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發脾氣時不理睬他,這樣對嗎?

心理諮詢師趙迪


這樣是不對的,這是冷暴力,對於小朋友來說,她會覺的自己被冷落了,不受到關注了,小時候的我們是最缺乏安全感的,如果說,就只是因為他發脾氣我們就不理睬他,本來就是兩歲的孩子,有脾氣都是正常,

但是你得告訴他這樣哭鬧是不對的,有什麼不愉快說出來,或者表現出來,無理取鬧只會讓人討厭,你得好好教,一步一步的教他,一次不行就兩次,兩次不行就三次,直到教會。對待小朋友是要

有耐心的,不能這

樣不理他,小朋友和大人不同,他們是沒有大人這些複雜的頭腦,所以他們要用我們的愛去讓他學會這世上的事物。小朋友

的很多習慣都是會從大人那裡看過來,所以大人一定要做好榜樣的。Sounds App上很多媽寶也會遇到這些問題,他們也都會探討,所以你也可以來和他們一起探討哦。反正都是匿名,這是一個聲音交互集合的平臺。


嘩啦啦的小舟


首先,我想了解孩子為什麼會發脾氣?當孩子在發脾氣時,可以先問問孩子的想法和感受是什麼?這樣會讓孩子感到爸爸媽媽是關心她的,並不是冷漠的。每個孩子都需要得到歸屬感和價值感,如果他們的歸屬感和價值感沒有得到滿足時,他們的行為就會發生偏差。所以我們首先要把孩子發脾氣的原因搞清楚。

孩子在發脾氣時,可能有以下幾種原因:

一、孩子在尋求關注。想想看你平常是不是有時間去陪伴孩子呢?越小的孩子,越需要陪伴。陪伴孩子,可以讓孩子感覺到安全感和歸屬感。在我們陪伴孩子的過程當中,對孩子說的話要有回應。父母要停止手上的其他事情,不要一邊看手機,一邊與孩子說話。也不要一邊折菜,一邊曬衣服,一邊與孩子說話。而是應該在孩子的身邊,看著孩子與他說話。這樣才能夠讓孩子感到,你在關注我。一個平常缺少關注的孩子,他總是會通過一些不良行為去獲得別人的關注。在他平常表現好的時候,你沒有去關注他,而當他發脾氣的時候,你才會關注他,於是他就知道發脾氣是一種不錯的方法。



二、孩子在尋求權力利。孩子在發脾氣之前,你有沒有命令孩子做某件事情呢?比如要他自己趕緊收拾好東西出門。要孩子吃他不喜歡吃的點心。當父母用一種命令的口吻對孩子說話時,孩子往往是不願意聽的。因此他可能就會通過哭鬧發脾氣來表達自己的不滿情緒。他在用發脾氣告訴你,我就不聽你的。




孩子在發脾氣時,我們可以怎樣去做呢?

告訴孩子有情緒是很正常的,我們每個人都是有情緒的。可以讓孩子把他的想法和情緒表達出來。"你是感到很傷心嗎?還是感到很著急?"當孩子的情緒被表達出來,以後就會好很多。我們成人可以用這樣的句式來表達:我感到__是因為__,我希望__。(我感到生氣是因為你把玩具扔在地上,我希望你能收拾起來。)父母不要認為孩子的情緒就是洪水猛獸。有情緒就要誠實地表達出來。



在家裡,我們可以讓孩子選擇一個積極暫停角。在這個積極暫停角里,可以讓孩子自己放一些他喜歡的物品,在孩子感覺不好的時候可以在裡面待一會兒,幫助自己讓自己的感覺好起來。比如可以放一些玩具、一些繪本等等。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我們並不能命令孩子,在他有情緒的時候走進積極暫停角,而是應該尊重孩子的選擇。



幫助孩子一起製作一個情緒選擇輪,有很多方法可以幫助孩子處理一些不良情緒。比如打沙包、扔廢紙團、打枕頭、碰拳頭等等方式。這個情緒選擇輪是可以轉動的,當孩子在轉到哪一檔時,我們就採取其中的方法。這種方法會讓孩子感覺到非常有趣,因為是她自己選擇的,所以一般來說,孩子也願意去做。



通過其他方法轉移孩子的注意力。當孩子們發現一件有趣的事情時,他的注意力馬上就會轉移過去。比如:媽媽指著另一個地方對孩子說:"咦!那裡有什麼?""你那本繪本放在哪裡了?媽媽想看一下。""我數十下,看看你能不能馬上坐到我的腿上來?""快來找找,你準備穿哪件衣服?"孩子可能會一邊哭一邊走到你身邊去呢!



