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末年漢室有數位宗親在地方執掌大權,為何不能挽傾天於既倒?

東漢末年,爆發了著名的黃巾軍起義,起義軍在各地的府縣大門上寫下“甲子”二字,並有“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的讖言流傳,而病入膏肓的東漢王朝也不甘心引頸受戮,張榜招賢組織了一批團練武裝與黃巾軍作戰,各路英雄趁勢而起,天下風雲為之變幻。

東漢末年漢室有數位宗親在地方執掌大權,為何不能挽傾天於既倒?

黃巾軍起義

《三國演義》故事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發生的,第一章節的名字就叫“宴桃園豪傑三結義,斬黃巾英雄首立功”,所謂“英雄造時勢”,這些叱詫風雲的英雄登上歷史舞臺之後,東漢王朝也隨之落幕。

東漢末年漢室有數位宗親在地方執掌大權,為何不能挽傾天於既倒?

桃園三結義

其實當時漢朝的高人已經看出了王朝日漸衰落,但是已經病入膏肓無力迴天,於是派出幾位宗親出守地方,意欲為王朝保留一絲力量以圖後世,將來朝廷有事他們可以在地方上互相呼應,他們分別是幽州牧劉虞、荊州牧劉表、益州牧劉焉,然而事與願違,漢靈帝去世之後,這些宗室只顧著在地方上爭權奪利,根本就沒有一絲反哺中央朝廷的意思。

東漢末年漢室有數位宗親在地方執掌大權,為何不能挽傾天於既倒?

劉虞

東漢立國以來,地方上宗族的勢力太大,就連光武帝都沒有完全的清除地方勢力,他的兩任皇后郭聖通與陰麗華都是地方豪族之女,整個東漢王朝就沒有西漢來得大氣,等於是皇室與地方豪強共天下。

東漢末年漢室有數位宗親在地方執掌大權,為何不能挽傾天於既倒?

陰麗華

在這種情況下,地方豪強的勢力越來越強,最後形成了幾大影響中國歷史數百年的門閥,比如汝南袁氏、弘農楊氏、太原王氏、清河崔氏,江南的顧、沈、陸、錢四姓等等。

東漢末年漢室有數位宗親在地方執掌大權,為何不能挽傾天於既倒?

劉表

本來東漢實行的是虛州實郡縣之制,這樣地方豪強最多隻能掌握一郡或數郡之地,郡望就是此時開始產生的,但是隨著劉焉的一道奏摺,將宗室任命為州牧,州牧的權力凌駕於刺史、太守之上,完全掌握了地方軍政大權,為東漢末年的軍閥割據埋下了伏筆。

東漢末年漢室有數位宗親在地方執掌大權,為何不能挽傾天於既倒?

劉焉

東漢時天下共分為十三州部,為幽州、青州、幷州、冀州、涼州、徐州、兗州、揚州、交州、荊州、豫州、益州與司隸,司隸就是京城直屬的意思,而宗室佔有北方的幽州、南方的荊州和西南的益州,都是掌握實權的州牧,按說也應該有拱衛朝廷的能力了,可是直到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這些宗親都沒有出現。

東漢末年漢室有數位宗親在地方執掌大權,為何不能挽傾天於既倒?

東漢疆域圖

入駐幽州的劉虞被劉備的同學公孫瓚給陰了,幽州之地被公孫家族給佔了;荊州牧劉表倒是站住腳了,可是他胸無大志,坐擁交通要地而沒有發展的野心,又與地方大族聯姻在地方上糾葛太深,最後家業被曹操吞併;益州劉焉與朝廷的交通被佔據漢中的張魯切斷,形成了半獨立的情形,在蜀中基本上與自立為王沒有什麼不同,劉焉死後其子劉璋繼承家業,最後為抵抗張魯而招攬劉備,引狼入室將家業拱手讓人,為蜀漢立國打下堅實基礎。

東漢末年漢室有數位宗親在地方執掌大權,為何不能挽傾天於既倒?

劉備

而其餘的十州,基本被大姓豪強所佔據,如袁氏兄弟佔據了河北、河南的大部分精華地區,曹操佔據了青州、兗州等地區,呂布、陶謙佔據徐州,孫策以玉璽從袁紹那裡借兵征戰奪下揚州、士燮佔據了交州,馬騰、韓遂佔據涼州等等。

東漢末年漢室有數位宗親在地方執掌大權,為何不能挽傾天於既倒?

軍閥割據

此消彼漲之下,漢室宗親在地方的勢力越來越小,北方基本被曹操統一,東南則被孫家佔據,到最後竟然只剩下劉備孤軍奮戰了(劉備還領了個豫州牧呢),要知道劉備這個中山靖王劉勝之後的說法,和“同姓五百年前是一家”基本上沒多大區別,屬於水分特別大的那種,不過這也是漢室的遮羞布和劉備的虎皮大旗。

東漢末年漢室有數位宗親在地方執掌大權,為何不能挽傾天於既倒?

漢獻帝劉協

得知曹丕稱帝的第二年,劉備就迫不及待的登基稱帝了,也不知道當時還在人世被封為山陽郡公的前漢獻帝劉協作何感想?


分享到:


相關文章: