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观的评价,郭沫若是什么样的人?

小左——小右


说真的,鲁迅还真没什么资格喷郭沫若。毕竟比起学术研究,郭沫若高鲁迅一个档次没问题;比起私生活,哥俩半斤八两;至于敢说真话云云的,大家可能忘了鲁迅是个什么身份地位的人,说鲁迅敢骂人,敢说真话云云的,完全是因为民国时期,老蒋背后站着的是乡绅地主阶层,所以对这个阶层的人不敢明着动手。如果说鲁迅骂老蒋是有胆识的话,刘文典还打过老蒋呢。在民国就不叫事。

所以我们可以确定的是:

1. 郭沫若的学术水平,文学水平即便在上世纪称不上独步天下,但也绝对的超一流水准。

2. 郭沫若是一位真正的共产主义战士。

第2点真的不是在黑郭沫若。由于郭沫若泥腿子出身,他从事共产革命,老蒋真敢杀他!所以被通缉、流亡是常有的事情。同比之下,我们看鲁迅,一辈子骂这个骂那个,他有被通缉的经历吗?有被迫逃亡的经历吗?

事实上,这点直接导致了很多人无法正确认识郭沫若。

这用一个苏联政治笑话可以完美解释:

一个人问老农民,为了支援苏维埃建设,你愿意捐一个亿吗?——我愿意;

那么,为了支援苏维埃建设,你愿意捐一辆车吗?——我愿意。

那么,为了支援苏维埃建设,你愿意捐一头牛吗?——我不愿意,因为,我真的有一头牛。

这实际上是郭沫若面临的最大困境。

换句话说,真被迫害过的人,才可能明白认怂的可贵。

所以我们看到,郭沫若即便晚年写了一大堆歌功颂德的诗词,但是比起他的著作《女神》、《星空》来说,那些诗词就是打油诗,保命用的;

而且即便在那个相互构陷的年代,郭沫若何曾构陷过任何一个同僚?

在这点上,我们真的不应该批评郭沫若,毕竟玉碎真的容易,瓦全比玉碎难多了;而在动荡年代,靠打嘴炮就能保留读书种子,老郭是真天才。


酒骑风


作为一个曾经在自己的学术论文中,花了我很长时间讨论过的历史人物,我想细心细致地讨论一下这个问题。

确实,我们可以看到坊间有相当多对郭沫若的评论,里面不乏各种批评声,但是郭沫若究竟是怎么样的一个人物,却很少有人持平去分析。下面笔者打算从郭沫若的学术与文学创作、郭沫若的爱国、郭沫若的婚姻、及建国后的郭沫若四个部分,详细做一分析。

学术与文学创作这边,争议应该不是很大。比如说郭沫若的金石学研究,长时间处于国内学术研究领域的前沿,若按今天的标准来论述的话,可以评上长江学者了。考古学研究,差不多也是如此,对中国古代社会政治经济的研究,也不弱。从这些角度来看,郭沫若的古史研究、金石学研究没什么可指摘的。至于文学创作,长久以来我国现当代文学界有“郭鲁茅巴老曹”之并称,即郭沫若鲁迅茅盾巴金老舍和曹禺,其地位就不多说了。至于盛传有些诗作,现在看来,有些不是郭的,有些是应景之作。

郭沫若爱国,这个层面应该问题不大,郭沫若是1928年离开中国去日本的,但是在1937年左右从日本回到了中国,注意这个时间节点,嗯,抗战全面爆发……说实在话,当然会有人说郭沫若只不过在日本待不下去回国,毕竟中日开战,但是郭沫若赶回国内,参与抗战,本身没问题的。

第三个层面,婚姻,这一点也是郭沫若较为诟病的地方。确实,我在和一些研究郭沫若的朋友讨论这一问题时,也多次说过,郭沫若在这个方面确实存在一些瑕疵。喜新厌旧,不负责任,看来这样的说辞放在郭沫若身上并无错误。

