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军国主义最后的疯狂—富士狂想

日本军国主义最后的疯狂—富士狂想话说1984年10月,东京羽田机场扩建之时。工程人员突然在地底下发现了一个体积巨大的发动机残骸。他们立刻就从三菱重工请来了工程师,帮忙“考古”鉴定一下,这究竟是什么宝贝。最终结果显示:这是二战日本试制过的绝密发动机之一,代号为“发-50-10”。由此牵出了“富岳”轰炸机和“奇袭美利坚”的故事。 主角(破烂的“五星级”发动机)——发-50(ハ50) 理智的疯子 时光退回1942年初,由于“偷袭珍珠港”、“横扫东南亚”接连得手,日本举国上下都飘了起来。

但总有些人的脑回路是不一样的,他们对美国的实力有比较清晰的认识。这一点上,一手策划“珍珠港事件”的山本五十六算一个,而日本航空工业巨头——中岛知久平也算一个。 中岛知久平在日本有“飞机大王”之称,但也是侵略战争的帮凶 与山本相似,中岛知久平也有着“国外”背景,其曾留学美国和法国。是日本第三个获得“飞行员资格证书”、第二名试飞员,并在群马县开办了日本第一所民营飞机企业——“中岛飞行机研究所”。

此外,中岛也曾是日本海军一员(大尉),退役前是横须贺海军飞机厂的厂长。 我们常见的“斯巴鲁汽车”其实也是中岛的产业,之后我们会介绍 其开发的“一式战斗机”和Ki-49“百式重轰”都曾在侵略战争中逞凶一时。自日本对美开战后,中岛认识到按照美国的工业实力,美国飞机很快就能在日本本土投下炸弹。而且不出两年,美国的战略轰炸机群也一定会以遮天蔽日之势,对日本展开战略轰炸。 Ki-49百式吞龙轰炸机,称为“重轰”实际上也就中型的水平 “富岳”的诞生背景 为此,这个理智的疯子认为日本必须先手对美国本土进行持续空袭,摧毁其工业实力,将美国彻底打趴下。

日本军国主义最后的疯狂—富士狂想这个想法现在看来简直疯狂可笑,但更可笑的是,在当时的日本人看来,美军根本就不堪一击,“中岛”简直就是在杞人忧天。顺风局平推就好,还搞什么“奇袭”?日本军方也是一样,他们固守着战斗机第一主义,根本没理睬中岛。
日本军国主义最后的疯狂—富士狂想既然不受军方待见,中岛只能自己将研究进行下去。成立了“必胜防空研究会”,让自己麾下的小山悌技师长带领研究。彼时杜立特的B-25已经空袭东京,中岛的研究团队快马加鞭,在1943 年初敲定了基本性能要求。 就在中岛还在设想时,杜立特已经带着炸弹来回访了 回想起昔日对马海战及Z字旗,中岛顺势将图纸上的飞机命名为Z计划,妄图凭借这种飞机,打一个像“对马海战”一样的团灭战!随后,他就招呼了一众飞机设计精英,去“中岛俱乐部”做客,听他高谈阔论侃大山。顺道又给他们关了“禁闭”——要他们在完成飞机基础设计之前不能离开。

对马豪赌加速了日本的崛起,也为日后埋下了隐患 最终,“俱乐部禁闭事件”之后,一架硕大的轰炸机从黑暗中浮现出来。其长45 米、翼展 65 米,高8.8米,在日本飞机设计史中,体型绝对名列前茅。升限 12480 米。载弹 20 吨的情况下航程大于16000 公里,10000米的高度下时速可达 680 公里(此处存在争议,也有说是780公里)。

