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政府一年给溥仪的400万两银元,有多少购买力呢?

侃砍历史


1912年,宣统皇帝溥仪下达退位诏书,将政权拱手让给袁世凯。但清朝灭亡后,袁世凯并没有把溥仪赶出紫禁城,而且还保留了溥仪的皇帝待遇(仅限紫禁城后半段)。

作为溥仪的退位条件,北洋政府还在《清室优待条件》中承诺每年会支付清朝皇室生活费用400万银元。同时,还派了专门的卫戍部队来保护溥仪的安全。


当时北洋政府给溥仪每年400万银元的生活费用,平摊下来一天的生活费/1万多银元。对于当时的普通家庭来说,400万银元可能一辈子都用不完。不过,溥仪自幼当皇帝花钱大手大脚惯了,而且他又不会理财,所以经济方面总是捉襟见肘,竟然还要不断变卖宫里的古董和珠宝。

因为每年虽然有400万银元的生活补贴,但除了溥仪自己的开销以外,还要匀给那些太监、侍从、宫女,而且还要照顾前清的皇室遗老。所以这笔钱看似很多,但其实根本不够用,更别说用来招兵买马了。
(解放后,溥仪家也买了黑白电视剧)


不过,民国初年的一块大洋购买力倒是很高的,当时3块大洋就可以买一头耕牛,而且鲁迅在北京教书的时候买了一套四合院才花了800块大洋。

考虑到通货膨胀和房地产泡沫的缘故,民国初期的一块大洋应该相当于现在的人民币600块~800块。因此,400万银元就相当于现在的24亿到32亿左右。对于当时的普通百姓来说,这简直就是一笔天文数字。


历史的荒野


首先说一下,清政府灭亡后,北洋政府最初和清政府的协定为每年给予逊清小朝廷400万两白银。等袁世凯领导的北洋政府铸造新币之后,将400万两白银改为400万银元。因此实际上北洋政府负责给予溥仪的费用分为两种情况。



四百万两白银购买力

1912年溥仪退位时,民国政府对于边疆的满、蒙、疆、藏地区统治力薄弱,所以为了顺利过渡,袁世凯重申了孙中山的“五族共和”口号。同时也为了安定以溥仪为首的满清皇室,签订了《清室优待条件》。


条约中规定,保留溥仪的帝号和内务府的财产,而且还需要每年给予400万两白银的费用。



绝对值计算

清朝时期1两白银为37.3克,现在的白银价格在3.5元每克左右。以此为计算标准,通过计算得出,清朝时期一两白银的绝对价值为现在的130.55元,而400万两白银就是【5.222】亿人民币。

相对值计算

清朝光绪年间,根据军机处的记载,直隶地区的谷子为每石一两四钱六分。而清朝时期一石的重量120斤左右,我们以120斤计算,清朝时期1两银子便可以买到82斤左右的粮食。现在的谷子价格在2元到4元之间,我们折中一下,以3元计算,也就是说清朝1两银子约等于246元。400万两白银为【9.84】亿人民币。




四百万银元购买力

民国初年,由于清政府的灭亡,时局出现了一定的混乱,所以当时的市面上流通着十几种货币。但在1914年时,民国政府颁布了《国币条例》,确定以“银元”为中华民国的货币,而“银元”就是我们俗称的“袁大头”。从此之后,北洋政府便将给予溥仪的400万两白银,换成了400万银元。


当然换成银元之后,对于北洋政府的负担更轻了。因为一块银元总重七钱二分,含有银89%,铜11%。也就是说一块银元仅仅含有六钱四分白银,约合23克左右。如果仅以白银而言,北洋政府瞬间少给了溥仪三分之一的财物。



民国初年,米价相对恒定,约为每石[120斤]6银元,也就是说1银元可以买到20斤大米。如今大米价格在3到5元之间,以4元计算的话,一块银元的购买力约合80元人民币,400万银元相当于【3.2】亿人民币

当然还有人以普通人工资计算。据记载民国初年的工人的月工资为3元到11元不等。我们以7元计算,一个普通工人的年收入为84块银元。400万银元也就是一个普通人4.7万年的工资。2017年我国人均收入为59000元。通过换算得出,400万银元等于【27.73】亿人民币。



