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曲“著红”“着绿”扮靓榆岭洼


河曲“著红”“着绿”扮靓榆岭洼

河曲“著红”“着绿”扮靓榆岭洼


河曲视窗网特稿(特约记者 陈月书)3月30日,面包车载了我们一行四人,从黄河边的村庄出发,一路向东,沿途望石峡绝壁,听黄河涛声。车在新开露天矿折转向南,因临时改道,一路颠簸,好不容易行到树儿梁,拐入旧道,才定过神来望车外,只见了汹涌的黄土山、梁、峁。沟底难见一洼水,山上未见一星绿。去冬没降一点雪,三春未滴一点雨。由于严重干燥,山西省内各地火险火情不断。粗线条的黄土山,被几场老黄风刮过,又添了一层灰。车过南墕、上前川,到中午十二点半,到了落脚点——土沟乡榆岭洼。

榆岭洼,因为一个如雷贯耳的人物——张福田而闻名全县。网络、纸媒、视频纷纷报道。声誉名望,盖过了七十年代的典型曲峪。时势造就英雄,强人改造山河,当年王海元曾气吞山河要“削平圪峁锁住沟,手牵黄河绕山走”!新时代的张福田背一卷行李走出山外,赚十亿身家衣锦返乡。为立志改变家乡,造福乡里也有他的新思路,大手笔。对榆岭洼的兴趣与这个大山的儿子张福田的关注,我打开手机浏览器,里面的正能量宣传连篇累牍。百闻不如一见,晚上收工比较早,吃过晚饭后,我走在榆岭洼的环村公路上,观赏着榆岭洼在落霞中的风景,这是一个现代化的新农村,一套套徽派建筑风格的别墅式小二楼整齐别致,楼距周围,环村公路边,一株株樟子松墨绿叠翠,一片片杏树林花红点点,我突发奇想,如果说中午刚入村里看到的高大,亮丽的牌楼是一本画册的封面的话,那么,榆岭洼的新村新景无疑是这本画册的首页。转身抬头仰望,榆岭洼新村依坡而建,座北向南,层次布局。最上层是仿石建筑的三层楼阁,命名为瑞和楼,瑞和楼三字古隶书写,外形巍峨壮观。河曲县乡、村级建筑规模中无出其右。二层、三层中轴分别是正在建设中的榆岭洼中文化活动中心与农家乐接待中心,主体框架已经完工。外形设计仿欧亦古。年底投入使用,与之匹配;两边全是居民小二楼,呈倒立扇形展开,共49套,整齐划一,一户一套一院,全部装修一新,搬迁入住。彰显榆岭洼村村委以民为本的务实理念。值得一提的是与榆岭洼新村设计配套的园林绿化上颇下功夫,除人行过道,森林覆盖面积百分之七十,许多城市园林美化的树种被搬到这里来安家乐户。樟子松、云杉、针叶松、松柏、爬地柏、丁香树、桃杏树,绿意葳蕤、姹紫嫣红、香气满园,骄傲自豪的榆岭洼人,不放过“显摆”的机会。在隔沟对面的山顶上建一观景台,壮美秀丽的村景一览无遗,尽收眼底。村西二十米处是正在紧张施工的人工湖。被命名为西湖。象形月牙,最迟六月底建成,西湖的建成将成为海拔1405米黄土高山上一颗璀璨的明珠。为扮靓榆岭洼,为未来的榆岭洼打造成晋西北集旅游、观光、休闲、度假的场所,增色添彩,道路命名不落俗套,高端大气,香港路、中山路这也许只有在一线城市的广州、深圳才会出现的路牌矗立在这里。通过这个侧面窥见了榆岭洼新村的总设计师张福田的勃勃雄心与远大志向。

谋篇布局绘制新蓝图

黄土高原千万年形成的山梁陡峭,沟壑纵横的地貌,干旱时寸草不生,雨涝时水土流失,改变穷山恶水带给河曲十万父老百姓恶劣的生存环境和贫穷落后面貌成了河曲人民矢志不渝的信念。六十年代的造林模范苗二满红,九十年代有苗混满治理小流域。新时代的张福田吸取了两位老前辈的经验,提出了“整沟治理,一沟一品”的沟域治理新思路。在我们暂住的门前十米,便有一条宽约五十米,纵深六十米的深沟,被整治成一层层远望“华美波纹”的梯田堰,从顶到底十九层,每层高三米,宽一米不等,顶层环形栽植的云杉由于精心护理,郁郁葱葱,往下的十八层,层层栽植了经嫁接改良的苹果树。榆岭洼像这样的深沟,共有三条,条条被纳入治理,卓有成效,整沟治理涉及六个村的经济组织,望着治理后有工艺美感的沟域,不由让人叹为观止,禁不住举起相机,拍下这珍贵的画面!

站在瑞和楼前,颇有气势的大门口,左手为榆岭洼村两委,右手挂着的四幅长条金牌:中国农业科学院产学研合作创新示范基地;山西农业大学国家级单越农林人才育人基地;河曲福兴田种植专业合作社;河曲县扶贫攻坚造林专业合作社。这里常驻着十位农大毕业生,这无疑是张福田着力综合改造榆岭洼的“智囊库”。走进门,右手是一间展览室,桌上横拟榆岭洼村的远景规划立体模型设计赫然在目,脉胳清晰,构思奇巧。

榆岭洼响当当的代言名片是它的日光节能温室大棚,三大块,69个,主要种植桃、杏、葡萄、西瓜、香瓜五类十九个品种,产品全新上市,形成集中投入,分户管理,观光采摘,统一销售的发展模式。张福田打出的另外两张王牌:一是大力发展有机小杂粮加工包装,已注册“粒粒金”绿色有机小杂粮品牌,蔬菜烘干,加工包装生产线已安装运行;投资300万元,存栏上千头的现代化肉猪,肉羊饲养殖场和冷鲜肉保鲜库。

今年一开春,榆岭洼的浅山经济林,道路绿化,荒山绿化的绿化工程全方位推进,组织八个造林工队,200人的造林队伍进驻榆岭洼。榆岭洼村地面宽广,全村耕地面积1200亩,目前户籍人口81户,213口人,而常驻人口只有60人。因此,着力调产转型,大力发展生态农业与浅山经济林成为榆岭洼的重中之重。浅山经济林的规划将占全村耕地面积的70%。海红果、玉露香梨以地道的特色品牌满足市场需求。不久的将来,张福田打造的经济版块(浅山经济林、温室果蔬、杂粮加工包装、肉猪、肉牛养殖与鲜肉保鲜)模式将成为河曲农业经济发展的示范基地。

河曲为有榆岭洼而光荣!

后记:两场及时的春雨,压湿了喧嚣的尘土。滋润着新栽的树苗,路边整齐的新疆杨一如出浴后的美女,清新、俏丽。离开榆岭洼时,正是桃杏树落红片片,杨柳枝婀娜起舞之时。匆匆过客,留恋不舍。相信有一天再踏上榆岭洼的土地时,我定会选上一个金风送爽,硕果飘香自己栽植的时节,亲口尝尝果实的甘甜。并代表213口榆岭洼人发出真诚的邀请,远方的朋友,请到这里来……

河曲“著红”“着绿”扮靓榆岭洼

河曲“著红”“着绿”扮靓榆岭洼


河曲“著红”“着绿”扮靓榆岭洼

河曲“著红”“着绿”扮靓榆岭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