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日本人的一句口誤,結果害死了60多萬日本人,差點讓日本亡國

翻譯學,是一門造詣很深的學問,在世界政治、經濟、文化交流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注重語言轉換的準確性,要求儘可能準確的傳達出原語言的信息。這其中,軍事翻譯尤為重要,它的誤差也許會影響到一個國家的前途和命運。

這個日本人的一句口誤,結果害死了60多萬日本人,差點讓日本亡國

話說,日本就曾因翻譯上的失誤,竟然,遭到了美國兩顆原子彈的襲擊。

後世有過統計,流傳最廣的一組數據則是:這兩顆原子彈爆炸後,廣島死了十四萬人;長崎死了七萬人,一共二十一萬人。但是,這只是爆炸後最接近真實情況的數據,據後來的解密文檔分析,由於,原子彈爆炸後的輻射是長久性的,所以,至今因原子彈死亡人數超過了六十萬。

在一九四五年九月的時候,歷經六年給全世界人民造成沉重災難的二戰終於落下了帷幕,同盟國最終取得了勝利。就在大戰接近尾聲的時候,美、英、中三國於一九四五年七月,在德國的波茨坦召開會議,並聯合發表了《波茨坦公告》,要求:日本儘快投降,不得提出任何條件。

這個日本人的一句口誤,結果害死了60多萬日本人,差點讓日本亡國

之後,對關於是否接受這個公告,日本政府舉行了高層討論會。由於,內部意見的分歧,會議無果而終。當時,蘇聯沒有參與公告的簽訂,日本就讓蘇聯在中間說和,想和同盟國進行和平談判,隨後,日本就等候著蘇聯的態度和同盟國下達的最後通牒。

當時,討論會結束後,緊接著,日本首相鈴木貫太郎還舉行了一場記者發佈會。在會上,他闡明瞭當時對《波茨坦公告》的態度,事後,日本政府的通訊社把鈴木的發言翻譯成英文版本,翻譯內容的意思是:

“這次公告和上次開羅會議的宣言基本一致,對日本來說,沒有一點意義,完全可以忽視,日本已經是毫無退路,所以,要為了勝利目標繼續堅持戰鬥。”

這個日本人的一句口誤,結果害死了60多萬日本人,差點讓日本亡國

從翻譯文章的內容來理解,日本首相鈴木貫太郎的意思是:“不接受《波茨坦公告》,堅持血戰到底,不戰之最後一刻決不投降。”

基於鈴木貫太郎的這種態度,美國隨後向日本的廣島和長崎空投下了兩顆原子彈。爆炸的威力觸目驚心,令人恐怖,整個城市瞬間被夷為平地,數萬人即刻化為灰燼,悲聲一片,慘不忍睹,悽慘的場面用人間地獄來形容都不足為過。

美國總統後來談及此事,表明:日本的首相鈴木貫太郎要是表示了接受《波茨坦公告》,美國也不至於向日本投放兩顆原子彈。而據後來鈴木貫太郎自己的陳述:當時,日本並沒有明確表示不接受《波茨坦公告》,只是短時不予理睬,處於等待事態的發展之中。

這個日本人的一句口誤,結果害死了60多萬日本人,差點讓日本亡國

對於美國投放原子彈的原因眾說紛紜,有的認為:是鈴木貫太郎語言表達含糊不清;有的認為:鈴木貫太郎當時的態度就是不接受《波茨坦公告》,只是後來,受到了美國原子彈的攻擊才自圓其說;還有的認為:是翻譯出現了錯誤,才讓日本遭受到了原子彈轟炸的嚴重後果。

所以,為了還原歷史真相,有人找到了當時鈴木貫太郎回覆《波茨坦公告》的原版日文。原文和日本通訊社翻譯出來的英文內容大相徑庭,鈴木貫太郎的意思是:“不回覆”《波茨坦公告》,而通訊社卻將“不回覆”翻譯成“完全忽視”。

之後,美國官方通訊社更是把鈴木貫太郎的意思直接翻譯成“不接受”《波茨坦公告》,最終,美方領導人看到的版本正是美通訊社翻譯出來的內容,所以,日本就因這翻譯者筆下的失誤,遭受了美國原子彈的襲擊,最終,被迫選擇無條件的向同盟國投降。

這個日本人的一句口誤,結果害死了60多萬日本人,差點讓日本亡國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日本人都把矛頭指向鈴木貫太郎首相。

日本人都抱怨鈴木貫太郎對《波茨坦公告》“暫時不理睬”的態度表達的不清不楚,甚至,用到了日文裡模稜兩可的詞彙。而且,這個日文詞彙可以理解為“不回覆”,也可以理解為“不接受”,就算是翻譯成英文,也沒有對照確切的英文詞彙。

所以,作為國家的最高領導人,每一個正式的發言都與國家的前途和命運息息相關,力求語言表達意思要高度清晰和準確,任何意思含糊不清的話都是不可取的。

並且,作為翻譯,也更應該引起足夠的重視,要注重語言轉換的科學技巧性,對原語言要字斟句酌,仔細推敲,瞭解它的深刻內涵。翻譯成其它版本後,表達意思要和原語言意思保持高度一致,特別是一些有關國家民族的重大文件,翻譯上容不得半點失誤,意思表達要更加完美準確,否則,也許就會遭受不可估量的嚴重後果。

這個日本人的一句口誤,結果害死了60多萬日本人,差點讓日本亡國

其實,作為日本的最高領導人,鈴木貫太郎一貫在說話上愛故弄玄虛,含糊其辭。

日本通信社的翻譯員也是在沒有徹底理解鈴木原話意思的情況下,把鈴木貫太郎對《波茨坦公告》的態度曲解為“完全忽視”而翻譯出來,美國通訊社更是把“不接受”《波茨坦公告》的帽子直接扣到了鈴木貫太郎的頭上。

那麼,這到底真是翻譯上的錯誤,還是與這兩個國家的民族性質有關係呢?這個,我們就不得而知了。

【《第二次世界大戰戰史》、《日本如何回應“波茨坦公告”?》、《波茨坦公告內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