再说溥仪的钱够不够招兵买马

实际上从以上数据就可以看出来,民国给溥仪的钱根本就不够招兵买马。当时士兵的月饷为5块银元,如果拉起一支5万人的军队,仅仅每年军队的工资就需要支付300万银元。

当时汉阳造步枪每支36块银元,5万人又需要180万银元。每一万颗子弹810块银元,每个士兵配备20颗子弹,又需要8.1万银元。这样算来早已经超支了,根本就不可能购买其他武器装备。

以此可以看出,溥仪每年领取的400万银元根本就不可能会拉起一支队伍。



当然后来由于民国财政紧张,而且溥仪经常违反《清室优待条例》的规定,引起了很多人的不满。400万银元也经常拖欠甚至不给,到了最后,溥仪甚至被冯玉祥赶出了紫禁城。


我是越关


溥仪退位后,南京临时政府规定的对满清皇室的优待条件里确实有一条是每年向其拨款400万元,但是且不说北洋政府从来没向皇室全款支付过这笔钱,就算是支付了,这些钱也不够紫禁城里满清遗老遗少的生活支出。

原因是,虽然清帝退位了,但在紫禁城里已然还存在着一个管理皇室生活的机构—内务府,内务府的官员负责皇室成员起居生活的一切费用支出,而他们本身是非常腐败的,这也就导致了溥仪不管有多少钱最终都会被这帮人所贪污,所以何谈用这些钱招兵买马?更何况,1924年北京政变后,冯玉祥修改了优待条件,其中将原先拨给清室的400万改为50万,说是每年继续给溥仪50万,但冯玉祥将他赶出紫禁城,这笔钱冯玉祥能给吗?后来溥仪不得已而逃到天津日租界,寻求日本人的庇护,由此可以看出北洋政府根本不会给溥仪钱了,事实上溥仪自退位后也经常变卖宫内的文物珍藏来支撑自己的生活。

当然了“溥仪没有钱”也只是相对于曾经的皇室生活,而在当时他还是非常富有的,因为优待条件规定紫禁城里的一切都属于他个人财产。但是从小在深宫中长大的溥仪如果没有外力的支持是根本不会想到要去复辟的,没这个心也没这个胆。

那么抛开溥仪有没有钱不谈,我们再来看看当时银元的购买力,以此来想象一下,400万银元是个什么概念。

1元袁大头重量是7钱2分,其中含银6钱4分,占到了整个银元的89%,由于成分含量都有严格要求,所以袁大头成为当时的主要流通货币。因为民国不同时期银元购买力也不同,所以这里也只能分析一个大概。

民国时期,一石大米在6~10块银元左右,一石是160斤,平均下来1元银元可买16~26斤米,如今的米价平均一斤3元,这么算来的话是不是就可以说一元银元就相当于今天的48~78元?答案显然不是这样的。

我们不能忽略银元所在的那个特殊时代,那个时代大米还是比较贵的食物,普通人很难常常吃到,所以如果论购买力的话,一元银元可比现在的100块要强的多,而价值也绝对比今天的100块要值钱。

1918年,曾有外国学者调查过北京郊区人们的生活水平,最终得出维持一个五口之家一年的最低生活水平需要100块银元,平均下来每月还不到1块银元,如果以这个数据作为一个参考值的话,一元银元在那时候的购买力确实很强。


我们可以再来看一些数据,鲁迅先生在北大当教授时月薪是300块,他曾经花了800块在北京买了套四合院,而当时普通工人的工资平均在6块左右,毛主席在北大当图书管理员时月薪是5块。

所以400万银元的购买力有多强,大家心里应该有个大体认识了吧,能在北京买5000个四合院,但是4亿人民币能在今天的北京城买这么多四合院吗?


咸鱼闲聊


《关于大清皇帝辞位之后优待条件》第二款规定“大清皇帝辞位之后,岁用四百万两,俟改铸新币后,改为四百万元。此款由中华民国拨用。”那么这400万两银子(400万银元)是什么概念?有多少购买力呢?

买米的话相当于多少钱?

