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清华侨42岁坐拥335亿资产,打造出一座3351亿新城

今天要说的这位主角是华侨商人林文镜,7岁离开老家与父亲团员,16父亲一病不起后,身为长子的他肩负起家庭的重担。为了赚钱养家,林文镜先做长途贩运,两年后用辛苦转来的钱办起了一加有20多位员工的服装厂。此后,林文镜的事业飞速发展,不但涉足多个行业,还横跨多个国家和地区,在新加坡、马来西亚、日本、德国、中国台湾、中国香港陆续开办企业。

福清华侨42岁坐拥335亿资产,打造出一座3351亿新城

在1970年的时候,林文镜成为了印尼“林氏集团”两大股东之一,集团拥有世界最大的水泥厂和面粉厂、专用码头、矿山等。当时,他的个人资产已经达到了335亿元,奋斗了22年拥有巨富之后,本该享福,但是这位华侨商人却在一次回祖国参加运动会后,改变了整个人生轨迹。

林文镜的家乡在福建福清,当时林文镜回到阔别已久的家乡后,深深的被家乡的落后场景打动。在成为巨富之后,他日夜思念故乡,挂念家乡生活穷苦的相亲。然而因为一些特殊原因,林文镜不能回国,所以他只能将记忆中所有与自己沾亲带故的名字和通讯地址整理造册,年年给他们寄钱。1985年,当57岁的林文镜再一次踏上故土后,他被村里的情况惊呆了。助手提醒他这些年已经给这个村庄累计捐赠三四百万了,这在当时是一个不小的数字,但家乡还是如此贫困和落后,走的还是之前的泥泞小路,漫山遍野的粪坑,孩子读不起书,老人病了不敢进医院,喝的还是臭水。

于是,林文镜便走家串户的了解情况,最后才知道村里耕种条件太差,又连连遇洪灾,好多人都窝在家里没活干,连年轻人都这样。自己虽然寄了不少钱回去,但是却解决不了根源问题。而当时福清就只有两个工厂,一个面临倒闭的罐头厂,一个是不用多少工人的自来水厂。面对这种情况,林文镜的回乡之行一直持续到了1987年年初,在告别故乡之行前的一次福清全市干部扩大会上,经过一年多深思熟虑和调查的他称:这次回福清,我最大的收获就是知道“输血”富不了我们福清,我要为福清造一部造血机器,让福清永远富下去。我不但要办工业,还要办工业区,要让福清5年内,工业产值达到5亿美元,要让福清成为工业城市,让福清的经济实力进入全省前10名。

福清华侨42岁坐拥335亿资产,打造出一座3351亿新城

做出这个决定后不久,林文镜邀请福州和福清的领导去南洋,与他签订了由他帮助家乡政府脱贫致富的五年计划。为改变家乡林文镜既没有跟家人商量,也面对众多的反驳声,后来他打算破釜沉舟,从此深深扎根故土的怀抱。1987年年末,林文镜正式启动了他的扶贫计划,并制定了一个跳跃式的发展战略思路,他决定用海外华人的财力,运用他们在国际商界广泛的人脉资源,以侨引侨、以侨引台、以侨引外,要建工业区,使福清工业从一开始就进入资金、技术密集型的现代化发展阶段。

为了实现目标,他主动找政府,出资邀请了海内外一批专家,做出了以侨资联合台资、外资投资为主的系列开发区、工业园的建设规模。在他的全力以赴之下,一座座崭新的工业区拔地而起。1987年,全国第一个华侨与政府联合创办的开发区——融侨工业区问世,目前其主要经济指标均跃居全国开发区前10名。之后,全国最大的华侨投资工业集中区——元洪工业集中区和全国第一个侨资创办的台湾中小企业投资区——洪宽工业区相继成立。截止2005年,仅融侨经济开发区就实现年工业产值403亿元人民币,出口高达30亿美元,托起了福清工业的大半个天。

巢建好之后,还得引来凤凰,这也是林文镜的可贵之处,不但替政府创造环境,还亲自去招商。建工业区,可以借自己的财力实现。但要引进投资,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为此,林文镜付出了很多很多。东南亚招商不利后,林文境利用自己在台商中的深厚人脉,转赴台湾招商。为解决台湾考察投资时的生活居住问题,他还在一片反对声中出资兴建了福清历史上第一个星级酒店—福清融侨酒店。

福清华侨42岁坐拥335亿资产,打造出一座3351亿新城

林文境招商并没有这么简单,其远比我们想象的要苦得多。已经在福清投资的台商朱介曾先生,他比林文境还长3岁,却称林文境为“大哥”,在一次动工庆典就会上他激动的谈起了林文境穿梭台湾招商的动人一幕:考虑到福清生于劳动力较多的问题,大哥决定招一些劳动密集型的中小企业来福清投资发展。他和我坐车去拜访了一家又一家公司,有些小企业老板不知大哥的身份,摆足架子。大哥到了,他让大哥在接待室等候,从早上到中午,还不出来见,大哥就拖着我先去吃饭,吃完饭就在餐厅的椅子上歇一歇,下午再去。