有的父母在孩子發脾氣的時候不理孩子,那麼需要注意的是我們不要讓孩子感覺到父母是不愛他的。在他發脾氣時,我們還可以和善的告訴孩子:等你什麼時候準備好了,不發脾氣了,我們再好好聊一聊,好嗎?這個時候你可以讓孩子先鬧一鬧,父母可以坐在旁邊靜靜地等待著孩子。他的情緒慢慢平穩下來。這樣做,我們既沒有縱容孩子,也沒有讓他感覺到 他受到了冷漠對待。



還有一種方法就是運用幽默的形式。有一些繪本當中會經常談到情緒,把孩子身體裡的情緒當作情緒小怪獸,我爸爸媽媽可以對孩子說:我們一起來趕跑情緒小怪獸囉!我們讓情緒小怪獸在你的身體裡面哭上五分鐘,好嗎?開始計時啦!等到孩子哭完五分鐘後,然後可以輕輕的撫摸著孩子的後背說:情緒小怪獸被趕跑了,寶貝不哭不發脾氣了!咦!情緒小怪獸真的被你趕跑了耶!然後對著孩子扮一個鬼臉。孩子是不是心情會感到好起來呢?



另外,我們父母需要注意的是,在平常的生活當中,我們自己也要注意情緒管理。碰到問題,自己先冷靜的思考一下,先處理好情緒,再處理好事情,給孩子做一個好的榜樣。

我是雨後山林靜,一位正面管教講師和家庭教育指導師。感謝您點贊留言或關注,轉載請註明出處,謝謝!


雨後山林靜


孩子發脾氣時,不建議用不理睬的方式冷處理。

一方面,發脾氣不是孩子的錯,這是由他的發展階段和能力特點決定的。另一方面,不理睬並不能教會孩子如何控制情緒、解決問題。

01 孩子為什麼會發脾氣?

很多大人覺得孩子發脾氣是不乖的表現。還有的人覺得孩子的動機不好,比如想通過發脾氣來讓大人給自己買玩具,所以看到孩子發脾氣時,他們就會覺得很反感,想要治一治孩子。

這其實是很大的誤解。孩子會發脾氣,一般有下面這幾類原因。

1、孩子的自我意識出現,想要按自己的想法行事,卻不斷地被大人禁止。比如想自己吃飯、穿衣服、做決定,可是大人不同意。

2、過高估計自己的能力,結果屢屢受挫,有很強的挫敗感。

3、被大人限制太多,甚至被打罵,因而積累了很多負面情緒,想要找機會釋放。

4、孩子缺乏情緒控制能力,有強烈的憤怒、沮喪感時,會按本能釋放情緒,比如扔東西、打人、哭鬧等。

上面這些原因可以歸結為一點,就是孩子各方面的能力還沒有發育完善,發脾氣是他唯一的應對方法。

正是因為孩子還在成長中,我們才要借這個機會引導他、幫助他,而不是用不理睬的方式孤立、懲罰孩子。

02 孩子發脾氣時,我們該怎麼做?

孩子發脾氣不是壞事,這恰恰是我們幫他提升情緒管理技能、培養情商的好機會。

我們需要做兩件事。一是和孩子共情,認同他的感受。二是教他管理情緒,解決問題的方法。

這兩件事的順序不能顛倒。接納孩子的感受一定要放在前面。因為當孩子處在強烈的情緒中時,他的大腦無法思考,也聽不進我們的話。

我們可以撫摸孩子的後背,拉他的雙手,然後幫他把情緒說出來,

“寶貝,玩具壞了,你很難過是嗎?”

