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岁男孩跳桥丧生!他的家长到底做错了些什么?(父母必读)

17岁男孩跳桥丧生!他的家长到底做错了些什么?(父母必读)


4月17日晚,又一桩悲剧发生——17岁男孩在卢浦大桥跳下,当着母亲的面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近年,青少年自杀案例频出,已经到了不容忽视的地步。作业没写完怕被批评,不服严厉管教,与父母发生争执,和同学有了口角……一桩桩在我们看来完全可以解决的“小事”,却让那么多孩子选择了自杀这一最极端的方法。


北京大学青少年卫生研究所做过一项全国性调查,对象是141580个10岁至24岁的学生。结果显示:中学生,5个人中就有1个人曾考虑过自杀,占样本总数的20.4%,而有过自杀计划的占6.5%。其中,学习压力大、父母期望值高,是自杀的首要原因。


自杀、抑郁、叛逆……悲剧每天都在发生,还有一些隐而未现。我们应该思考的是:孩子们到底怎么了?背后的诱因是什么?我们作为父母,能够为孩子的心理健康做些什么?


17岁男孩跳桥丧生!他的家长到底做错了些什么?(父母必读)


北大徐凯文老师在第九届新东方家庭教育高峰论坛上发言:北大一年级的新生,包括本科生和研究生,其中有30.4%的学生厌恶学习,或者认为学习没有意义。还有40.4%的学生认为人生没有意义,其中最极端的就是放弃自己。考上北大可是我们基础教育下的“成功”啊!


徐老师还分享,上世纪八九十年代,100个中国人当中只有1个人患有精神障碍,而这个数据到2005年的时候已经达到了17.5%。焦虑症的发病率,上世纪八十年代大概1%到2%,现在是13%。20年前,抑郁症发病率是0.05%,现在是6%,增加了120倍。


美国情况更严重,9到17岁的青少年中,21%有可以诊断的心理健康问题或上瘾症状。大约10.7%的美国青少年有抑郁症,5.9%有严重焦虑症状, 而自杀在2016年升为青少年的第二大死亡原因。


17岁男孩跳桥丧生!他的家长到底做错了些什么?(父母必读)


2016年,我来北京开“应用心理学大会”时,北师大心理学部长发言:“在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我们用钱解决不了的问题越来越多!” 影响孩子心理健康的因素有两方面,基因和环境。基因占到40-50%,而另外的50%-60%,来自于环境。今天,我们讨论的重点就是这50-60%可以调整的因素。


孩子心理健康的起跑线,是和睦的家庭关系


孩子的第一个基本需要是“归属感”。和睦的家庭是孩子力量的源泉。


心理健康很重要的一个部分,是能够“处理生活中的压力”,这也是我们常说的情商的重要组成部分。


每一对能和睦相处的夫妻,不但拥有感情基础,还会站在别人的角度想问题,宽容、耐心、会沟通,还会管理情绪。我们都有生气的时候,生气不分好坏,但是怎样表达出来,就有好坏之分。


17岁男孩跳桥丧生!他的家长到底做错了些什么?(父母必读)


生活在和睦家庭里的孩子,每天都在上着最生动的“心理健康”课,他们知道怎么样去处理压力,怎么样去解决冲突,这些都是孩子在家庭生活中观察和学习来的。


生活在父母关系不和的家庭:重复暴露在充满矛盾、要求总不一致的环境中,会增加孩子的不安全感,削弱对情绪和行为的控制能力,更容易产生恐惧、抑郁、愤怒的感觉。父母之间长期冲突,无论是否离异,与孩子的焦虑和问题行为都成正相关,和健康成负相关。孩子暴露在冲突中的时间越长,负面情绪越多,相应的行为反应比如攻击性行为,也越多;成年后的亲密关系更为脆弱,更可能离异。


如果说人生真的有什么起跑线,孩子的起跑线真的就是父母的关系。


你剥夺孩子的自主感和成就感,就是在剥夺“心理健康”的根基


除了归属感,成就感和自主感也是孩子最基本的心理需要,因为这些直接影响到孩子未来能发挥多大潜能。


17岁男孩跳桥丧生!他的家长到底做错了些什么?(父母必读)


如果一个孩子,在各个方面都找不到让自己感受到成就感和自主感的活动,他的“心理健康”就没有一点根基。孩子有自己天生能力和个性特点,需要父母的接纳和尊重,才能建立成就感和自主感。否则他们的心理健康就有很大的隐患。


你每天都在给孩子的心理健康喂“垃圾食品”吗?