最后的一部分,我想以这样的形式说明下建国后的郭沫若。请问各位朋友,有哪一个人是被郭沫若迫害的呢?郭沫若整过人没?似乎没有,反而自己的家人也有不少受到冲击。其实,每个人都有每个人不同的生存模式,有的委曲求全,有的大义凛然,有的苟且偷生,郭沫若只是选择了一种自保的模式,这当然不能算是高尚的行为,可是说有多卑劣,言过其辞了吧。

当然,本人也是简单说这么几句,郭沫若是近现代历史上比较重要的人物,对于其的研究目前还在深入之中,有以他名字命名的期刊,每年都有若干文章。所以说,真正看透这个人,恐怕还需要时间的积淀。


张杰谈史


郭沫若在学术上的地位毋庸置疑,近现代能达到他的高度的没有几个人。个人觉得,郭沫若在民间大概是 被人诟病最多的一个文人了。主要三个方面:1生活作风,2谄媚,3挖坟。1.挖坟专业方面性太强,不做更多评价。但我想,挖不挖?挖谁的坟?绝不是他所能决定的。他想挖谁就挖谁,恐怕太抬举他了。2.生活作风方面,他一生结过三次婚(有的恐怕没有扯证呢),第一次他抛弃了父母包办的原配,这种情况在民国那动荡的时期非常普遍,当然要说他反封建,追求自由幸福有溢美之嫌。第二次,在国内抗战如火如荼的时候,抛弃日本老婆,为了民族大义,回国投身抗日救亡运动,似乎应该表扬才对,至少没有像周作人一样沦为汉奸被国人唾骂吧。第三次婚姻就白头到老。至于他的非婚男女关系,恐怕也多有捕风捉影的情况吧。总之,他在这方面还算不是太过分的。比他过分的多了去了,只是好些人没有人敢骂而已。3.关于谄媚,软骨头方面,不想说太多,因为有许多深层问题并不适合在此讨论。应该是那个时代,社会的悲剧。当然,郭沫若不是完人,毛病不少,可谁又是完人呢?恐怕只有一个。喷郭沫若的人应该也有几类,其中大多是人云亦云的,没有基本的历史知识,没有读多少书的人。其实哪怕你只需认真看看郭沫若的著作名录,你就会为自己的发言三思。郭在众多领域所达到的高度,许多学者恐怕穷其一生也难达到之一。至于49 年以后直至文革,他被人诟病的许多东西与他当时所处的位置有关,以其说是他个人的悲剧,还不如说是整个时代和社会的悲剧。还有一类就是别有用心的了......


荣誉市民候鸟


郭沫若真的很差吗?恐怕他比近现代大多数文人要好些。

说郭沫若对郭安娜始乱终弃,间接造成于立忱之死,这两件事说得过去,其他都是无端的谴责,有不可告人的目的。

郭沫若抛弃乡下妻子,这在民国时期几乎是常态,不管是文人还是武人,都是这样。鲁迅抛弃了朱安,为了不和她睡一起连床都要锯开。徐志摩为了抛弃张幼仪,逼他去堕胎。蒋百里为了抛弃查品珍,常年不回家。胡连发妻卖嫁妆偷娘家东西送他去黄埔,胡琏却娶了上司妹妹当了陈世美。孙立人的发妻龚夕涛在家苦等60年,连一句道歉都没有,活脱脱的免费保牳。

1927年“四、一二”事变前夕,郭沫若撰写了《请看今日之蒋介石》一文,立刻引起了蒋介石的反感和追杀。要知道,蒋介石当时虽然没有掌握国民党政府最高权力,却也是国民革命军总司令,即便什么都不是,蒋介石也是曾经暗杀陶成章等人知名刺客。郭沫若这个不怕死的性格,其实已经超过了鲁迅、胡适和傅斯年。

从辛亥革命一直到抗战前期,鲁迅面对战争主要是做两件事,躲起来和开骂,淞沪抗战期间,鲁迅在日本友人帮助下避难,对国民政府口诛笔伐,却不曾对日本侵略者恶语相加。鲁迅也曾旗帜鲜明反对学生的游行示威,认为这一定会招致“无谓的牺牲”。

作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胡适的软弱性伴随了他的一生。胡适虽然自诩“自由主义者”,却始终以给强权者独裁者当二奶为荣。华北事变期间,胡适组织了“低调俱乐部”,以汪精卫为精神领袖,大肆宣传抗日亡国论,这个低调俱乐部后来相当一部分人都当了汉奸。胡适大节无亏,主要是和美国关系密切,担任驻美大使期间为抗战争取了很多外援,这是功绩。胡适虽然自诩“人权斗士”,却对蒋介石出卖国家利权,大肆屠杀爱国人士闻一多等人不发一言。胡适,说白了那是御用文人的总代言。

即使是文人中素有“傅大炮”称号的“傅斯年”,在勇气上也不如郭沫若。傅斯年一生中做的最惊天动地的事,莫过于弹劾孔祥熙和宋子文。傅斯年作为国民参议院参议员期间,掌握了孔祥熙和宋子文贪污腐败的确凿证据,把这两人悉数赶下台,勇气可嘉。可是,傅斯年没有看到的是,孔祥熙和宋子文的贪污腐败背后,是蒋介石的纵容和支持,傅斯年虽有勇气,却逃不过“反贪官不反皇帝”的小圈子。

民国文人的通病,郭沫若或许有,可是民国文人中没有的精神和远见,郭沫若不仅有,而且看的很透彻。也正是如此,郭沫若能成为我国20世纪仅次于鲁迅的最受尊敬的文人。


历史知事


客观地说,郭沫若在我心里是个高山仰止的人物,他对中国历史的研究,在考古学方面的成就,在甲骨文方面的造诣,在文学艺术方面的成就是令人敬佩的。

他在资料缺乏的情况下写的《甲申三百年祭》,被敌人指责是“为匪张目”。但也受到我党的高度重视,成为全党整风文件,成为我党“不要重犯胜利时骄傲的错误”的借鉴。

现在看到不少文章,对郭沫若大肆贬低,抓住一些问题不放手,甚至进行人格攻击。

我们对郭沫若的评价,应本着实事求是、知人论世的原则,要考虑到具体的历史条件,分清主流和支流,可以进行学术的商榷,阐述各自对具体问题的观点,但不应进行攻击谩骂。

说个具体问题吧。

一些人在提到定陵挖掘、秦始皇陵为何不挖掘问题时,都会拿郭沫若说事,对其进行指责甚至攻击,把他说成历史的罪人。其实,这样说是有失公允的。

在整个定陵挖掘的来龙去脉中,我查过很多资料,他在这个过程中真的没有起过那样大的作用,他只是提议挖掘的人之一,在挖掘中没有什么资料能证明他起过决定性、指导性的作用;挖掘长陵变成挖掘定陵,他也没有坚持必须挖长陵,像有些人说的那样非要让《永乐大典》重见天日。

至于定陵挖掘过程中文物有所损坏的问题,还应从历史的角度看,要承认当时的挖掘条件和技术,尤其是文物的保护技术还跟不上,出现一些问题也是难免的。

但有些人把定陵文物的损失过分夸大了,甚至有的人把它无限夸大了,这是有悖事实的。可以说,定陵文物绝大多数都进行了保护,尽量使文物保存完好。我查看过《定陵出土文物图典》、《明定陵考古发掘报告》等资料,也在有关的会议上听过十三陵文物保护方面的报告,进行过这方面的调研,进入过所有未对外游览的陵查看过,知道定陵文物在地下文物库保护的大致情况,不是像有些人说的那样损毁严重。

特殊时期万历皇帝尸骨遭到损毁的问题,已经打上了时代的烙印,这与郭沫若扯不上关系,不能把责任都推到他的头上。至于是什么盗墓匪问题,更是站不住脚的。

平心而论,那些对郭沫若进行谩骂攻击的人,有几个人真正认真地研究过他的文章,又有多少人看过他的全集、《甲骨文字研究》等,有谁出版的作品可以和他比肩?郭沫若曾任过多种要职,那些谩骂者一辈子能担任其中的一个职务吗? 对一个曾经的大领导进行恶意的攻击,究竟是要干什么?下一步还会对着谁?