讓孩子覺得,爸爸媽媽能理解我,和我是一邊的,這樣他才能慢慢平復情緒,聽的進我們的話。

這裡要提醒爸爸媽媽一點,情緒是沒有好壞的。

難過、沮喪、憤怒、嫉妒,這些情緒都是真實的,我們要完全的接納,讓孩子知道你的任何感受都很正常,這樣孩子才不會隱瞞和否定自己的情緒。

雖然情緒沒有對錯,但行為有可接受和不可接受之分。所以等孩子冷靜下來後,我們就要告訴他,

“玩具壞了,你會難過、生氣,這很正常。不過下一次,你要和媽媽好好說話,這樣我才能幫到你。發脾氣只會讓事情更糟糕。”

下一次,孩子再發脾氣的時候,我們就可以跟他說,“媽媽知道你很生氣,不過發脾氣的話我沒辦法幫你。等你冷靜下來再來找我吧,我等你。”

說完這句話,我們就可以安靜地陪在孩子旁邊,不對他發脾氣的行為作回應。等他平靜了,好好表達自己時,再肯定他,

“嗯,你好好說話,媽媽就懂你的意思了。”

堅持這樣做,接納孩子的情緒,在他發脾氣時安靜地陪著他,等他平靜後鼓勵他好的行為,這樣孩子就能慢慢學會控制情緒了。

千萬不要用不理睬的方式對待孩子,那樣只會讓他覺得自己是不被理解,不被愛的。久而久之,孩子就不會再對我們敞開心扉了。

我是小樣媽,專注分享育兒知識和早教遊戲,喜歡就關注我吧。

媽媽沒時間


孩子發脾氣,對於家長來說,有的真是一件頭疼事。面對孩子發脾氣,家長很多時候都束手無策,特別是學齡前的孩子。由於他們自我意識在不斷地發展,發脾氣也是正常的一種情緒渲洩。



因此,在孩子發脾氣時,我覺得應該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我們先來了解一下孩子發脾氣屬於哪種類型?

國外有心理學家把孩子發脾氣區分為兩種類型:操作性發脾氣和氣質性發脾氣。

所謂操作性發脾氣,是指孩子通過發脾氣來讓父母滿足他的需求。

其實,這種現象還是很常見的。比如,孩子想要某一款玩具,但父母沒有滿足他,孩子就倒在地上哭鬧、耍賴,希望通過這樣的行為而得到玩具。

所謂氣質性發脾氣,是指孩子氣質中的某些方面受到侵犯,所以做出強烈的憤怒反應。

比如,當父母答應孩子某件事,但最終沒有兌現或是中途變卦,適應能力差的孩子可能會瞬間就起脾氣來。



那麼,面對孩子發脾氣,父母應該如何做呢?

1.面對操作型發脾氣的孩子,父母應當堅決的拒絕孩子不合理的要求。

因為這種類型的孩子往往是帶有目的和意圖的發脾氣。如果自己想要的東西,父母不能滿足他,通常會採用哭鬧、耍賴等這種發脾方式來達到自己的目的。表面上看,孩子是哭鬧,實則是威脅父母。

如果這種類型的孩子,父母只是一味的遷就,無止境地滿足孩子。久而久之會讓孩子認為,通過發脾氣就能得自己想要的東西。如此一來,除了發脾氣,孩子就無法學會通過其他方式合理表達自己的需求,更不能讓孩子學會剋制自己的慾望和要求。

因此,面對控制型發脾氣的孩子,父母要堅決的拒絕孩子不合理的要求。不過,父母可以想辦法轉移孩子的注意力。比如,可以把孩子的注意力轉移到父母可以接受的事情上,這樣一來,孩子就不會一直糾結在自己想要但父母不允的事情上。

