛跨界手機,諾基亞與卡爾蔡司、華為與萊卡、黑莓與斯奈德等等,使得手機照相功能出現了極大的飛躍。

至於為何這些傳統相機廠商不好好呆在自己的傳統領域,那是因為已經被智能手機給降維打擊給打服了,就像說消滅扒手的不是警察,而是支付寶、微信,同樣消滅相機的不是另一家相機公司,而是手機。於是,相機大廠們紛紛表示,咱們別打了,一起愉快的玩耍吧。

手機照相功能越做越強,甚至成了各大手機更新換代的重頭戲。到現在,這股“歪風”不但沒有停止,反而有越刮越烈的趨勢。

手機迭代,算是半部“相機”進化史

回到2000年,日本J-phone聯合夏普公司做出了全球第一臺可以拍照的手機,雖然像素只有可憐的11萬,不過卻正式開啟了手機拍照時代。

手機相機技術的進化,說快它是循序漸進的,說慢但回過頭看,卻也很驚人。從第一部照相手機出世後4年,像素就從11萬,跨入了百萬級別。

2004年,可以稱得上是“百萬像素大亂鬥”,在索尼愛立信率先甩出第一臺百萬級拍照手機後,便一發不可收拾,當時手機市場的主流玩家們,像三星、諾基亞、西門子、摩托羅拉還有海爾、聯想、康佳等等品牌紛紛跟進,熱鬧異常。

在此之後,手機相機像素成為行業繞不過的話題,200萬、300萬、400萬,能否提升相機像素似乎也成了衡量一個品牌創新能力的最大指標。

再到2010年,蘋果iPhone4面世,除了500萬像素,還有5倍變焦,多種閃光燈模式以及更加優化的傳感器,這點醒了眾人,原來手機相機除了在像素上做文章,還有鏡頭、處理器、傳感器、光源、算法等等元素可以玩。

目前,手機相機像素已經跨到了5000萬像素級別,像小米9的4800萬像素,榮耀V20同樣也是4800萬,還有OPPO最新發布的Reno系列還是4800萬像素。

但說起手機拍照還是不得不提華為,2016年華為開始正式與徠卡合作,P9系列誕生,之後每個系列手機在拍照功能上都取得了長足進步,到最近的P30 Pro後置4攝像頭,4000萬像素主鏡、一個2000萬廣角鏡頭、一個支持50倍數碼變焦的長焦鏡頭以及一個TOF AR鏡頭,再加上40MP分辨率的主傳感器,ISO高達409600,還有這陣子飽受爭議的“P圖”算法,可以說華為真的將手機照相最到了現階段的最好。

在P30的發佈會上,總共1個半小時的時間,餘承東圍繞其相機功能就講了1個小時,擺圖片還不夠,現場直接拿出蘋果XS MAX和三星S10 PLUS做拍攝對比,有夠“囂張”。

但既然槓上了,蘋果、三星們又怎麼會罷休?在華為發佈會上擺出了DxOMark跑分,P30 PRO擠掉了P20 PRO登上了榜首,並表示想要超越華為的拍照技術其他廠基本是希望不大了。於是在近日三星也放出了他們Galaxy S10 5G版的DxOMark跑分結果,同樣以112分與P30 PRO並列第一,不過三星的分數在拍照這一環節並沒有超過華為,是靠視頻能力拉平了分差。

而之前也有消息稱,在2019年蘋果新品最大賣點也將會是在相機部分,會將產品升級到三攝和雙攝。

看來這些大廠們是打算在相機路上走到底了。

手機升級的焦點為什麼總在相機?

很多人都在疑惑,為什麼現在都獨獨提升相機。其實不然,在CPU、GPU、電池、內存、屏幕等方面也都在發力,每一個都是對標項,行業競爭殘酷,一流廠商都不允許自己有短板。

像去年國內幾大廠商就在GUP方面做過了一場,至於為何大部分焦點在相機主要有幾個方面的原因。

1、手機性能過剩

關於手機功能過剩的話題,在很多人看來是偽命題,因為這個概念在幾年前就已被廠商提出,不過反過頭來看現在的手機各方面性能已經不是當初可以比較的了,並且以現在的實際需求來看,當年的手機配置例如芯片、處理器方面已經確實跟不上了。

