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对李白念念不忘,李白对杜甫为何有点冷漠?

陈修修


李杜相见时,杜甫还是诗坛后辈,还没有多少可以能震撼李白的作品。杜甫的很多作品是到安史之乱才出来。特别是到成都后爆发的,但是当时兵荒马乱的,社会对诗歌的关注已经非盛唐时代可比。以致于杜甫的作品无法广泛流传,除了元稹给予很高评价外至死都没有能在诗坛得到应有的地位。所以也很难得到李白的关注。他的诗稿要到宋朝才被重新发掘,到了明朝“诗圣”的光环才罩在杜甫的头顶。

杜甫是中国诗坛的技术大师。其做律诗的功力李白也望其项背。其作品的美感少有人能及。

如果没有时间的差距,我相信李杜2人一定会惺惺相惜。

啊唐朝,那是诗的国度,

啊唐朝,那是中国文学的顶峰,

再也无发超越。

宋朝也是高峰但是不是顶峰。因为宋词,宋诗中也少有针对时弊的作品。比如“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些话在宋的作品里就很少。唐zf对文化的宽松和尊崇,造就了群星璀璨的文化局面。

如果没有唐诗、宋词中国文学只会被埋没在世界文字的海洋中,黯淡无光。

如果喜欢本人的观点请“点赞”+“关注”。正反馈会促进我努力为大家扯我的蛋。


高空风


【点击右上角“关注”,学习更多诗词知识】

梁子豪(权龙) 写于家乡

读《全唐诗》,论杜甫对李白念念不忘,李白对杜甫为何有点冷漠?

杜甫与李白的故事在古典文化诗的国度里,从来木有间断过,是一段美谈。一提唐诗就想到的是他们的千古名篇,李白与杜甫的悲情与豪放,从浩渺如海的唐诗中寻找李白和杜甫故事,体验不一样的典雅之美、豪迈之美和柔情之美。咱们一起来看看。

要说李白与杜甫一部书都写不完的盛世大唐的故事,“于丹曾笑着说:“一晚上讲李白稍有仓促,给学生讲李白,我能讲一个月。咱们今天只谈谈李白为什么对杜甫的冷漠?以及杜甫为什么对李白念念不忘?谈这两个问题之前,咱们先来听听专家是怎么样形容的李白的?那么咱们一起来听听华中师范大学戴建业教授是怎么说:“李白是唐朝文人中最自我感觉良好的,他好到什么程度?他认为自己身上有仙气,所以他不屑和俗人打交道,所有人他都看不上眼,他只视贺知章为知己,因为贺知章称呼他为“摘仙人”。他一辈子只正经工作了一年半,其余的60年都在游手好闲。”

李白对杜甫为何有点冷漠?是由于李白的豪放的性格与自己很“仙”的想法是分不开的,在任何人的眼里凡人与仙人怎么能一起看待,大家一视同仁,是不?那么李白的“仙”这句话讲的最贴切“自称臣是酒中仙”,“谪仙”。司马承祯赞赏:“有仙风道骨,可与神游八极之表”,苏轼的《李白仙诗》与《行书李白仙诗卷》;龚自珍《最录李白集》中的“儒仙侠,不可以合,合之以为气,又自太白始”……唐朝诗人李白的“诗与远方”,在这一刻你是不是多了一层了了解了。李白的诗大家从小都不陌生,那李白的“远方”就是“升仙”成为仙人。一种观点,李白不是一个名字,而是一种态度和精神,这个就是对“远方”最好的解释,“仙”的天马行空,对谁都是一样,此刻的杜甫也不例外,古人交通不方便,通讯不发达,所以才会造成今天的部分人们感觉网红李白对杜甫感情的冷漠,其实李白对杜甫还是很想念的。

“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在大唐撞了一下腰,结果是出来了“仙”与“圣”,留下千古友谊佳话。文学评论家李敬泽说“现实主义的杜甫是站在泥土里,而浪漫主义的李白是飞在天上的……”

杜甫与李白同生与盛世大唐,那为什么两个人的性情完全不同?这个的知道李白与杜甫在大唐的时间是怎么样的?李白生于(701年--762年),杜甫生于(712年-770年)“诗仙”李白与“诗圣”杜甫二人自公元744年(唐玄宗天宝三年)在洛阳相识并结下深厚友谊,公元744年这一年李白43岁,直至公元762年李白去世,公元744年杜甫32岁,李杜彼此十分了解和尊重。744年,李白遭馋,被玄宗赐金放还,甫于洛阳与之初识。有诗赠之。

唐诗:《赠李白》(二年客東都)

《赠李白》

(唐·杜甫)

二年客东都,所历厌机巧。

野人对膻腥,蔬食常不饱。

岂无青精饭,使我颜色好。

苦乏大(一作买)药资,山林迹如扫。

李侯金闺彦(一作深),脱身事幽讨。

亦(一作未)有梁宋游,方期拾瑶草。

744年,与李白结伴游梁宋,后结识高适、陈兼、韩十四。他们交往密切,曾同游齐鲁;745年夏,北海郡太守李邕来至济南郡,李白与高适、杜甫同在济南谒邕。,745年,杜甫来东鲁,二人同游于任城一带。745年秋,与杜甫复会于鲁郡,二人同游甚密。此后虽难相见,但仍相互关心、思念。

