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万物终将消逝,而你不会

或许万物终将消逝,而你不会

艺术不是养家糊口之道,是一种让生命变得更可以承受的非常人道的方式。老天,玩艺术不管玩得好或烂,都能让你的灵魂成长。边洗澡边唱歌,跟着广播跳舞,讲故事,给朋友写首诗——即使是烂诗。尽可能的做好,你就会得到巨大的回报。你已经有所创造了。

by 冯内古特


或许万物终将消逝,而你不会



或许万物终将消逝,而你不会




万物终将消逝,而你不会





麦科特尼15岁时认识了列侬,与列侬放纵不羁不同的是,至少麦科特尼没有列侬那么颓废的“丧”。上世纪六十年代欧洲的萧条时期,《Hey Jude》、《Yesterday》的歌词旋律,并不是出自主唱列侬之手,而是另一主唱麦科特尼一蹴而就的作品。

列侬是披头士的灵魂毋庸置疑,除了爱和自由,披头士在彼时还有反战的意味。记得当年“不列颠逆袭”的他们有张最经典的海报,车水马龙,四位成员长发飘飘正在穿越街道的斑马线,列侬一袭白衫走在最前面,人影交错,如水的人潮即将到来。

当然在同时期的美国大学校园,有会许多标配,诸如人人无论男女都是摇滚长发,不是在游行,就是在去游行的路上,披头士自然是最背景的音乐。更有可能的是,许多人的牛仔裤口袋,会装有《五号屠场》类似的书,有时是《猫的摇篮》,有时是《囚鸟》。


或许万物终将消逝,而你不会



这几本书的作者无一例外是冯内古特,因为经过时代颠簸,人们总是喜欢关注那些契合他们兴趣乃至百利无一害的泡沫,他的名字再也无一例外鲜有人知晓。我也是某次寻找阅读难度的过程中,偶遇了冯内古特的后现代主义。

小说写作情节的某段轮,不敢就此班门弄斧。一时期,国内似乎流行写作课,皆是功成名就的名家面授机宜,所谓追随者甚众。难以否认的是,小说家的小说写作是教授不出来的,它需要武学一样的异廪,后天的可能性只是唯手熟尔,除了小说家拮据,你按图索骥心领神会写出来的东西,与应用文写作大同小异。

如果说音乐是这世界上最美丽的语言,而且无界别,那么优秀的小说则是世界上最复杂的语言组合,其中滋味因人而异,呈现万般幻象。其实大叔并不是甲壳虫的粉丝,从来也不会是什么人或事的粉,当年那四个利物浦人轻易地征服了美国,以后我只不过凑巧在里面消耗了青春的荷尔蒙和寂寞彷徨而已。


或许万物终将消逝,而你不会



传说中湿婆的苦修之所,披头士的那次瑞诗凯诗之旅的冥想修炼,染上了东方哲学的神秘色彩。早逝的列侬不知把音乐带向何方倒说不定,七旬多的麦科特尼还在小自己十七岁的第三任妻子那里寻找激情,只有乔治·哈里森的骨灰已经完全融化在恒河波光粼粼的闪烁中。

乔治·哈里森算是后披头士时期的灵魂人物,《the inner light》做为乔治第一首单曲,列侬与麦科特尼保持着剪短的和声,这是乔治迷幻系列的开始,又有东方老庄玄妙,万物终将消逝。

阖上双眼,到底是否能让浮躁褪去?想起初听甲壳虫的青葱,谁知未来并没有多少变化。有时候需要承认,音乐曦光与在阅读中暂时的迷醉类似,就算是慰藉,也难以抵抗物质奢靡的荡涤。


或许万物终将消逝,而你不会



后来不再读博尔赫斯,他的文字游戏令人疲惫。冯内古特说过幽默是保护自己的方法,他根据自己亲身经历写出了小说《五号屠场》,而近乎残酷的是,1945年的同盟国胜局已定,英国仍然对德国德累斯顿进行轰炸,数十万人丧生,冯内古特侥幸从地狱中幸存。

悲观主义者冯内古特的怪诞深刻,有时充满了关怀。年轻时还是去听列侬,不要去冯内古特那里,幽默下的失败是他主旋律,如此成功标签自我的当下,现实世界可能比你逃不脱的精神世界,更加先入为主。

沦为战俘,侥幸在德国德累斯顿战俘营地下肉类冷藏室,冯内古特才躲过了那场正义战争的灾难。《咒语》内心独白皆是源于此,人生的这场骗局,小说碎片般地聚拢,活在物质世界,躲无可躲。

或许用甲壳虫的旋律,似懂非懂的翻着冯内古特,一天又幽默不减地结束了。


或许万物终将消逝,而你不会



【 绘画:奥迪隆·雷东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