据历史记载,400万两银子,超过了1908年黑龙江和贵州省一年的总收入,两地收入才311万两银子。哇,民国对溥仪真不赖啊,让一一年吃掉两个省多的收入啊!北洋时期(1912年至1919年)的一块银元等于10角等于100分等于1000厘。这1000厘折算成文,各地不同,但都大于1000文。最高的是湖南长沙、云南为1500文,最低的是广东广州1011文。1917年的米价每石为三元六角,每石约125斤,也就是一斤米约三分钱。现在大米一般都价格都在3元以上,也就是那时的3分钱大概能合今天5元还要多。要知道那时可是16进制,直到1959年我们才能改成一斤十两。折算成米话一分相当于今天的1.6元,1元相当于今天的160块,400万元也就是6.4亿人民币了。

如果折算成房价那就逆天了。

大家都知道鲁迅买房的故事。鲁迅1917年月薪300块,年薪就是3600块。而鲁迅的房子是在北京的三个四合院套在一起的大夶𡘙的别墅,才3675块,也就是一套四合院大概1200元。根据数据显示2014年北京最大的四合院成交价为11.8亿。如果溥仪都买成房子,那么简直是不可想象。更何况在故宫溥仪还有数不尽的珍宝呢?

我们再来看看在北洋时期拉起一支军队需要多少钱?

当军阀大帅一件惬意的事情,但要拉起一支军队,就溥仪那点钱,一点都惬意不起来。有道是“大炮一响,黄金万两”。北洋时期的士兵月薪一般5元,人家鲁迅都300元,什么叫有文化真可怕,这就是!一万个兵光吃,就需要5万元。还需要配备装备,为了更好地发展,军阀大多不支持国货,纷纷买欧美日本的。张作霖买白俄的二手枪都需要十三块钱,1万支枪就需要13万元。子弹十颗一块,十万颗也就一万块。此外,还要买装甲车,这就贵了,一辆车基本要把溥仪一年的生活费都给花光了。再说,一辆装甲车怎么能够?

溥仪其实很差钱

400万元看着很多,其实溥仪养活的人可不少,宫女、太监、亲卫一大堆,而且溥仪大手大脚,也爱摆谱。一年400万块,每每还捉襟见肘,有时竟然还变卖故宫的珍宝度日。退一万步说即使,溥仪有足够的钱拉起一支队伍,他也拉不了。因为北洋早在退位待遇里都派民国军队保护溥仪。溥仪在故宫,形同软禁。更何况溥仪那时还只是一个青少年。400万块,看着相当于两个省,其实那两个省最穷的省,如果按最富的江苏省来看,溥仪一年的开支也就是一个县的收入。


福垊


按照南京临时政府和清政府签订的清帝退位条件,溥仪退位的条件之一,就是给予逊位的清朝皇室每年400万元“生活费”。那么,这400万元到底有多少购买力呢?400万两银元又意味着什么,清廷是否可以用它来招兵买马?

清帝退位

我们首先来了解一下一元银元的购买力。清末民初是中国十分混乱的年代,从清朝末年开始,各省督抚就开始在各省铸造银元,到民国时期,在各地割据的军阀们,私铸银元更已到了明目张胆的地步。

因此,在民国期间,中国的银元其实有许多种类,其含银量也天差地别。自然,一个银元的购买力也大有不同。不过,我们以北洋军阀时期所铸的袁大头为例,袁大头也是民国时期流通最广、也最为坚挺的货币。

袁大头

袁大头含银量为89%,铜则为11%。袁大头也是民国时期诸多势力,无论是土匪、军阀、洋人还是军队,最为认可的硬通货,其“硬通”程度,仅次于大名鼎鼎的小黄鱼——金条。

在我们最熟知的民国作家鲁迅的文章中,我们得到这样一个信息,鲁迅在教育部社会教育司担任科长的时候,月薪曾为280元,后来还涨到300元。1917年,鲁迅的弟弟周作人到北大国史编纂处担任编辑,他一个月的工资为120元,成为北大教授之后,工资翻了一倍,变成240元。

鲁迅

那么,这个工资到底高不高呢?1919年,鲁迅和他的弟弟合资买了北京八道湾的一所三进的四合院儿,一共花了4000多大洋,其中购房的价格为3500元。而这个位于北平三进三出的大宅院,所花费的不过是周氏兄弟不到一年的薪水。而北京四合院在今天的价格,貌似只能用“亿”来计量。

在这之后1923年,由于兄弟失和,鲁迅又在北京买下了第2套房产——一套小院子。这座占地近400平,有三间北房,三间南房和东西两个小厢房的小院儿,花费了1000元(其中包括200元的装修费,实际房费只有800元)。

