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渾蒼勁,莊嚴凝重——初識廣武城門額

廣武,即廣袤的用武之地。“用武”,是為了和平,所謂“止戈為武”實為“廣武”之本義。

因“廣武”而衍生的稱謂有廣武君、廣武故城、廣武古城、廣武鎮、廣武村、廣武站等等。


雄渾蒼勁,莊嚴凝重——初識廣武城門額


作為爵位名,是指李左車被封為廣武君。李左車,西漢柏人(邢臺隆堯)人。趙國名將李牧之孫,秦漢之際謀士。秦末,六國並起,李左車輔佐趙王歇,為趙國立下了赫赫戰功。趙亡以後,韓信曾向他求計,李左車提出:“百戰奇勝”的良策,才使韓信收復燕、齊之地。李左車給後世留下了“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之名言,他還著有《廣武君略》兵書一部。

雄渾蒼勁,莊嚴凝重——初識廣武城門額

作為舊縣名,是指漢雁門郡廣武縣。此廣武縣肇始於秦,秦始皇並天下分三十六郡,始置縣。以《地理》之書謂之漢始。漢《地理志》稱:“雁門郡統十四縣,有中陵、樓煩、善無、陰館、霍人、馬邑、崞、繁峙、平原、平城、汪陶、廣武。”還有今甘肅省永登縣,舊稱廣武縣。

作為村鎮名,有位於在今山西北部朔州市山陰縣廣武村,屬張家莊鄉。有新廣武、舊廣武兩個行政村,分別位於鄉政府所在地張家莊村的西南和正南方。還有位於河南省滎陽市的廣武鎮廣武村。

作為城名,有廣武故城。《代州志》載:“廣武故城在代州西一十五里。前漢置廣武縣,屬太原;後漢、晉、北魏胥屬雁門。隋開皇十八年,改縣為雁門。”《隋志》載:雁門故郡在“後周置肆州,開皇五年改代州,置總管府。大業初,府廢,置雁門,治雁門縣。”《括地誌》載:“廣武故城在雁門縣勾注山南四十五里。”《通典》載:廣武故城“在雁門縣西南。”《明一統志》載:廣武故城“在代州西一十五里。”《圖經》載:廣武故城“在勾注陘口之南,即漢械繫婁敬地,後魏移置上館城。”廣武故城就是位於今雁門關內滹沱河北畔,代縣西南陽明堡鎮東北15裡處。還有魏原平縣廣武城。《魏地形志》載:“原平縣有廣武城,當在雁門之南,隸崞縣。”

而廣武古城,位於山西省朔州市山陰縣西南四十公里雁門關外勾注山下張家莊鄉,雄踞關口,南接長城,敵樓對峙,烽火相望,進可攻,退可守,是中國歷史上漢民族與北方少數民族長期爭奪的重要據點。分為新、舊兩座古城。新、舊古城與山陰內長城段為鄰,一直與戰爭相關。《兩鎮三關制》載:“廣武當朔州、馬邑大川之衝,忻代崞峙諸郡縣之要,凡敵由大同左右衛入,勢當首犯。”這就說明廣武城是明朝大同一線長城防線被突破後保衛中原的第二道防線。

雄渾蒼勁,莊嚴凝重——初識廣武城門額


舊廣武城建於遼金,為磚石結構,城高八米,周長一千六百多米。據《遼史》記載,舊廣武始建於遼、金時期,為雁門關前的防禦據點。遼代後期,特別是經過明清兩代的多次維修加固,出城門,經登城梯道,上城頂,仍可俯視廣武全城。成為迄今國內保存最完整的古遼城堡之一。是國務院公佈的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新廣武城位於舊廣武城東約二公里處,修建於明洪武年間。高十米,周長約二公里。《代州志》載:廣武城位於山西省山陰縣境內,“洪武七年(1374)建,萬曆三年(1575)重建,週三裡有奇。”

新廣武城地勢險要,有利於戰事。它倚山傍險,虎踞要衝,內長城拱衛兩側。明清兩代均在此設重兵駐守,併兼協防雁門關外之北樓口、平型關、水峪口、白草口等18個險要隘口。

如今的新廣武城只剩下南北兩個城門及少量的幾截城牆。北城門高聳,城門頂上現存有已倒下的高3米左右的一塊石碑,石碑上的字跡已漫漶不清,城樓前石匾上“三晉雄關”幾個字還隱約可辨。幾十米長的城門洞依然是村民行走的重要通道。南城門低矮,兩側還保留了一段較為完整的城牆,從城牆高處遺留的水浸痕跡來看,新廣武城毀於大水。明朝末年,明朝大將曹變蛟率其部下在這一帶曾與清兵血戰7天,清兵被迫敗退歸化城(今呼和浩特)。1926年春天,閻錫山的晉軍與馮玉祥的國民軍也曾在此地進行過激戰,晉軍第7旅傷亡慘重,陣地幾乎失守。新廣武曾有二十四座廟宇,被稱作“二十四全廟”,意思是這裡的廟很齊全,但如今已無遺存。