个人观点,欢迎探讨。


趣话历史那些事


郭沫若40岁左右,就被同道尊称为“郭老”,是现代中国备受崇仰的地标式人物。哪知时移世易,现在大多数人谈郭沫若,实际是出于恶而加以研究,或加以贬斥的。

但我个人一直以为,郭沫若作为一种现象,社会提出反思,固然是合理且极有必要的。但是对于郭沫若其人,有些责骂不仅是不合事实,脱离语境,诛求过甚,甚至有点故意找茬的意味了。

总之,论起郭沫若的为人,确实难称完人,是有些问题可以检讨。但同时可以明确的是,他绝非是一个小人,不是一个投机分子,并没有多少权力欲,一生更不曾主动加害过人,即便实在率兽食人的时代,手上也没有沾血,没有作恶,只是敷衍,只是点缀。其实这一点,上了年纪的人,都会体谅,并觉得难能可贵。只有未经世事、不明历史的小年轻,才会责骂人为什么不去做烈士。

平实地讲,再怎么样,他都无愧于一个爱国者、一位学术大家的称号。虽然我本人也不喜欢他。但论人当实事求是。


郭沫若论为人,是有种性格悲剧色彩的,导致他的言行也多有不让人佩服之处。这一点,无需讳言。

而我的观感,可能与大众有所不同,以为若“责备贤者”起来,他最大的问题,也最该受些诋苛的,并不是在于政治和男女方面,而是性情懦弱,一贯地明哲保身,一般大家所谓的风骨嶙峋,他确实不及。鲁迅般的刚烈气节,顾准式的受难意识,甚至是郁达夫那样的实诚坦荡,作为并世名人、文人同类、左翼同仁,他是始终都缺乏的。但是,以此为代价,他作出的学问和成就,又确实是高高山顶立,罕有人及的。

在一般公众看来,他生平有两大污点,是难以洗清的。一是男女关系混乱,二是政治投机。其实多读往事,了解其人,即可知他并非众所臆想的那般不堪。男女方面,他是多情而乱,但细究并没特别出格的地方。惟年轻时代混上海滩时,确实私生活不大检点,跟着海派那班浪子吃花酒甚至嫖娼什么的都是有的,但是而后的感情生活并说不上滥。比如,和乡下原配离婚,是当时新派文人通行做法,即鲁迅也不能免俗;与日本妻子分开“抛妻弃子”,是为了偷偷回国抗日,为了能让妻子们安全而不得已而然。这些,都可以查看他的诗文集验证。

而后,孤身多年,中日战火全开,想不到还会与日本妻子重见,一个单身汉子,在组织的撮合下与粉丝于立群结婚,也没什么好苛责的。况且,以后的数十年,他对于立群是尽心尽职的,夫妻和气,相携以老,再没有过任何绯闻。

他不是一个像陈寅恪、胡适之那样,在男女方面异常洁身自好之人,但实也说不上什么污点。


还有,现在很多朋友,振振有词数落他是政治投机,其实更是说不上的毁谤。

要知道,他年纪轻轻二十来岁时就暴得大名,是各种势力争取的对象,但是他很早也很毅然地选择了共产信仰,一生都没有变易过,尽管以当时的处境,谁都明白,选择这一条路,不仅难以谋求功名利禄,甚至是要搭上性命的危险之事。他此生何尝有过退缩,有哪来的投机?比如,很多人责备他在当初跑到日本避难,其实不了解这根本就是周公的安排。而且,他的同道中人,也从未对他的操守有过怀疑。像毛先生,眼空四海,但一直都很尊敬他,视其为亦师亦友之列,即便晚年对他的思想意向有过批评,可是也从未对他有过猜疑。

所以,以我看来,郭沫若的问题,在于他性格缺陷非常明显,以至于长期沦为懦弱词臣,被权利倡优蓄之。只是,这样的悲剧,实在不是郭沫若一人之过,而是中国文人集体之罪,是整个国家之殇。他自己也是最大的受害者之一,最爱的小儿子死于非命,欲救不能,只能饮恨吞声,常年在夜深人静的灯下抄录亡子的日记以寄哀伤之念。真的,我们与其罔顾事实众恶集之骂郭,不如检讨整个社会机制问题。

他作为一介文人,只是与之俯仰,不作恶,但也无大善可言。 他有罪,可也只是罪在沉默。检讨郭沫若,以推尊知识分子的气节和独立精神,是对和需要的,但是对郭沫若其人,我们也需要原其情,知其处,这样的言论才会尽管公平。