四合院

鲁迅买房子居然如此容易,如此毫不费力,是不是因为军阀混战期间房价很低呢?当然不是。中国人历来十分重视房子,并将其视为安身立命的根本。因此,中国的房价很少低迷,而在寸土寸金的北洋政府首都北京,其房价更是令普通人望尘莫及。

因此,对比民国其他文人的工资,例如蔡元培的400元月薪,而跟他生活在同一时期的民国普通工人,几元到几十元的月薪,就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不是因为民国的工资普遍高,也不是因为民国时期的房价低,而是民国的文人收入高到夸张的地步。

根据民国北方最大的工业城市天津的物价,1913年时,小站稻米一石的价格为8.65元,1917年则涨到了11.15元。同时期的玉米价格分别为4.74元和5.13元。民国一石,大约为今天的120市斤。

银元

我们取中间值,按照民国北洋时期一石小站稻米的价格为10银元计算,今天天津小站大米按照3.5元人民币一斤,一石的价格为420元人民币。也就是说,北洋军阀时期,一元银元约为今天的42元人民币。

当然,民国时期由于战乱、粮食单产量低、政府统治力薄弱等诸多原因,稻米的物价应该远高于现在。因此,一银元的购买力实际要高于42元。那么,我们翻一番,将一元银元视为今天的100元人民币,所以,北洋政府给予清廷优待的400万元,相当于一年给他4个亿。

清室优待条件

对于已经逊位的小朝廷而言,四个亿自然相当不少,也足够他们继续维持奢靡的生活。但是,如果小朝廷真的脑洞大开,按耐不住复辟的野心,想供养一支军队,是否够呢?当然要差得远。

俗话说得好,大炮一响,黄金万两,且不说发生战斗,仅维持一支军队所费就十分高,这也是民国时期,诸多军阀无所不用其极搜刮财富的重要原因。因为,即使按照每名士兵给予3~5个大洋的军饷来算,养一个师也就是1万人,一个月最低就需要30万大洋。这其中,还不包括军官军饷、饭钱、服装费、装备费、弹药损耗等等。

民国军队

因此,即使给清廷一支1万人的部队,他也养不起:这400万元全部花出去,也不过维持这个师的正常军饷而已,根本没有余力行军打仗。更何况,清廷在大部分时间,也根本得不到足额的400万元。

根据史料记载,1914年之后,对于清廷优待的400万元,北洋政府欠款就成为常态,且每况愈下。因此,供养军队对于已经逊位的清廷而言,他们既没有能力和条件,也没有人才,更缺乏足够的金钱。所谓供养军队,不过是妄想而已。


鸢飞九天2018


据《1918-1980年北京社会状况调查》记载,在北京,一块银元可以买16斤大米,四五斤猪肉,120个鸡蛋,6尺棉布。

按照现在的物价来算,一般买个鸡蛋1元,一银元相当于现在的120元。

400万两银元,相当于现在的4.8亿。(银元)

这笔送来的钱,对溥仪这样的末代皇帝来说,不光自己可以过着体面的生活,也可以做点其他,对自己更加有益的事情。

在北京政变之前,溥仪,以及一种清朝旧臣、遗老,用着国民政府给的400万银元,继续在紫禁城过着舒适、有威严的生活。

溥仪虽然退位,但他的皇帝地位,在许多人心目中依然没有太大变化。

袁世凯虽然在北京建立了民国,但对这位退位的皇帝,依然是尊敬有加。逢年过节,袁世凯总是前来拜年;隆裕太后去世,袁世凯宣布全国降半旗,以示哀悼;溥仪娶了皇后婉容,外国使节、国民政府纷纷祝贺,北京城也因为溥仪的婚礼,而各位光彩。(溥仪在紫禁城)

