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覺中國罰酒三杯,“碰瓷”賬怎麼算引期待

一張黑洞照片揭露了視覺中國的版權黑幕。視覺中國碰瓷無數,網站上的圖片侵權無數,到頭來卻只落得輕描淡寫罰款30萬。

天津網信辦通報稱,因視覺中國在其網站發佈的多篇圖片中刊發敏感有害信息標註,依法對其作出從重罰款的處罰。

即便是從重罰款,也只是罰款30萬而已,難免讓人覺得隔靴搔癢。

隨後人民日報發表評論:從重處罰、30萬元,這樣的“搭配”讓人浮想聯翩。圖片標註有害信息,該付出應有代價,被指碰瓷式維權等備受詬病的行為,受到何種處理?不枉不縱,不偏不倚,本是法治社會的應有之義。力避高舉輕放,才有益於企業成長,有益於守衛法治精神。

從此次監管部門開出的罰單不難看出,板子是打在了敏感有害信息標註上。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網絡安全法》第六十八條第一款之規定罰款30萬是依法辦事,因為這條規定的頂格罰款也就只有50萬。

幾十萬的處罰對於每年淨利潤數億元的上市公司來說顯然微不足道,恐怕談不上是真正意義上的有效懲戒。

1

碰瓷的賬怎麼算?

圖片標註有害信息理當罰款,但是碰瓷維權的事怎麼辦呢?


視覺中國罰酒三杯,“碰瓷”賬怎麼算引期待


據某新聞網站人士透露,視覺中國的碰瓷營銷已經是慣用套路。該網站就曾經被視覺中國找上門來,稱其使用的50多張圖片侵權,每張圖片要索賠1萬元。隨後視覺中國的銷售人員問有沒有商務合作的可能,如果不合作,就等著法院傳票。

最終,該新聞網站選擇與視覺中國簽訂了為期3年、總金額24萬元的商務合同。然後,被視覺中國維權的問題迎刃而解。

僅2018年前三季度,視覺中國的營業收入就有7億元,淨利潤高達2.2億元。亮眼的業績背後有多少是碰瓷得來的,又有多少公司是被迫與視覺中國進行商務合作的,這其中的賬是不是應該算一算呢?

2

窺一斑而知全豹,黑洞、國旗、國徽、甚至清代繡像和照片等明顯不屬於圖片公司版權的內容,居然就堂而皇之地放在了他們的圖庫中,並被聲明權屬,使用者需要付費,違者將被追責。

那麼,究竟還有多少圖片,是被他們以類似方式“笑納其中”,估計只有公司自己清楚。

潘石屹4月12日在微博發文稱,2017年公司接到“視覺中國”的電話,說望京SOHO 的照片侵權了。我們馬上調查,望京SOHO是我們建的,攝影師是我們請的,怎麼會侵權呢?


視覺中國罰酒三杯,“碰瓷”賬怎麼算引期待

潘石屹表示,我們把調查結果告訴了視覺中國,就沒有下文了。當時我們甚至懷疑是不是攝影師一稿多投,現在看來是冤枉攝影師了。再一查我們的許多照片都打上了視覺中國的標誌。

視覺中國一邊打著保護知識產權的維權大旗,背後卻扮演著侵權大師的角色,甚至差點鬧了烏龍,竟然用望京SOHO自己的照片去找人家的麻煩,這不是掛羊頭賣狗肉嗎?

如果在視覺中國的網站上發現自己的照片被侵權,是不是也應該向視覺中國索賠,1張賠1萬?

3

違法成本低

很多網友認為30萬的罰款形同虛設,違法成本這麼低,這不是變相鼓勵視覺中國繼續碰瓷嗎?視覺中國每年數億的利潤,收益遠大於違法成本,就是每年多交幾次罰款又何妨?

當年徐翔操縱證券市場22億非法所得對應的罰款是110億。視覺中國的碰瓷維權,外加侵權,其中有多少非法所得,是不是也應該罰款非法所得的3-5倍。提高違法成本,才能規範行業,對碰瓷維權行為起到警示作用。

視覺中國之所以引發眾怒,本質上是近兩年為利益衝昏頭腦的流氓商業邏輯令人大為反感。知識產權保護的目的是維護原創作者的合法權益,鼓勵內容創新。當維權被某些別有用心的人變成謀利工具時,那就變味了。

面對視覺中國的碰瓷維權,也許大家會說出來混,總是要還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