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北伐時,若孫權沒有偷襲關羽,蜀漢是否可以實現隆中對?

公元219年,關羽利用劉備的氣勢在成都獨立自主。他讓米芳坐在鎮江陵,傅世仁坐在鎮江陵。之後,關羽覺得後面沒問題。於是,他帶領大多數坐在鎮江陵的荊州士兵圍攻襄樊和襄樊。當時,樊城的衛兵曹仁無力抵抗關羽的軍隊,只好向曹操求助。曹操得知消息後,就派七路軍去救樊城,同時又讓曹仁留下來,不肯放棄。然而,關羽看到這種情況,就下令軍隊建造軍艦,將漢江淹沒在禁七路軍之中,導致禁投降。龐德被殺是因為他不願意投降。這一段時間,關羽的氣勢震驚了中國,曹操幾乎為躲避關羽的氣勢而遷都。

關羽北伐時,若孫權沒有偷襲關羽,蜀漢是否可以實現隆中對?

不幸的是,孫權不想看到蜀漢的成長。他單方面撕毀了蜀漢和曹操的契約。此後,孫權派魯孟白依過河,突襲荊州南軍。當時,關羽非常生氣,因為太守密房在南軍關羽北伐時得罪了關羽。他說戰後她將受到重罰。糜芳很害怕。此時,傅世倫已向東吳投降,此時,糜芳已向東吳投降。因此,荊州大部分地區屬於孫權。關羽被徐煌打敗,徐煌得知襄樊的後方被打敗後,前來營救襄樊。關羽只好放棄圍攻襄樊的計劃,退兵了。但此時,後方已失,關羽已無路可走。關羽打敗麥城後,最後一次選擇突破包圍圈,但在突圍途中被東吳抓獲,最後被殺。

關羽北伐時,若孫權沒有偷襲關羽,蜀漢是否可以實現隆中對?

事實上,在呂蒙白衣渡江,成功逼降糜芳和傅士仁導致荊州盡失時,諸葛亮的《隆中對》就基本上已經沒辦法實現了。畢竟在諸葛亮的《隆中對》中,他要求蜀漢要橫跨荊州與益州兩地,等到天下有變時,派出一位上將軍從荊州出發,攻打曹魏腹地,而劉備則率軍從益州出發,如此一來,大事可成,而此時荊州盡失,諸葛亮的《隆中對》自然就沒有了意義。那假如當初孫權沒有與曹操勾結,從而沒有出兵偷襲關羽後方,蜀漢是否有機會實現隆中對呢?

關羽北伐時,若孫權沒有偷襲關羽,蜀漢是否可以實現隆中對?

事實上,如果在關羽北伐時,孫權沒有出兵偷襲關羽,諸葛亮的隆中對是很有可能實現。畢竟如果沒有孫權在背後偷襲,關羽即便被前來救援的徐晃擊敗,他依舊可以通過水軍,並依託漢水與曹軍對峙,來去自如。雖然由於糧草不濟,再加上待在前線的時間過長,關羽有可能會在攻打襄樊無果的情況下,選擇在當年冬天暫時退兵。但此時北方依舊處於困境之中,在公元220年初,曹操就已經病逝,而百姓繁重的徭役也還在繼續,當時北方還爆發了嚴重的疫病,軍中出現騷動,此時襄樊兩城沒有糧草,可見當時北方困局的嚴重,若非襄樊的後勤無法保證,曹丕是不可能讓曹仁在當時放棄襄樊。

關羽北伐時,若孫權沒有偷襲關羽,蜀漢是否可以實現隆中對?

而蜀漢北伐的時機就是天下有變,等到公元220年春,曹操去世,徭役繁重,疫病持續,曹魏在荊州待不下去了,而蜀漢自五月開始就在休整,在過了七八個月後,糧草迎來了豐收,此時蜀漢糧草充足,荊州和江陵能夠養得起三萬俘虜,這一次北伐,上庸與江陵將兩路出兵攻打曹魏,如此一來,諸葛亮的隆中對就基本實現了。

關羽北伐時,若孫權沒有偷襲關羽,蜀漢是否可以實現隆中對?

筆者認為,雖然諸葛亮的隆中對在孫權不背後偷襲的情況下極有可能實現,但在歷史上,孫權背叛同盟,攻擊關羽,直到諸葛亮死後,他的隆中對還沒有完全實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