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中国罚酒三杯,“碰瓷”账怎么算引期待

一张黑洞照片揭露了视觉中国的版权黑幕。视觉中国碰瓷无数,网站上的图片侵权无数,到头来却只落得轻描淡写罚款30万。

天津网信办通报称,因视觉中国在其网站发布的多篇图片中刊发敏感有害信息标注,依法对其作出从重罚款的处罚。

即便是从重罚款,也只是罚款30万而已,难免让人觉得隔靴搔痒。

随后人民日报发表评论:从重处罚、30万元,这样的“搭配”让人浮想联翩。图片标注有害信息,该付出应有代价,被指碰瓷式维权等备受诟病的行为,受到何种处理?不枉不纵,不偏不倚,本是法治社会的应有之义。力避高举轻放,才有益于企业成长,有益于守卫法治精神。

从此次监管部门开出的罚单不难看出,板子是打在了敏感有害信息标注上。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第六十八条第一款之规定罚款30万是依法办事,因为这条规定的顶格罚款也就只有50万。

几十万的处罚对于每年净利润数亿元的上市公司来说显然微不足道,恐怕谈不上是真正意义上的有效惩戒。

1

碰瓷的账怎么算?

图片标注有害信息理当罚款,但是碰瓷维权的事怎么办呢?


视觉中国罚酒三杯,“碰瓷”账怎么算引期待


据某新闻网站人士透露,视觉中国的碰瓷营销已经是惯用套路。该网站就曾经被视觉中国找上门来,称其使用的50多张图片侵权,每张图片要索赔1万元。随后视觉中国的销售人员问有没有商务合作的可能,如果不合作,就等着法院传票。

最终,该新闻网站选择与视觉中国签订了为期3年、总金额24万元的商务合同。然后,被视觉中国维权的问题迎刃而解。

仅2018年前三季度,视觉中国的营业收入就有7亿元,净利润高达2.2亿元。亮眼的业绩背后有多少是碰瓷得来的,又有多少公司是被迫与视觉中国进行商务合作的,这其中的账是不是应该算一算呢?

2

窥一斑而知全豹,黑洞、国旗、国徽、甚至清代绣像和照片等明显不属于图片公司版权的内容,居然就堂而皇之地放在了他们的图库中,并被声明权属,使用者需要付费,违者将被追责。

那么,究竟还有多少图片,是被他们以类似方式“笑纳其中”,估计只有公司自己清楚。

潘石屹4月12日在微博发文称,2017年公司接到“视觉中国”的电话,说望京SOHO 的照片侵权了。我们马上调查,望京SOHO是我们建的,摄影师是我们请的,怎么会侵权呢?


视觉中国罚酒三杯,“碰瓷”账怎么算引期待

潘石屹表示,我们把调查结果告诉了视觉中国,就没有下文了。当时我们甚至怀疑是不是摄影师一稿多投,现在看来是冤枉摄影师了。再一查我们的许多照片都打上了视觉中国的标志。

视觉中国一边打着保护知识产权的维权大旗,背后却扮演着侵权大师的角色,甚至差点闹了乌龙,竟然用望京SOHO自己的照片去找人家的麻烦,这不是挂羊头卖狗肉吗?

如果在视觉中国的网站上发现自己的照片被侵权,是不是也应该向视觉中国索赔,1张赔1万?

3

违法成本低

很多网友认为30万的罚款形同虚设,违法成本这么低,这不是变相鼓励视觉中国继续碰瓷吗?视觉中国每年数亿的利润,收益远大于违法成本,就是每年多交几次罚款又何妨?

当年徐翔操纵证券市场22亿非法所得对应的罚款是110亿。视觉中国的碰瓷维权,外加侵权,其中有多少非法所得,是不是也应该罚款非法所得的3-5倍。提高违法成本,才能规范行业,对碰瓷维权行为起到警示作用。

视觉中国之所以引发众怒,本质上是近两年为利益冲昏头脑的流氓商业逻辑令人大为反感。知识产权保护的目的是维护原创作者的合法权益,鼓励内容创新。当维权被某些别有用心的人变成谋利工具时,那就变味了。

面对视觉中国的碰瓷维权,也许大家会说出来混,总是要还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