现在看来,晚年的郭沫若,更像个笑话。可平情而论,那时的他,确实也写过不少批判文章,但多是授意;也动笔写过很多阿谀的诗篇,可多是不得已。他的位置在那里,早已没有了不说话、不附和的自由。

郭沫若晚年,曾和一个信得过的弟子私下有段谈话,我阅读所及,以为颇能表明他的无奈心境。那是一次有关歌德的讨论——因为彼时国内都称誉他为“新中国的歌德”。可不知怎地,聊着聊着,郭忽然话题一转,谈及自身。他说,现在我们两个在这里,没有外人,一块谈天,是有什么说什么,我无需遮掩,你也不会作戏。可是一转眼,我出去和别的人接触,往往就不得不逢场作戏了。

他还说,这是很悲哀的。因为歌德最痛苦的,是理想的不能实现,实现的不是理想。“如今有人说我是中国的歌德,这实际上是在骂我,在打我的耳光”。那年,不经意间读到这段记载,我心里是有些感伤的,为他,也为这个国家。

2019,3,18,晚闲谈几句


刘愚愚


对于郭沫若的问题,实际上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去看,首先从他的学术角度看,他是一个近代史上的最杰出的学者之一。他在历史学,考古学,古文字学方面的成就,达到了一个巅峰。即使在文学方面,他的成就也不过略低于鲁迅。他是中国新诗的开拓者,他的历史剧达到了戏剧的一个里程碑式的成就。正是因为他有这样高的成就,所以,他才成为标杆式的人物。但是另外一个方面,他又是一个革命家,这一点应该看清楚,有人说他是政治投机家,实际上是非常不准确的,因为郭沫若从很早就已经开始投身于共产主义,并且终身没有背离过这一主意。即使在抗日战争时期,他仍然敢写屈原。使蒋介石非常的恼怒,这并非说郭沫若没有胆识,而恰恰是他早年胆识的见证。所以从这一点来说,郭沫若并没有什么问题。现在对郭沫若的指责主要集中在郭沫若晚年,对待四人帮等的态度上,选择了明哲保身,而不是激烈的抗争。如果脱离历史事件,去看当时郭沫若的言行举止,似乎有些文人失节之处。但是在那一个特殊的历史背景之下,郭沫若并非是党的阶级敌人。他的选择其实并不多,他不可能像早年那样,跑到延安,或者出国去躲避。他要么选择妥协,跟了很多文人一样去整其他人,而获得自己的安全。或者就是变得沉默寡言,我不吭声,明哲保身,你也不要最好来整我。还有第3条路,就是选择,被打倒,被激发,但是这三条路第3条路并不是个人的选择,大家去看,所有的被打倒被揭发的人都出,都不是个人主动的选择。那个时代应该说是,很多人想明哲保身而做不到的时代。郭沫若做到了明哲保身而已。所以对于这一时期的郭沫若的批评并无道理。现在人们经常说的是郭沫若的婚姻问题。但是我觉得工作虽然有几次婚姻上的选择,但是,并没有出现,到处胡搞,情人无数。他在婚姻之内是严肃的。这有点像杨振宁娶翁帆,关你们这些人的卵事儿。


桃李183306417


▲郭沫若旧照

说起来,郭沫若是新文化运动的领军人物,在现代诗、话剧方面确实有很高的成就,为甲骨文研究也做出了突出贡献。然而在为人气节方面,他可不像自己笔下的屈原那样“虽九死其犹未悔”,而是特别的识时务。众所周知,很多人对于诗仙太白都特别倾慕,领袖也非常推崇他的洒脱不羁、旷达绝世,对于诗圣杜甫却比较无感。为此郭沫若搜肠刮肚写了一本书,叫做《李白与杜甫》。这本书里将李白捧上了天,几乎什么都好,简直是千古诗坛第一人。严格地说,这也不算太过分,毕竟李白的水平和成就是有目共睹的。然而为了制造反差,他却硬是把杜工部给拽下神坛摁在土里,甚至还倒打一耙说他是“大地主”。