由此,可见这位虽然退位的末代皇帝,在民国时期的影响力。而此时的溥仪,作为年幼无知的孩子,更是快乐享受着这一切。

但冯玉祥将他赶出了紫禁城,溥仪悲惨的一生,就开始了。

离开了紫禁城,溥仪刚开始,居住在载沣的府中,随后因为害怕国民政府的迫害,逃入了日本使馆,随后又到了天津。

作为曾经高高在上的皇帝,如今却颠沛流离,遭受民国政府的侵扰,这让溥仪,逐渐怀念曾经的帝王生活。

于是,溥仪开始合理利用国民政府给的资金,寻求各种复辟的力量。

在天津租界,溥仪皇帝的特殊身份,让各国使节,对溥仪也是格外关注、尊敬。许多不对华人开发的区域,也对溥仪开放。受到如此礼遇的溥仪,对于列强,顿时好感顿生。

首先,溥仪花费了不少银元,开始洋人的生活,穿西装,参加各种聚会,积极与满清遗老,以及军阀张作霖、段祺瑞等人,列强联系。

起初,段祺瑞等人深受袁世凯的影响,准备将溥仪迎回紫禁城,延续后逊清小朝廷,但随后时局逐渐变化,段祺瑞下台,张作霖心怀鬼胎,最终无一成事。

但溥仪没有灰心,自己还有满清遗老的支持,400万银元的财力支持,接着寻找外援。

在内部力量全部耗完之后,溥仪开始求救于日本。(溥仪满洲复辟)

日本在北京、天津、东北的势力强大,对溥仪来说,是最为有效的外援。为了尽快复辟,溥仪不顾众人反对,投入了日本帝国主义的怀抱,远赴东北,成为了伪满洲国的名义领袖。

至此,溥仪已经完全走向了历史的对立面,成为了日本的帮凶。

在满洲的皇宫中,溥仪虽然一直在严密的监视中,但体面的生活,依然让他迷恋,难以完全逃离这里。

这个时候,400万银元,对他而言,已经没有什么了。

不过,自从北洋政府垮台了,溥仪的400万银元,也就没了,溥仪也没啥生存技能,不投靠日本人,也没有活路了,到时候,可能当时的新闻就会出现:末代皇帝溥仪,带着皇后、嫔妃,在大街上乞讨,这又要成了民国时期的劲爆娱乐新闻了。(铁帽子王拉车,被溥仪痛骂,丢了皇室的脸面)

所以说,作为末代皇帝,溥仪为了生存,在加上他贪图富贵、安逸的生活,投靠日本人、复辟满洲,对他而言,或许是最好的选择。


岁七夸父


1912年2月10日,民国政府南京参议院通过清室退位《优待条例》,其中第二款规定:民国每年拨四百万元供皇帝支出。隆裕太后授权袁世凯签署该条例,清帝正式逊位。北洋政府时期的硬通货是银圆,也就是俗称的袁大头,百姓称为大洋。北洋政府财政拮据,全国也只是名义上统一,因此北洋政府给皇室的费用经常是拖欠。1924年冯玉祥攻入北京城,将皇室成员全部迁出皇宫,将皇帝变成平民,每年给五十万元生活费用。到了蒋介石的国民政府时期,给皇室的费用一分不给了,因为“皇帝”被日本人挟持到东北建立了伪满洲国!


北洋政府时期,以库平纯银六钱四分八厘为价格之单位,定名为圆,一圆银币,总重七钱二分,其中银89%,铜11%,从1914年至1951年,总发行量超过 7.5 亿枚。北洋政府时期,在北京,大头兵七块半银元每月,街上巡警8块银元,小学校长80银元左右,小学教师30-60左右,北京普通四合院价格400元左右。按今天的购买力来算,一块银元相当于100元人民币;北洋政府给清皇室的每年费用约合今天的四亿元人民币。后来银元不断地被仿造,加上通货膨胀,银元购买力下降到今天的八十元左右一块。


这四百万银元并非给皇帝一人用,还包括了皇帝的父母,妻妾,子女,奴仆,禁军等等;当时皇室人员总数一万有余!北洋政府忙于内战,因此常年拖欠皇室费用,加上社会上的进步人士多数抨击皇室是寄生虫,因此皇室的费用有减无增。清朝皇室不得不将一些名贵字画古董拿出来换钱用。冯玉祥攻取北京后,他直接将皇室解散,把皇帝从法律意义上变成平民,费用由四百万削减至五十万。末代皇帝被赶出紫禁城后,跟妻妾们一起寓居在天津。后来文秀皇后不满寡妇般的生活,通过法律途径与溥仪离婚,婉容则成功上位当了皇后。