唐诗:

《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

(唐·李白)

醉别复几日,登临遍池台。

何时石门路,重有金樽开。

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

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

一千多年前,请大家看看这首诗“根据裴斐编制的《李白年谱简编》,此诗当作于唐玄宗天宝四载(745年)秋,时李白四十五岁。天宝四载秋,杜甫李白分手,杜甫西去长安。李白在鲁郡东石门送别杜甫后,南游江东之前,曾一度旅居沙丘城。因怀念杜甫,写下此诗寄赠。

《沙丘城下寄杜甫》

唐:李白

我来竟何事,高卧沙丘城。

城边有古树,日夕连秋声。

鲁酒不可醉,齐歌空复情。

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

一千多年前,此首《戏赠杜甫》大约作于公元746年(天宝五年)秋天李白与杜甫在兖州最后一次相遇时。“《戏赠杜甫》唐诗·李白,饭颗山头逢杜甫,顶戴笠子日卓午。 借问别来太

瘦生,总为从前作诗苦。”李白和杜甫用文字记录了当时的情感,过了一千年之所以还会打动我

们,就是因为他们用文字发自内心的真实情感,一颗诗心感觉到人生友情(这里可以称之为诗情

)、美好的境界(这里可以称之为诗意),诗心,诗情,诗意三者合一,才有了诗情画意的千古

传诵,也才使得咱们看到了真性情的。

一眼千年,一起看看杜甫梦里都是李白

《梦李白二首·其二》

唐诗·杜甫

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

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

告归常局促,苦道来不易。

江湖多风波,舟楫恐失坠。

出门搔白首,若负平生志。

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

孰云网恢恢,将老身反累。

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

杜甫对李白那是真性情梦里都是李白,好朋友至诚至真。杜甫诗言“李白一斗诗百篇”,从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出才华上的肯定与佩服;在古代杜甫是真性情对李白是真的崇拜,用现代流行网络用语就是“膜拜”,是粉丝对偶像的一种膜拜与追求,可以说是念念不忘,也可以说是对李白才情的佩服。如戴建业老师所言“杜甫是李白的超级粉丝,他去拜见李白,李白就忽悠他一起去访名山、寻仙人、找仙草、炼仙丹……”。杜甫当时也是一位狂人,你看看这句诗“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也是牛人一位。

杜甫对李白念念不忘,很怀念那段同在一起的时光。

《春日忆李白》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春日忆李白》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作品。此诗抒发了作者对李白的赞誉和怀念之情。全

诗感情真挚,文笔直率,怀念之情倾杯而出,诗人在抒发怀念之情的同时,高度评价了李白诗歌

的重要地位和突出风格,因而这篇怀友之作。

《不见》是杜甫怀念李白的最后一首诗,咱们一起来读一读。

《不见》

唐朝:杜甫

不见李生久,佯狂真可哀。

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

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

匡山读书处,头白好归来。

这首诗大约作于唐肃宗上元二年(761年)。题下自注:“近无李白消息。”可能是李白因永王事流放夜郎被赦,又得到郑虔在台州的消息后,引起对李白的思念而写的。次年即唐代宗宝应元年(762年)李白就去世,所以诗也应是杜甫怀念李白的最后之作。

杜甫写给李白的诗共有15首之多,这些这些诗是杜甫生活的真实写照,真的想念李白了。如《春

日忆李白》、《冬日有怀李白》、《天末怀李白》、《梦李白二首》、《送孔巢父谢病归游江东

,兼呈李白》《寄李十二白二十韵》、《苏端薛复筵简薛华醉歌》、《不见》、《昔游》、《遣

怀》、《赠李白》、《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八仙歌》等等。

我们可以子美杜甫写给李白的诗里看到至诚至真的想念,那是除了梦里想,还有一年四季春夏秋冬都想,我也是醉了,给子美一个大大的“服”字。

李杜创造了灿烂中华文明“盛唐气象”,文人墨客心中长江黄河皆可成诗,西岭东岳皆可成诗。

伟大现实主义诗人杜甫一句“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更是让后人笑言“杜甫完全就是李白的‘粉丝’,但“圣”心就是至真,李白想你了。关于李白与杜甫的故事欢迎在评论留言一起学习,谢谢!