另外,有些孩子發起脾氣來比較難應付,面對得不到的東西時,會有種不達到目的不罷體的心態。對於這種情況的孩子,我們可以採取冷處理的方式,先讓孩子冷靜。

因為孩子小自控力沒那麼強,發脾氣時通常是衝動的心理,才會強烈的要求父母滿足自己的一些要求。一旦過了那個興奮勁兒,他們很快就會淡忘最初的念頭。



2.對待氣質性發脾氣的孩子,父母要學會溫柔地接納。

這種類型的孩子,他們發脾氣只是為了表達內心的不滿和不安,不帶有目的和企圖。這樣的孩子發脾氣,與其說是憤怒的情緒,不如說是難過的心情。

面有這類型發脾氣的孩子,父母要學會溫柔地接納孩子憤怒的情緒。最好的做法就是讓孩子感受到父母對自己的關愛。比如,面對哭鬧的孩子,可以先給他一個大大的擁抱,讓他感受到父母是理解他的感受,是與他有共情的。

其次,父母還需要耐心引導,幫助孩子說出自己的感受。蔡康永曾經說過一句話:“情商高並非指不發脾氣,而是要合理地發脾氣,讓自己的情緒可以順暢地表達,舒服地做自己,才能讓自己和世界都開心。”

這樣通過溝通,可以舒緩或釋放孩子的情緒,甚至還可以避免孩子的無理取鬧。

孩子是父母的擺渡人,而在此之前,每一位父母,都是孩子的引路人。 願每一個發脾氣的孩子,都能得到父母的指引,堅定平和地成長。


亦可育兒


孩子發脾氣時,父母採取不理睬的方式,這樣的行為會導致孩子的脾氣越來越大。

一、孩子渴望被父母看見

其實不管是2歲的孩子,還是成年人,我們都希望別人能看得見的自己的情緒,尤其是身邊最親近的人。

當自己不開心發脾氣時就是想通過這個方式引起他人的注意,而這時父母選擇忽略,那對孩子的傷害就大了,孩子為了讓父母能看見自己的不開心,就會通過其他方式,或許剛開始他只是有些哭鬧,但後來就會演變成大哭、砸東西、咬人、變得更有侵略性。

二、孩子渴望認同

忽略孩子的感受,不理睬他,就是在孩子需要你關心的時候,你一個轉身切斷了和他的聯繫,就好像他正冷的瑟瑟發抖,你又給他身上到了一盆涼水。對任何人來說,那種感覺都是要命的。孩子就像走入一片黑暗,很害怕,卻苦苦找不到出口。設想一下,如果你特別難過,因為一件事發脾氣的時候,你的先生不關心你,反而摔門而去,不搭理你,你對他是什麼感覺呢?會不會很絕望?

不管孩子是0歲還是已經長大,孩子發脾氣時不理睬他都是不可取的。我們要學會理解孩子的感受。如果在孩子發脾氣時給予孩子足夠的愛,就可以解決很多問題,愛是強大的。


子謙媽媽育兒經


對於孩子正在發脾氣,父母可以這樣做出反應:

可以不理睬他,如果大人不關注他,他自己就會停止,可以告訴他們,哭鬧是沒有用的,只有好好說話才能引起父母的關注,如果孩子一發脾氣,父母就滿足他的要求,下次他有需求的時候,就會用發脾氣來威脅你。

父母可以用轉移孩子的注意力,而讓他停止哭鬧,比如孩子在耍賴時,父母可以用拿出孩子最喜歡的玩具,孩子看到自己喜歡的玩具,就會停止哭泣,來和你一起玩玩具了。

孩子在哭鬧時切不可和孩子大吵大鬧,這樣會延長孩子發脾氣的時間,而且負面情緒會在不久的將來重複出現;孩子在發脾氣時也不要和他講道理,這時講道理他是聽不進去的,等他平靜下來了,現和他談談,效果會更好。