正所謂“新廣武不新,舊廣武不舊”。

三晉雄關石額

雄渾蒼勁,莊嚴凝重——初識廣武城門額

【簡介】

《三晉雄關石額》刻於明代。額背北面南,鑲嵌於新廣武大北關望樓門楣中央。青石質,長方形。額長150釐米、寬78釐米。橫陰刻楷體“三晉雄關”4字,字徑 36 釐米,字跡隱約可見。書法雄渾蒼勁,凝重威嚴。據史書載:新廣武城亦稱廣武營,為雁門關隘城。位於雁門關北5公里。明洪武七年(1374年)所建。萬曆三年(1575年)增修。城池東西連接長城,扼古道,控雁門,石額所題名副其實。

【碑文】

三晉雄關

雄皋石額

雄渾蒼勁,莊嚴凝重——初識廣武城門額

【簡介】

《雄皋石額》刻於明萬曆三十三年(1606年)。鑲嵌於新廣武明長城敵樓上作為門額。青石質,長方形,高60釐米,寬90釐米。右豎刻楷書二行“萬曆丙午中秋之吉 巡撫都禦史李景元”16字,字徑3釐米。中橫刻楷書“雄皋”2字,字徑29釐米。左側豎刻三行“兵備副使李茂春 左參將陳天爵 管糧通判蒲嘉輪”20字,字徑3釐米。字跡清晰,雄渾有力。

【碑文】

雄皋

“雄皋”,意即雄偉的制高點。

壯櫓石額


雄渾蒼勁,莊嚴凝重——初識廣武城門額


【簡介】

《壯櫓石額》刻於明萬曆三十三年(1606年)。現存新廣武明長城敵樓上。青石質,長方形,高60釐米,寬90釐米。嵌於長城敵樓門額上。右豎刻楷書二行“萬曆丙午中秋之吉 巡撫都禦史李景元”16字,字徑3釐米。中橫刻楷書“壯櫓”2字,字徑29釐米。左側豎刻三行“兵備副使李茂春 左參將陳天爵 管糧通判蒲嘉輪”20字,字徑3釐米。字跡清晰,雄渾有力。

【碑文】

壯櫓

“壯櫓”,意思是門戶的內閂。

天山石額

雄渾蒼勁,莊嚴凝重——初識廣武城門額

【簡介】

《天山石額》刻於明萬曆三十三年(1606年)。現存新廣武明長城敵樓上。青石質,長方形,高60釐米,寬90釐米。嵌於長城敵樓門額上。右豎刻楷書二行“萬曆丙午中秋之吉 巡撫都禦史李景元”16字,字徑3釐米。中橫刻楷書“天山”2字,字徑29釐米。左側豎刻三行“兵備副使李茂春 左參將陳天爵 管糧通判蒲嘉輪”20字,字徑3釐米。字跡清晰,雄渾有力。

【碑文】

天山

“天山”,意思是築於最高頂的工事。

控阨石額

雄渾蒼勁,莊嚴凝重——初識廣武城門額

【簡介】

《控阨石額》刻於明萬曆三十三年(1606年)。鑲嵌於新廣武明長城敵樓上作為門額。青石質,長方形,高60釐米,寬90釐米。右豎刻楷書二行“萬曆丙午中秋之吉 巡撫都禦史李景元”16字,字徑3釐米。中橫刻楷書“控阨”2字,字徑29釐米。左側豎刻三行“兵備副使李茂春 左參將陳天爵 管糧通判蒲嘉輪”20字,字徑3釐米。字跡清晰,雄渾有力。

【碑文】

控阨

“控阨”,意思是控守邊陲的要塞。

針扃石額


雄渾蒼勁,莊嚴凝重——初識廣武城門額


【簡介】

《針扃石額》刻於明萬曆三十三年(1606年)。現存新廣武明長城敵樓上。青石質,長方形,高60釐米,寬90釐米。嵌於長城敵樓門額上。右豎刻楷書二行“萬曆丙午中秋之吉 巡撫都禦史李景元”16字,字徑3釐米。中橫刻楷書“針扃”2字,字徑29釐米。左側豎刻三行“兵備副使李茂春 左參將陳天爵 管糧通判蒲嘉輪”20字,字徑3釐米。字跡清晰,雄渾有力。

【碑文】

針扃

“針扃”,意思是門戶的外栓。

(特別感謝山陰縣史志館提供圖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