梁子豪(权龙)原创诗文写于家乡 2019.04.21


亲爱的诗先生


李白杜甫,一个诗仙,一个诗圣。可以说是大唐文坛上的璀璨之星,李白年长杜甫十多岁,当然杜甫要尊重李白,杜甫总说:李叔,我想你了。可是李叔重来不鸟杜甫!说白了,李白是杜甫的偶像,比如杜甫为怀念与李白见过一面写了《春日忆李白》,《冬日怀李白》,《做梦怀李白》。还有很多,都是一厢情愿。

而李白对杜甫回应是很少的,流传下来的只有《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沙丘城下寄杜甫》。工作太忙,哪有工夫理你。

最重要的原因是二人的地位相差悬殊,李白上怼唐玄宗,下踩高力士的时候,杜甫只是个小官。所以,杜甫总是巴结李白,而李白很少搭理杜甫。


炎垚中南


一个追求事业,一个追求偶像。

追求不同。


淡蓝色荣誉02


这题我来回答您

李白(701年-762年),杜甫(712年-770年),李白比杜甫大11岁。

这个年龄差距在今天人看来其实并不算大,但是在杜甫“人生七十”的年代里,这个差距,甚至可能是隔了一代人了。

天宝三年(公元744年)的夏天, 李白到了东都洛阳. 在这里, 他遇到正在蹭蹬不遇的杜甫. 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两位诗人见面了. 这时候其实两个人的身份是超级不对等的,此时的李白已经经历过了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也体验过了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此时的李白就好比现在的一线大咖,无论是生活阅历还是人生经验,诗歌数量质量都超过了杜甫,这一年,李白39岁,杜甫28。二十八岁的杜甫正在为碌碌无为而感到惆怅,所以在他人看来,这就好比一线的天王遇到了个二线三线的演员,所以李白对杜甫并不感冒,但是杜甫对李白却爱的要死。

在洛阳,杜甫遇到了他的偶像,一线大咖李白。两人各有大志,理想相同。畅游甚欢,评文论诗,纵谈天下大势,都为国家的隐患而担忧。二位诗人携手登临高台,“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酣饮豪歌,慷慨怀古,在猎猎秋风中揭开了中国文学史上最为激动人心的一幕。文坛二杰吹台相会之际,都曾写下传世诗篇。杜甫的《遣怀》沉郁苍凉,李白的《梁园吟》则气势磅礴、波澜壮阔。正是这首《梁园吟》,让宗氏才叹为折服、如醉如痴,引出了一段流传千年的佳话。不管杜甫以前对李白是什么感觉,总之经过这次的相遇,杜甫变成了李白的超级粉。

李白和杜甫从秋天一直玩到冬天(聊天说地看星星看月亮有木有)。分手后,第二年春天又在山东见面。不多久,又一次告别,又一次重逢,那已经是秋天了。当冬天即将来临的时候,李白和杜甫这两位大诗人永久地别离了。

终此一生,两位文坛璀璨巨星再也没有相聚。

分别后,李白继续爱着他的孟夫子,高适,甚至是史书上完全没记载的汪伦李白都十分喜爱,对于杜甫,这位文坛大咖始终于还是忘了那个和他从秋玩到冬的小伙伴。

可杜甫到死却还深爱他的爱豆



头像辟杠精克喷子


李白和小杜两人一起玩的时间很短,所以从这方面看,当时已经成名的李白看不上小杜那是很正常的。

李白是求官不得,小杜是有官不想做,一个有才有名的富商子弟,一个是官后代,你觉得李白会意愿跟小杜玩?

至于小杜一直记得李白,那是自然,偶像哪里那么容易就忘记?


伪装135707859


第一从社会地位来说,李白要高于杜甫,就相当于一个有才华的普通人,与现在人尽皆知的马云大哥,普通人会对大哥有种发自内心的钦佩与尊重,想与之结交的想法占比较重,而对于大哥呢,普通人对于他或许只是一个比较赏识的后生,偶尔会想起,哦,有这么一个人。

第二从才华方面来说,李白成名早于杜甫,杜甫呢对李白承以仰慕之情,就比如现在的追星族,认识明星,仰慕明星乌秧秧的一大堆,而与明星有交集的却少之又少。追星族对于明星而言,他们会统称为粉丝,至于粉丝叫什么,做什么工作,他们也没兴趣去了解。

这就是为何杜甫对李白念念不忘,而李白对杜甫有点冷漠,充其量杜甫也就是李白比较赏识的一个粉丝


歪脖玩游戏


李白是杜甫的偶像,杜甫在洛阳遇到李白时,追随李白寻仙问药,结果游历了大半个中原也没有下文,杜甫看着这样下去不是办法,花了大半年的时间,结果自己还人不人鬼不鬼的像个要饭的一样到处跑,就和李白告辞要回洛阳去。就这么个情况,自己脑补画面吧!


爱笑毕生


此类问题,古今中外,原因只有一个,概莫如此,即,粉丝无不爱偶像,偶像无不轻粉丝!


伊人可欣


我个人觉得,因为最初李白,杜甫两位伟大的诗人相遇。李白对于当时的文学成就已经达到了很高的境界,而杜甫却才是初出茅庐的境界,需要一个人生导师,二两人相遇,李白给杜甫提供阶段性的指导,从而使杜甫在往后的生涯与诗歌文赋得到了阶段性的提高,所以李白是杜甫关键时期的人生导师,杜甫对李白念念不忘,而李白与杜甫人生经历不同与性格命运有所不同,导致了出现了隔阂,在面对是是非非、朝代命运、人情世故的变迁中,李白对杜甫渐渐的失望,从而李白对杜甫的冷漠。

以上全属个人意见,希望采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