大秦铁鹰剑士


从清朝建立开始银子就是主要的货币,但是大清帝国对于用银的方式,也可以分不同的阶段。

第1个阶段,清朝中前期,所用的银子大多是铸成银锭用多少两多少钱来计算;第二阶段大概是19世纪开始,随着中西方交流的不断深入,外国人用银子铸成的银元,逐渐在中国流行开来,成为一种通用的货币;到了最后一个阶段,也就是清朝末年最后的几十年中,清秦王朝开始流行自己铸造的银元。

我们现在见到银元,都说是叫做银元,大洋,洋钱,花边钱。但是在清代末年,人们习惯把从外国流入到中国的银质铸币称作洋钱,清王朝自己铸造的银币才称作银元。

辛亥革命爆发,大清王朝的皇帝被迫宣布退下帝位,但是,他的退位是有条件的,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和清政府议和代表讨价还价之后,制定了清帝退位优待条件,其中有一条就生病,国民政府需要每年给清王室400万银元以供日常开支。直到1924年,冯玉祥等人发动了北京政变,将清王室逐出故宫,这一优待条件才废止。

袁世凯成为中华民国大总统之后,在1914年2月份,颁布了《国币条例》,决定开始重新铸造银元,条例规定,新的银币每一元要重七钱二分,其中,银的含量要达到90%,剩下的10%是铜,后来银的含量被改为89%。银币的一面,著有袁世凯的头像,另一面是壹元的字样,以及装饰纹样,这也就是后来大家所熟知的袁大头。

在清末民初,也就是19世纪20年代的时候,按米价来算,一块银元大概可以买得上30斤大米。我还专门去某宝上搜了一下,质量比较好的某一款大米,5千克也就是10斤装,大概是42块8毛。这样也算,30斤大米,大概是128块4毛。取个整数,大概是130块钱了。

这样一算,确实能得到一个准确的数字,但是这样的算法是不准确的。银元的购买力牵扯到很多东西,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来说,现在物质丰盈,不愁吃,不愁喝,甚至还有许多国内需求充分满足之后出口。但是在清末民初那个动乱的时代里,稍有战乱,民不聊生,物资匮乏。那时候30斤米的概念和现在30斤米的概念,可以说,有很大差别。

具体的购买力换算,还是交给经济学家去做吧。一切直接当时物价与现在物价挂钩的直接换算,都是耍流氓。


于史他说


从400万两白银变成40万大洋了。张勋复辟之后连40万大洋也不给了,减少很多了。需要说明的是宣统已退位,但只是退位而已,在紫禁城依然过着皇帝的生话,照样有三宫六院丫头太监照看着,据说加上锦衣卫队等人员共有上万人呢。这40万大洋供给上万人一年的花销其实不算多。再后来冯玉祥则刚脆把他们一股脑儿统统赶出皇宫,东逃西散,作了鸟兽散了,宣统到了天津做起寓公,九一八之后被日军用棺材偷运至东北做起伪满洲国的皇帝十三年也,而后被苏军俘获,回国进战犯管理所一直到北京图书馆的馆理人员了,此是后话。


黑虎97


题主,白银是论两的,银元是面值壹元的大银币,没有400万两银元这个说法,民国时期流通发行量最大也是被各地仿造最多的莫过于印着袁世凯头像的银元,俗称“袁大头”,面值壹元,每个银元标准重量7钱2分,按当时的重量标准,50钱为1两。一个银元的购买力非常强,就说当时的北京,一个3口之家,顿顿能喝点儿酒天天能吃上肉,这样的小康水平一个月的生活费大约需要8个银元。酒店饭馆儿里10人一桌的家常菜酒席一般2个银元足够了,当时权贵大富豪才吃得起的鲍鱼海鲜宴也不过40个银元。米店里的1斤米不过几分钱,猪肉是3角钱左右。大致是这样,民国时期通货膨胀再剧烈,银元的购买力也是逐渐的慢速的下降,纸币能成废纸,银元还是民众青睐信任的硬通货。400万银元绝对是巨额的财富,只是没见过这么大的财富,具体有多大实在无法想象。不过民国政府许诺给清逊帝溥仪每年不管是400万两白银还是400万银元,基本上没怎么兑现过,溥仪的经济来源主要靠私人田产“皇庄”的收租子,更多的是变卖皇宫里的珍宝文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