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的詩流暢自然沒有過多的修飾,有一種平常詩人沒有的自然美!

​​清代王文治評價蘇軾書法時說到:“坡翁奇氣本超倫,揮灑縱橫欲絕塵。直到晚年師北海,更於平淡見天真。”趙秉文甚至評價蘇軾“人中龍鳳書中仙”。蘇軾的《黃州寒食詩帖》,是跟隨蘇軾自己內心的一種走向而發生變化的,沒有多餘的一部分,整幅作品流暢自然,並沒有過多的修飾。

蘇軾的詩流暢自然沒有過多的修飾,有一種平常詩人沒有的自然美!

蘇軾在做這幅作品時,被貶黃州,在寒食節當天,興起所書,這個時期的蘇軾並沒有完全向命運屈服,更多的是一種不甘,書法作品在一開始時表現出了一種淡泊之意,似乎已經將世事看破,生動的體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但是隨著內容的推進,蘇軾個人的情感也發生了變化,書法也隨之轉變為一種豪放。後來被貶儋州,蘇軾的書法作品就很少了,但是所作的作品也是完全走向了平淡,有了一種隨意自然之美,表現出自然的美學思想。

蘇軾的詩流暢自然沒有過多的修飾,有一種平常詩人沒有的自然美!

也正如上文所提到的,蘇軾心境的變化,也是蘇軾血與淚的一種經驗教訓,蘇軾作品的隨意自然的出現,也是蘇軾遭受過人生中的大起大落,最終獲得的一種心理傾向,是在絢爛之後,乃出現的生動自然。蘇軾還有一幅書貼名為《邂逅帖》,這是蘇軾晚年的書法的作品,作品整體自然錯落,筆法雖然沉靜,但是卻有靈動自然之美。“在蘇軾那根筆桿的下,經常會存在著一種激情,這種感情使得蘇軾不管身處何種環境,他的書法都是自然卻不失神韻的。”徐渭評價蘇軾書法作品中的簡潔之時說到說:“蘇長工書,專以老樸勝,不以其人之瀟灑,何耶?”、“論書者雲,多似其人。蘇文忠人逸也,而書則莊······蓋顏之書,即莊未嘗不逸也。”

蘇軾的詩流暢自然沒有過多的修飾,有一種平常詩人沒有的自然美!

​平淡,在現代人們往往將其與單調、乏味聯繫在一起,平淡的現代意義為:“又可成為質樸,他的特徵就是選擇直接的字詞進行描寫,沒有任何的修飾成分,這樣才顯得意義深刻,而又生動形象。”平淡並不是庸俗,平庸,而是用樸素的語言將內心複雜的情感描寫出來,平淡而有情誼在其中。蘇軾尚意思想中,本就是要表現個人的情感,抒發個人的思想感情,表現在藝術作品中,則是“平淡至味”的思想。

蘇軾的詩流暢自然沒有過多的修飾,有一種平常詩人沒有的自然美!

蘇軾提倡蕭散簡遠的繪畫風格,而且更是在這種蕭散簡遠的筆墨之外力求一種平淡自然之美。蘇軾力求用自然平淡的筆畫語言表達出自己的情感,將個人的感情融入到作品之中。他評價文與可的竹時說:“所謂形似,但命意布致灑落,疏枝秀葉初不在多,下筆縱橫更無凝滯,竹之佳思筆簡而意已足矣。”雖然是寥寥的幾筆畫,枝葉不繁茂,但是在觀者看來,這些竹子是很完整的,因為其中的意充分表現出來了,這種意的傳達是在這些畫竹的筆墨之外展現的。蘇軾在評價趙昌的作品時說到,“邊鸞善寫生,趙昌畫傳神。何如此兩幅,疏淡含均勻。誰言一點紅,解寄無邊春。”

蘇軾的詩流暢自然沒有過多的修飾,有一種平常詩人沒有的自然美!

蘇軾認為趙昌的畫作也是很傳神的,作者所用的筆畫比較少,但是卻充分表現出了作者想要表達的神態意境,雖然看似平淡無奇,但是於筆墨之外充分展示了作者想要表達的思想感情。蘇軾在《書黃子思詩集後》中說到,“予嘗論書,以為鍾、王之跡,蕭散簡遠,妙在筆墨之外······李杜之後,詩人繼作,雖間有遠韻,而才不逮意。”蘇軾這裡所說的是鍾繇、王羲之的作品,都是看似很普通,很平淡的,他們作品更重要的是表現出了筆墨之外的東西,就是作者想要表現的意,對於他們來說,作者想要做什麼作品,其實是不重要的,重要的還是要表現出作者筆墨之外的平淡,在這種平淡之中,同樣能夠表現出作者的感情,也能夠傳達出作者的神韻。

蘇軾的詩流暢自然沒有過多的修飾,有一種平常詩人沒有的自然美!

孔子曾經也說過:“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老子也說“大音希聲,大象無形。”這都是對於作品中的自然之態的論及。魏晉南北朝時期的何晏說:“天地以自然運,聖人以自然用。自然者,道也。”北宋歐陽修則說:“忘形得意知者寡,不若見詩如見畫。”黃庭堅則是堅持“凡書畫當觀韻”的理論方向,董逌說:“故於畫妙入三昧,至無蹊轍可求,亦不知下筆處。”蘇軾的作品也是完全走向了平淡,有了一種隨意自然之美,表現出自然的美學思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