弄巧成拙:曹操為何要追殺匈奴使者?根本原因是玩脫了

大家好,我是以史為鑑。

在提到曹操各種故事的時候,有一個故事作為曹操多疑、嗜殺、弄巧成拙經常被拿出來供大家取笑。

這個故事就是著名的“曹操捉刀”。據《世說新語》記載,有一次匈奴派遣使者來會見曹操,曹操覺得自己身材矮小,相貌不佳,恐怕不足以震懾匈奴。於是曹操在自己麾下群臣中跳出了相貌堂堂的崔琰崔季珪來冒充自己。

弄巧成拙:曹操為何要追殺匈奴使者?根本原因是玩脫了

據三國志記載,崔琰相貌非常出眾,眉目疏朗,聲音洪亮,鬍鬚都有四尺長。除了相貌堂堂,崔琰本身處事公正,在朝堂上也很有威望,甚至連曹操有時候都敬憚崔琰。

琰聲姿高暢,眉目疏朗,須長四尺,甚有威重,朝士瞻望,而太祖亦敬憚焉。--三國志

於是崔琰就冒充曹操接見匈奴使者,曹操站在崔琰身後假裝是個做會議紀要的小秘書。

在會談結束後,曹操故意派人去打聽匈奴使者對“曹操”的看法。結果這個匈奴使者卻嘆息道:我這次來見到了魏王,魏王真是一表人才,雅望非常啊。但是魏王身後做會議紀要的小秘書才是英雄人物。

結果沒想到匈奴使者這一番話,卻給自己惹來了殺身大禍。曹操聽到這番話後,竟然不顧兩國相爭不斬來使的常規做法,馬上派人追殺了使者。

世說新語的這個故事初讀起來沒頭沒尾,有很多疑問,比如:

1、曹操已經成為魏王了,為啥不能以真容示人?

2、曹操不想見匈奴使者為何還要裝作小吏旁聽?

3、曹操身份也沒有暴露,為何聽到匈奴使者說“捉刀人”是真英雄後非得追殺對方才行?

在之前許多人都解釋道,這件事說明曹操性格多疑,不信任下屬,隨意殺人等等毛病,《世說新語》記載這個故事就是專門黑曹操的。

以史為鑑認為,恰恰相反,這個故事其實正好體現了曹操“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的一面,要徹底講清楚曹操為何要殺掉這個貌似無害的使者,就要從頭說起。

弄巧成拙:曹操為何要追殺匈奴使者?根本原因是玩脫了

​一、背景

建安二十一年(216年)四月,漢獻帝冊封曹操為魏王,至此曹操可以說已經是和皇帝沒什麼兩樣了,天下所有的人都在關注曹操什麼時候走出最後那一步。

但是曹操雖然位極人臣,此時天下三分的局勢已經非常明顯。赤壁之戰後,曹操有多次領兵南下征討孫權,但是不論是合肥還是濡須口,曹操都拿羽翼已成的孫權沒有辦法了。

而此時,劉備乘著曹操和孫權對抗,也悄悄佔據了益州,建立了自己的大本營,並且開始圖謀漢中要地。

曹操雖然貴為魏王,但只佔據三分之二的地盤,而且北方經常有匈奴等遊民的威脅。

二、捉刀


弄巧成拙:曹操為何要追殺匈奴使者?根本原因是玩脫了

​原文記載,當匈奴的使者前來拜見曹操時,曹操自己認為:形陋甚陋,不足雄遠國。這才讓崔琰裝扮成魏王。

曹操的理由很簡單,也很充分:不足雄遠國。這五個字往小裡說,是形容曹操長得醜;往大了說,背後其實是曹操全國一盤棋的戰略思想。

為啥這樣說?

曹操擊破袁紹後,又北伐烏桓,基本上清除了北方最大的威脅後才帥軍南下發起赤壁之戰。而隨著三國勢力的內部鬥爭越發激烈,反而給於匈奴等遊牧民族一個充分的生存條件。經過多年的休養生息之後,匈奴等部落再一次強大起來。

這次匈奴使者前來拜見曹操,其中有一大部分工作就是觀察中原局勢,看看對於匈奴有沒有禮儀可圖。所以曹操人物這次正式會談並不僅僅代表曹操的個人形象,還帶著整個大漢的門面,曹操怕自己被匈奴小瞧,引發匈奴人對中原的小心思,所以要找一個相貌堂堂之人來“雄遠國”。