▲“诗仙”李白剧照

这个结论在现代人看来简直可笑到不行。众所周知,杜甫一生坎坷、颠沛流离,比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就生动描述了居住环境是何等糟糕。作为一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忧国忧民,非常同情民间百姓的苦难,留下了大量感人的作品。然而“大文豪”郭沫若却另辟蹊径,硬是从杜诗里找出他是地主老财的铁证。在《舍弟占归草堂检校聊示此诗》中,杜甫写道:“鹅鸭宜常数,柴荆莫浪开。东林竹影薄,腊月更须栽。”

▲农村白鸭

这几句诗乍一看是在描述草堂生活,实则蕴含着浓浓的地主阶级心理——自家养了不少鸭子和鹅,得经常清点数目,惟恐被人偷去,柴门得用门闩关好,提防强盗进来,而且还得用竹子做成篱笆来拦着。这摆明了就是地主生活嘛!家里的鹅、鸭子那么多,都数不过来,还不舍得给穷人,自己严防死守的,这不就是赤裸裸地表示出诗人对劳苦大众对立的阶级立场和阶级感情吗?这就是知名大学者对于这首诗的理解。

▲“诗圣”杜甫画像

放在现在,稍微有点诗词修养的人都能看出这是一首田园风格的诗词,写的就是诗人在乡间的平凡生活,一派朴素自然的田园气息。怎么到了郭笔下,就是老地主数鸭子天天怕被人偷的猥琐嘴脸了?诗词风格暂且不论,先就事论事,农民数数自家养的鸭子怎么了?家里的门就得大敞四开,谁都可以进来,东西随便拿就体现出无产阶级的情感了?有田有鸭就是地主,那杜甫说自己住的茅草屋常常漏雨,被风刮得一飞三尺高的时候,怎么没见到郭沫若出来说他是贫下中农呢?

▲成都杜甫草堂

当然,不是所有文人都像郭先生那么有眼力,所以在那个年代,反倒是大批文人受到压迫,比如著名戏剧家陈白尘就曾经下放改造,后来还写了一部叫《云梦断忆》的回忆录来记叙当年干校生活。那时,他的任务就是放鸭子,在回忆录里,他说自己每天都要清点两三遍,生怕鸭子丢了。可能当时鸭子还没有意识自己是集体财产的身份,“自由主义”惯了,所以为了无产阶级的共有财产,还是要“鹅鸭宜常数”的。不知道郭先生看过这段文字后,对于杜甫的行为又该作何解释。只是这么高的帽子,一把老骨头的杜工部怕是承受不起。

▲陈白尘先生旧照

明眼人都知道,凭着郭沫若的文学造诣,他绝不会那么理解那首诗,但是他却那样写出来,还出了书,不过是想用文人气节换取舒适生活罢了。前人已逝,不便多论是非,但是当他以诗人的身份来写文颂圣之时,不知他笔下的屈大夫会不会在汨罗江畔仰天泪流。

参考文献:

《郭沫若传》《云梦断忆》


趣观历史


现在一提起郭沫若来,必有一句——铮铮铁骨郭沫若,这一称谓的反讽,概括了郭沫若奴颜婢膝的嘴脸,但抛开郭沫若的人品,郭沫若是一个极富才华的人,他的《女神》,在文学运动中反响热烈,历史剧《屈原》、

《虎符》、《棠棣之花》、《南冠草》、《孔雀胆》、《高渐离》等,以热血激昂的词调,给人以极大的鼓舞,

关于郭沫若本人,鲁迅先生的评价很中肯——才子加流氓

<strong>

万卷古今情


郭沫若是现代和当代中国文艺界学术界有一定影响力的人物。年轻时才华横溢,创作了不少诗歌和剧本,凤凰涅槃和屈原是他的代表作。郭沫若又是一个没有坚守底线的文人。趋炎附势随风倒,这一点受到文化和学术界普遍诟病。他在历史学,古文字学尤其是甲骨文的研究方面有较深的造诣。甲申三百年祭,是他学术代表作。他喜欢书法,故宫博物院就是他题写的馆名。但书法水平难称一流。康生就说过:我有左手也比郭沫若写得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