侯媽家庭教育


以上回答五花八門,大致看了一下,基本都是寶媽在回答,不靠譜的居多。

首先,孩子也是人,成年人有自己的情緒,孩子一樣有自己的情緒,是情緒就必須發洩出來。

今天有個案列,有一個4歲的孩子情緒很容易失控,不能及時滿足就被點爆,媽媽抱怨說自己苦口婆心的講道理沒有一點用。其實,成年人也是一樣,試想你情緒失控時有人對你說教你能聽進去嗎?肯定會更加失控。當孩子情緒失控時,最好就是讓他呆在情緒中,作為家長我們只要接納就好了,可以抱著孩子,撫摸孩子平復其情緒,千萬不要說:別哭了、別鬧了之類的話,等孩子情緒平復後再去試著用非暴力溝通去同情、同理,比如:現在好點了了嗎?我們可以談談嗎?你覺得發脾氣有用嗎?這時從感受層面入手比純粹的說教有用的多。

建議有此類煩惱的寶媽去買一本《非暴力溝通》,一定會讓你的親子教育和夫妻關係受益匪淺。


永州樂寶教育機構



首先用一句話回答您的問題:孩子發脾氣,不理睬他,是不對的。

孩子發脾氣,當下家長可以有兩個步驟去解決。1.解決孩子情緒,2.解決孩子問題。也可以有一個方法斷絕“後患”,讓孩子少發脾氣。

先說解決的兩個步驟。

第一步,解決孩子情緒

父母需要接納孩子的情緒,接納,並不表示認可,但一定不能無視。

比如有的孩子發脾氣時喜歡說“我不要”“就不幹”或者大哭,當孩子表現出明顯過激的行為和話語時,其實並不是真的要做那些事,而只是在宣洩情緒,就像大人天天說“不想上班一樣”。

這時候,你只需要傾聽就好了,可以轉過頭,用“嗯”、“是這樣啊”、“哦?”這些話,來表示自己在聽,或者要詢問為什麼。

這樣孩子就會說出自己為什麼想要那樣做,其實孩子說完之後,你就會發現,他們不過是因為某些事,在生氣而已,並不是真的想要忤逆你。

接著你可以描述出孩子的感受:“因為xxx(發生)了,所以你很生氣。”

例如:“寶寶玩得很開心,媽媽要你收拾玩具,你不高興了。”

初步解決完孩子的情緒,接下來,具體用三個做法解決孩子問題,我們提到的大原則“先情緒,後問題”也會貫穿始終。

第二步,解決孩子問題

一、描述行為

參考句式:

1.我看到/我注意到……,後面可以是孩子的行為,也可以是孩子的情緒。

只講事實,不去評論。比如看到寶寶沒有收拾玩具,家長可以說:“我看到地上玩具很亂”,而不是“你如何如何……”“你真是怎麼樣怎樣……”的表述。

當孩子聽到你講的只是事實的時候,他更容易接受。假如你帶入了自己的評論,孩子很可能因為不認同你的評論,而不願再聽你說下去,或者直接打斷你,反駁你。

二、描述感受

參考句式:

我覺得/我擔心/你覺得/……

在我們和孩子進行一個心理連接後,告訴他們,我們對這件事情的感受。比如孩子不好好吃飯,我們可以對他說:我擔心你下午會餓,而且離晚上吃飯的時間還很長,你覺得呢?

三、表達信心、希望或者問題的解決

參考句式:

我相信下一次……

我希望你能夠……

你希望我怎麼幫助你……

你現在想做什麼……

到了這一步時,大人和孩子的情緒基本都穩定下來了,因此這個時候需要和孩子達成共識,表達出父母對他的信心和期望,也可以讓他自己想解決辦法,父母根據孩子想的辦法從中引導即可。

孩子自己想出來的辦法,他會更願意遵守,而如果是我們要求他們的,效果反而沒那麼好。

教孩子正確表達需求,讓他少發脾氣

如果孩子發脾氣要勺子吃飯,不用筷子怎麼辦?他可能會哭,指著勺子著急、扔掉小飯碗。家長應該生氣嗎?