“常言“酒香也怕巷子深”,加上Z计划本就不受人待见。所以,计划刚具雏形,中岛就开始了“叫卖”之旅,亲自整理出了名为《必胜战策》的大论文,向皇室和军方高层“兜售”。为了增添真实性,中岛还在材料中阐述了“奇袭美利坚”之法。 中岛纪念图书馆中留存的部分资料 奇袭美利坚计划 首先,Z计划的轰炸机分为多个变种。即搭载20吨炸弹的轰炸型、装备96门20毫米机炮或者400挺7.7毫米机枪的扫射型、搭载20枚鱼雷的雷击型,以及搭载200人或50吨货物的运输型。 雷击型轰炸机的设想图 防御作战:先由装备20毫米机炮的扫射型击溃敌方机群,再由装备7.7毫米机枪的扫射型,扫荡海面上的防空火力,最后由雷击型出动击沉敌方舰队。

日本军国主义最后的疯狂—富士狂想

进攻美国本土:则由扫射型和轰炸型充当先锋,先行对美国本土进行攻击,然后飞往德国控制下的法国着陆,补充弹药后在返回的过程中再次轰炸。 痴人说梦的幻想 都说“痴人说梦”,这个词用来形容日军,真是再合适不过。实际上,且不论日本的资源和工业实力根本支撑不起如此巨大的产量。

光是在现实情况和技术细节上讲,这种异想天开的想法也难实现。 B-29也不过生产了3970架,中岛的设想(10000架)则根本不切实际 首当其冲的就是日本陆海军的争斗,当时日本海军要求升限15000米的轻武装型。而陆军则坚持要升限10000米的重武装型。在围绕技术性能叠叠不休,相互扯皮了许久之后。终以“升限15000米、载弹5吨、航程10000公里”的轻武装型为定案。

日本军国主义最后的疯狂—富士狂想1944 年 1 月,轰炸机正式定名为“富岳”,海军编号为 G10N1,并在中岛的太田工厂开始正式研发。以日本的象征“富士山”来命名,足可见其在当时受到的重视。 日本陆海军之间的勾心斗角 可能是由于陆军觉着计划太过偏向海军的缘故,所以在制造“富岳”的同时,他们还偷偷的以“军需省”的名义,向川西公司下达了类似的合同。将“内斗消耗”的戏码演的是淋漓尽致,愉快的为计划拆了个台。


同样是6发的川西TB计划(TB:渡洋爆撃機 Toyou Bakugekiki) 其次是技术上,在飞机的心脏——发动机的选型上。当时中岛设想使用两台“发-44”串联而成的“发-54”发动机,以提供单台5000匹马力。关于如何为这台巨大的发动机进行冷却,中岛曾表示So easy...加个冷却系统不就好了。

然而等到实际制造时才发现牛皮吹大了,他们无论如何也解决不了发动机的冷却问题。无奈只得采用6台“发-44”暂替,以便将来由我们之前提过的“发-50”替代。 风冷不达标,液冷技术不足,发-54最终无果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为了支撑“富岳”上百吨的起飞重量,“富岳”单个轮胎就重达一吨。在“斤斤计较”的航空设计领域,这自然是不能忍的,因为这将严重制约“富岳”的航程。于是,“富岳”在起飞过程中就多了一步神奇的操作——抛轮子。而这一神奇的场景,日本人居然在自己拍摄的电影中,自己给完整的还原了一遍......

日本军国主义最后的疯狂—富士狂想

就算这些问题都被意外解决,甚至抛轮子都含笑成立,但时间不等人。1944年6月,马里亚纳海空大战中,日军让美帝像“火鸡”一样给突突了,“绝对国防圈”瞬间灰飞烟没。日本更需要战斗机来进行国土防空,而不再是这架恍若梦境的飞来峰。一个月后,“富岳”的研制团队解散,这架从未出现的飞机,连同中岛的“奇袭美利坚”计划最终一起归入梦中。

马里亚纳海战之后,日军已是垂死挣扎之势,根本无暇他顾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中岛知久平曾被划入“战犯”之列,反到是在其“心腹大患”美帝的包庇下而脱罪,至于中岛飞机公司则更名为“富士”。

1953年7月,该公司与其他四家公司合并成立了富士重工,转而生产汽车。再后来又更名为“斯巴鲁”,也就是我们今天所熟知的斯巴鲁汽车。

日本军国主义最后的疯狂—富士狂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