但是,可以發現目前對於手機性能的要求都是集中在娛樂端,比如遊戲方面,所以若是以手機為一款通訊工具而言它確實已經性能過剩。

以前的驍龍芯片跑分大概也就幾萬而已,目前基本都是20多萬,高通驍龍855跑分更是超過了36萬,而華為麒麟980跑分也超過了30萬。

而手機遊戲玩家在全體手機用戶中與照相需求的用戶相比還是在少數,對於大多數用戶而言,這些方面的性能提升其實根本用不到,這就好比需要買個杯子喝水,最後卻買回了個桶。再加上現在各廠都有專門針對遊戲領域做產品開發,所以在主流產品端,相比提升性能,不如提升使用人群更多的相機。

2、使用場景需求

早期,手機的功能主要是通訊,之後延伸到了看視頻、閱讀,在那時手機拍照的功能其存在感一直不強。

直到近幾年,微信朋友圈、直播行業和各類短視頻軟件的興起,手機攝像頭開始被重視,用戶開始格外注重手機拍照功能。而現在,隨手拍照或自拍已經成為很多用戶的習慣,這就使得了消費者在購買手機時,對於手機相機的功能性提出較高要求。

例如,從今年年初開始颳起了一陣“拍星星、拍月亮”的風潮,各種社交軟件上都是類似照片,手機相機能不能拍出好看的星星、月亮就成了用戶衡量手機好與不好的重要指標。

3、競品相爭逼出的“羊群效應”

“羊群效應”是指從眾跟風心理,一般會出現在競爭非常激烈的行業,行業上一旦有一個領頭羊把握了主要的注意力,那麼整個羊群就會不斷模仿它的一舉一動,領頭羊到哪裡去吃草,其它的羊也去哪裡淘金。

各大廠商對戰手機相機領域,與“羊群效應”不無關係。一是,這麼好的掙錢機會不能都讓給了別人;二是,別人做了我沒做,那就被比下去了,在競爭激烈的手機行業是不被允許的,若你想特例獨行或是堅持己見,無視市場潮流,也不是不可以,但諾基亞或許就是前車之鑑。

相機之後手機將賣什麼?

手機相機的提升總會遇到上限,不管是從感光、傳感器、像素等各個方面來說,以像素為例,從2000年11萬像素,用7年時間翻了10倍,在2007年邁入100萬,再用了12年時間翻了50倍,到目前的5000萬,但樣的提升總會遇見“閾值”。

當手機相機技術達到一定水平,人眼就會無法區分那些拍攝後的細小差異,而“拍小”手機相機也不可能成為顯微鏡,“拍大”它也超不過天文望遠鏡,所以按照目前手機相機的發展速度來看,這一“閾值”恐怕在不久之後就會到來,屆時手機又該賣什麼?

無疑柔性屏肯定是目前各廠的方向之一,並且無論不看好柔性屏的人有多少,從三星、華為的摺疊屏到努比亞的腕機,一款款柔性屏產品都在出現。

不過想以柔性屏來接替相機成為手機賣點,其需要解決的問題仍多,像最近三星的摺疊屏手機被各大測評博主爆出了各式各樣的屏幕損壞問題,再加上摺疊後的手機厚度、價格等方面的因素,讓摺疊屏成賣點還需要努力。

另外一個賣點無疑將是5G+AI+IoT時代下的最強終端,現在物聯網概念火爆,市場正在逐漸成型,智能手機被看成是物聯網入口的最佳方式之一。

屆時,比拼的重點將落在更多硬件的控制權,在操作性能、覆蓋領域及安全程度等方面。

例如華為的HiLink平臺就一直在致力於其原始積累,根據華為給出的數據顯示,其平臺已經積累了2000多萬用戶、接入100多個品類、與150多家廠家合作、覆蓋500多款產品。而接入HiLink協議的WiFi類智能家居設備已達400萬臺左右,實現了4億APP鏈接。

智能手機已經成為IoT的中心入口,在物聯網時代這將會成為繼相機之後手機最大的賣點。

【完】

智能相對論(微信id:aixdlun):深挖人工智能這口井,評出鹹淡,講出黑白,道出深淺。重點關注領域:AI+醫療、機器人、智能駕駛、AI+硬件、物聯網、AI+金融、AI+安全、AR/VR、開發者以及背後的芯片、算法、人機交互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