当从下午一直等到晚上,小老板还不与我们见面时,我都生气了,冲着他们喊:大哥的财富能一次买下成百上千个你这样的小厂,他是为他的老家来求你的。但大哥总是耐心的等,任何怠慢,任何轻视,他都笑着承受。谈到这,这位在商海纵横一辈子的老人不禁老泪纵横:你们福清有福啊,福州有福啊,出了大哥这样的人!

不但如此,林文境有时月月自费赴台招商两次,亲自掏腰包,每月组织几个工商考察团赴福清考察,往返机票和在福清的所有花费全部由他一个人承担。有些不看好福清投资环境的人,也被他感动了,不忍心让他失望,答应投资福清。十多年来,林文镜自己都已经算不清究竟邀请了多少台商赴福清考察投资。他说,在应邀前来的台商中,大概有1%的留了下来。而据福清市政府统计,目前在福清投资的台商已达300多家。

福清华侨42岁坐拥335亿资产,打造出一座3351亿新城

在林文镜呕心沥血之下,福清的发展越来越快,但是面临的制约越来越大,工业区内的企业大都以产品出口为主,可福清并没有港口,所有出口货物都要走陆运到广州,运费极高。没多久这些企业的领导人找到林文镜:运费太高,我只有两种选择,要么撤出福清,要么你每箱补贴我350美元运费。还有企业领导人说:大哥你要么建一个海港,要么补贴给我运费。在商言商,这里是你的老家,你可以做奉献,我是来赚钱的。

然而此时,撤出任何一家企业都可能引起震动,产生连锁反应。为了留住企业,林文镜没有任何犹豫:你每运一箱,我为你补贴350美元。然而这也只是缓兵之计,不能维持长久。于是林文镜意识到,福清要大发展就必须要建港口。可在1992年前,不要说海港,福清连像样的内河港都没有一座,要为一个城市建海港简直就是天方夜谭。但林文镜不仅认真了,而企业也成功了。

在短短的不到一年时间里,林文镜就投资建成了福清历史上第一个3000吨级海港——下垄港。从此,工业区的大量出口产品便可快捷的由此运往香港,继而转运世界各地。紧接着,他又投资建设了福清历史上第一个万吨级码头——元洪港,这两个海港,为福清引来和留住了大量的盒子和外资企业,为林文境完成第二个五年计划提供了保障。在这之后,林文镜又投资建造了第一个5万吨级深水码头,目前已经与福州港一起步入国内10大集装箱港之列。目前福清的年产值早已突破500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3351亿,当初定下的目标在林文镜呕心沥血之下也都均已实现。林文镜帮助家乡脱贫后,一位著名经济学家说:福清出了个林文镜,一个穷县没几年就成了全省经济实力排行第二的强县。福建64个县都有华侨,有的县也有大华侨,盛名比林文境还大,但为什么这些县还是那么穷?“林文镜现象”值得研究,林文镜精神值得包括华侨在内的福建人学习。

企业界的朋友对林文镜更加佩服,世界钢铁协会第一位华人理事长王仲渝回忆:上个世纪70年代,我们中钢和林文镜先生的一家企业有一个合作项目,我亲眼看到他是如何在南洋呼风唤雨的,所有人都仰视着他,我们申请了许久,才等到他15分钟的接见,而他在福清一干就是18年,太了不起了!林文镜个人生活节俭,淡泊名利,他说:我不想上富豪榜,也不想上名人榜,我的追求是要让我的家乡富裕,让我的祖国伟大!然而令人心痛的是,2018年7月2日,林文镜先生去世,享年90岁!

福清的朋友大家好

福清网正式组建

“福清寻人、寻物、寻宠群”

为爱接力

记住!本群

不聊天!!!!

进群以后

安静、安静、安静

有事先找群主

只寻人、寻物、寻宠的时候

为爱转发

为福清,添一份温暖

希望让更多人看到

希望更多人加入我们的群体

希望帮助到更多的人

希望福清没有丢失与遗憾

无法加入的

福清华侨42岁坐拥335亿资产,打造出一座3351亿新城
福清华侨42岁坐拥335亿资产,打造出一座3351亿新城

【乡愁】正在遗失的老城丨福清

拆迁】再见!福清水南,新亚商业街!

民生】福清凌晨五点发生紧急火灾,33人被困!

【骗局】大骗局席卷福清、厦门、漳州、泉州…你老婆可能也在做!赶紧阻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