17岁男孩跳桥丧生!他的家长到底做错了些什么?(父母必读)


大量的心理学证明,不管是师生还是亲子互动,只有把鼓励和指正的比例保持在 4:1 或5:1 的时候,孩子接受起来才更有效。


孩子弹钢琴总有好的地方,你要是指出来说,孩子你看这么难的曲子,你都坚持练了一个多星期了,我特别佩服你的这种毅力。孩子就更有意愿和动力,继续坚持下去。


有一个爸爸说他不会弹钢琴,可是家里俩孩子特别喜欢弹钢琴,为什么呢?因为他们一弹钢琴这个爸爸就靠在旁边,用既羡慕又崇拜的眼光看着孩子,然后说你们弹得真好,孩子就可喜欢弹钢琴了。


所以我们要给孩子尽可能多的积极记忆。我们每天对孩子说的话、管教的方式,传递的眼神等等,都会成为孩子的记忆,成为孩子心理健康的食粮。


如何让孩子学会面对挑战,获得成功?


孩子未来是否能够成功,是否能够充分发挥潜能,都与面对困难时的韧性和恒心有关。


但是面对困难和挑战的时候,是什么在影响孩子是选择坚持还是放弃,是选择争取还是退缩?


17岁男孩跳桥丧生!他的家长到底做错了些什么?(父母必读)


积极心理学的创始人之一马丁·塞利格曼博士的研究表明,三个因素决定孩子面对困难和挑战时,是悲观还是乐观:


01 孩子在成长中常听到和看到的父母对日常生活事件的因果分析


换句话说,如果孩子成功的时候,父母总是归结为孩子个人的努力或特长,如“你交流能力真好,我都被你说服了”等,孩子就慢慢会形成乐观的解释方式。


02 孩子失败时,父母批评的方式


如果孩子失败的时候,父母总是归结为孩子个人的错误,并给他贴标签,如“你就是记性差!”、“女孩子数学都不好”等,孩子就慢慢会形成悲观的解释方式。


工作中接触过很多家长,看到孩子一点失误,马上夸张到将来会有多么糟糕的结果。比如孩子只是错了一道数学题,马上就说:“你要是建房子,错一个小数点能行吗?是要出人命的啊!”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很重要,但这反应也太夸张了!孩子以后还敢再犯错误吗?


03 早期生活中,有负面事件反复发生


如亲近的家庭成员在自己幼年时离世、父母离婚,或长时间发泄负面情绪等。如果没有适当引导,孩子会觉得不论自己如何努力,坏的结果总会出现,个人努力不会有用,所以感到无助,将来在遇到困难时则更容易选择放弃。


“为未来成长而学习”还是“为过去错误而惩罚”?两种教育有天壤之别


孩子在各方面表现都好的时候,通常一好百好。但孩子们犯错以后,已经是极度的悲伤、恐惧、失望、有挫折感了,我们的反应孩子会特别印象深刻,管教的效果也会截然不同。


17岁男孩跳桥丧生!他的家长到底做错了些什么?(父母必读)


曾有报道几位男生在网络上攻击某位老师,被校方发现后,每位学生的家长都被叫到学校谈话,要接受停学的处罚。当时这几个男生被一起叫到办公室来开会的时候,你就看到,其中有的家长脸上都快挂不住了。你可以想象回到家里他们会怎么发作。


可是有一位爸爸,非常心平气和。这位爸爸说谁年轻的时候没犯过错。我跟孩子谈过这件事了,他其实根本没上过这个老师的课,就是因为别的同学都在说这件事情,他跟着瞎起哄,结果他说的话更难听,也得到了更严重的惩罚。


但是孩子对这件事记忆非常深刻,他学会了要三思后行,不要人云亦云。


所以孩子失败的时候,父母的态度决定了孩子从这件事情上学习了什么东西。


如果我们发火了,孩子就会想怎么反抗我们,跟我们争辩,我们就转移目标了,就把焦点变成跟孩子的冲突上,就错过了在错误中学习的机会。


“为将来的成长而学习”还是“为过去的错误而惩罚”,不同的管教理念,对孩子面对错误或失败时的心态有天壤之别的影响。


最后,我们再回到世界卫生组织对心理健康的定义:处理生活中的压力,发挥潜能,有效工作,为社区作贡献。它们落实到生活中是什么样子呢?就是相互支持爱护的夫妻关系,相互尊重的亲子关系。这两样有了,孩子就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心理健康的基础。


17岁男孩跳桥丧生!他的家长到底做错了些什么?(父母必读)


爱因斯坦曾说过:教育,是学校里教过的知识都忘掉后,自己还保留的东西。


回头想想,我们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甚至研究生期间学习的具体知识还能记住多少呢?


我们最终记住的,是对我们工作和生活影响最大的自我概念、减压方式、抗挫能力等心理健康的因素。


祝愿我们的孩子,都可以充分发挥潜能,处理生活中的压力,在成长过程中养成那些无法用分数衡量的品格和行为习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