於是魏國第一美男子崔琰就被曹操趕鴨子上架了。

三、弄巧


弄巧成拙:曹操為何要追殺匈奴使者?根本原因是玩脫了

​崔琰可以說代表了當時絕大部分人的審美,身材高大、聲音洪亮、眉目清理、鬍鬚四尺

……而且一向以忠貞諫言著稱的崔琰肯同意曹操這樣胡搞,說明他肯定也是同意曹操要給匈奴一個下馬威這一理念的。

可以看出整個魏國從上到下對於這個匈奴使者還是非常看重。

其實曹操和崔琰之所以要弄這麼複雜,主要目的就是要匈奴使者回去後給匈奴單于傳達:魏王是一個雄才大略之人,我們不能得罪,所以這幾年還是消停一下,不要南侵了。

說白了就是魏國這個時候的國力達不到南北雙線同時開戰。在曹操積極籌備對孫權和漢中的戰役的時候,北方的匈奴需要他們暫時穩定下來。

也只有面臨這樣的軍國大事,崔琰才會答應曹操這種看似無厘頭的要求。

這也是曹操為何必須親自參加會談的根本原因,崔琰畢竟是個演員,關於魏國的大事如何決斷,都需要一個能拍板的人在現場做決定。

這也解釋了,為何會談結束後,曹操還要想方設法的去探尋匈奴使者真實的想法。

四、成拙


弄巧成拙:曹操為何要追殺匈奴使者?根本原因是玩脫了

​但是很不巧,匈奴的使者也是一個人精,曹操和崔琰精心籌備的表演不但沒拿到最佳奧斯卡獎,反而弄巧成拙了。

匈奴使者雖然認為他見到的“魏王”:“雅望非常。”但是魏王背後拿著小刀刻竹簡做會議紀要的小秘書,倒是“

真英雄”。

曹操和崔琰聽到這話後,馬上意識到:壞了!這種情況恰恰是曹魏在會談前所預估的最壞的打算。



我們模擬一下這個使者回去後,如何對匈奴單于彙報此次出訪情況。

單于:中原地區情況如何?魏王曹操真的那麼厲害嗎?

使者:據我所見,魏王曹操相貌英俊,身材高大,是一個傳統意義上的英明之主。但是不算是英雄。

單于:既然曹操不過如此,那我們秋天的時候可以南下搶劫一波了。

使者:不僅如此,我認為魏國還有可能會面臨內亂,如果我們參與其中,很可能有佔據中國的機會。

單于:這是為何?

使者:魏王雖然看上去很厲害,但魏王有一個親近的下屬據我看,更是一個英雄。這種人肯定不會屈居人下,要是我們運作得當,魏國內亂的時候,我們就有可能得到最大的利益了。

單于:好好好,那我們就暗中扶持一下魏國的反對派勢力,等魏國內亂,我們就出兵南下摘果子。


弄巧成拙:曹操為何要追殺匈奴使者?根本原因是玩脫了

​看到了嗎?如果匈奴使者把他所看到的情況反饋給匈奴,最好的結果也是要面臨匈奴南下的搶掠。最壞的結果就是使得匈奴看出來魏國內亂的可能,野心大增,勾結魏國的反曹勢力,這兩種情況對於曹操來說都是極為糟糕的情況。

所以在這樣的情況下,曹操只能採取下策,派人追殺匈奴使者。雖然在這件事情上自己理虧,但是也比被上面兩種情況要好一點。

果不其然,建安二十二年,曹操親帥大軍在漢中和劉備對峙的時候,代郡的烏桓首領能臣氐造反了,鮮卑人軻比能也加入聯合起兵。

但是這個時候曹操早有準備,馬上派遣曹彰、田豫北征,大破烏桓、鮮卑聯軍,解除了曹魏的後顧之憂。

魏武將見匈奴使,自以形陋甚陋,不足雄遠國,使崔季圭代,帝自捉刀立床頭。既畢,令間諜問曰:“魏王何如?”匈奴使答曰:“魏王雅望非常,然床頭捉刀人,此乃英雄也。”魏武聞之,追殺此使。--世說新語

以史為鑑評曰:本文的來源雖然是《世說新語》中的一個小故事,但是我們仔細思考這一事件發生時的社會背景,橫向對比周圍勢力的不同發展,就會發現原來這樣一個小故事後面,竟然隱藏了這樣大的秘密。

埋沒的歷史真相,被誤解的歷史人物,以史為鑑為您解讀。

上一期內容《 》

圖/網絡

《三國志》

《後漢書》

我是以史為鑑,每天都有靠譜的歷史故事,歡迎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