安撫完孩子情緒後(詳見第一步),你可以幫助孩子解決問題了。你可以告訴孩子:“你是想要勺子嗎?來跟媽媽學,說‘要勺子’。

如果孩子跟著學了,你可以把勺子遞給他,並跟他說“以後要告訴媽媽,你想要什麼,媽媽才能拿給你哦,不然媽媽不懂你在說什麼。”

這樣重複幾次之後,孩子就習慣表達了,顯得特別通情達理。不僅有事情都會跟你好好說,而且會舉一反三,吃飯時不止會表達想吃什麼,還會表達不要吃什麼,語言表達能力飛昇。

另外,對於三歲前的孩子來說,他們幾乎是不需要負責任的,一切都是別人提供服務,他們頂多提出需求。

而,三歲左右的孩子,就要明確自己的責任了,也就是,要養成為自己負責的思維模式,不能什麼都依賴大人,把使喚大人當成理所當然。這樣以後會養成依賴的習慣,而且會越來越不懂得感恩,只會使喚父母,沒有一點心理負擔。

這一點,可以參考的做法是,孩子玩完玩具,讓他自己收,如果孩子不情願,就幫他一起收,但不會替他收,不管他收得多慢,都配合他的節奏,讓他主導。

吃飯時,如果孩子說不餓,就放他走,到下一頓飯之前,不給他任何東西吃,讓他記住餓的感覺,下次,他就不會任性不吃飯,因為,不吃飯是自己捱餓。

孩子上學磨蹭,家長應該是最不急的那個,因為遲到的小朋友會在門口罰站,這挺丟臉的,他磨蹭一次之後,自己就不想遲到了。

說了挺多的,最後小結一下。

孩子發脾氣,冷處理,不行。家長應該參考的做法是,先解決孩子情緒,再解決孩子問題,解決孩子問題也分三步1、描述現象,2、描述行為,3、給出未來可行的解決方案。

想要讓孩子少發脾氣、不發脾氣,一定要學會讓孩子主動表達需求,並且父母不要事事上手,造成“皇帝不急太監急”的狀況。雖然短時間孩子會受一點挫折,但是長遠來說是對孩子好習慣的養成有很大好處的。

您的孩子還小,現在慢慢調整教育方式,一定能有比較好的效果。


以上,希望對您有幫助。

更多育兒乾貨,我們會定期在頭條號進行推送,您可以繼續關注,感恩!


飛慕課


我喜歡自己跟孩子一起摸索出來最好的方式。我自己發脾氣的情況有很多種,也同樣理解孩子發脾氣,正好是可以引導孩子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緒。

想到自己發脾氣最想要的是什麼?

1.希望被理解,被溫柔的擁抱。理解這件事讓我發脾氣。

2.學孩子發脾氣或哭的樣子,孩子會覺得怎麼媽媽也這樣發脾氣前、哭,反倒孩子停止了。

3.偶爾滿足某些需要

情緒靜下來後,再講些相關的小故事,來引導孩子,會是很不錯的方法。平時跟孩子互動建立好情感賬戶很重要,想想自己可以跟孩子一起搭積木一個小時,完全全身心的跟孩子一樣嗎?不看手機,不做其他事情?一起搭好積木的那種一起的成就,情感賬戶的建立,發生衝突,信任還還很多很多存在那裡。我們不喜歡說教,不喜歡冷冰冰的語言,孩子也是一樣。

不讓孩子孤獨的去面對不知所措的情緒,不給孩子覺得對於父母事不關己的事,我們要跟孩子站在一起,站在一邊,到他可以足夠信賴及信心去控制自己的情緒。


斌馨樂媽


其實我想這位老師在發這個問題的時候,自己心裡是有答案的。

對於孩子發脾氣哭鬧,我覺得大人也不能完全坐視不理,畢竟孩子小,還是喜歡撒嬌,孩子能在你面前發脾氣哭鬧,說明孩子希望你哄她,寵她,想引起你的注意,所以這個時候你哄孩子還是很重要的。

如果你果斷的不理孩子,久而久之,孩子會覺得大人不重視他,心裡會逐漸的和大人拉起一道屏障,一樣對於以後的成長交流都不利。

不過,哄她寵她勸她也是有一個度,讓她覺得大人是愛她的,但是不是溺愛,孩子久而久之也會把握這個度,這樣對小孩成長也是有幫助的,既能感受父母的愛,也能懂的分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