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詞”亦壯美:國交精彩奏響瓦格納之聲

“无词”亦壮美:国交精彩奏响瓦格纳之声 | 乐评

文 |高建

正如“演什麼像什麼”和“戲路寬”對於任何一位演員來說都是難得的褒獎一樣,能夠在詮釋音樂作品時,於呈現音符之外準確地把握作品的風格傳統和精神內涵、並打磨出一種與作品高度契合的音響,對於任何一支管弦樂團而言自然也是全力追求的目標。4月7日,中國交響樂團在指揮家張藝的率領下,在國家大劇院奏響的“聆賞經典”——《紐倫堡的名歌手》交響音樂會,顯然正是這樣一場令人激動的高品質演出。

音樂會的上半場是由青年小提琴演奏家王之炅擔綱獨奏的科恩戈爾德《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出生於奧地利的科恩戈爾德作為二十世紀上半葉極具影響力的電影音樂作曲家,在年近五旬之際創作的這部協奏佳作,兼具了動人的旋律和嚴謹的結構。王之炅在音階不斷上行的第一主題呈示中,展現了醇美的音色。在其後與樂團呼應更加緊密的第二主題中,也以足夠的音量形成了支撐;浪漫柔情的第二樂章將小提琴纖細明麗的質地發揮到極致,而隨後到來的末樂章,則以躍動靈巧的持續斷奏與前者形成迥異對比。王之炅乾淨的運弓和卓越的音準將吉格舞曲中繁複艱深的技巧難題從容化解,樂團在頗具好萊塢氣質的高潮樂段釋放出絢爛斑斕的色彩。在曲終加速前所做出的幾番迅捷的速度變化,也十分高級地賦予了音樂強烈的戲劇對比,稱得上是一版上佳演繹。

而音樂會的重頭戲,無疑是下半場由荷蘭作曲家亨克·德·弗利格改編自瓦格納歌劇的“無詞版”《紐倫堡的名歌手》。自上世紀中葉以來,將瓦格納卷帙浩繁的“樂劇”進行純器樂改編壓縮的風潮漸起,以指揮大師洛林·馬澤爾改編版“無詞指環”為代表的一系列作品,既讓觀眾得以更為便捷地接近這些鴻篇鉅製,又更凝練地反映出作曲家在管絃樂領域的超凡造詣。2016年,正是張藝執棒下的國交完成了中國樂團的“無詞指環”首秀,而這部“無詞名歌手”也在他的推動下接連與京、滬、穗等地的觀眾見面,此番與國交的再度聯手依舊備受矚目。

在近十分鐘的第一幕“前奏曲”中,瓦格納旗幟性的“動機展開”方式集中呈現,從恢弘雄渾的名歌手動機到深情婉轉的愛情主題,國交各聲部演奏家用高度的默契編織了一張綿延寬厚的音響之網,在張力巨大的音樂行進中自如地切換。在化用歌劇第二幕由男低音扮演的薩克森吟唱“紫丁香的獨白”的樂段,圓號在剋制的音量中依然保持著極佳的音準;而在劇作終幕場景的“學徒之舞”中,樂團的第一提琴聲部與木管聲部以極為恰當妥帖的彈性速度進行著令人愉悅的演奏——這種愉悅也真實地反映在演奏家的表情中,那種“享受演奏”的狀態所達到的境界,恰如瓦格納本人在《論指揮》對巴黎音樂學院樂團演奏貝多芬《第九交響曲》時的描述:“歌唱著這部交響曲。”當抒發著對德意志藝術崇高禮讚的名歌手動機再度噴薄而出,在張藝全情投入又準確到位的指引之下,打擊樂聲部與全體起立的銅管樂聲部掀起了“比強奏更強”的壯碩音浪。而最讓筆者讚歎的是,即使在這一時刻,樂團的音色仍然是圓融溫潤而非尖銳刺耳的,如果閉上眼睛,你完全可以相信這是一支來自德國的樂團所發出的聲音。

當意氣風發的國交以整齊的收束毫無懸念地贏得觀眾不可抑制的歡呼與掌聲之時,我想每一位經歷這樣一次堪稱高峰體驗的人都應該心懷感恩。與此同時,它也雄辯地印證了當一支底蘊深厚、訓練有素的樂團與一位有著堅定理想主義和審美意趣的指揮家攜手時,將會迸發出多麼神奇的力量。

- THE END -

快手、抖音賬號

近期熱門文章

你所不知道的巴黎聖母院和音樂的故事

《音樂週報》@你!快來說出你和《音樂週報》的故事…

音樂教師有哪些隱性負擔?| 爭鳴

足不出戶,跟世界排名前30音樂院校導師直接上課

北京合唱節5月開幕,音樂週報與北京音樂家協會邀全國合唱團晉京展演

訂閱2019年《音樂週報》,戳這裡!

快收藏!改革開放“40載·40歌”完整版來了

潮·湧 | 改革開放40年之“十大古典音樂事件”

民族管絃樂隊座位究竟怎麼排?

唱合唱,你的聲音“炸”嗎?

“无词”亦壮美:国交精彩奏响瓦格纳之声 | 乐评

Q:想訂閱《音樂週報》?

A:請進入“音樂週報”微信公眾號,點擊下拉菜單“訂閱報紙”。

A:發這裡 [email protected]

Q:想合作?

“无词”亦壮美:国交精彩奏响瓦格纳之声 | 乐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